微風市集新店不見文藝範 菜市場現成本博弈

微風市集新店不見文藝範 菜市場現成本博弈

社區商業一直是塊難分的“蛋糕”。主打社區商業的微風市集西直門店近期悄然開業。與此前開業的前門店不同,該門店沿用了生鮮便利店的傳統設計,但是在業態上,引入了餐飲、酒吧等業態。不過,就目前而言,國內社區商業整體發展水平較為滯後,同時,社區商業業態發展單一,不少社區玩家都還未跑出最有模式。隨著國內商超業態的飽和,社區商業將會成為零售業增長的重要方向。而微風市集以高復購率的生鮮為切入點,嵌入多業態融合的模式,能否破解社區商業的瓶頸?

再開一店

微风市集新店不见文艺范 菜市场现成本博弈
微风市集新店不见文艺范 菜市场现成本博弈

微風市集西直門店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街道高粱橋斜街交大東路62號,面積約1500多平方米。北京商報記者在現場看見,門店分為兩層,在風格上沿用了生鮮便利店的傳統設計,一層是以生鮮為主的小型菜市場,蔬菜、水果、肉類、熟食、水飲等食品;地下一層為日用品專區及餐飲區域。從選品上來看,微風市集的商品幾乎與其他超市無異。價格方面也相對親民。

除了日用品專區外,地下一層還嵌入了一些其他的商業業態,不過,裝修還並未全部完成,除了已經營業外的“兩杯兩杯x解憂雜貨鋪”的酒吧咖啡廳之外,還有一家即將開業的港式茶餐廳。

微风市集新店不见文艺范 菜市场现成本博弈

“我們兩杯兩杯白天是咖啡廳,晚上則是酒吧。在開業第一天上午,吸引了很多年輕人過來打卡,”酒吧咖啡廳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兩杯兩杯咖啡廳”在北京有6家店,這次是兩杯兩杯咖啡與微風市集的首次合作。

據瞭解,老字號月盛齋、天福號也進駐了微風市集西直門店,同時,結合微風市集文創團隊,研發品牌周邊聯合衍生品。此外,微風市集與美團、餓了麼平臺達成合作,進一步探索關於“新零售”的更多可能。

微風市集創始人張澤眾表示,微風市集專注於探索“社區商業”領域,以生鮮為切入點,深耕“社群運營”。作為一種創新型社區商業形態,將傳統商業與文創氣息商業體相結合,不僅僅是菜市場,還是具有文創氣息的社區活動中心。更適應時下年輕人生活交流方式,增加菜市場娛樂性,使其變成家與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

流量需求

實際上,社區商業最常見的形式是便利店、生鮮店等。不過,入局者多為便利店品牌,門店依靠銷售生鮮、日用品。不過,這在業內專家看來,僅靠出售商品,社區超市、便利店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此前,主打社區商業的“國安社區”,背靠中信國安集團,狂奔三年的國安社區卻在關店、欠薪、裁員等問題中“泥潭深陷”。由於久未獲得足夠的資金“輸血”,只能不斷縮減業務,在線下關店、裁員之外,線上業務也幾近停止,落敗社區戰場。

另一種以生鮮為切入點的生鮮店,則面臨高昂的生鮮損耗成本。與傳統社區商業相比,微風市集在形式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門店以高復購的生鮮為切入點,還引入快餐、咖啡、小酒吧、快剪店、便利店等,讓門店搭載更多服務功能。

在此之前,微風市集前門店的開業。前門店還具有關於食物、生活方式展覽和舉辦公共活動的功能。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多米熊科技聯合創始人莊帥認為,在電商、新零售的衝擊下,受到線上的一些衝擊,便利店裡的很多商品,如方便麵、飲料、水等零食品類商品銷售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實體門店希望通過形式上的創新吸引一些新的用戶群體,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微風市集創始人&CEO張澤眾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未來我們不會快速擴張,不追求發展速度,我們比較注重品質”,微風市集門店計劃實現“百店百態”,會根據周邊的環境和消費習慣來定門店的風格。

成本博弈

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在接受北京商報採訪時表示,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時代,消費者不僅追求消費的結果,也希望享受消費體驗的過程。很多年前,美國巨鷹超市就曾把門店設計為菜市場,深圳近日新開的家樂福新門店也被命名為集市。

同時,他進一步指出,當前很多社區商業都是以生鮮經營為主的模式。但是,由於生鮮損耗率高,利潤率低,導致線下社區生鮮業態也鮮有盈利者,就算現階段已有盈利或達到盈虧平衡的,未來的持續性也存在很大變數。而微風市集嵌入更多的商業業態,豐富門店的多元化場景,不僅在收益上增加新的來源,通過多元化的消費場景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不過,多元化的運營需要做好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和生鮮損耗率的降低,以及融合發展中的收益獲得。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和提升利潤回報,將難以積蓄髮展後勁。

事實上,生活性服務業網點是北京市近兩年重點打造的便民項目之一。北京市商務局提出,2019年,北京消費將更加註重在提質上發力,圍繞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發展型的消費需求,以實現消費升級為目標,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今年北京將啟動實施“十百千”生活性服務業提升工程,其中就包括建設1000個生活性服務業網點。

有分析認為,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商場和百貨飽和的情況下,社區商業成為零售業新的增長點。不過,社區商業還是要以服務社區為最終目的,深入瞭解社區人口結構及需求特點,根據不同人群,提供更深層次的服務,形成具有特色的社區商業,是社區商業未來發展主要方向。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趙馳/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