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不會寫Email的留學生,我不要!”

事實上我的套磁基本上是失敗的。雖然我當初失敗了,但是我這個人還是很善於從失敗中提取經驗教訓的。另外現在已經到了美國三個多月,有了一些跟國外教授打交道和聯繫的心得體會。

 

教授:“不會寫Email的留學生,我不要!”

我一共給七個教授發了郵件,首先我簡單介紹了自己,然後向教授們表達了自己對於他們研究方向的興趣,同時我也介紹了一下自己目前主攻的研究方向,為了讓教授感興趣,我還在信中闡明瞭自己的研究方向跟他們的共通點,最後再次表達了希望教授接受我的申請的強烈願望。

我相信90%以上的人套磁信都是這樣寫的,甚至比這個還要幼稚,有的人就差直接一個CV了事了。諸如語法錯誤,用詞不當,語氣前倨後恭或者虎頭蛇尾的套磁信也是比比皆是。總之,我覺得作為大三、大四或者更高年級的人了,寫一篇合格的套磁信應該不是一件難事,但我們的確都倒在了這上面,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教授:“不會寫Email的留學生,我不要!”


雖然現在已經是一名美國留學生,但想想當初的套磁信,還是覺得很可笑,前文所述的問題就是我和其他中國學生存在的通病,這樣會在無形中增加教授的反感

兩個原因:第一,教授每天收N多封這種沒有什麼實質內容的信,容易引起視覺疲勞,自然不會重視你的套磁;第二,這種信當中的信息不是他想了解的,沒有實質意義。

果然,我當時在發出套磁信之後得到的也是模板回覆,簡單歸納一下其大概內容就是:你應該直接跟系裡申請,我這裡不能負責招生的,歡迎你申請。顯然這種回覆是對我套磁信的不滿,因為跟系裡申請是常識。

教授:“不會寫Email的留學生,我不要!”


七位教授當中有兩位是這麼回覆的,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兩位教授還算是耐性十足的,其他五位都沒有回覆我,這也就宣告了套磁環節的失敗。

 

於是當時我的結論就是,套磁對於我們這種靠GPA、GMAT和實驗室經歷等硬件申請的人用處不大。可是如今經過了這麼久的思考,再加上現在遇到的一些事情,我有了新的認識。我現在認為套磁適用於所有申請者,並且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當然了,效果也是因人而異的,這涉及到套磁的本質。我認為,套磁的核心就是跟教授交流,讓他認識到你是個好學生,有潛力,有吸引教授的價值,這裡所說的價值指的是你可以創造出的價值。假設通過套磁信,讓教授認為你是一個平庸的學生,他為何要錄取你,何不在已經錄取的學生當中挑選出類拔萃的予以錄用?我相信這個套磁的本質應該是正確的,經得起推敲的。

 

教授:“不會寫Email的留學生,我不要!”


假如承認這個前提,那麼有幾個地方我們格外需要注意。首先,我們需要做的是交流,而不是像PPT一樣的介紹。前者需要你寫出來的東西能吸引人,讓對方有回覆和你交流的慾望。所以,套磁的一個很核心的東西,也就是很多人反反覆覆強調的東西,就是要從教授的科研入手。我當初的那個套磁信也是加了點對方科研的內容在裡面,但是內容完全就是照搬他的主頁介紹,而沒有體現出自己對於教授研究方向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