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談未來教育:文憑不再重要

原標題:朱永新談未來教育:文憑不再重要

互聯網的出現正不斷顛覆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教育是否也會被顛覆?未來教育是什麼樣的?許多人都在尋找答案。研究中國教育多年的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近年來也致力於此。

朱永新在今年出版的《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一書中,從歷史的角度、世界的角度,對當下教育進行了反思,並從發展的角度對未來學校進行了全面重構,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未來教育的全新畫面。近日,半月談記者就這一話題對朱永新進行了專訪。

到教育之外去尋找答案

半月談記者:

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有差距。當前,從城市到農村,教育焦慮情緒瀰漫。一些旨在保障公平和有質量的教育的改革政策出臺後,甚至產生反作用,被各界寄予厚望的學校制度、學習方式也被越來越多人詬病。您是如何看待當下整個教育生態的?

朱永新:

教育的問題需要到教育之外去尋找答案。我們現在處於一個應試主義的教育體制和文憑至上的學歷社會。我們對學生只有一個標準:能否考取名牌大學;對學校只有一個評價:考取名牌大學和本科的比例。

在這樣的目標驅動下,學校和家長都在層層加碼,不斷增加學習的難度,學習內容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考試內容越來越深,也越來越怪;學生的學業負擔越來越重,壓力也越來越大。

以上種種問題,教育自身也是無能為力的。如果這些問題能改變,整個教育就會不一樣了。

半月談記者:您認為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什麼才是好的教育?

朱永新:

我國有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把讀書作為敲門磚的傳統。但是,一些人把分數作為教育的唯一目標,這樣就容易產生過分的功利性,忽略了教育人性的一面,加劇了教育焦慮。

教育有很多基本常識,而當下,公眾教育素養相對缺乏。什麼是好的教育?人的一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考取一個好的分數,上一所好的學校,還是為了讓人的發展更完善、更幸福,更好地成為他自己?

我認為,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我們的家長需要更多地去了解教育的基本常識,承認孩子的差距。我們的教育不是去補短,而是要揚長。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養美好的人格,使學生擁有美好的人生。判斷教育成功與否,應該從這樣的原點出發;推進教育的改革,也應該從這樣的原點開始。

半月談記者:

您曾說過,中國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剛式的斥責、鞭撻,雖痛快卻無濟於事。對於中國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動與建設,只有行動與建設,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顛覆性的批判與重構。對未來教育、未來學校您有什麼看法和行動?

朱永新:

現在的學校制度是伴隨著工業革命而產生的,這種體系強調的是效率,是以犧牲個性為代價,把孩子集中於教學大綱下,比如同樣課程,有些孩子學起來很容易,有些孩子根本就聽不懂。

2000多年前,孔子有兩大教育理想:第一大理想是“有教無類”,這是關於教育公平的問題;第二大理想是“因材施教”,這是關於個性化教育的問題。為了這兩大教育理想,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在努力、在推進,但是一直沒有真正實現。如今,互聯網時代的科學技術為實現這兩大教育理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技術對教育的變革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技術作為手段,這個影響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了。第二個層次就是改變整個教學模式,比如說慕課。第三個層次是改變教育結構。只有打破傳統學校固有的結構,才可能有真正的變革發生。

我認為,未來,學校會被學習中心取代,教育從形式到內容都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半月談記者:

學校被學習中心取代,是否意味著傳統的學校不再存在?學校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學習中心,如何培養學生這種能力?

朱永新:

現在的每所學校在一定意義上講都像信息孤島,未來的學習中心則是由一個個網絡學習中心和一個個實體學習中心構成的學習社區。世界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學校也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未來的學生可能在一個學習社區的不同學習中心學習,在這個中心學習數學,在那個中心學習藝術,可以是跨區域的。

我曾經考察過位於硅谷的斯坦福網絡高中。這個學校600名學生,學生註冊後在網絡上學習,一個星期兩天在網上上課。我問他們的教務長,學生學習完全在網上,怎麼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教務長介紹,學校主要負責課程的研發與教學,學生的社會性主要通過學生社團的自組織來完成。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加入不同的社團,每年社團定期舉辦線下活動。

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半月談記者:未來學生在學習中心如何學?跟今天的學校有何不同?

朱永新:

在未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什麼,學生說了算,而不是學校說了算。學生不需要完全按照千篇一律的標準化學習內容來學習,每個學生可以自己制訂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節奏,明確學習內容。

有的國家已有這樣的實踐。上個世紀60年代在美國開辦的瑟谷學校,倡導個性化學習。學校沒有安排系統化課程,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計劃,自己招募學習夥伴,學校派老師教學。

未來學習中心的學習內容將進一步定製化。一方面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學習標準,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天賦潛能和個人興趣設計個性化課程,從補短教育走向揚長教育,對優秀學生和天才學生提供學習支持和獎勵,對困難學生和後進學生也會提供幫助和支持。

半月談記者:學習的內容應該也不一樣了吧?

朱永新:

我們主張要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這幾年新教育實驗一直在研究未來的課程體系,研發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生命教育課程,把人的生命分成三個維度: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分別關注生命的長度、生命的寬度以及生命的高度。

教育首先是為了生命而存在,安頓好身體是教育最重要的前提。為了拓展人的生命長度,我們要把關於個人安全與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教給學生;你要成為受人歡迎、受人尊敬的人,為了拓展人的生命寬度,我們要把人的社會交往技能教給學生;人生命的最高貴之處,是要過精神生活,為了拓展生命的高度,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作為重要內容。

半月談記者:學習中心如何評價學生的成績?

朱永新:

現在的考試評價以選拔人才為主要目的。未來的學習評價,將會由現在的重視結果走向重視過程,大數據將會跟蹤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時提出改進學習的建議。

未來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將被記錄在學分銀行。未來的學分銀行能夠存儲、查詢學生的所有學習記錄,一個人讀了什麼書、學了什麼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等等,都可以儲存在學分銀行,並得到有效認證。

期待建立國家教育資源庫

半月談記者:

現在的技術水平,其實已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教育課程資源的共享,如幾乎所有學校都接通了網絡。對於未來的學習中心而言,這也是一個基礎工程。您覺得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朱永新:

現在我們所有的教育資源是分散的,分散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互聯網公司,大家都在研發課程,水平參差不齊。我提出一個概念,國家要建立一個資源平臺,類似於淘寶網,把所有年齡段的所有資源都放在這個平臺上。這些資源是經過課程專家委員會評估的,國家可以邀請全世界最好的老師在這個平臺講課。

這也就意味著,所有的人要想學習任何知識,在這個平臺上都可以找得到;最邊遠地區最貧困家庭的孩子,在這個平臺上都可以免費得到教育資源。它對推進整個教育公平、建設信息化的教育高速公路都會有幫助。它是一個巨大的國家教育資源庫,一個最基礎的工程,有了這個平臺,所有的人都可以隨時學習。

半月談記者:未來誰將為教育付費?

朱永新:

未來學習中心可以採取政府學習券與個人付費相結合的方式。

現在的學生重複性學習較多。許多學生在學校裡學英語,放學也會再去補習英語。未來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學習中心和課程。政府為基本學習內容埋單,個人為個性化選擇學習內容付費。政府毫無疑問會繼續提供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務,而且應該努力為學校、為每個公民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務。

半月談記者:您這種設想目前有沒有在實踐?藍圖變成現實希望有多大?

朱永新:

這是一個設想,具體實施我們正在籌劃。我覺得中國是最有可能建設一個最強大的未來學校的國家,我們最有條件通過政府推動,通過官方和民間的合力,實現教育變革,技術上也完全可以實現。我希望籌建國家層面的教育資源庫能成為全社會共識,成為國家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