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基地坚定不移谋发展 创新驱动“三生融合”

航空基地坚定不移谋发展 创新驱动“三生融合”

10月28日上午,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航空基地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姚涌出席发布会,就近年来航空基地在发展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作了介绍。据介绍,航空基地从成立至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18年,航空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2.3%,完成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169%,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航空基地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以航空为专业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西安航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自成立以来,航空基地始终坚持以航空产业发展为引领,按照“集群化构建、园区化承载、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理念,立足于陕西西安航空产业的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近年来,航空基地的发展和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

先进制造集群效应彰显。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航空基地从无到有,聚集起1200多家先进制造企业,铸就了全国独有的集飞机设计、整机制造、试飞鉴定、强度测试、通用航空、旅游体验等为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条,先后培育了技术领先的“三压”重大装备群(即模锻液压、等温锻压、博赛旋压),已成为了国产“三机”(即大运飞机、新舟系列民机、小鹰通用飞机)的重要生产承载地,整体产业链完整度、配套协同度、集群聚集度在全国同类园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创新驱动赋能特色发展。航空基地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适应航空产业特点、全方位支撑航空特色的双创体系,不断推进核心技术、核心装备、核心人才和核心产品等硬科技要素的集聚,构筑起航空产业发展的“硬实力”。在航空基地,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性能碳纤维制造及应用工程中心等10余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已建成运营,建成各类众创载体26个,投入使用面积约53万平方米,注册创业企业600余家,难变形金属部件铸造、发动机精密零件制造、3D打印技术、纳米立方碳化硅、超轻镁锂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等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我国新型自研飞机上都得到应用。2018年11月,航空基地获得财政部、工信部和科技部三部委联合支持双创特色载体建设专项资金5000万元,成为西安市唯一获得此项支持的开发区。

开放合作共享引力十足。航空基地以“三个经济”为引领,强化平台支撑功能,发挥自身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高水平、国际化的产业发展环境。去年,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复正式设立,也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以航空制造产业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今年8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将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国际化新舞台。

“三生融合”航空新城魅力焕发。航空基地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发展思路,在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各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去年,航空基地成功创建了全市首个“零违建”开发区,清河治理一期工程完工,新增绿化面积较上年翻番;15分钟政务服务圈、教育圈、健身圈、阅读圈、养老圈等十多个便民圈逐步形成,推进共享智能图书机走进社区,让广大企业家和市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建设起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现代航空新城魅力焕发。(何申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