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理學的奧祕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現代物理學的奧秘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

目前對暗物質的確切性質知之甚少,一些最有希望的暗物質候選者是極輕的玻色子粒子,如軸子,軸子狀粒子,甚至暗光子。這些也可以被認為是以一定頻率振盪的經典場。但科學家還不能給出這個頻率的數值,也就是粒子的質量。這就是為什麼在卡斯珀研究項目中,研究人員正在系統地研究不同的頻率範圍,尋找暗物質的線索。巴克的團隊正在通過宇宙軸自旋進動實驗(Casper)尋找暗物質。

現代物理學的奧秘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Casper小組在美因茨Johannes Gutenberg大學(JGU)和美因茨Helmholtz研究所(HIM)的Prisma+Cluster of Excellence進行實驗。Casper是一個國際研究項目,使用核磁共振技術來識別和分析暗物質。

Casper團隊正在開發特殊的核磁共振(NMR)技術,每項技術都針對特定的頻率範圍,因此針對特定範圍的暗物質粒子質量。核磁共振一般依賴於這樣一個事實,即核自旋對特定共振頻率下振盪的磁場做出反應。諧振頻率是通過第二個,通常是靜態磁場來調節。卡斯珀研究計劃的基本思想是,暗物質場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影響核自旋。

現代物理學的奧秘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當地球穿過這個磁場時,核自旋的行為就好像他們會經歷一個振盪的磁場,從而產生暗物質誘導的NMR光譜。在目前的研究中,第一作者Antoine Garcon和同事使用了一種更奇特的技術:零到超低場(ZULF)NMR。通訊作者John W.Blanchard博士說:零到超低場(ZULF)NMR提供了一種核自旋相互作用比它們與外部磁場更強的相互作用機制。

現代物理學的奧秘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為了使自旋對暗物質敏感,只需施加一個非常小的外部磁場,這就更容易穩定了。此外,研究人員首次檢查了關於暗物質誘導邊帶的13C-甲酸ZULF NMR譜,採用一種新的分析方案在多個測量中相干平均任意頻率的邊帶。這種特殊形式的邊帶分析,使科學家能夠在新的頻率範圍內搜索暗物質。沒有檢測到暗物質信號,正如Casper團隊在新一期《科學進展》中報道的那樣,這使得作者可以排除超輕暗物質的耦合超過特定閾值的可能性。

現代物理學的奧秘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與此同時,這些結果提供了暗物質謎團的另一部分,並補充了卡斯珀項目在6月份報告的先前結果,當時科學家們使用另一種名為共磁法的專門NMR方法探索了更低頻率。就像拼圖遊戲一樣,在Casper程序中組合了不同的部分,以進一步縮小暗物質搜索的範圍。這只是第一步,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實施幾個非常有希望的修改,以增加實驗的敏感性。暗物質這種看不見的物質佔宇宙物質的80%以上,是現代物理學最基本的奧秘之一。超輕玻色子,如軸子,軸子狀粒子,或暗光子可能構成大部分暗物質。

現代物理學的奧秘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這種玻色子和核自旋之間的耦合可以通過核磁共振(NMR)光譜學實現它們的直接檢測:當核自旋穿過銀河系暗物質暈時,它們與暗物質耦合,表現得就像處於振盪磁場中,產生暗物質驅動的NMR信號。作為宇宙軸子自旋進動實驗(Casper)的一部分,基於NMR的暗物質搜索,研究使用超低場NMR來探測軸子-費米子“風”耦合和暗光子耦合到核自旋。在背景之上沒有檢測到暗物質信號,為質量從1.8×10^−16到7.8×10^−14 eV的暗物質玻色子建立了新的實驗界限。

博科園|研究/來自:美因茨大學

參考期刊《科學進展》

DOI: 10.1126/sciadv.aax4539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