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道街科班出身的豆皮,老夫妻做了將近40年,每天限量出20鍋

其實在武漢人心中,豆皮的地位一點都不輸給熱乾麵。

糧道街科班出身的豆皮,老夫妻做了將近40年,每天限量出20鍋

一碗熱乾麵可能一兩分鐘就可以遞到你手上,但是豆皮則不然,豆皮的工序更為複雜,對材料的要求也很高,所以想找到一家好吃的豆皮店可比找到一家好吃的熱乾麵店難一點嘍。

糧道街科班出身的豆皮,老夫妻做了將近40年,每天限量出20鍋

其實好吃的豆皮店也不算少,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豆皮也有了一些改良。但是想華飛豆皮這種科班出身,多年以來還按照老傳統來的豆皮可是不太多了。

糧道街科班出身的豆皮,老夫妻做了將近40年,每天限量出20鍋

一份好的豆皮是有很多要求的:首先這個皮要香脆薄潤,顏色是金黃色的,薄厚適宜不會影響整體的口感;糯米是很重要的,一定是要顆粒分明,吃起來彈而不硬,柔而不綿;再說豆皮裡面的臊子是絕對要入味的,鮮肉、香菇、乾子、筍子一定要各司其職,又要融合為一,不要膩口。

糧道街科班出身的豆皮,老夫妻做了將近40年,每天限量出20鍋

華飛豆皮的老闆是一對老夫妻,每天堅持親自制作售賣。一天出20鍋豆皮,60斤糯米,賣完即止。畢竟豆皮也是算過早的一種,所以晚去的話能不能買到就是隨緣的事情了。

糧道街科班出身的豆皮,老夫妻做了將近40年,每天限量出20鍋

糧道街這條老的武漢街道處處充斥著老武漢原本的樣子,這條街上除了美食就是學校。老闆很早以前就在國營單位做豆皮,而且一做就是半輩子。問問街上的老年人,大夥兒都知道當年的同興甜食館。在同興甜食館,有個規矩叫做“三年學徒,五年出師”。華爺爺剛進入同興甜食館時候,從學徒開始,下面半年,再學習豆皮一年,才能獨立上爐子。

糧道街科班出身的豆皮,老夫妻做了將近40年,每天限量出20鍋

華飛家的豆皮糯米軟爛,純白透亮,看似毫不入味,可吃進嘴裡就發現大錯特錯。糯米的入味,甚至不需要滷汁的浸泡。每天凌晨三四點老爺爺就要起床用一口上好的木甑蒸好糯米,準備好早晨的食材。

糧道街科班出身的豆皮,老夫妻做了將近40年,每天限量出20鍋

先炒香肥瘦相間的肉丁,加入薑末、調和好的料汁,稍待烹煮,再依次加入乾子,榨菜,攪動臊子,不出半個小時,二十鍋豆皮的臊子就製作完成了。

糧道街科班出身的豆皮,老夫妻做了將近40年,每天限量出20鍋

這條糧道街,見證了夫妻老兩口幾十年做豆皮的點點滴滴,也見證了武漢人一代代對豆皮的喜愛與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