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武侠小说“四大名著”,你会提名哪四部?

用户962794677609357


若是评选武侠小说四大名著的话,个人认为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三侠五义》应该在其中,因为他时间最早,是开创启迪未来的作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应该能占一席之位。其次,便是民国奇人还珠楼主写的《蜀山剑侠传》,此书是李寿民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外加师门传说融合儒释道三家于一体,创作出的一部天马行空的武侠仙侠类小说,他对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此书在民间影响也很大。

第三本上选的是金庸大师的《射雕英雄传》,此书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构思巧妙,气势恢宏,人物个性鲜明,且流传极广,是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之作,所以选它是没有争议的。古龙和梁羽生的小说,按理都应该给安排上一本,但梁羽生的小说有些刻板,一鼻一眼的缺乏灵活性,且人物个性不够鲜明,所以个人喜好上还是古龙的小说比较好。虽然古龙在文笔上可能不如梁羽生,但他的小说有灵气,独居一格的气质,让人过目不忘,其中的代表《楚留香传奇》便可上第四名。

所以若我来提名的话,我会选

一:《三侠五义》,理由是时间最早,是武侠小说的开创者。

二:《蜀山剑侠传》,理由是书中融三教于一体,把自己所见所学所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融于书中,让人在感受仙侠故事的同时,又能感悟其中蕴含的仙,剑之学。

三:《射雕英雄传》,是影响几代人的经典巨著,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不可估量。试问谁人不识黄蓉,那个不识老顽童,所以它的上榜无可争议

四:《楚留香传奇》,古龙的经典巨著,流传甚广,江湖上谁不识香帅的名号。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的武侠四大名著。


我是超人11


80年代末我上大学中文系,同宿舍一哥们酷爱看武侠小说,他几乎看遍了能找到的所有武侠小说,我记得他的毕业论文也是有关武侠小说创作的。有次聊天,他推出了四部武侠名著,我记得是: 《笑傲江湖》、《多情剑客无情剑》、《七剑下天山》、《射雕英雄传》。大家意下如何?


会唱歌的石头64895235


多情剑客无情剑,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西游记

不是说这几部小说写的有多么的好,但是这4部小说却是陪伴我长大的,不仅听了评书,看了电视剧,还看了小说,是它们陪伴像我这样的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读书时光。

多情剑客无情剑

小李飞刀天下第三,龙凤双环天下第二,天机老人天下第一,无论武功多高,却一直为李寻欢未能和林诗音在一起而深深遗憾。至今还记得他家的对联: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这部小说,还是通过村里的广播,每天下午大约6点左右,就会播放评书,当时对于文化生活匮乏的我们,这就是我们唯一能够接触到了电子媒体信息,不光是我听,小伙伴们都挺,都渴望拥有一把小李飞刀,木头的,铁片的,从家里铁篱笆上拆下来的,各种形式的小李飞刀。唯一的遗憾就是停电较为经常,不能保证每天都能听到。

射雕英雄传

这可是有了电视之后第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武侠电视剧,自从看了黄日华、翁美玲的之后,再也没有看过其他版本的。当时的小伙伴,都会几招降龙十八掌,嘴里还自带伴奏。它的遗憾与广播一样,经常停电,不能保证每天的观看。后来听说翁美玲死了,还都挺伤心,有个学问挺高的小伙伴向我们解释说:他们不演的时候,郭靖喜欢华筝,所以黄蓉伤心死了。当时心里还暗暗埋怨郭靖,怎么这么三心二意(当时的词汇只能用这个词来表达)。

天龙八部

上了初中之后,接触到的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学会的功夫就是一阳指,两个手指头并起来,嘴里“jiu”的一声,别提多快乐了。记得当时我们初中是寄宿式学校,因为那个时候一个镇才有一个初中,我们家里的比较远,就需要住校。在学校门口有很多的食堂,大部分都是私人开的,摆上电视这是食堂竞争的一个有力手段。每次吃饭,哪家放天龙八部,哪家就生意红火,每天中午两集,看完回来上课,好像那个时候就没有睡午觉的时候。

西游记

这是从小看到大的电视剧,而且百看不厌,现在回家看到电视里播放,还会兴致勃勃地砍伤一会。当时电视剧里没有派81难,只有上半部,也就是最初的版本,唐僧剩下的那几难去了哪里,引起了我们高度的兴趣,所有的猜测,所有的问号,最终有了答案。因为怕皇上害怕,所以没敢都给皇上讲。当时孙悟空的面具可热销了,小孩都会缠着父母给买一个,但绝对不会买猪八戒、唐僧或其他妖怪的,村里清一色的孙悟空。但是金箍棒就不统一了,金箍棒要看个人的动手能力和家长的支持程度,有的家长会给买一个,这绝对是妥妥的真孙悟空。有的捡个竹竿,有的干脆把家里的铁锨给拆了,一到下午放学,那可就是群猴大战。

时间慢慢流逝,但是那些记忆的快乐却从来没有消散过,这些文学作品深深的印到了脑海里,现在兴趣来了,我还会给我儿子耍上几下金箍棒,只可惜现在的都是塑料的。

有的作品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对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群一定是最快乐。


傲虎楼主


要评选武侠小说的四大名著,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武侠世界的江湖地位;

二、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

三、哲学思想和价值取向。

在笔者心目中,能在这三方面让人信服的只有金庸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

1、《笑傲江湖》:

这是金庸最好的一部小说,其中的多名人物已成为当代人物类型代表,比如独孤求败代表着不可战胜,东方不败代表着阴柔男子,岳不群代表着伪君子,令狐冲代表着豪放不羁,田伯光代表着好色之徒,等等。

和其它金书不同,该书没有设定时代背景,书中通过江湖门派的争斗,折射国人独特的斗争模式,具有深刻的寓意。

而中华传统文化如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描写也给该书加分不少,这一方面,也只有古典四大名著的红楼梦才能做到。

即便是将武功的部分删去,这部书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是其它武侠小说无法做到的。

2、《射雕英雄传》:

这是四部小说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创作于1957年,该书开创性地提出‘’五绝‘’这样的江湖地位,而金庸的大部分武功招式也在该书中基本定型。

该书最令人难忘的是书中的场面极为宏伟壮阔,几近史诗,这也是其它武侠名书所做不到的。

该书通过郭靖等人物诠释了什么叫侠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该书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3、《多情剑客无情剑》:

该书是古龙的代表作,该书和其它古书一样,将文艺、推理、寓言等西方文学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

在制造悬念和矛盾冲突方面,古书是独步江湖的,不到最后谜底永远不会揭晓,该书也做到了。

至于人物形象,提起小李飞刀,中国人应该都知道,这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仁者,其仁心宅厚令人印象深刻,而阿飞、林仙儿、林诗音、上官飞虹、天机老人也都是武侠迷都熟知的。

对于人性的刻画,古龙一针见血,该书描写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一般武侠小说无法做到。


4、《萍踪侠影录》:

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萍踪侠影录》代表着梁派武侠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梁派风格的集大成者。

该书以明代土木堡之变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接近完美的儒侠张丹枫形象。该书条理脉络都非常清晰,朱明王朝与张士诚后代的矛盾,朝中奸宦与忠臣义士的斗争,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民族冲突,张丹枫与仇家后代女侠云蕾的爱情波折,都写得出神入化,让人想一读到底。

在刻画人性方面该书也有了突破,以往梁书的人物好坏分明,过于公式化,从而也制约了其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和其它梁派小说一样,诗词的运用也为这部小说加了分,这也是古龙小说所做不到的。


毒鸡汤叫兽


我的观点,

《鹿鼎记》排名第一,这本书深刻的描写了人性和社会体质,以反传统的手法批判现实,硬是把武侠小说写出了经典名著的气质,此书目前无法被超越,除非孙晓“侠以武犯禁”的《英雄志》写完,否则连能与《鹿鼎记》相提并论的都没有。

《笑傲江湖》排第二,这本书并不算纯武侠作品,书中每个字缝里都写着政治吃人四个字,书中的几大人物分别代表了集权专制、自由散漫无政府主义、人人参与的民主制度以及吞并扩张的法西斯制度。写这么多字不容易,具体的就不多叙述了。

《绝代双骄》排第三,这本书人物之多、人物性格之鲜明是古龙其他小说里都没有的,十大恶人、十二星相、慕容九姐妹等都是活灵活现,这一点堪比金庸的七大部了(射神倚天笑雪鹿)。但同时又保留了古龙一贯的风格,语句简练,金句频出,幽默睿智,放荡不羁。小鱼儿的聪明,花无缺的笨拙,江别鹤的急智,江玉郎的忍耐,书中的闪光点太多了。不像楚陆,人物性格多有重复,也不像飞刀,人物少的可怜。

第四名我送给《大唐双龙传》,黄大师格局极大,又不忽略细节,把政治、军事、经济、武术、宗教、侠义、爱情、友情揉合到一起,是一部魄力极大的作品。

还有几本被我剔除的,简单说一下,燕垒生《天行健》,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但是婆婆妈妈的主角,智商忽高忽低的敌人,让这本书很多地方显得敷衍。

烽火戏诸侯《雪中悍刀行》,文笔优美,人物形象,但是!!!!!!坑太多了,作者都不填了,凑合着看吧。

小椴《长安古意》,文笔悲凉,凛凛傲骨,一句“且从绝处读侠气”霸道凄凉。但是有些人物出现的太突兀。

凤歌《昆仑》,数学功夫、谐之道、天机府都很经典,但是抄袭金庸太明显了,东西南北中,再加一个楚仙流,像极了东邪西毒这个设定;中条山五宝和桃谷六仙一模一样;花小霜像程灵素,柳莺莺像任盈盈,主角梁萧厚道像郭靖,潇洒如杨过,义薄云天如乔峰,桃花运好的像段誉,成长经历像张无忌……





卓晓冲


武侠小说中选四大名著其实挺难的。


五十年代以后的新武侠小说从崛起到鼎盛有数百位作家,武侠作品用汗牛充栋来形容都不为过。


大浪淘沙后,新武侠小说能被人们记住的作者不过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等数人而已。


如果把这个名单拉长,从武侠小说兴盛的第一个时期民国时算起,民国时候能被人们记住的武侠作者有北五家恰巧也是五个人。

民国北五家写出过很多很优秀的作品,现在仍被人们记提起有几部?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算一部,一部因为李安电影而走红的《卧虎藏龙》算一部,但是作者王度庐大约很多人都不熟。


而新派武侠小说兴盛数十年,现在也逐渐没落了,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大约人们能记住的新武侠作者也金庸古龙一两个人而已了。


这情况和北五家有点像。


新派武侠小说能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多少呢。


金庸那几部大部头很有可能成为经典,不过也许几十年后的人们会像看不下《红楼梦》一样,看不下去金庸。


有时候经典的另一个解释就是:知道他很厉害但是就是看不下去。


比如我读经典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五分钟就能睡着。


如果非选出武侠小说的四大经典,我推荐的第一部作品,就是能助人睡眠的大作,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和《红楼梦》一样,这是一部没有写完的小说。


和《红楼梦》不一样,《红楼梦》可以有各种续书,但是,《蜀山剑侠传》想写续书不太容易,因为还珠楼主想象力太雄奇,挖的坑太多太大,别人不可能填好。



前几天写过一则微头条,提到《蜀山剑侠传》有人在评论里说这书很难看进去,民国时的语言风格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异,也是阅读困难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失眠可以看看这本书。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之所以很重要,因为他直接启迪了金庸,古龙等新派武侠小说。


还珠楼主设置的各种斗法各种法宝体系,对现在网络小说写作者依旧是取之不尽的宝库。

第二部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金庸的小说有很多都可以成为经典,比如《天龙八部》,比如《笑傲江湖》,比如《鹿鼎记》。


但是《射雕英雄传》很独特,这是一部承上启下的作品,是金庸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重要作品也是武侠小说引起关注的作品。


《射雕英雄传》的写作首发既有中国传统话本的草蛇灰线,又结合了西方戏剧学的场景调度,增加了作品的厚度。

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人物塑造的成功,让这部作品有了广泛的知名度。

第三部,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


古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武侠小说的语言风格,用诗化的语言或者说电报体写作,每段文字不超过四行,言简意赅意境悠远,比如:


烈日、风砂、黄土,贫穷小镇,衣不蔽体的妇人,牵着面有菜色的儿童,在木板门后闪缩窥人。


几十字交代背景勾勒出苍凉的意境,古龙之前的武侠小说,描写这个场景大约得一页纸。


古龙受柴田炼三郎的影响颇深,后期的作品,引进了悬疑刑侦的因素,让作品更增趣味性。


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主人公李寻欢在武侠小说中,是难得一见的拧巴人物。

作为成人童话,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人多是快意恩仇的少年侠客,不管小说核心是夺宝还是夺武林盟主,最后胜利的都是这位少侠,而且,江湖上的仙子侠女对少侠都是一见倾心,少侠的一生是当上董事长迎娶白富美的成功的一生。


但是李寻欢不是。


李寻欢登场已经是个中年人,还有肺病。


他的前半生也不像江湖少侠一样意兴飞扬,他把和自己情投意合的表妹,江湖第一美人让给了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兄弟,但是事后他自己又不开心,自我放逐,借酒浇愁,每天拿刀雕表妹的像。


后来,再回中原,发现表妹过的也不如意,李寻欢一手毁了三个人的幸福,武侠小说中有拧巴的人从未有如此拧巴的人。


第四部,我在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和黄易的《大唐双龙传》中摇摆。


《云海玉弓缘》是梁羽生天山系列最出彩的一部,金世遗个性狂放,但是遇到厉胜男是他命里一劫,从不怕地不怕的毒手疯丐,变成了二十四孝好男友,有人怀疑一代毒手疯丐是不是被小魔女厉胜男折磨成了斯特哥尔摩综合征患者?


厉胜男这个反面人物的人设有正面人物的感情,是梁羽生书中不多见,勉强可以类比的大约是白发魔女了吧。
黄易的《大唐双龙传》一个最大特点:长。
字数大约相当于金庸两三部作品的总和,这么长的作品,人物众多,主线支线交错,读起来着实不易。
黄易的这部小说是承上启下之作,承上,就是继承了金庸把历史融进小说中的特质,这也给小说戴上了紧箍咒,寇仲即使能力再逆天,最后也不能得天下,因为历史不是那样的。
启下,黄易的创作对后来网络小说的兴起意义非凡,他这种大长篇的写作方法现在是很多网络小说的惯常操作,但是和黄易的大唐比起来,现代有的网络小说用四个字可形容:又臭又长。

对于这两部小说,选哪一部呢,我觉得雷豹老师说的很好:我全都要。


但是对于这两部书里的女子,厉胜男大约是很多男人想敬而远之的,都是魔女,我宁可要绾绾,绝对不要厉胜男。


=====================


薛白袍


武侠小说“四大名著”,几大宗师各自提名一部。

1,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这部小说,为金庸的武侠世界打下基础,或多或少都可以从其他作品中看到他的影子。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他们或正或邪的气质,贯穿着江湖,即使金老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他创造的武林,仍然是那样的鲜活。

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更是成为武侠精神的典范。

2,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

古龙成功的塑造了很多人物,各具特色,数量之多需要仔细回想才不会遗漏。

脱口而出的一个,便是一门五探花的小李飞刀。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李寻欢的形象,彻底的履行了古龙的无招胜有招观念。

没有招式,一招获胜,这是古龙作品给人的印象,其中佼佼者,唯有飞刀。

3,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

这部小说,在梁羽生作品中,我感觉最有江湖和侠义味道。

英雄可以为国家大义,英雄也可以有儿女私情。

这部书的人物描写也尽显功力。

4,温瑞安的《四大名捕》

温瑞安的作品中,有独特特色的也有不少。感觉这一部塑造了一个不同的江湖,曲折离奇,又不像其他作品那样过于脱离现实。

几个人物的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无情。

在前有三大宗师的局势下,温瑞安靠他的另辟蹊径,为武侠小说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5,结语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四位作家各有特色,一部作品很难代表。

个人感觉,上述的几本书比较有代表性,可以评为四大名著。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Celave


这个问题十分有意思啊,武侠四大名著。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传之后世得以流传的武侠小说。但不得不遗憾的说,作为成人的童话,武侠小说的地位已经是日渐式微。至少现在00后很少有去看武侠小说的了。但也必须承认的是,还是会有一些武侠小说可流传于世的。



在清水哥眼里看来,武侠小说四大名著首推金庸大师的《射雕英雄传》,这部武侠小说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都应该是所有武侠小说中首屈一指的。也应该是现代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与普及读本。也就是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想看武侠小说的话,《射雕英雄传》就是启蒙读本和必读读本,乃至长期保留读本都是应该的。《射雕英雄传》具有最朴素的爱国思想。这是这部武侠小说灵魂所在。


梁羽生的《萍踪侠影》也应该是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书应该是梁羽生个人写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如果说,金庸小说是以“广博“见长。古龙则是以“奇冷“取胜。那梁羽生就是以“平和“为上。梁羽生笔下的江湖很和平。没有突破,符合社会典范。好坏黑白很清晰。只有事件没有意外。不可能有超越阶级事情出现。但《萍踪侠影》是个意外,男女主人公能够“背叛“各自的家族与事业,以天下苍生为为念,实数难能可贵。为此男主人工失去了事业,父亲,爱情,最终和女主如何谁也无法确定。这部书的家国情怀高于射雕。更多展现出来的是放弃个人的一切而去救助国家。


古龙的《大旗英雄传》也可以算一部。古龙小说特点是,你得看人而非看书中情节,做为古龙笔下三公子之首的铁中棠无疑是书中的最大亮点。铁中棠无疑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同时具有最宽阔的胸怀与最高超的智慧。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所有男人的优点品质。有人评价铁中棠是三个无双,坚忍无双、机智无双、侠义无双。仁义,宽容,坚韧是他的特点。《大旗英雄传》架构有些混乱。不知所以。结尾有些混沌,这也是古龙小说的毛病。但这也不影响他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最后一个可以评上四大名著的就应该是金庸的《天龙八部》了。此书涉猎之广泛,牵扯人物之众多。堪称武侠小说里的红楼梦。武侠小说基本上都是单一主角。而《天龙八部》里却有三个主人公(虚竹相对弱化一点)。民族的对立与个人仇恨,江湖恩怨。乃至个人野心的膨胀。都在书中有所呈现。萧峰是天下第一英雄,到最后还得去死。让人感慨。悲剧这部书最大的看点。想慕容复想当皇帝,想得到的没有得到,段誉想当皇帝吗?得到的又不是自己想要的。虚竹大概最喜欢当和尚,最终呢江湖地位最高,也不是他想要的。陈世骧先生总结《天龙八部》了八个字:有情皆孽,无人不冤。可谓一语中的。


这是清水哥眼里的武侠四大名著。当然《笑傲江湖》《白发魔女》《鹿鼎记》《大唐双龙传》《四大名捕》都也可以排上四大名著。但只能选四本,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如果公平的排四部小说,梁羽生古龙这些人一部都排不上,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笑傲江湖,足以占足前四,甚至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连城诀,侠客行,还能超出其它作品。


老牛拉车三十年


天龙八部:完美的悲剧;笑傲江湖:最能传递武侠的真谛;鹿鼎记:封笔之作,炉火垂青。换句话说,就是:

天龙八部:写得最好最完整;笑傲江湖:写得最像武侠小说;鹿鼎记:颠覆之作。

余者或囿于笔法青涩,或囿于格局太小,皆不足观。《书剑恩仇录》最为下乘,可谓金庸老先生的试笔之作,从笔法到格局莫不如是(当然是以金庸其它作品为标准);

白马啸西风、鸳鸯刀限于篇幅,“长篇小说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一个作者的才华”,诚哉斯言。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碧血剑、侠客行这5部在伯仲之间,只是在传统的江湖世界叙事中加入了不同的佐料,包括:开放式结局(雪山)、最为鲜明的两山对峙(飞狐 袁紫衣程灵素)、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连城)、从未真正登场的线索式主角(碧血剑 金蛇郎君)、双胞胎(侠客行 略显俗套,所以仍然采用了开放式结尾来引起悬念)

射雕、神雕、倚天三部曲和笑傲江湖在技法上可谓是难分轩轾:

在较长篇幅情况下保持了相当的情节张力,对中外技法运用可谓是愈加纯熟。如倚天中的两代人恩怨、笑傲江湖中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

在语词上,金庸展现了其浩如烟海的词汇量,可细细品味这几本书每次较量时所用的动词;

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造诣极高,而且毫不掩饰……射雕中黄蓉连解难题、倚天中的正反两仪刀剑之术、笑傲中的独孤九剑干脆把天下的刀、鞭等武器全说了一遍。

但是笑傲江湖在这三部小说之上,因为他刻画了“令狐冲”这一经典的圆形人物。

如果套用E·M·福斯特的说法,我们可以认为射雕三部小说的人物很“扁平”,即人物并没有得到成长。郭靖由始至终都是侠之大者,小龙女永远是那个小龙女,张无忌也是那个优柔寡断的张无忌。可是令狐冲不一样,向往自由的他在善与恶、正与邪的较量中内心也在不断地斗争,最终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心有正邪,潇洒自由,笑傲江湖,方为武侠。

在主题上,在正邪的理解上,无疑笑傲更加深刻,所以它可被封为最武侠的金庸小说。

但是在写作技巧上,写得最好的、最完整的是《天龙八部》。这一点,无可争议。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天龙八部》配得上这句话。

在这部小说中,金庸展现了炉火纯青的古文技法。诸如横云断岭、云断山连、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峰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等技法皆了然于胸,运用自如。

段誉、乔峰、虚竹三人的故事读起来恰似金圣叹评《水浒传》的“横云断山”、又仿佛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的“横桥锁溪”;段誉之单纯与钟灵儿之机灵可爱、钟灵儿与木婉清之对比可谓一击两鸣;神仙姐姐的草蛇灰线,“天龙八部”这个书名的“伏脉千里”了,所谓“有情皆虐、众生皆苦”,八部众生,无一结局不是悲剧。

“两峰对峙”、“烘云托月”如阿紫、阿朱者,所谓“恶紫夺朱”,极妙。阿朱之善良纯洁比之阿紫的残忍扭曲不啻云泥,乔峰看到阿紫总是念及阿朱,真可谓一击两鸣。在武功设定上,乔峰、段誉、虚竹三人也皆不同,最后少林寺一站可谓绝妙,三者因各自武功的差异和对比而让彼此给读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段誉内力书中不做第二人选,六脉神剑舞将起来可谓绝代高手,但近战能力约等于零;虚竹内外兼修,但宅心仁厚;乔峰则不像两位弟弟各有奇遇,但实战从未败过,豪迈之气跃然于纸上。

其次,《天龙八部》熔铸了着西方小说理论中的连贯叙述、倒装叙述、交错叙述、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兼顾情节与人物性格等技法。

连贯叙述,中外共通的小说技法,不提。

倒装叙述,中国古已有之,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只是偶然为之。金庸无疑系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天龙八部》中的神仙姐姐以及带头大哥都是经典的倒桩叙事法。

交错叙述,金庸亦是有意为之。《天龙八部》乔峰、段誉、虚竹三条线的时交时错,正应了金庸自己说的,想每一本书尝试点不同的东西,不写重复的。

全知叙事,中外共通的小说技法,不提。

限制叙事,叙事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热内特称为“内焦点叙事”、托多罗夫称为“叙述者等于人物”。

纯客观叙事,叙事者只描写人物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不做主观评价,也不进行人物心理分析。热内特称为“外焦点叙事”,托多罗夫称为“叙述者小于人物”。

中国古代小说大多是连贯叙事、基本采用全知视角。但金庸小说大多是限制叙事甚至是纯客观叙事,绝少刻画人物心理或用大篇幅去描绘环境,这就让小说更具可读性。《天龙八部》便是如此。

兼顾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写法,打破了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传统写法。《天龙八部》中,乔峰到萧峰的转变,有时让人忘却了情节,只记得永远的丐帮帮主。

人物上,萧峰是永恒的经典。

主题上,“众生皆苦”的主题也保证了几乎永不过时。

综上,《天龙八部》是一个完美的圆,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用武侠的笔法写就的古希腊式庄严悲剧。《天龙八部》之于武侠小说,正如《秋兴八首》之于律诗。化用泰戈尔评价松尾芭蕉的俳句就是:是的,再多的武侠小说也是多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