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中國的好多保險是騙人的,有人真正理賠過嗎?

不忘初心詮釋完美


保險不騙人,騙人的都是人。對於很多人來講,保險產品和保障內容都看不懂,曾經我第一次想要買保險的時候,找了一個關係還不錯的人問,她在某知名品牌保險公司,入職差不多大半年,當時我問的時候反應很快,刷刷刷發給我好幾個產品,手機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字,我說看不懂,讓她講一講,結果她說她也不懂,我都無語了。後來又說讓她經理約見面給我講,我也沒答應,因為覺得不靠譜。這個事情就這樣擱置了,後來兩三個月她一直給我發信息,我都沒回過,但是都看了。又過了兩三個月發現這人怎麼不發信息了,一看朋友圈都看不見了,然後發一個表情試試,果然把我給刪了。

這就是我人生第一次買保險的體驗,很差。

接著大概有半年左右的時間,一個保險公司給我打電話讓我去面試,恰好是我在考慮保險的時候,當時就想,既然沒有靠譜的人,那我就去他們內部看看,總不能內部也互相騙吧(真的是各種騙,在招人的時候,會想方設法騙你去面試),然後培訓、入職、待了整整半年,天天研究的就是話術,很多人對於產品是非常陌生的,很討厭這樣的方式。一個做保險卻不懂保險的人,來給別人賣保險,想想就可怕。有時候很多人也會有想法,說人家的產品多好多好,就問教官,然後教官會告訴你這個產品哪裡不好,或者說咱們的也不差,如果實在遇見較真的,而產品又比不過,就告訴這個人要講你自己,講公司,講戰略等等。你覺得這樣的人你跟他們買了保險會放心嗎?

後來經過了解發現有經紀人模式,不歸屬於某個保險公司,也不用天天開會洗腦背客戶聯繫表,自己主動學習,每天看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有什麼不同,每個產品適合的人群是什麼樣子的等等。如果遇見了客戶,在瞭解了客戶的需求以後根據客戶的情況推薦不同保險公司的優勢產品組合,並且提供長久的服務,這樣的工作方式是我最喜歡的。這就是專業、客觀、中立的保險經紀人。

花小錢,辦大事。我是專業溫暖的保險經紀人李先生,感謝點贊關注。可以看看我的其他回答。給您不一樣的幫助。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保險,可以找我。 以上百家保險公司為依託,專業,客觀,中立的為您提供專屬保險規劃服務。


保險經紀人李先生


這個說法我不大讚同,本人保險意識較強,買保險比較早,95開始購買第一份保險,當時主要給自己和家人買的重大疾病和簡易人身險,一年總保費也就幾千元,近5年險種和保額逐漸增多,一家4口全險種年交保費5萬左右,險種涉及重疾、意外以及高端醫療險,另有一點理財型險種。

二十多年來有過兩次賠付,第一次是98年我母親患了癌症,保險公司(具體哪家就不說了)以未盡到如實告之義務拒賠,通過長達近3年的訴訟,終審保險公司敗訴;第二次是今年3月我住院胃部動了個小手術和腸道息肉切除,住院9天共計花費4.6萬,職工醫保報銷了47%即2.1萬,剩下的基本上是高端醫療險賠付,自己僅承擔了167元陪伴費和空調費,想像中保險公司要上門調查這些必要程序都沒有,全程就一個報案電話,告訴我準備好需要的資料,他們上門來取,從交資料到收到賠款,沒超3天,我感覺比較滿意了。

從我這兩個例子可以得岀一定結論,一是以前保險公司誤導銷售,惜賠現相確實存在,也非常讓人憤慨,但通過這麼多年的整治,市場環境已經得到很大的改觀,各家公司都在拼服務,如抱著老觀念看待保險或拒絕保險,關鍵時候吃虧的也許就是自己,從這次住院看,大病真的生不起呀[流淚],保險不能讓你發財,但起碼能讓你生重病時家庭生活質量不降低,二是不論有沒有醫保,在有閒錢的情況下還是要買點商業保險,特別是家中頂樑柱,儘量重疾險給付型和消費型搭配再加點意外險,畢竟職工醫保報銷比例只有那麼點,聽說居民醫保更少(個人觀點),同時你得靜下心來認真看看條款,貨比三家,自己不懂又不學,被拒賠了就老說人家欺騙你就沒意思了,另外理財型的不建議買。

個人真實例子,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不喜無噴。


雨萱926


今年理賠了兩次,都是小孩肺炎住院,都是住院八天,兩次住院費都是4700元左右。小孩有三個保險。城鎮居民醫療險,幼兒園的學平險和自己買的少兒重大醫療險附加住院津貼保險。住院津貼是每住院一天補貼200元,一年最多補貼180天。第一次住院三個保險理賠完後,自己一共花了500多元,等於保險報了4200多。第二次住院一共理賠了5000元左右。等於住院沒花錢還多拿了300元。這些費用僅限於住院費用,不包括來回路費和點外賣的錢。所以說保險是有用的,關鍵要買對。千萬別買理財險之類的。


醉愛斜陽1


我認為保險還是有買的必要的。

很多人說保險就是騙人的,其實這話放在10年前我也是認同的,畢竟在我小時候就有保險了,那時候管理沒形成規模,騙子橫行,導致買保險的人陸陸續續上當受騙,很多人拿著80、90年代的保險合約去理賠,那時候的合約漏洞百出,你要能拿到錢就怪了,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保險已經成為和銀行並肩的金融業務,有國家做擔保,是很安全的!網上100個人說保險不好,其中有10人是真挨騙了,90個人是跟風的,其實保險都有啥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你買車,你不買車險?你是淘寶賣家你不買郵費險?我做個長途客車,買車票都會有個意外險,其實保險已經和我們息息相關了,說不好的,請你們打開天窗看看外面,不要在網上人云亦云了!

現階段老百姓最熱門的話題就是看不起病,所以我覺得圍繞保險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疾病類的。疾病類的保險又分兩大類,一個是二次報銷型,一個是重疾型。

以我為例,我和媳婦單位都有二次報銷,只要是住院,就會報銷醫保範圍之外自費部分的90%,大病報銷100%,試想如果沒有二次報銷,我想即便有醫保,其額外的自費部分也不是每個家庭能承受得起的,報銷險我給父母買了,給孩子買了,因為這個險並不貴,平時小錢支出,總比得病時候節衣縮食攢藥費強。

重疾險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說白了就是得了大病一次性給你一筆錢,這個錢我認為是有命拿沒命花的錢,因為能得上重疾的,要麼是終身殘疾要麼是命不久矣,拿一筆錢讓家人圖個心安,這個我跟我媳婦都報了,為了以後誰真有個意外,至少能留一筆錢給孩子。

疾病類的我就推薦這兩款,像其他得萬能型保險我不感興趣。還有就是理財類的保險。

我給孩子買了個理財的險,這個是利滾利型的長期型理財險,因為有孩子了,註定有一筆錢是要用於教育的,既然明知道要用這筆錢,而且手頭還有點存款,為什麼不把他找一個可靠的高利息的理財產品存起來呢。


幸福小棍


本人從業14年,辦過很多普通醫療,重大疾病,死亡賠付,具體案例有多少還真沒統計過。

首先,保險是一紙合同,所有責權利都寫在紙上,不會騙人,只是產品有性價比高低之分。

其次,所謂的騙人也就是銷售誤導,比如指鹿為馬,虛構保險利益,比如誇大保險利益等,比如惡意拒賠,不是保險本身,而是做保險的人,比如銷售人員胡說八道,比如保險公司內部經營理念有問題,理賠時故意拖賠,惜賠,拒賠。

最後,舉本人的幾個理賠案例。

1,“史上最大少兒重疾理賠案”。2015年,一名四歲女孩的媽媽在我這裡辦了一份少兒重疾險,50萬保額,年交保費300元。三個月後,女孩檢查出來不幸患了淋巴癌,經過理賠申請,快速獲得50萬理賠金。由於過去的少兒重疾險不能保這麼高的保額,也沒這麼高的槓桿,本次理賠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大宗少兒重疾理賠案”。

2,“賠得最揪心的理賠”。同樣是2015年,十年前在我手裡購買了一份重疾險的某大型財險公司80後內勤女孩不幸確診為鼻癌,我很快幫她辦理了理賠。年底,女孩去世了。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因女孩生前把保險公司賠給她的十萬餘賠款給了她父母,女孩的老公要起訴岳父母,拿回他認為屬於自己的遺產。期間女孩的老公還跑來找我,問我女孩還有其他保險沒有……

3,“被保險公司拒賠了,又幫客戶拿回了理賠金”。2015年11月,一位陌生客戶通過網上諮詢,後來在我這裡辦了一份重疾險。2017年9月,這位客戶通知我說她患了良性腦腫瘤,我及時幫她報案。客戶做完手術後於2017年11月底進行了正式理賠申請。經過保險公司調查,發現該客戶在投保前去醫院做了個門診檢查,發現子宮有病變,於是保險公司認為該客戶存在投保時不如實告知,嚴重影響了保險公司作出核保的決定,所以該保單無效,保險公司做出瞭解除合同並不退還保費的決定。經過案情分析,我覺得該客戶雖然存在過錯,但不至於拒賠,於是向保險公司提出了交涉,在我們公司下屬公估公司的協助下,和保險公司經過一個月談判幫助客戶順利拿到了理賠金。

小結,保險不會騙人。但做保險的人會騙人。保險產品種類繁多,功能各異,性價比也有差異。買之前要結合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確保買對。同時選擇專業服務人員和專業服務機構是確保買對賠好的關鍵所在。祝願大家都能用對保險,用好保險為自己的人生保駕護航。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渝都jt


題主的問題“感覺”中國的好多保險是騙人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感覺”?

我的理賠

我有腰椎間盤突出,近十年來,住過幾次院,每次的金額7、8千不等,每次都得到了很好的理賠

先說我有哪些保障吧: 泰康的住院津貼50元/天(3天免賠)、中宏的住院醫療4000/次+津貼150元/天,最近的一次住院是2018年7月因腰椎間盤,住院22天,實際費用8000元左右(具體金額記不精準了,只記得個大概),社保報了很少一部分(自費藥大約有2800元左右+門檻費、剩餘的按比例報銷),社保報完剩餘的中宏報了5000多吧、泰康報了950,三個地方的報銷總計是大於100%的,由於單證齊全,資料提交當天就完成理賠,非常的快捷方便,我對理賠的速度和結果很滿意

相信有許多的客戶通過保險都是得到了保險的保障的,有很多的人也得到了保險的理賠,保險公司在提升理賠時效,帶給客戶更好的體驗方面也在不斷的提升精進

保險法的相關規定

有沒有買了保險,最後沒有得到理賠的呢?有,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過往的住院史、體檢信息都是聯網的,投保時,如果不實告知,就有可能理賠時出現問題了

保險法第十六條:

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健康問卷、財務問卷等)。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前款規定的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於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並不退還保險費。投保人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事故的發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對於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應當退還保險費

結論: 保險是不騙人的,騙人的永遠是人,只要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都堅守誠信原則,保險就可以充分發揮其保障的作用了


木木愛理財


我媽媽買過保險,也理賠過,所以我從她的案例講,我母親身體不好,之前買過意外保險,是附帶重大疾病一種產品,具體叫什麼,我忘了,買了之後保險公司會安排你去體檢,如果有檢查的某些種類疾病而他們條款上這種正好不賠的,要麼就是這份保險無效要麼就單獨再附加條款說明不理賠此疾病產生的治療費用…當時我母親體檢,各項指標還是正常的,後來她闌尾炎住院,就賠過。之後再因支氣管炎哮喘住院治療理賠過。後來保險公司加上同類疾病理賠過再次相同疾病不再賠償。總之我們一共理賠過三次,三次追加條款,現在就沒買其他,就買點意外保險和國家醫保咯!


子衿


說保險公司都是騙人的,本人不同意,如果碰上有事保險公司不賠的,多半是你沒有看清或者沒有看懂保險條例。老康以本人的經歷和一個老教師的信譽擔保說明保險是真實的存在,而且有事是肯定會賠付的。本人40歲時買了人壽88宏福人壽保險(附帶重大疾病險),交20年。期間本人因中風、喉部惡性腫瘤都得到了賠付;且年滿60週歲的時候順利拿回我自己20年所交的全部保險費,剩下的要等我昇天的時候一次付清。這麼多年本人身邊的人有很多都拿到了保險賠付,而沒拿到的只有一例,是因為隱瞞自己先患有疾病的事實而被拒付的!


lk冷眼觀


事實上,估計沒有幾個人去琢磨過,為何我們看到的大都是沒有賠的,而真賠了的確很少?


1、我自己也經手了很多理賠了,小到幾百塊的意外險;大到幾十萬的重疾險。

其中理賠最多的是住院醫療,僅我一朋友的兒子,今年就已經理賠了2次了,除了第一次她自己忘了收集某個發票,加上醫院很遠,她懶得跑所以少賠了200多元;第二次醫院把名字寫錯了,我給保險公司寫了一個聲明,都是幾天就到賬。


2、之前也理賠過一個重大疾病,家裡一大堆的理財險,結果整理出來,他自己的保險就買了5萬的重疾,其它醫療、意外什麼都沒有。2017年他得了甲狀腺癌,5萬重疾險幾天到賬。

3、經手過一個意外險,恰好也是少賠了200多元,原因是就診的醫院坑人,開的是收據而不是發票,還遇到了2張發票沒有蓋章。錢少,客戶也難得去部發票和補章,其它的都賠了。



4、今年經手了一個意外險,就是女娃兒手割出血了。結果去了一個社區醫院止血,恰好她圖便宜,買的這個意外險對於緊急止血去普通醫療機構不報銷,弄的她很鬱悶。所以,10月份她的意外險續保時候,再也不說只要便宜就好了。。

5、今年7月份協助了一個50萬少兒重疾理賠,孩子的病確實是屬於免賠約定情況,投保人準備放棄的。但是找到了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違規行為。先是拒賠,後來保險公司想賠20萬了事,投保人不願意,目前走官司中。


6、說實話,7月份拒賠的這位,主動希望我發文幫忙給保險公司施壓。

而前面理賠成功過,即使是朋友,在同一個微信群裡面,聊到了保險,她也並不會說她娃兒今年保險都理賠了2次了,合計理賠6000多,而保費才249元……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亙古有之,如同下方那麼多回答自己理賠過的,評論區不一樣的罵保險是騙子?

自己的腦袋怎麼想,我們管不到。


我是海哥說險、關注我們吧,更多接地氣的保險知識普及


海哥說險


我想說保險是好東西,險種有很多,購買者應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險種和投保額度。你不能一味聽保險代理人的推薦和講解,真想投保哪個險種,就看這個險種的資料,沒有看不懂的,除非你是小學文化。保險也不騙人!本人在業內從事八年,其中在辦公室、大業務區、團險部、人力資源部、理賠部都做過一把手。九八年鄭州市首起五十萬元賠付案就發生我所在的國壽公司,當時我任辦公室主任,寫了這起五十萬元賠付案的文章發表在鄭州晚報頭版。在我理賠部經理期間,接手了數百起幾十至十幾萬元的賠案。最後想說的是:哪都有參差不齊的業務人員,關鍵是自已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