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错了就不能说对不起吗?为什么学生就要说对不起?

薄荷女生


老师犯错一定要道歉,首先老师就是教书育人的,老师的行为准则直接影响到学生。孔夫子还说过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试想一下老师犯错了不道歉,会给学生起到一个什么样的表率。老师犯了错都可以不道歉,我为什么要道歉。或许老师不道歉是出于个人威信方面考虑,拉不下面子,我个人认为如果作为老师面对错误都不道歉那么他在学生面前的形象一定不会太伟岸。反之假如说它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而做出相应的行动,那么他一定是一个虚心的人。这样的人在学生心里的形象也将会更加高大


木卜木卜井


有这么一句话叫“身教大于言教”,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我觉得老师犯了错误,非常真诚的和学生说声对不起,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学生做错了事情该怎么办,对老师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言传身教的机会,老师这样做,不但不失尊严,恰恰相反,因为老师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学生会更加尊重老师。





我是一中学老师,曾经干过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刚接手一个班,认错了人,我把一个没有犯错误的孩子批评了,当我发现批评错了之后,非常真诚地给学生道了歉,结果是这样的:“老师我就知道您认错人了,没事的,谁叫我俩张得像呢!”他非常开心,看着我然后冒出来一句“老师,我有点喜欢你了。”



还有一次,家长打电话让我告诉学生中午去外婆家吃饭,我忘得一干二净,下午看到学生时想起来了,“孩子,老师对不起你,我忘了……”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她笑得像一朵花,“老师我去外婆家了,早晨上学时我妈妈告诉我了。”孩子灿烂的笑容宽容了犯错误的我。


我觉得老师的一声对不起,换来的是老师最宝贵的财富__学生的情怀。


数学王老师wry


中国有句古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大小错都不犯反倒是不太正常,犯错并不可怕,难能可贵的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改正,就是人间大善。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特殊身份的存在,传道受业解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因着教师的这一神圣使命,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对教师也是非常信任和崇拜的,但教师也是平常人、普通人,是人就会犯错,老师会犯错,学生也会犯错,有错了就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该道歉道歉,该说对不起说对不起,老师和学生都得说,“对不起”不是简简单单地三个字,而是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错误出在哪里,说了对不起,就是有改正的意识,但前提是内心是诚恳的,而不是迫于无奈或者外界的压力,承认错误本质上是很轻松的一件事,但是因为教师的身份不同,才会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无忧无虑,没有心理压力,就不会存在这种情况。

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是学生的榜样,国家、学校、社会各界总是在维护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教师本身也同样如此,只要是上过学的人,应该都不陌生教室里的讲台,讲台突出教室地面十几厘米,正象征着教师在学生中间的地位,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总是在讲台上,从不下来到学生中间去,就像是出错了却不愿意说对不起的教师,而有的教师比较接地气,经常走进学生之间,跟学生们做朋友,交流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正像是勇于承认错误并且积极改正的教师,孰好孰坏,一目了然,我相信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会喜欢后者,更尊敬、爱戴这样的教师。

从教师的立场出发,维护自身权威并无可厚非,但是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希望自己出现一丁点的错误,这不仅是不可能的,更是痴人说梦,再完美、贤达的人也不敢保证一生中不出现任何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要承认自己跟完美之间的差距,把自己当成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神,正视自己的不足;二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得拥有一桶水,想给别人一桶水,自己得拥有整片海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知识和技术产生,学习知识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如果一直坐吃山空,早晚有一天知识储备就会枯竭,适应不了现代的教学;三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解答不了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谦虚的认错或者承认自己现在不知道,查阅相关资料核实以后再详细跟同学们解答,如此才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典范。

作为除教师以外的社会人,要怀有宽容之心,给一名教师充分的成长空间,多支持、多理解,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大山和海洋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教师的成长也是一样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清络饮


先回答问题,老师犯错,同样要说对不起!

讲个故事,缓缓心情。

当年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生活艰辛,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日,又没米下锅了。亏得弟子子贡向乡人四处讨求,讨得一些米来。弟子颜回便急忙生火做饭。

子贡讨米辛苦,躺着休息了一会儿。饥肠辘辘,躺不住,便上井边喝水。此时一股米饭香飘入鼻孔,子贡不由向颜回做饭处望望,却见颜回从饭锅里迅速抓了一把,塞入口中。子贡好不生气,便来向孔子告状,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平日看不出,一到困苦时就露馅儿了。”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孔子疑惑道:“真有此事?”子贡说:“我亲眼所见,绝对不会错。”要换了别人,可能就会勃然大怒,把颜回叫来狠狠批评一顿。可孔子不会如此鲁莽,他在思考子贡是否真的看明白了。于是他劝子贡莫轻下结论,待自己了解后再说。

一会儿,颜回来请孔子去吃饭。孔子说道:“方才我打了个盹儿,梦见先父。他是要来保佑我吧。因此我想先拿这饭来祭祀先父。不过,不知这饭你动过了没有?动过的饭是不能用来祭祀的。”

颜回急忙摇手说道:“老师,千万不能用这饭祭祀。适才煮饭时,恰有黑灰落在饭上,不管它吧,不干净;想扔了吧,又可惜。我就把那块沾灰的饭抓起吃了。”子贡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颜回,好不惭愧。

对于孔子来说,这件事,他没有偏听子贡的话,虽然是起了疑心,但终究试探了一番,明白了真相,纵然稍稍惭愧,但幸好没犯大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准则还是遵守了。但对于子贡来说,行为就有点鲁莽了,“眼见未必为实”,他只相信自己所见,就跑去告状,未免太武断了。所以说,有的时候,看到的事情,也不能臆测,也需要用心去分析。

老师只是个职业,同样是人,犯了错同样要说对不起。

因为面对的是学生,会有难以启齿的心理作祟。这时候作为学生,可以把问题分开来看待,老师是人,是人就分层次上的高低,老师不想做表率,你纠结这个人的行为就没意义。

最后,把心态放好,错了就是错了,说句对不起,更多的是自身心理安慰。如果连句对不起都不说,他自己心里其实更煎熬。



高中数学毛老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错了同样应该道赚。这不是面子不面子的问题,而是体现了对知识和学生的遵重,同时也维护了自已的尊严。

老师也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就要承认。老师承认错误,并为些道歉,在有些人看来也许认为是有失体面的事,但是恰恰相反,这正是体现一个老师素质的地方。

这里的关键就是,对于错误老师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但是有的老师就是为了面子开不了口,这是认识上的错误。

大多数老师犯错,基本上都是因失误或误解而引起的,很少有主观上的错误。但是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甚至学生也会形成错误的知识点。

如果老师及时承认并道歉,不仅仅可以补救,还可以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

而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也能反映出一个人良好的修养。


健智源


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言传身教。

教师不仅要会说对不起,还要积极改正。

我和学生约法三章大家都不迟到,不早退,不接打电话,但是因为公事会时有违反,哪怕是公事我也会真诚的向学生表达歉意。

至于委屈误会学生更是要敞开心扉表达真挚的歉意。


IT业晚生末学


人无完人,谁都有可能犯错。无论什么身份、角色,只要错了当然应该承认错误,如果是老师,更应该勇于承认错误。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教授,也需要在精神品格、心胸气度上引导学生。古语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可以说是学生的引路人、示范者,勇于承认错误,既是自我改正、提升,更是修身立德的基本。

学生错了,老师教育引导;老师自己错了,在学生面前大方承认错误,甚至道歉,邀请学生一起发现错误,指出错误,改正错误,这也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相信得到不会是学生的嘲笑而是尊重。


梦溪里的牛


首先说下答案,要道歉,而且要真诚的道歉。

原因如下:

1.教师是一个言传身教并行的职业。

教育是老师倾心育人的工程。教学水平高低固然影响老师的“人气”,但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更能影响学生一生。善于与学生和家长互 动、多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心声,老师才能更理解学生、走入学生内心;勇于接受学生和家长的批评,大气包容、虚心改正,老师才会成为学生从善如流的高尚人格之 师。

2. 他们作为大学生自己也是有自尊的教师,如果能够足够尊重他们的自尊,那么道歉也是对他们自己为一种保护。教师在努力维护自己的自尊,当然也要关照大学生的自尊,因此必须要道歉。

道歉除了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更加是大学教师自己的师德,一种重要的体现,也是自己高尚品质的一种重要表现。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如果教师犯错了都必须要道歉,而且要真诚的道歉。


南林大晨曦蝈蝈


我觉得老师犯错误,可以向学生道歉,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毕竟人无完人,可能有些老师觉得向学生道歉,影响了自己的威信,其实不然,作为老师,自己犯了错误,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应该向学生道歉,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样可以迎来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而不是用自己的老师的身份,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不道歉,反而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这样不利于今后的教学。


初中数学潘老师


在传统观念里,老师很难开口说对不起,感觉这有违师道尊严。事实上,现在我们越来越强调师生平等,学生错了,要认错,老师更要勇于认错,为学生做好表率。错了,不仅要敢于承认,更要敢于当众认错,这更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