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认同呀,刚才已经回答过类似这样的问题了,现在社会去吃酒席,已经变了味,成了攀比的了,去了就是东家长西家短,又是总经理,又是主任的,工资都是年薪,开的都是豪车。

如果你混的不好你连说话的份都没有,更别说能相处了,就是去自找没趣的。所以现在同学聚会,就是攀比聚会,现在人都是这样,你混的不好,别人都不想搭理你,你如果混的好,别人就会讨好你,唉!现在人情已经变了,变得淡薄了。

所以混的差最好是不要参加,自然参加的,就是都混的比较好的去炫耀的。




淮南李哥爱生活


曾经同窗把书读,小初高大各不同。而今青葱已不再,哪管富裕和贫穷。

同学聚会,叙的是情,谈的还是情。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我是不太赞同的。



我们七五年高中毕业,毕业后农村的回家乡劳动,城镇的要么下乡,要么到企业参加工作。那个时候没同学会。大家虽相距不是很远,但交通及通讯等限制,同学间缺乏联系。但同学之情不会因时间而淡忘。

我们高中第一次同学会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具体哪一年真的记不清,但记得这年是世界杯赛。我们同学从各个乡镇赶到含山聚会。同学有浙大教授,有政府官员,有教师,有小企业主,还有仍在农村务农的。那一次除了联系不上没来,其他的都到齐了。杯盏之间,畅叙友情。其景其情,情景交融,哪分贫富贵贱地位高低。我们班,有钱的慷慨,同学会的费用由他们资助,没钱的不自卑,要的是同学情谊。从此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同学聚会。只是后来,有钱的小老板赚钱不多,我们就AA制。



也许我这是个例,同学中贫穷的由于自卑,不去参加同学会的也正常。说同学会上原有点感情基础爱意绵绵旧情复燃的肯定也有,然而大部分同学还是看重同学间的纯真朴实的友情,那是一辈子也忘怀不了的。


含山唐


穷的为啥不去?不愿聚会当观众❗❗

聚会也有智商,智商就是精明的商人。

抓住聚会机遇,为己运行。

富的去,穷的也去,因为红花得有绿叶衬。

多年不见谁也不知别人情况。有人组织,聚会红线一块引。


不到现场,红花绿叶咋看清。

一看清,利行动。

红花互相授粉,绿叶白白陪衬。

穷的自卑,富的张扬。

穷与富鸿沟深,以后不会有来往。

为什么,不看在老同学脸上,把贫穷的帮一帮?

穷的不去,去的不穷,确实有,这是以后场。


我曾听,聚会过的讲,一天瞎折腾,耽误咱打工。

AA制,不论富与穷,出多少都一样,富的,常喝酒有肚量,细细想,穷的要吃亏,难占光。

以后再聚会,成了互相利用获大胜,在这里庆祝,歌唱。

为啥穷的不去?穷的还要打工,不愿意去那当观众。


靳树怀


同学聚会,现在是个热门,也是颇受争议的话题。贬褒不一,总体来说还是不被看好的。主要是炫富抖贵,还有诸如“拆开一对是一对”的调侃。也就有了“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的说法。

不过此种观点,未免有点“以点带面”,并不能完全苟同。这是因为:

参加同学聚会的,是“有缘来相会”,也不一定就是“穷人”。同学是个大概念,各阶段学习时,同班的、同宿舍的,同一兴趣组的、同一学校的等等,凡是在念书时见过面,相互认识或有点交际的,也都以“同学”相称。就比如同在一处打工,甘肃的会把所有甘肃人称为“老乡”,又搞个“老乡聚会”。你能说他们都是个穷打工的。说不准他家是“拆迁户”、“养殖大户”,只是不愿过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的生活。出个门来,也许是体验生活,实现自身价值呢!同学聚会也是一个道理,有“缘”去相聚,谁的“家底”谁清楚?


被邀请同学聚会的,都是关系近的,穷人也能去。这里有个真实的例子,他本是个“尖子生”,初三毕业时师范招考试的第二天,母亲去世了。严重的打击是他失去了上师范机会,高考的“定向生”被人顶替,民办教师在师范录取又被“调包”,也算命运坎坷。

几年前,有几个同学要聚会,还邀请了当时初三语文和数学老师。“同学”们商定,一定要把他找来。有两位同学,费尽周折,在30里外的一乡街道打听到了他。

到了酒店,连同两位老师才十个人。除他之外,都是干公事的。只有他是农民,同学都不停地夹菜敬酒。相互间没有恭维和炫耀的话语。倒是说的车贷、房贷的苦。说是同学们,其实只是初三时同一级的,只是他们都上了师范,而他“退出”了。“同学”们都惦记着。他可是地地道道的“穷人”,也参加同学聚会了。


同学聚会是重拾旧好,纯真的同学的情谊没有“穷”、“富”的划分。同学们走出了校门,天各一方,各自求索和打拼,在通讯和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即使关系再好的同学,也只能记住对方的名字及长相。至于现在干什么,过得怎么样一概不知。随着手机的使用,尤其是三四年前微信的兴起,失去联系的同学才一个个续上了线。也就有了同学聚会的可能。

前年年底,我们县84级高中同学聚会时,倡议者让相互转告。四个班才来了不足百人,倒是当农民的同学最多,原因是在家要过年。吃着菜,喝着酒,叙旧话新,还录了光碟。费用也摊派:干公事的每人300元,当农民的每人100元,“公平合理”。农民是穷的,不反对吧!可农民也参加了同学聚会。


从“穷”、“富”的说法来看,这些聚会的同学,都是有过一定经历的人。不能否认同学聚会的主旨“忆恋同学之情”。吃个饭,喝点酒,合影留念,就是KTV很多人还是不会去的。同学聚会的个例,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这个主旨,也给同学聚会贴上了“龌龊”的标签。其实绝大多数时同学聚会是积极向善的,尤其是中老年人。


为生活而提神


有人说“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不认同,但是现实的却很残酷。

我在4年前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自己亲身经历与体验。当时定在了我们市里的一个酒店,人均消费200左右。当时去了40个同学,包了整个大的包厢。

因为每个人都已经参加工作很多年了,所以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很多同学从不同的地区驾车过来。也有为同学准备礼物的。 气氛总体还不错。

刚开始,好不容易见面了,肯定每个人都会打招呼,之前在学校关系好的就聊得比较多。很少说话的就寒碜几句。多数情况下,大家都在聊在学校的事情,和大家在学校女生喜欢谁,男生喜欢谁。

慢慢的大家入席,开始喝酒。学校的事情总会聊完的,然后大家就会多多少少聊一些在哪里上班的事情,薪水,福利等等。

补充一点,我们是高中毕业聚会,但是很多同学是大学毕业的。我是那个学习不成器的。没考上大学,所以在谈到工作的时候,赶巧我刚辞职。然后还没找到工作。积蓄也没有。和我一样落魄的同学有几个。然后能力强的就聚在一起聊,不太好的就在一起聊。变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可能大家是无心的,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你没什么能力,没什么突出点,你在一个大的群体里就显得格格不入。


“穷的不去,去的不穷”为什么我认同.

其实不难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喜欢去比较,也怕被比较。有能力的人就喜欢和别人对比,没能力的就担心这样的事情。就导致了现在的很多现象。很多人对同学聚会的看法褒贬不一, 大多说人觉得聚会的味道已经变了,不是上学时的感觉。


所以所谓“穷”的就不去了,这里的穷除了包含没钱,还包含精神思想。

去得“不穷”首先经济基础好,其次心态不同,精神思想也不同。

这里的精神思想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穷人瞧不上不穷人的所有思想(包含物质)

第二: 不穷的人就像去证明 与穷人的能力不同,思想也不同.


以上纯属个人思想,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春的生活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我来说说我们大学同学的聚会大家就知道为什么了。

我大学毕业近30年了,前十几年每年都要参加同学聚会,后来大家都步入中年,忙于事业和家庭,组织同学聚会就少了。最近几年,“好事者”又开始“蠢蠢欲动”,组织大家聚一聚,我去了一次就不准备去第二次了,原因如下。

1、贫富差距悬殊。都已经年过半百了,差不多已经完成了财富的积累,有的在单位都是县团级干部,有的已经是房地产的老板了,据说身价好几亿,而我和几个同学都是普通人,坐在一起真是不自在。

2、交谈的内容不一样。我们几个同学谈的都是今年工资又长了,什么超市的鸡蛋又打折了,孩子准备考研吗等等话题,而大老板和领导们说的都是拿地、融资、贷款、孩子出国等内容,我们几个跟听天书一样。

3、待遇不一样。组织者印的同学通讯录我一看就想给它撕了,当官的、大老板都排在前面,名字后面是所在单位、职务、级别,连在外地工作的都是这样,而我和几个无权无势无钱的同学排在最后面。就座的时候按说谁来的早谁先坐,组织者非要留下几个正座给晚来的当官的同学。施行了多少年的“AA”制最后在喝得迷三道四大款同学的那句“今天所有开销我全包了”的话语中结束。

4、感受不一样。当官和大款同学是笑容灿烂、颐指气使,说话嗓门洪亮,每抛出一个话题和观点都有人赞扬和附和,我和几个同学是尴尬陪笑,说话声音小且语句不多,感觉人生跌入了低点。

聚会结束后我和几个同学几乎同时说出了下一次不打算参加再聚了,这种同学聚会已经没有十几年前那种惺惺相惜、互相帮助、友情加亲情的感觉了,有的只是充满了铜臭、市侩、攀龙附凤的感觉。

再见了,同学会!


上官天竹


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我不认同这句话。

首先,我们说同学聚会聚的是情,聚的是爱,尤其是大家离开了学生时代多年以后,同学们因工作需要,大家天南海北各在一方,为了生活艰难的打拼,难得有时间在一起欢聚一堂,一旦有同学聚会,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去,除了在国外回不来的,和有病来不了的,一般情况必到,有的同学甚至做飞机和高铁都要往回赶呢。


同学聚会,自从同学们毕业离开了校门,走向社会和走向工作岗位,我决得无论大家工作多忙多累,彼此之间也都心心相印,互相都会用微信,用手机问好祝福,难得那种纯真的同学情是怎么也不能忘怀的。

同学聚会,我觉得是件很高兴的事,谁也不会因为穷富而拉开距离,并己这个不成熟的理由去看待同学们的感情,相反,只要时间一到,大家都会从各个方向各个不同的地点往一起去集合,可想而知,同学们见面的场景是多么的令人激动和感慨啊。


同学聚会,每当这种场面,个个都是热烈拥抱,互相握手,有的同学甚至都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大家在一起交流,互诉衷肠,共同分享过去的昨天和美好的明天,说不完的话,喝不完的酒,那情景真是令人陶醉,回味无穷。

同学聚会,我觉得只要有同学聚会的活动,大家个个兴高彩烈,穿的漂漂亮亮,无论男生女生,那表情都是异常兴奋,吃啊,说啊,唱啊,跳啊,真是玩的快乐,玩的开心。

总之,我觉得同学聚会,是个最令人幸福和高兴的事,即联络了同学们的感情,又叙说了大家离别的友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真是好事一件,我说班长啊,在有同学们聚会的那一天,你可别忘了通知我这个千里之外的老同学,到那时我打着飞的就过去,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那美好的时刻。


孙女士的日常生活


穷的不去,去的不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可能是不管穷与不穷压根就不愿意去。下面,我就举例说说吧,看看网友们有没有同感。



去年10月1日国庆节期间,突然我的微信多了一个叫“同学群”的微信群,也忘记是谁把我拉进去的。我当时点开微信群之后,发现里面也都是实名制的,看了看名字,看着既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原来是初中同学群。当时我的第一感觉还是非常怀念的,因为这初中同学不一样,很多都是接近十年没见的了,还是对聚会有一点期待。当时加完群以后,有几个类似“暴发户”的同学在群里发了几个大额红包(100元),请网友原谅我这么没出息,这也算大红包?当然算了,要知道,我发的历史上最大的红包只有2块!抢完红包,我就抢了一个2块的,没想到是抢的最多的!群里规则抢的最多的,再发一个100的红包,没看规则的我瞬间石化,我迫于面子,跟媳妇要了100块发群里了,以后我再也没在群里抢过红包!(媳妇管钱没办法)



过了几天,群里几个领头的同学就开始在群里招呼了,说是国庆节最后几天假期了,老同学们聚聚!我当时跟爸妈说了这个事情,他们非常赞同我去,因为在他们眼里我的同学人缘是非常差的。没办法,谁叫我是个内向的人呢?最后,我还是选择报名了,因为自己觉得是个公务员,虽然没钱,至少应该有地位了吧。后来,群里的领头羊统计了一下,群里60几个人只有13人报名,每人均摊费用300元,其他人在群里沉默不语。我看了看这13个人的名单,有四个人名字非常熟悉,一个是我初中时候的情敌,一个是曾经在初中的时候对我校园暴力过,一个是初中跟我一样整天被欺负的,还有一个是同村的发小吹牛逼王。



看到这样的名单,我内心是非常抗拒的,因为感觉没有任何共同语言,那种内心的排斥感是非常强的,不知道大家能理解嘛?后来,还是让爸妈撵着去了。

那晚,在饭桌上前半场基本就是话多的人的专有时间,下半场是每个人的近况介绍。前半场我基本在枯燥中度过,基本都是炫耀自己的事业,自己赚钱情况,自己的家庭,自己牛逼的经历,突然感觉我成了这个同学群体中最没有出息的一个。或许我在机关习惯了,不太喜欢高调介绍自己的情况。后半场每个人自我介绍,感觉每个人都很牛逼,我就说我是个普通公务员。我说完,有人就说,公务员铁饭碗啊,就是工资不高!还有人说,以后有事,你得罩着我!还有人说,局长大人,以后有事高抬贵手!更有人说,要是贷款的话找我,你们是优质客户。看到同学们举手投足间,都是国外,都是旅游,都是美容,都是装修,还有甚者种葱(已经发家致富),基本都是一个暴发户状态。感觉有点...



那晚,我知道了有的同学种地致富了,有的同学干无限极致富了,有的同学搞运输致富了。突然觉得那晚的聚会,成了一个讽刺的聚会,到处都是讽刺。我想说的是,我就是一个普通的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打工仔,而且还是异地工作。通过大学,我走出了农村,在城市成家立业。如果喜欢我,大家就交流,不喜欢就微微一笑很倾城吧!另外,通过聚会我发现:当年我讨厌的人,十多年过去,我依旧很讨厌!

所以,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有一定道理!但是,有时候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去凑这个热闹,无论你穷还是不穷!


苍客de生活


不认同这种看法。

因为社会是现实的,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贫穷,不可能人人平等,同学聚会时,大部分人还是会去参加的,只有少数人没有参加活动。

同学聚会,现在社会上比较隆重普遍的现象。由于现代人为了生活,大部分人都离开家乡,到外地去谋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天南地北都有,见一次面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在年底春节期间,回到老家,有时碰到的见上一面,有的没有碰到的,三十年都没有见过一次面。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班同学的聚会在我们初中毕业后整整三十年,才第一次召开聚会活动。我们的年龄差不多都到五十岁了,能够在一起来聚会的人大概只来了80%的人。有些人,成为了企业老总,有些人,官场得意,有些人打工,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总体来说,普通人比较多,生活一般,不是大富大贵人,富人只是少数几个。都不会说,我穷人就不参加同学聚会活动,只有富人才可以参加同学聚会的活动这种说法。所以说,我不认同“同学聚会,穷的不去,去的不穷”这种说法。

一个人,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一种缘分,而且在学生时代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应该珍惜这份感情,同窗之宜永远不可以忘记。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需要朋友的帮助,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同学之间应该互相联系,互相关心,互相学习,是一种好事,除非个人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同学聚会活动的,其他人无论如何,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应该多参加同学聚会这个活动,不要有贫富之见,通过同学聚会的活动,增加同学之间感情。

通过同学聚会,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找出自己的缺点,认真学习,增加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做一些有意义的善事,充实自己,在事业上和精神上更上一个台阶。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



文文的追求


我今年是40多岁的人了,同学们聚会这些中年人们都想的就是。五年一小句,十年一大聚人为同学们想聚的是感情,不想到一起谈论的是事业,谈论的是尊卑,谈论的是谁?有钱谁拼间。如果真的是那样,有的同学穷的真就不愿意参加这种活动,富有的参加这种活动也只不过是一种炫耀。所以说对于这些小时候在一起天真无邪的同学。难免心里都有一点点的伤痕。因为这种同学聚会变味儿了店的人们攀比变得人们在富贵的同学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没有尊严,巴结讨好人家的嘴脸,让人一看到就烦,真的是很虚伪。



同学聚会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寒酸,所以说穷的人一般都不愿意参加这种场合,因为不愿意去迎合那些有钱的人,说一些违背自己良心的话讨好人家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所以还不如就不相见了。那现在工作上有成就,在生意上有富贵的人往往就想聚会,跟人家讲人生的道理,跟人家讲成功的事业,往往这种时候就成了他们夸夸其谈的平台,所以说有些人不愿意参加这种聚会还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在这里说穷的不想参加同学聚,富的想参加同学聚会的一切活动。这话说的很切合实际,也符合了社会上人们的心理,我觉得同学聚会聚的是感情句子是从小在一起的那种回忆,所以说远离铜臭味多一些童年时的好友谊才是最好的。所以我说穷的不想参加同学聚会,你富有了还偏偏就想着急同学聚在一起,所以我说没有必要怀着这种心态去聚会,也没有必要每年都聚会,大家应该在想念的时候聚一聚,还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