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美军还想留在库区,反恐还是生意?


吴健:美军还想留在库区,反恐还是生意?

QUESTION

直新闻:土耳其出兵库尔德控制区,除开战略影响外,大家更担忧“伊斯兰国”趁乱而起,特别是库区看押的“伊斯兰国”俘虏是否逃脱,引起世界关注。您对此怎么看?

ANSWER

时事评论员 吴健:没错,这是不能被战火掩盖的重要话题。我们知道,“伊斯兰国”名义“国土”崩溃的标志是今年3月库区武装占领巴古斯镇,算到现在才七个月,曾经多达30万平方公里的极端组织控制区远未建立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尤其库区武装手里的大约7万多未经甄别的原“伊斯兰国”居民,这其中又有约一万是非叙利亚公民,其安全风险可想而知。

我看过一篇报道,那就是随着土耳其进攻,库区正规军民主军上了前线,而二线的公安部队也就是“阿萨伊什”(Asayish)也被迫忙着挖地道工事,为可能的大战做准备,看管“危险人群”的力量明显削弱。与此同时呢,漏网的“伊斯兰国”成员也加紧袭击,像不久前库区一位女领袖遭炸弹袭击身亡,“伊斯兰国”就是主要怀疑对象。综合各方统计,位于库区罗贾瓦的难民营和俘虏营超过13个,其中多半关押着原“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及其家属,其中有大约800名外籍雇佣兵。

从法律看,这些“恐怖囚徒”是谁也不乐意接收的“烫手山芋”,首先,库区没有正式法律承认,因此没有外国领事机构存在,库尔德人所做的法律和法庭判决可能不会被叙利亚宪法所承认。其次,原“伊斯兰国”没有证件制度,许多人的最终国籍甚至无法界定,哪怕那些最危险的“伊斯兰国”外籍雇佣兵能被原籍国遣返,但相当一部分人恐怕根本走不了,“比如利比亚人、也门人或阿富汗人,他们的祖国就没有权威的政府,完全是一群被遗忘的人”。可以说,这些“定时炸弹”随着土耳其的进攻变得异常危险。

吴健:美军还想留在库区,反恐还是生意?

美军撤离叙利亚

QUESTION

直新闻:我们再看叙利亚局势的另一面,就是美国撤军又变成“一波三折”,最新消息是美军要留在库区油田里,说是防范“伊斯兰国”袭击。您对此怎么看?

ANSWER

时事评论员 吴健:我之前曾说过,经过八年内战,库区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特别是哈塞克盆地的“粮”、代尔祖尔沙漠的“油”、幼发拉底河的“水”是他们的“三宝”,而对美国而言,好不容易“养大”的库尔德武装,无论如何都是牵动叙利亚乃至中东格局的“新玩家”,只要它没有完全倒台,草率放弃并不在美国选项内。

具体而言,美军想力保的首先是代尔祖尔的奥马尔油田,其产量是叙利亚最大的,而美军在油田附近的K1基地又和南部的坦夫基地形成犄角之势,进可攻,退可守,况且那里又不在土耳其进攻轴线上,美国白白扔给俄罗斯或叙政府,这是说不通的。

土耳其政治学家克米尔·哈斯曾说过,按照莫斯科和阿萨德政权的目标,库区未来至少在三个领域要受大马士革约束,那就是军事、外交和能源,前面两项不用解释,因为只有大马士革能代表叙利亚,而后一项则是控制国家的财源,这一点上,库区和中央政府是有尖锐矛盾的。

从生存的角度出发,如果美国给予库尔德人“完全抛弃”的印象,为了抵御土耳其进攻,库区势必在能源领域向阿萨德政权妥协,让出油田控制权,这意味着美国和西方进一步在叙利亚乃至中东问题上边缘化。

我个人看法,美国若继续为库区站台,帮助库尔德人掌握油田和水源地,就能保证在叙未来政治进程中保持地位,继而为美国参与叙利亚和中东问题提供抓手。

因此,我的看法,美国会在库区相对安全却极富战略价值的油田地带保持军事存在,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