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怎么预言千年后的张献忠的命运的?

大道无形629


张献忠,生于1606年9月18日,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历史上的张献忠与李自成齐名。

张献忠能征惯战、作风顽强、喜欢谋略、倔犟自信。

但是,张献忠有一个特点:热爱吉言、害怕谣言、相信预言。

听见一句民谣,立马改元大顺

1644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当上了皇帝。

时间不长,张献忠听到民间流传一句话:

“大明已死,大西已西。”

当时,明朝崇祯帝在煤山吊死不久,这句民谣反映的是明朝皇帝已经死了,大西政权在西部成都建立。

本来这只是一句普通的民谣,可是,张献忠觉得这句民谣对自己极为不利。他认为“大西已西”,很像是一句咒语,咒骂自己的“大西”政权很快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张献忠立即将自己政权改成一个非常吉利的名字:“大顺”!

因成都位置位于中国西部,后人把这个国号用到张献忠的政权上,想把张献忠政权与李自成的政权区分开。

张献忠年号“大顺”的用意很清楚,希望自己的政权大吉大利、顺顺利利、一切如意。

张献忠刚确定年号,其性格特点就被成都当地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发现了。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原来明朝的官员,他们怀念明朝,仇恨张献忠,因为张献忠对待明朝遗留下来的贪官富豪极其严厉。

这些有文化的明朝遗老,利用张献忠的迷信思想,想方设法从舆论上误导张献忠,希望将他引入歧途。

定水桥上看塔,民谣传唱惊心

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后,入住转运殿。转运殿仿效明朝皇宫建造,殿前有一大门叫定南门,门楼很高。

站在门楼向前方观看,一览无遗。

张献忠站在定南门上,观望远方风景。看见一条河流逶迤东流,河上一座石桥十分醒目。

再往桥旁边一看,离桥不远处,在河流拐弯的地方,矗立一座高塔,突兀耸立。

河流、石桥、宝塔,三者相映成趣,煞是美观。

张献忠对石桥与宝塔很感兴趣,叫来尚书王国麟,询问那桥、那塔分别叫什么名字。

王国麟禀报:石桥名字叫定水桥;宝塔名字叫思龙塔。

张献忠问王国麟思龙塔的名字有何寓意。

王国麟禀报:当年这条河阻断了两岸的交通,人民生产、生活都很不方便。诸葛亮来到这里,体察民情,命人修建了一座桥,解决了两岸人民的交通困难。

后人思念诸葛亮,便在离桥不远的河流拐弯处修建一座宝塔,用来纪念诸葛亮,诸葛亮自称“卧龙”,于是把这座宝塔取名为:思龙塔。

听说这座桥居然是诸葛亮修建的,张献忠顿时兴奋起来。

张献忠觉得诸葛亮真是太伟大啦!他修建的石桥,1000多年后,仍然十分坚固、非常壮观。

敬佩诸葛亮的同时,张献忠还在心中祈祷,希望诸葛亮能够保佑我大顺江山永固、永远昌盛。

张献忠忍不住来到桥上,带领部下在石桥上来回走了几趟,向四面看看望望。

他发现站在桥上,既可以临近看清思龙塔,也可以远观欣赏自己的转运殿。

就在张献忠得意地欣赏宏伟的转运殿时,突然,一个歌声在耳边响起:

桥上看宝塔,转运殿必塌。

歌声让张献忠心头大惊,觉得歌声令人毛骨悚然、汗毛倒竖。

歌声似乎从河面上飘来,又好像从宝塔的另一边传来。张献忠命令下属到宝塔另一边去搜索唱歌的人。

侍卫军搜索一番后,回来报告,没有找到唱歌的人。

事实上,这两句民谣是明朝旧臣利用张献忠迷信的性格,特地派人在暗处大声歌唱,目的是造成张献忠心理恐惧。

张献忠回到转运殿后,心中念念不忘那一首歌谣。

既然“转运殿必塌”,我就把宫殿名字改掉。

思考之后,张献忠决定将“转运殿”改名为“承运殿”。

承运殿名字起得很好,张献忠十分满意,他觉得自己就此可以承接诸葛亮带来的好运。

在观看思龙塔的时候,张献忠注意到那座宝塔已经很倾斜了。

为了真正纪念卧龙诸葛亮,张献忠命人原址重修思龙塔。

重修思龙塔会发生什么呢?

挖掘宝塔地基,发现隶书石碑

在将士监督下,当地工匠将思龙塔拆毁。拆毁后,工匠们又开始挖地基,准备重建思龙塔。

当工匠们挖到原塔正中心的位置,从地下发现一块青色大石碑,青色大石碑上刻有几列文字,用隶书写成。

监工的将军报告左丞相汪兆麟,汪兆麟跟随张献忠一起来到建塔现场。

汪兆麟看见石碑上隶书的内容是: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炎兴元年诸葛孔明记。”

张献忠小时候听人讲过很多诸葛亮的故事,特别崇拜诸葛亮;现在看见“拆塔张献忠”,更加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

当时是1644年,而早在234年诸葛亮已经去世,时间已经相隔整整1410年。

诸葛亮那么早就能预言到张献忠会来拆除这座塔,真是神不可言。

张献忠询问“修塔余一龙”有何典故?

汪兆麟根据平生所学,禀报张献忠:余一龙是明朝嘉靖乙丑科进士,官职曾经位居四川左布政使,后来升任南太仆卿。

余一龙在成都当官期间,修建了思龙塔。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这两句预言已经完全被事实验证了。

张献忠还想知道后面的诗句是什么含义。

解析全在预测,丞相迎合献忠

张献忠要求左丞相汪兆麟继续解析这首诗。

仔细琢磨诗句:“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

然后,汪兆麟对张献忠说:从发掘出来开始,逢到甲乙丙的年份,这个地方都有战事。今年是甲申年,我们义军经过艰苦战斗,成都血流成河,我们终于占领了成都。接下来乙酉年、丙戌年,还会战事不断。

张献忠觉得解析合乎情理,完全信任汪兆麟的分析。

张献忠要求汪兆麟继续分析石碑上诗句的含义。

汪兆麟想到,必须把诗句朝着张献忠希望的方向解释。

于是,汪兆麟继续对张献忠说:根据“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诸葛亮预测明朝的最后一点运气将在四川北部终结;明朝消灭后,满清的、或者李自成的那一点毒气将到四川东部地区传播。

张献忠听到这里,对汪兆麟说:我们要先到川北消灭明朝残余势力;然后,一鼓作气,杀向川东,将满清毒魔一网打尽。是不是这样?

汪兆麟附和说:对。就是这样,我们可以一举成功,稳定大顺政权。

张献忠满面笑容,越发兴高采烈,要求汪兆麟继续解析石碑诗句。

面对“吹箫不用竹,一箭当贯胸。”汪兆麟脑海翻腾,思考如何破解,才能够迎合张献忠的心意。

终于想明白了,汪兆麟对张献忠说:如果遇到名字中、或者官职中含有“肃”的人,应当果断命令士兵一齐向他放箭,力争一箭贯穿他的胸膛,永远铲除后患。

大顺左丞相汪兆麟的用心破析,总体来说,还是让张献忠比较满意;

同时,张献忠也从破析中看到,还有非常艰难的战斗,在未来两三年内等待着大顺、等待着张献忠。

把石碑上诸葛亮的预言诗、以及左丞相汪兆麟的解析,牢牢记在心中,张献忠顺着汪兆麟的解析方向努力着、奋斗着。

汪兆麟对预言诗的解析能否变成现实?

献忠遇肃亲王,预言竟然成谶

在成都建立政权后,时间不长,张献忠就遭到了明朝残余将领们的明攻暗袭。

张献忠命令将领们对明朝残余势力,进行残酷镇压。

张献忠的部下在征讨敌人过程中,也会遇到李自成的部下,双方发生战斗。

明朝残余力量主要聚集在汉中地区,汉中位于四川的北部,张献忠感觉诸葛亮预言完全正确。

所以,张献忠命令平东将军、虎威将军向汉南地区进攻,以平定四川北方;

张献忠又命平都督张广才早早做好向东方扩展的准备。

很遗憾,张广才的军队被李自成的军队打败了。

1645年,清朝军队到达四川边境。

清朝将领对张献忠剿抚兼施、威逼利诱,妄图招抚张献忠,但是,张献忠发誓与清军血战到底,绝不投降。

明朝残余将领,妄图恢复明朝,组织人马对张献忠政权不断发动攻击。

张献忠的军队有时候损兵折将,张献忠十分恼火,他想要将那些刚刚加入的、意志不够坚定的将士肃清斩杀。

张献忠的这一举措引起少数将领担心自己的安全,转而投奔别处。

大将刘进忠担心被杀,率领部下到北方投降清军了。

1646年,清朝命令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一起率领满汉联合大军 ,向张献忠军队猛扑而来。

左丞相上奏张献忠,这次来的肃亲王豪格就是“吹箫不用竹”,务必部署善于射箭的将士迎战豪格,并且务必“一箭当贯胸”。

张献忠深信左丞相的奏言,针锋相对部署兵力,准备实现诸葛亮的预言。

1646年五月,肃亲王豪格占领汉中。

张献忠将自己的妻妾全部杀死、子女也全部杀死,他决心背水一战、放弃成都。史书记载:

张献忠“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率领10万多军队,张献忠北上迎击清军。1646年十一月,张献忠率军驻扎在西充凤凰山。

投降清军豪格的刘进忠,作为向导,带领清军进入四川北部。

农历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肃亲王豪格命令鳌拜等将领,分别率领八旗护军轻装疾进,对张献忠发起突然袭击。

二十七日凌晨,清军隔太阳溪与张献忠军队相遇。

双方激烈战斗,互有伤亡。

张献忠命令将士们,向清军猛烈射箭,希望一箭贯穿肃亲王的胸膛。

射击一阵后,张献忠不顾危险,亲自带领牙将,走到太阳溪河边观看敌军情形。

史书记载:

张献忠“初不为备,闻兵至,犹以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将临河视之。”

混在清军阵营中的刘进忠对清军大将说:身穿蟒皮衣服的人就是八大王。八大王就是张献忠。

清军大将立即传令:善于射箭的士兵偷偷向八大王射击。

清军中,20多位善于射箭的将士,从不同位置,一齐向河对岸的张献忠射击。

虽然隔着一条河流,但是,张献忠还是被清军一箭射中胸膛。

诸葛亮的预言“一箭当贯胸”,结果竟然在张献忠身上应验了。

抗清好汉张献忠,被清军暗箭射死了,殁年40岁。

张献忠死后,几名部下用蜀锦被子,将他的尸体裹起来,埋到僻远的地方。然后,几名部下逃跑躲藏起来了。

清军过河后,命令士兵到处搜寻,终于找到张献忠的新坟。

清军挖开坟墓,把张献忠尸体运到成都。清军士兵拽着张献忠的头发,将他的头颅砍了下来,并且在成都示众。

张献忠的结局,应验了诸葛亮的预言:“吹箫不用竹,一箭当贯胸。”

诸葛亮的预言与张献忠的历程、结局完全吻合,真是神乎其神、无法名状,令人唏嘘不已、难以平静。

(图片选自网络)


岳飞的飞


张献忠(1606~1647)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今陕西定边县人,和李自成也算是半个老乡,李自成是陕西榆林米脂县人,榆林离定边不过300公里的路程。

然而,号称明末农民领袖“双子星”的二人,到后来很少有交集。李自成被清军赶出京城败逃,宁肯选择出家当和尚都不去联合张献忠,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面原因有许多,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张献忠太残暴,名声不好、格局不高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到现在四川老一辈人提起张献忠“屠川”的事皆义愤填膺,张献忠为什么要屠四川呢?



这里面有许多说法,流传最广的说张献忠是上天派来的魔王,来扰民害民。

当时有张献忠留下来的七杀碑为证:【天生万物养于人,人无一物回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老张屠川另一说法是,据说明末时四川的女人太奢靡,穿的都是蜀锦裙子,裙子的下摆用金线绣着李白、杜甫的诗句,走起路来飘飘欲仙,鞋子后跟有个小盒子,里面放着蜀香,一路走来香气扑鼻。

这些女人十分看不起土里吧唧的张献忠,于是老张放任军队奸淫辱掠,凡是反抗的女人统统杀掉,男人则充军。

老张还有一个怪癖,那就是喜欢女人的小脚。女人被杀砍下小脚,老张把玩后把小脚朝上埋在一起,大远望去白森森一片,场景很是壮观。据老张说可阻止清军的炮火。



从上面可看出,李自成到后来疏远张献忠是看不起他,也有“道不同不与为谋”的意思。

张献忠的兽行“天怨人怒”,不仅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就连千年前的诸葛亮都诅咒他不得好死。

换言之,诸葛亮早在1436年前就准确预测出张献忠不得好死。这是怎样一回事呢?

说起这事话长,咱们把时间的坐标推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一月十六日,这一天,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以成都为西京,以承运殿为寝宫。

张献忠心想:“经过多年的腥风血雨的拼杀,终于称帝了,感谢上天的眷顾”。张献忠很迷信,认为这一切都是天意所为。



有一天,志得意满张献忠带着一班人巡视都城,当他走到城外镇江桥(俗称九眼桥)上放眼望去,只见桥的南面是高耸入云的回澜塔,桥和塔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张献忠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

就在老张陶醉其中时,从塔的北面飘来了一阵儿歌声音:“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运殿”,反复唱了几遍。

老张越琢磨越不是味,承运殿不正是自己的寝宫吗?这儿歌分明是诅咒我大西王朝灭亡。张献忠命令士兵马上把唱儿歌的人捉来,等士兵赶到时早不见人的踪迹了。

余怒未消的张献忠调动部队把桥和塔都拆了。心说,“我把你的弓和箭毁了,我看你还怎样射”。

造成这种结果,完全是张献忠封建迷所致。



事情还没有完,就在拆完桥和塔的第5天,当士兵清理塔的地基时,突然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些字,大家谁也不知道写的啥意思,于是上报给了军师汪兆麟。

汪兆麟时任丞相,据说张献忠屠川是他的计谋,汪号称“小诸葛”,是张献忠的主要谋士。

当汪兆麟看到碑文时大惊失色,碑文是这样写的:【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碑的最下面刻着汉炎兴元年,丞相诸葛孔明。

这分明是千年之前诸葛亮刻下的谶书,这和他的《马前课》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预测未来。

所不同的是,这块碑文是预测千年后张献忠所作的事。



此时汪兆麟读着碑文【修塔余一龙】:没错,回澜塔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布政使余一龙所修。

【拆塔张献忠】这更对了。【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这里指张献忠屠川这件事儿。

以上这几句是张献忠已经做出来的事儿。所以汪兆麟很快想出来了。

后面这几句汪兆麟不理解,他看到最后一句【一箭贯当胸】感觉不是什么好事,于是命令士兵谁也不许把这件事说出去,并当场把石碑砸碎深埋了,这件事儿就被汪兆麟隐瞒了下来。

沧海桑田,转眼千年,考古学家偶然发现了碎石碑,等拼凑起来一看大吃一惊。想不到千年之前的诸葛亮预测的如此精准。

前几句大家明白什么意思了,后面几句连聪明的汪兆麟也看不明白,那是因为还没有发生的事,他肯定不知道。



后面几句考古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箫,一箭贯当胸】。这几句是预示张献忠灭亡的结局。

大顺三年(1646年)清肃亲王豪格带领军队很快攻进了川北(妖运终川北)。张献忠根本没有料到清军来的如此迅速,匆忙应战。实际是张献忠的将领刘进忠叛变做向导才如此迅速。

刘进忠为肃亲王豪格指认张献忠,【吹“箫”不用竹暗指“肃”字,箫没竹字头为“肃”】豪格一箭射死了张献忠,【一箭贯当胸】,张献忠死时年仅41岁。

综上所述,千年之前的诸葛亮,预测的张献忠相当精准。【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太牛逼了,这几句谶语总结了张献忠的一生。我谁也不服,独服诸葛亮也!

【声明:以上皆为后人附会之事,权当茶余饭后谈资吧。】


秉烛读春秋


据说,在公元1644年11月,张献忠在成都正式称帝后,特意率领大军阅城,以向百姓展示他的军威。但当他的阅城部队走到成都东门外的镇江桥(俗称九眼桥)时,张献忠不禁被这座桥给吸引:只见这座桥宛如彩虹,而桥的南面又是高耸入云的回澜塔,相称之下景色格外优美。

于是,张献忠便忍不住停下脚步多欣赏了几眼,他还特意询问这桥和这塔是谁修建的,身边的人告诉他,这是明朝历年成都布政使余一龙所修。当时,张献忠站在桥上,遥望回澜塔以及塔旁巍峨的回澜寺,顿时心生感慨:“成都真是个好地方啊!”

这时,不远处忽然飘来一阵儿歌:“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运殿……”张献忠听后脸色立马大变,下令将唱儿歌的人全部抓来,但是,等到他的手下人赶过去时,唱儿歌的一行人早就不见了踪影。

张献忠回到皇宫后,心中越想越害怕,因为他所住的宫殿就是承运殿,按照歌谣所暗示,这镇江桥和回澜塔,一个是弓,一个是箭,正好射向自己的承运殿,实在太不吉利,于是他便下令让人拆掉镇江桥和回澜塔。



后来,负责拆毁桥塔的人报告说,工匠们在挖塔基时,从塔下几丈深的土中挖出一块古碑,碑上刻有一首用篆文写的诗:“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炎兴元年诸葛孔明记。”

张献忠对此是大为惊骇,忍不住叹到,这诸葛亮真实神人,在一千多年前就能预料到修塔的人叫做余一龙,而拆塔的人是我张献忠。但是,这后面几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张献忠询问便身边的人,大家都你推我我推你,没有人敢吱声。

最后,张献忠的义子,安西王李定国斗胆作答:“父皇,这‘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意思是说遇到带甲乙丙的年份,成都会出现兵灾,血流遍地。今年正好是甲申年,我们攻取成都时,死伤了多少将士和百姓,不正是应了这句‘此地血流红’吗?至于‘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就不太好理解了。”

后来,张献忠和大家研究了好半天,却仍然没有参透出最后这四句诗的意思,只不过这‘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肯定不会是什么好的寓意,再联想到先前所唱的民谣‘弯弓正射承运殿’,张献忠隐隐有种不祥的预兆。



两年后,清朝肃王豪格围攻四川,张献忠手下的将领刘进忠却叛变投降了清军统帅豪格,在刘进忠的带领下,清军不菲吹灰之力就进入川北,直逼成都。在这种背景下,张献忠被迫带领大军离开成都,打算转战到四川东部的西充继续抵抗。

但是,等到张献忠到达西充凤凰山时,遭遇到了追击而来的豪格大军,双方就此发生激烈战斗。在战斗中,刘进忠意外发现了张献忠的身影,他赶紧用手指着远处的张献忠大声喊道:“这个人就是张献忠!”肃亲王豪格立马命令士兵用箭射之,而其中有一箭正好射穿张献忠胸口,张献忠当即倒地而死,时年仅四十岁。

在张献忠被射死后,大家也才终于明白,人们才明白“吹箫不用竹”是个肃字,“一箭贯当胸”是中箭而死;而所谓的‘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指的就是张献忠王朝的气数将因为川北而终结,随后他的部队会转战到川东,再随后,一个名号中带有“肃”字的人,会让张献忠“一箭贯当胸”而死。

而事实上,当时张献忠的大军,就是因为豪格的大军占据川北后,不得不离开成都,从而宣告张献忠大西王朝的终结,随后,张献忠又带兵跑到地处四川东部的西充继续作战,结果在西充被肃亲王豪格手下的士兵用箭射死。

从这层意义上看,诸葛亮一千年前的预言真是太准,但其实呢,这不过是标准的民间故事罢了,是满清的那些卫道之士编造的,他们所要传达的意思,就是张献忠被满清击败,是命中注定,是一千多前都预言好的。当然,满清最后能够统一天下,自然也是命中注定。至于清朝的皇帝们,那就是天命之子,所以大家应该老老实实顺从他们的统治。归根结底,这不过是历代王朝所玩得神话皇权的把戏。


我是赵帅锅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军的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后来建立了大西政权,他也是大西唯一的皇帝。诸葛亮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贤相,一生为兴复汉室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备受后人推崇,成为了后世忠臣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与张献忠所处的年代相隔千年,那么这样的两个人又是怎样扯上关系的呢?诸葛亮预言千年后的张献忠命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诸葛亮的预言诗

诸葛亮之所以和张献忠扯上关系,主要源于诸葛亮的一首预言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那么这首诗出自何处呢?其实这是小说《明末那些事儿》中的一个桥段,说到这大家也很明白了,所谓诸葛亮预言张献忠命运的事,不过是小说作家为了增加小说可读性而杜撰出来的事情罢了!

这个桥段确实写得挺生动,时张献忠已称帝,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献忠带着部队登城巡视,远远看到东门外江水奔流不息,一座气势雄伟的拱桥横跨其上,桥旁还有一座五六十米高的石塔,这深深吸引了张献忠。于是张献忠问道这桥和石塔的名字,一旁有人答道:“桥为锁江桥,塔为回澜塔”,此时的张献忠眉头一皱,直呼石塔不利与自己,于是便下令拆除,后来拆塔的士兵在塔拆除完后偶得一块石碑,石碑上所写的则正是先前我们提到的诸葛亮的那首预言诗。

张献忠看后惴惴不安,因为诗文中预测到了他拆塔,更写到了“妖运终川北,一箭贯当胸”这样的话语,时张献忠本就在为川北的局势忧心忡忡,细心一想,这诗文太可怕了。后来果不其然,张献忠真的在与清军交战中中箭身亡。

历史上张献忠的结局

历史上的张献忠是明末农民义军首领,但在历史上确是臭名昭著,在四川留下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明史》对其评价是:

“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

所以张献忠所建立的大西政权倒台实是必然。公元1646年年底,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遭到了清军大将豪格的进攻,两军激战数日,最后张献忠中箭身亡。其死法与小说中所言一致,但并没有诸葛亮预言一说。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诸葛亮预言了千年之后张献忠被一箭穿心的命运。


这事还得从张献忠打了胜仗,为了显摆皇帝的威严,在四川开始巡城说起。一行人走到四川镇江桥时,听见有人唱歌,歌词也不是很友善,有人唱“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运殿”。承运殿是哪,正是张献忠住的地方!不管是谁啊,听到这种要往自己住处射箭的话,肯定会心生不快,更别提人家张献忠了。于是张献忠下令将镇江桥拆除,在拆除过程中,看见桥上刻着一行字:“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建兴元年诸葛孔明记。”,诸葛孔明是谁?正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啊!传说诸葛亮神龙见首不见尾,能掐会算,料事如神,在三国里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张献忠本身也是农民起义出身,古人对这些都非常迷信。后面自己也怕预言成真加强了安保工作,但是在三年之后还是死于凤凰坡之战,死因和诸葛亮千年之前预料的一模一样,一箭穿心而死。


个人认为,这未必真的是诸葛亮一千二百年之前就预料到的,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只能听一些野史传说。有极大可能性是当时一些有心之人刻意做的局,利用封建迷信,来煽动群众情绪,扰乱军心。就像陈胜吴广起义,在鱼肚里塞纸条“陈胜王”,然后扰乱军心拉拢人心,趁机树立自己的权威,为后面起义做铺垫。


e代新视觉


谈到诸葛亮,不禁让人感慨是不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玄学之术?这还真说不准。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诸葛亮预见千年后张献忠的命运这件事。


诸葛亮素来就有神算子的称号,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字叫《马前课》,这本书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古代超准的一本预言书。

为什么叫《马前课》呢?诸葛亮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习惯在出兵征战之前,在马的前面占卜一课,也就是所谓的卜上一卦。诸葛亮把这些占卜的卦象合成了《马前课》,全本共有14课。

相比于另一本名叫《推背图》的预言书,这本《马前课》显然更好破译。根据后人的猜测与推理,《马前课》中有许多内容与后来发生的历史高度吻合。

比如《马前课》第四课中有:“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对这一卦的解释是:李唐起于太原,武则天称帝周。

虽然这是已经见证了历史的我们,根据《马前课》的内容解释出来的。但是能达到如此高的匹配度,也说明诸葛亮对历史的走向有一定的见解。

而这一次他是怎么和千年以后的张献忠扯到一起的呢?这来源于诸葛亮曾经写过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原文是: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这首诗其实是出现于赤脚踏沧浪写的一本小说《大顺悲歌》。既然出自小说,那么这件事的真实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不过虽是小说,也可一看。书中写到张献忠一天心血来潮,登上城门欣赏一下自己的地盘儿,远远的看到东门外江水奔流,翻腾的江水上横跨着一座拱桥。

在拱桥的一边还高高立着一座石塔。从他的那个角度望过去,场面十分雄伟壮阔,于是饶有兴致地问:

“这座桥叫什么名字呀?”

“锁江桥”

“那这个石塔呢?”

“回澜塔”

虽然张献忠只念过几年学,但在他听完这两个名字后,依然很有底气的说:“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吉利,赶快拆掉拆掉!”接到命令的一千名士兵立马前往东门,不一会儿就把石塔拆毁了。

结果在清理剩下的石块时,发现了一块厚厚的石板,上面隐约可以看到些许字迹。仔细辨认,发现上面写得正是诸葛亮的那首诗。

带头的士兵一看不得了,怎么还有老大张献忠的名字,赶紧报告。张献忠听说后非常好奇,专门请来当地的人询问。

原来这座石塔是万历年间四川布政使修建的,而这位四川省长正是诗中所提到的那个余一龙。


张献忠一听,心里暗暗称奇,严重怀疑这是诸葛亮留下的一首预言诗。张献忠胆战心惊地继续往下读,读到“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的时候更加吃惊了,因为他当时整天担心的恰好就是川北的局势。

这下张献忠更加肯定了,这就是一首预言诗。可是在看到诗的最后两句时,他的整个人都不好了。“一箭贯当胸”,难道我以后是中箭而亡?张献忠默默流冷汗。

说来也巧,根据历史考证,普遍认为张献忠确实是中箭去世的。

历史上的张献忠作为明末农民军领袖,一生都在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抗击明清。一开始跟在反明盟主王自用身后,当时他带领的士兵是三十六营中最强悍的一支队伍。

后来自己翅膀渐渐硬了,逐渐成长为反明势力中独立的一股势力。最成功的时候就是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自己称帝。

建国第二年,南明王朝政权覆灭。当时有人对他说,既然明朝没了,就识时务地投降大清吧。没想到张献忠一改投降的惯例,积极带领军队抗清。
有决心有信心是好事,但是显然大西不具备反清的实力。1646年张献忠的农民军遭到了清军同帅豪格的袭击,张献忠本人也不幸被统帅将领豪格一箭射中,当即身亡。


史之策


三国时期的谋相诸葛亮与明末时期的起义首领张献忠,二人隔着十万八千里,相差一千多年,是怎样扯上关系的呢,诸葛亮又是如何能预言张献忠的命运的呢?其实这还真跟诸葛亮没什么关系,而归功于当代作家赤脚踏沧浪。

张献忠、此江、此桥、此塔

谈到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张献忠是谁,张献忠同闯王李自成一样,是明末时期的起义英雄,只不过没有李自成出名而已,后来在满清入关后,张献忠在于清军的争夺过程中,被清军首领豪格一箭给射死了。至于张献忠的命运是如何被诸葛亮预测出来的,则归功于一本小说了。


当代作者赤脚踏沧浪写过这样一本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大顺悲歌》,里面有经典一段:

相传张献忠自从起义起到现在也算是割据一方,小有成就,于是内心多少有些膨胀,或者说有些小得意,而得意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显摆,因此,张献忠经常带着一帮子一下子就能显示出自己地位的人,经常在自己的领地上瞎晃悠。

一日,张献忠如往常一样,带着自己的随从们四处溜达,不知不觉溜达到了一个小山包上,碰巧这里有一个凉亭,于是张献忠便带领众人坐下休息了。而由于这个小山包地势较高,张献忠一眼向远方望去,竟看到了一条滚滚长江,并且这条江上还立着一个拱桥,拱桥旁边还有一座高高的塔。


张献忠来了兴趣随口问道:“这是什么桥啊,”

随从们立即答道“此桥为锁江桥”

张献忠又问:“那这个塔呢”

随从们答道:“此塔为回澜塔”

“桥为锁江桥,塔为回澜塔”

张献忠听此,眉毛紧促,感到这两个名字压的令自己有些窒息。碰巧这时一首民谣响起

“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运殿”

张献忠听此,顿时从压抑变为了气氛,这座桥与这座塔岂不是为专门压制自己而建,于是下令要将其拆掉。


诸葛亮预言

张献忠下令了,效率还不错,当天傍晚,张献忠的手下们就将其给拆掉了,并且在其下面发现刻有一行字,于是众人便将此事告诉给了张献忠,张献忠立马前来观看,这一看不要紧,吓出了张献忠一身冷汗,上面刻载: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炎兴元年诸葛孔明记。”

这是什么,这不是预测自己死期不远,且是要惨死,于是自此之后,张献忠夜不能寐,总觉得自己要遭遇不测。


张献忠身死

不几年后,明末的战争趋近于结尾,明军大败,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满清入关,而没多久闯王李自成也被其打败,天下大势,基本已定,此时也只剩下一下不大不小,不轻不重的张献忠了,于是清军顺势南下,准备一举收拾张献忠,结果是也很顺利,清军与张献忠的军队一照面,张献忠的军队便大败,而张献忠本人也在乱局中被清军统帅豪格给一箭射死了,预言实现了。

一江、一桥、一塔,一个预言,便预测出了张献忠的命运,看起来似乎有点荒唐,其实他本来也有些荒唐,而诸葛亮与其更是沾不上边,但是由于是出自于小说便无可厚非了。其实很多故事都是,后人根据先人最后的结局,在“穿越”到他的生前,为其创造故事,这样一来便有了各种各样看似“传奇”、“符合实际”的故事了。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诸葛亮确实很能干,据说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玄学,无所不知。但是诸葛亮再能干,他毕竟是个人,不是神吧,也许他能看到五年、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但是绝无可能预测千年之后的事情。

所以如果有一天有人发现张献忠的命运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被诸葛亮预测到了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后人伪造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神话诸葛亮。那么在诸葛亮和张献忠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跨越千年的趣事呢?

张献忠大西政权大顺二年,也就是公元1646年,已经在蜀地建国的张献忠外出游玩,来到了明万历年间四川的布政使余一龙修建的回澜塔边,塔边有一座桥,名叫锁江桥。这里风景不错,张献忠心情也很好,但这个时候,他听到有人唱歌,把桥比做弓,把塔比做箭,而弓和箭正射向自己。

张献忠听到这样的歌谣很不舒服,要知道,自从他入蜀以来,几乎杀尽蜀人,还没有人敢这样讽刺他。但是他今天不想杀人,而是直接下令拆桥毁塔,一声令下,哪个敢不听呢。

结果在拆桥毁塔的过程中,有人从地下发现了石碑,碑上有一首诗,这首诗中有这么两句,拆塔张献忠、一箭贯当胸。张献忠吓了一跳,再看诗的落款,居然是建兴元年诸葛亮写的一首诗。

也就是说,诸葛亮在公元223年就准确预测到了一千年以后张献忠的下场。张献忠虽是军人,可是他知道神测诸葛亮的名声,也吓得不轻。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张献忠最后真的是死于一箭穿胸而亡,时间是在1647年的1月。

这太不可思议了吧,诸葛亮真的有神鬼莫测之能?其实真的不是,这是当地百姓给张献忠演的一出戏。就像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天降神旨”戏一样,目的就是为了让张献忠感到害怕。

因为张献忠自入蜀以来,大杀四方,把蜀人杀得十仅存一二。而且张献忠杀蜀人不需要任何理由,全凭自己的心情,心情好也杀,心情不好也杀,简直就是一个杀人魔王。蜀人害怕极了,可是又不敢反抗,只好借助于一千年前诸葛亮的神威,希望能够吓退张献忠。

所以他们找了人,做了石碑,埋在地下,然后再找了几个不怕死的在附近唱石碑上的诗,吸引张献忠的注意。结果他们终于成功了,张献忠在看到诸葛亮的预测后,是惶惶不可终日。此时清军的围剿部队已经进川,意味着张献忠的末日就要到了。

至于所谓的一箭贯穿胸为什么这么准?那就更好理解了,当时是冷兵器时代,最有杀伤力的武器就是弓箭,而张献忠最后死于弓箭穿胸,这完全是个巧合,仅此而已。

所以这不是诸葛亮的神奇,而是蜀地百姓的无奈之举,这个故事传来传去就传走了样,最后居然还被记入了正史之中。这充分反映了当时蜀地百姓所受之苦,苦不堪言,他们是多么希望得到诸葛亮的佑护呀。


小小嬴政


诸葛亮预言的张献忠命运是这样的: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汉炎兴元年,丞相诸葛孔明记。

也就是说,诸葛亮预言张献忠会屠蜀,但最后也会被一箭射死。

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这则“奇闻”记载于清朝赵吉士所写的《寄园寄所寄·卷九·裂眦寄》,讲的是成都东门外有一座回澜塔,是明朝万历年间布政使余一龙所修,张献忠入蜀后,下令拆毁回澜塔,结果在拆毁的过程中意外在地下发现一块石碑,刻着诸葛亮预言张献忠命运的上述内容。

看似说的有板有眼,但实际上,这是假的!是后人伪托诸葛亮的口吻来诅咒张献忠的。其实这种借古人或者借神灵来煽动民情的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时不就是一会伪装狐狸叫,一会又在鱼肚子里藏书吗?再比如元朝末年的石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些都是人为的。

如果我们仔细读过诸葛亮流传后世的作品就会发现,所谓诸葛亮预言张献忠命运的石碑内容,根本不符合东汉三国时期的用语习惯,倒更具备明清时期打油诗的特征。所以,个人分析,这应该是痛恨张献忠的四川百姓或者是清朝统治者事后伪造的内容,以此来让百姓相信,张献忠是受到天谴的。

如果诸葛亮真有那么神,能预知千年后事的话,也不至于在街亭错用马谡了。


秦皇汉武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神龙不见首尾的人物,他精通兵法,智谋超群,忠诚正直,担当果断,特别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变成为能掐会算、善于占卜、呼风唤雨的全能型人物,被视为智慧的化身,被奉为预言的鼻祖,深受世人佩服和景仰。

据民间传说,著名预言书《马前课》就是诸葛亮的杰作。而在《马前课》中,不仅准确预测出蜀汉的灭亡、魏忠贤的乱政,还预言到二千多年后抗日战争的胜利,神奇的令人难以置信。

当然,这毕竟是传说,真实性存在很大的疑问。很多专家也认为《马前课》是伪作。

当然,诸葛亮的预言也并非空穴来风的,是有“真凭实据”的,特别是在正史之中,记载了两个神奇的故事。

话说,公元223年,刘备在关羽大意失荆州惨死后,不顾诸葛亮的反对,毅然率全国之兵对东吴进行了征伐,结果在这场旷世大战中,夷陵之战中,刘备所率领的蜀汉大军被东吴统帅陆逊的火攻计打败,蜀国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随后刘备病死白帝城,临终把刘禅托孤于诸葛亮。

而诸葛亮也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在帮其处理好朝政内务大事后,还消除外部的隐患。

蜀汉后方的南中当时进行叛乱。直威胁到蜀汉政权的稳定。诸葛亮当机立断,调集数万大军、三路并进,向被当时人视为不毛之地的南中进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汉军一路势如破竹,南中蛮族纷纷束手投降,叛乱的魁首纷纷毙命。而在面对南中土豪孟获的顽抗,诸葛亮以“七擒七纵”的胸襟和胆量让孟获臣服,从此对诸葛亮彻底折服,再也没有生叛乱之心。

当时的诸葛亮大军一直南下,先锋部队竟然深入到了今天缅甸境内数百里。诸葛亮见南中地区已彻底安宁,于是决定立碑记功。在石碑上,诸葛亮只写了9个大字: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

并没有撰写多少歌功颂德之语,而仅仅这就是诸葛亮关于对未来的一个预言。

这九个字好象跟歌功颂德没有多大关系啊。众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有人就问诸葛亮。然而,诸葛亮却是笑而不答。只有个别“高人”认为这九个字其实是关于对未来的一个预言。

光阴流传,到了诸葛亮死后三百多年的隋朝,南中地区又发生了大规模叛乱,羌族首领爨翫带领数万人割据云南,试图“独立”。雄才大略的隋文帝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于是他派名将史万岁挂帅,率数万精兵前去平乱。

史万岁率大军深入南中深山野林中,连战连胜,叛乱首领爨翫一路南逃。史万岁当然不会再留隐串,于是穷追不舍。在行军途中忽然发现一块石碑,顿时惊呆了,但见上面写着9个汉字: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

原来这就是诸葛亮当年南征时留下的纪功碑。史万岁见石碑上有“万岁”2字,心道:难道诸葛亮当年预知“万岁”这个人指的就是我?再看后半句隐含“炫耀”和“威胁”之意,于是震怒之下把石碑砸了个稀烂。

后来,史万岁深入“虎穴”,终于活捉了叛军首领爨翫。谁知爨翫被擒后,却通过“糖衣炮弹”来诱惑史万岁。史万岁一时财迷心窃,竟然将爨翫“释放”了,依然管辖这南中地区。

史万岁回京后,隋文帝见他虽然没有带来“祸首”,但好歹平定了叛乱,也就没有进行深究。哪知,第二年,鬼迷心窃的爨翫再度起兵反叛。这让隋文帝暴怒不已,加上有人又举报史万岁贪污受贿——收受爨翫财货,隋文帝二话不说立即便要处死史万岁,幸亏朝臣一致劝阻,史万岁才得以保住性命,被泛为布衣。数年后,隋文帝还是派人把史万岁给杀了。

这段历史被记载到正史——《隋书·史万岁传》中。

无独有偶,诸葛亮的预言不单是这一次在正史中应验,而有很多其他的也很精准,比如说在《明史·五行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奇闻轶事。

公元1643年,义军首领张献忠率军杀入四川。大兵所向披靡,很快便攻克了重庆和成都,占据川蜀之地。再后来,张献忠建号称帝,建立了大西政权。

而张献忠在杀入成都时,曾在东门外镇江桥处看到一座石塔——回澜塔。相传明朝时,成都水患严重,一位高僧经过后对乡亲们说:“此地有妖龙作祟。”

因此,乡亲们在万历年间集资修建了此塔,希望能达到镇压恶龙的目的。宝塔建成后,水患果然消停了不少。因此,回澜塔也被称为“镇江塔”。

张献忠见到此塔后,不由心潮起伏。结果他在欣赏回澜塔的雄伟时,竟然听到有人在歌唱一首童谣:“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运殿。”

要知道“承运殿”指的是成都的蜀王府。张献忠占领成都后,这里已经成了张献忠的皇宫。张献忠因此怒不可遏,下令摧毁此塔。

结果在拆桥过程中,士兵竟然有了神奇发现,里面有一座古代石碑,上面有一行篆文: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建兴元年诸葛孔明记。

建兴元年,就是指公元223年,刘备病死折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的这一年。在碑文中,诸葛亮预言了3件事:

一是这座塔的修建和毁灭。二是四川所遭受的劫难。三是张献忠会落得“一箭贯当胸”而死的悲惨下场。

张献忠见了此预言后,整天疑神疑鬼,惶惶不得终日。1646年,清军入川,张献忠节节败退,后来,张献忠率残余部队在凤凰山和清军展开最后大决战。

为了窥探军情,张献忠在亲信们保护下来到了清军的营寨。哪知,突然飞来了一支利箭射中了张献忠的胸膛。张献中应声而倒,当场毙命。

诸葛亮的预言再次精准应验了,令人叹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