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是吹響盈利的號角,還是“投石問路”?

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上路,一切真的準備好了嗎?

2019年的自動駕駛行業相較於以往冷寂了不少,行業中的一舉一動因此都成為了重大新聞。

近期Waymo向用戶發送郵件稱,將推出完全無人駕駛、不配備安全駕駛員的汽車,這一消息引發了無數關注,或許也有望將成為行業新的風向標。

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是吹響盈利的號角,還是“投石問路”?

社會準備好讓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上路了嗎?

作為自動駕駛領域當之無愧的領頭羊,Waymo代表著自動駕駛前沿技術和商業化落地的標杆,而在2017年4月,它就啟動了搭乘計劃,並於去年年底推出了類似Uber、滴滴這類打車平臺的Waymo One,平臺上所有提供服務的車都是無人駕駛汽車。不過此前,Waymo One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都配備經過培訓的人類駕駛員,並且為了減輕乘客的擔憂,Waymo還在汽車的前排座椅靠背上安裝了一對觸摸屏,讓乘客從屏幕中看到汽車駕駛的環境和信息。

但近期Waymo在發送給乘客的郵件中表示,汽車內不會配備訓練過的駕駛員,如果乘客需要幫助可以通過汽車上的幫助按鈕或者APP聯繫相關人員。由此可見,這次Waymo玩真的了。

雖然Waymo並未透露完全無人駕駛汽車的規模、收費標準、以及行駛的條件,但能夠知道的是,Waymo提供這項服務的區域和對象是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地區“Early Rider”項目種子用戶,規模在上百人左右。

這是截至目前,全球首家宣佈推出完全無人駕駛汽車服務,也意味著完全自動駕駛真正開始走向落地。

國內的步伐相對而言仍並沒有這麼激進,不過也正在進入試運營和商業化運營階段。兩個月前,滴滴獲得了上海市政府發放的上海市智能網聯合汽車示範申請許可證,被允許在上海相關試驗區進行道路試驗和載人示範。日前滴滴副總裁兼AI實驗室負責人葉階平也在公開場合表示,上海特定區域的用戶可以在今年年底之前率先使用無人駕駛出租車。

與此同時,百度也在武漢獲得了當地政府發放的路測牌照和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商用牌照,獲得牌照的企業不僅可以進行載人測試,還能夠進行商業化運營,即企業提供自動駕駛服務時可以收費。其中百度提供的正是Robotaxi服務,即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

但面對即將到來的無人駕駛汽車試運營和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我們率先要提出的問題就是,整個社會是否準備好了?另一個問題則是,安全性如何保證?

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是吹響盈利的號角,還是“投石問路”?

從政策角度來看,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嘗試的門檻正在降低,並且已經成為趨勢。今年7月,Waymo已經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州公共事業委員會(CPUC)的批准,可以在加州特定區域提供無人駕駛載客服務。而在國內,上面已經提到湖北發放了自動駕駛商用牌照,允許百度、深蘭科技等企業提供無人駕駛服務,並且可以收費;同時,長沙、上海等地的無人駕駛汽車試運營也已經開放。從Waymo去年年底推出Waymo One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到如今真正提供完全無人駕駛汽車服務的速度來看,明年這時,國內的完全無人駕駛汽車甚至也有望真正落地。

當然,除了政策之外,外界最關注的無疑就是安全問題。在連駕駛員都不再配置的情況下,如何避免“Uber無人駕駛汽車撞死路人”事件的發生,顯然是完全無人自動駕駛在落地的過程中不可避免要面臨的質疑。

對此,行駛里程、人為干預次數等數據和詳細嚴苛的規定能夠具備一定的說服力。根據CPUC(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的報告:

截止今年9月,Waymo已經通過無人駕駛汽車接送了6299名乘客,平均每天完成156次左右乘客接送服務,相比同期AutoX、Pony.ai等公司的載客里程數都要多。

此外Waymo的無人車已經在美國超過25座城市的公共道路上自主駕駛超過1600萬公里,在模擬環境中駕駛超過了160億公里。並且根據2018年Waymo提交給加州官方的數據顯示,Waymo無人駕駛汽車達到了1.1萬英里(約合1.8萬公里)才需要一次人類駕駛員接管的效果,是同等里程下,需要人為干預次數最少的。而百度目前也在13座城市擁有了300輛無人駕駛汽車,行駛里程達到了200萬公里。

不過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完全無人駕駛汽車真正落地帶來的影響或許是空前的。

飽含盈利期望,但普及之路漫漫

2018年11月,Waymo負責人親自認證“完全無人駕駛太難了,要普及還要幾十年”,同時,蘋果自動駕駛負責人也直言“不相信完全無人駕駛能夠實現”。一時間,無人駕駛凜冬將至的言論成為了主流。隨之而來的是資本市場的冷靜,加上無人駕駛企業燒錢快而遲遲難以實現盈利的特點,融資這件事在今年或許難倒了不少“英雄漢”,無人駕駛乘用車、商用車紛紛遇冷。

與此同時垂直、剛需場景的無人駕駛卡車企業成為了“香餑餑”,可見誰能率先落地應用是資本考慮的重要標準,而在市場巨大的乘用車領域中,無人駕駛出租車無疑是“兵家必爭之地”。

根據瑞銀集團分析師的消息,到2030年全球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每年的價值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8萬億元)。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Mobileye首席執行官阿姆農·沙舒亞認為,對於特斯拉、Uber、Lyft等公司而言,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之爭更是關乎生死存亡。

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是吹響盈利的號角,還是“投石問路”?

Waymo、百度、滴滴、Uber本身的無人駕駛汽車瞄準的核心市場就是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本次Waymo推出完全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意味著無人駕駛開始賺錢,這將對整個自動駕駛行業產生影響。

其一,專注於L4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企業將迎來機遇,與傳統打車平臺的合作或許將會更加密切。不可置否,無論是試運營或者完全無人駕駛出租車落地,提供這些服務的汽車的自動駕駛水平都在L4級別以上,這為專注L4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企業帶來了機遇。這些企業能夠與技術積累不足的傳統打車平臺合作,以此推動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發展。不過要注意的是,滴滴、Uber亦或者Waymo等早已擁有自己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剩餘的打車平臺所佔據的份額並不多,但仍“有肉吃”。

其二,馬太效率加劇,強者更強。通過百度獲得商用牌照和Waymo完全無人駕汽車的落地可見,技術實力更強、規模更大的自動駕駛企業能夠率先“搶位”走上商業化的道路,也因此它們將獲得資本的青睞、更多的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合作的機會,以及提前獲得用戶的認可與口碑和大量的數據,從而加速企業自身技術、商業化的發展。

這將使得頭部企業的發展加快,徹底與位於產業中等水平的企業拉開差距。

其三,如果完全無人駕駛出租車從小規模的嘗試順利過渡到小範圍的落地,那麼或許也將促進此前專注於機場、港口、自動泊車等特定場景的企業將業務拓展到無人駕駛出租車、公共出行領域、乃至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來看,機場、港口特定場景下的自動駕駛盈利並不顯著,而無人駕駛出租車行業是一個確定的巨型市場,哪怕分到一點微小蛋糕都有成為獨角獸的潛質。此等“肥差”,又有誰願意錯過呢?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上面所提到的變化都基於完全無人駕駛出租車落地之路順利,並且能夠從數百人的量級逐步實現小範圍應用的局面之下,才能實現。畢竟,只有真正驗證完全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可行性之後,對於其暢想才具有實質意義。

然而,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期望它能帶來好的結果。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是吹響盈利的號角,還是“投石問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