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補鈣需要補到多少周?

小迷糊waiting


成年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鈣才能滿足身體健康需要,女性在懷孕後身體所需要的鈣高於普通人。所攝入的鈣質不僅要滿足自己身體需要,還要同時滿足胎兒的需要量。對於女性來說,孕期更要補充鈣。

胎兒在母體中,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全部依賴於母體。如果孕婦身體中缺乏某種營養素,也就會造成寶寶對於這種營養素攝入量不足。鈣是骨骼發育不能缺少的物質,寶寶也需要充足的鈣質來滿足生長髮育要求。

孕早期女性所需要的鈣質與普通女性沒有差異,但是孕中期和孕晚期女性所需要的鈣質就高於普通女性。有些孕媽媽在孕中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腿抽筋的現象,有時候半夜腿抽筋疼的自己從床上坐起來,其實這就是身體中鈣缺乏的表現。

補鈣是貫穿整個孕期的工作,孕期女性要及時補充鈣質。而補鈣的時候,食物中含鈣量和吸收率比較高的食物當屬牛奶。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天要飲用300毫升以上的牛奶,孕期女性可以每天飲用500毫升左右的牛奶。

除了牛奶,豆製品也是補鈣很好的食物來源。豆製品中的北豆腐、豆腐乾和豆腐皮中鈣含量較高,經常吃豆製品不僅可以補鈣還能補充優質蛋白。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鈣質,但是因為蔬菜中含有草酸,最好是先焯水後在進行烹調,避免草酸影響鈣的吸收。

鈣片也是補鈣的方式之一,簡單而且也較為方便。對於孕期女性來說,可以選擇以碳酸鈣為主的鈣片,性價比更好一些。在補鈣的同時,別忘記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讓補鈣工作變得更為簡單。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營養師


鈣質對寶媽來說尤為重要,倘若鈣質不足,輕則會有關節疼痛、小腿抽筋、牙齒鬆動等症狀,重則很可能會誘發妊娠高血壓,甚至會危害胎兒健康。

因此,孕期補鈣不容忽視,補鈣最好從孕早期開始。

孕婦最好可以在懷孕的3個月以後開始補鈣。

但是孕期補鈣並不是越多越好的,最多補到36周就不需要再進行補充了。

如果攝入的鈣質過多,就會導致大量的鈣質沉澱在胎盤的血管壁當中,很容易會引起胎盤老化鈣化等問題,而且還會使分泌的羊水減少,導致胎兒的頭顱過硬,影響到分娩,而且也會導致胎兒無法順利吸收到足夠的血液、營養以及氧氣。



補充:

<strong>孕期補鈣有講究,孕媽多注意這4件事!

1.少量多次,每天分成兩次或者三次口服

2.後半夜以及早晨的時候比較適合進行鈣質補充

3.骨頭湯不是最好補鈣方式,容易會導致孕期肥胖。

4.曬曬太陽,每天在陽光充足的室外活動半小時以上,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


暖暖母嬰


如果前期補鈣充足,補到36周就好了。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孕婦每天都要堅持補鈣,孕早期:每天800毫克,孕中期:每天1000毫克,孕晚期:每天1200毫克。

但是,鈣元素在維生素D的作用下,是可以沉澱到人體骨骼和牙齒當中的,這個比重佔到99%,然後剩下1%的鈣主要存在於人體血液當中。

胎兒是怎麼吸收媽媽身上的鈣的呢?

通過血液循環。

整個孕期,孕媽都要奉行“胎兒優先”的原則。孕媽血液當中的鈣是恆定的,永遠都是1%,不管媽媽缺不缺鈣,胎兒都會從媽媽血液循環當中吸收鈣。

當媽媽血液當中的血鈣不足,骨骼和牙齒當中的鈣就會自動析出,然後進入血液維持平衡,以滿足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

因此來說,如果孕媽出現牙齒鬆動,骨關節疼痛,腰膝痠軟或腰痠背痛的症狀,這就表示孕媽媽已經缺鈣了。如果沒有,就表示孕媽鈣的丟失較少,補鈣也比較充足。

懷孕28~36周,是胎兒生長髮育的最大加速期。36周之後,胎盤功能慢慢衰退,胎兒生長速度也隨之放緩。因此,如果孕媽在36周之前每天堅持補鈣,那麼體內的鈣元素儲備充足,就可以不用補鈣或者減少補鈣了。

但是,孕媽分娩胎兒的過程會造成鈣的大量流失,加上母乳餵養時寶寶也需要大量的鈣元素,因此產後媽媽仍然需要每天堅持補鈣1000毫克。

孕媽如何補充鈣?

1,孕媽每天飲食正常的話,食物每天能提供大約400~500毫克的鈣。這些高鈣食物見下圖:

2,建議孕媽每天喝400~600ml的牛奶,每100ml牛奶能提供110~120毫克的鈣。如果喝400ml牛奶,鈣量能在440~480毫克。那麼加上正常飲食當中的鈣量,就是800~900mg,孕早期就可以不用補充鈣劑了。

3,如果孕媽不喜歡喝牛奶,飲食上每天的鈣攝入量又不足,那麼孕媽要補充鈣劑。選擇鈣劑時可以考慮碳酸鈣,碳酸鈣的含鈣量40%,吸收率39%,比較適合缺鈣的孕婦。但是碳酸鈣對胃酸的要求比較高。

4,孕媽補鈣時要與補充膳食纖維,錯開時間。膳食纖維會抑制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補鈣與吃飯時間錯開30分鐘以上比較合適。推薦孕媽在每晚臨睡前補鈣,有利於鈣的吸收。


爸爸不講理


從孕早期的一個受精卵發育到一個足月的寶寶,骨骼和牙齒的發育,需要大量的鈣元素,鈣元素的來源是母體。

妊娠中晚期(孕14周以後)每日推薦孕母攝入1000-1200 mg鈣。

根據膳食調查,我國女性在孕期的飲食每日鈣攝入量大約為 300-400 mg。

大概估算一下,1ml鮮牛奶裡有1mg鈣。如果每天食用的食物中有很多的牛奶和奶製品(例如酸奶和奶酪),是可以不需要額外補鈣的。


缺鈣時胎兒的頭骨會比較軟,補鈣不會造成胎兒頭太硬,胎兒的顱骨骨縫沒有閉合,在產道的擠壓下,胎兒的顱縫可以重疊,順利地從陰道分娩。我們經常看見順產的孩子出來的時候,頭是“長的”,過幾天后,就變回圓的了。

有文獻報道:補鈣可以降低孕晚期妊娠高血壓的發病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哺乳期媽媽的鈣推薦攝入量比一般女性每天增加200毫克,為每天1000毫克。

我們的建議是:孕中晚期到哺乳期,母體每天要攝入1000mg的鈣,如果食物攝入量足夠,就不用額外補鈣。


崔玉濤育學園


至於孕期補鈣需要補到多少周,因為個人體質不同,需要補到多少周要根據個人情況來定,補鈣不是多多益善,如果不缺鈣的情況下補鈣,會導致胎兒顱骨硬,不利於順產;一般懷孕5個月胎兒的骨骼開始發育,有的孕婦會出現缺鈣表現(如:腿抽筋)如果孕期化驗微量元素缺鈣最好食補,多吃一些含鈣高補血食物如:魚類,貝類,豆製品,穀類,乳製品,牛奶,杏仁,蝦皮,深色葉類蔬菜,肉類,核桃,瓜子等,同時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以促進鈣的吸收如:海魚,魚卵,蛋黃,奶酪,動物肝臟,各種堅果等;如果食補效果不好,可以口服鈣片來進行補鈣。

溫馨提示:

孕婦飲食營養要均衡,飲食要多樣化,平時注意定期產檢,適量運動,多曬太陽。

祝所有的準媽媽們都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


繁花似錦246577633


可以一直補下去。而且孕晚期的補鈣也非常重要,這個時期是胎兒骨骼鈣化的重要時期,需要補充大量的鈣質。

但是很多人都會說孕後期不需要補鈣,怕兩件事,一是胎兒頭骨變硬,二是胎盤老化。這是錯誤的觀念。

胎兒頭骨由額骨,顳骨,頂骨組成。顱關節連接在骨頭之間,而軟組織覆蓋在顱關節和滷門之間。在經過產道的時候,被產道擠壓,胎兒顱關節會重疊,以便胎兒的順利產出。和胎兒頭骨的硬度沒有關係。只有巨大兒,骨盆狹窄或胎位異常等症狀會使分娩變得困難。


而胎盤的老化和胎盤的成熟度有關,就像孩子的成長一樣,到了孕後期,胎盤就會慢慢成熟,會出現鈣化情況,就像人老了,身體也會出現衰老,衰老的一個標誌就是鈣化,這和你是否補鈣並沒有任何關係。如果胎盤提前老化,那隻能說明這個胎盤進入了早衰的一種狀態,這其實是孕婦營養不足導致的。人也是這樣,營養不足,或過度衰老都會比同齡人老得快。

另外給個大綵球,如果孕媽媽鈣質補充得比較好,可以減緩生產時的疼痛哦。


肖瑩營養師


題主的孕35周補鈣後,抽筋情況已經消失了,但想確定自己是否還要繼續補鈣。這個問題如果明確這三件事情,您就非常清楚了。

1、為什麼缺鈣會抽筋。

2、不抽筋是否等於不缺鈣。

3、孕期到底需要多少鈣,不額外補鈣夠不夠。

抽筋的時候,缺鈣已經比較嚴重了。

輕微的缺鈣,其實表現不是非常明顯。如果對自己身邊信號不敏感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為什麼呢?因為人體的血鈣濃度的穩定性一般比較好,當飲食攝入鈣質不足,會動用骨骼的鈣質來補充血鈣,以優先保證各種重要的生理活動的需求,比如神經傳導。久而久之,骨質就會減少。

那如果長時間的鈣質攝入不足,或者其它的生理原因造成血鈣濃度降低,才會發生為抽筋。一般這種狀況在處於快速生長期的青少年和孕期中後期和哺乳期的媽媽比較多見!

因為他們的鈣質需求比一般人都要高!

不抽筋不等於不缺鈣

從上面的邏輯我們就知道,血鈣是首先得到保證的,所以當我們補鈣之後,血鈣濃度是首先保證的,血鈣濃度恢復了正常,自然抽筋的現在就消失。

但是這個時候,往往身體缺乏鈣質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另外我們的飲食結構如果還是跟以前一樣沒有改變,那麼缺鈣的情況還會再度發生。

孕期到底需要多少鈣,不額外補鈣夠不夠

(本圖片資料來自於中國營養學會官網)

中國營養學會的最新推薦是孕晚期每天1000mg鈣質,不再是之前的1200mg了。孕早期是800,中期也是1000mg。

那我們每天靠飲食攝入大概能吃多少呢?下面這個表裡的食物是最主要的鈣質來源了,如果每天吃夠上面這些東西,牛奶再增加一杯,再吃一把小堅果,大致鈣質可以到800mg左右。

所以,跟推薦量1000mg相比,還是有缺口的。再加上之前缺鈣的狀況,大致建議每天再額外補充200~300mg左右的鈣就夠了。可以一直補到差不多臨產。這個劑量的鈣質補充幾乎沒有任何不良影響。

哺乳期還要繼續補充,因為鈣質的需求一樣是1000mg,寶寶的鈣質來源都是母乳,而母乳的鈣質也是優先保證的,如果不足,自然也是先犧牲媽媽的骨鈣了。

希望對你有所參考~

新年快樂~

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營養知識,分享育兒經驗~

<strong>


註冊營養師瑰夏


懷孕女性對於鈣質的需求,是整個孕期都需要的,因為鈣是骨骼生成必須的元素,不可缺少。妊娠期女性不僅需要滿足自己的需要,還需要滿足胎兒的生長髮育需要,所以到了妊娠中晚期,鈣質的攝入量需要增加。

在妊娠晚期,孕婦體內的鈣會有30g 儲存在胎兒體內,其餘大部分在孕婦的骨骼中存儲。當身體裡面的鈣不夠用的時候,就會動員骨骼裡面的鈣質儲備來參與胎兒的生長髮育需要。

如果說孕婦體內的鈣質不足,為了滿足胎兒發育,大量的骨骼中的鈣質被動員使用,就會導致孕婦骨骼中的鈣被大量消耗。所以到了孕中晚期,我們就需要攝入更多的鈣質了。

中華營養學會建議,孕婦需要在妊娠16周開始,每天攝入鈣達到1000mg,到了妊娠晚期這個量可以增加到1500mg ,所以鈣質補充可以持續整個孕期,早期可以主要通過食物攝入,比如牛奶,酸奶,奶酪等奶製品,以及新鮮的綠葉蔬菜,芝麻醬等食物。

如果孕婦的飲食不夠均衡,或者因為自己的特殊喜好而不喜歡吃含鈣豐富的食物,那麼在妊娠後期需要更多鈣質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口服營養素補充劑來進行補充。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孕期補鈣需要補到多少周?

胎兒的發育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如果孕婦在孕期出現缺鈣,輕則出現水腫、小腿抽筋等症狀,重則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可是有的孕婦又怕補鈣太多導致胎盤老化,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真的特別糾結。



孕期補鈣需要補到多少周?

對於孕期補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規定。體質不同,補鈣的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只要在孕期做到飲食均衡、葷素搭配,那麼一天攝入的營養物質足夠胎兒發育所需。

孕婦如果缺鈣醫生也會建議補鈣的,如果不缺鈣,孕婦最好不要自行補鈣,補鈣過度可能會導致胎盤鈣化、胎盤老化等情況。



孕婦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就說明需要補鈣了

1、小腿抽筋

多數孕婦在孕4個月以後就會出現小腿抽筋的情況,這個時期也是胎兒發育的一個小高峰,所以孕媽一定要適量的補充鈣片,不僅可以預防抽筋,還可以給胎兒發育提供足夠的營養。

2、牙齒鬆動

胎兒發育需要吸收足夠的營養,如果母體自身缺鈣,那麼就會導致孕婦牙齒鬆動。

3、妊娠高血壓

孕期缺鈣和妊娠高血壓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孕期出現頭暈、渾身乏力、呼吸困難的症狀,一定要提高警惕。

4、恥骨痛

孕晚期缺鈣會出現關節疼、恥骨痛等症狀,孕媽可以查微量元素來看看是否缺鈣。



孕期補鈣有哪幾種方式?

孕期補鈣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有非要通過鈣片來補充,比如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含鈣量高的食物,比如蝦皮、芝麻醬、牛奶、豆製品、堅果都是補鈣佳品,適量的戶外運動、充足的日曬也是補鈣的一種手段。

一般醫生都會建議孕婦在懷孕4個月開始補鈣,補到孕36周停止,具體情況還需要結合胎兒發育情況和胎盤老化程度來決定。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你好,我是希媽,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0-6歲育兒知識分享,如果你有育兒困惑,歡迎關注、留言哦!

希媽育兒


孕35周補鈣後,抽筋情況已經消失了,但想確定自己是否還要繼續補鈣。這個問題為什麼,先弄清楚這幾個邏輯。

1、缺鈣會抽筋。

2、抽筋不一定是缺鈣,

3、不抽筋不等於不缺鈣。

抽筋的時候,缺鈣已經比較嚴重了。

輕微的缺鈣,其實表現不是非常明顯。如果對自己身邊信號不敏感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為什麼呢?因為人體的血鈣濃度的穩定性一般比較好,當飲食攝入鈣質不足,會動用骨骼的鈣質來補充血鈣,以優先保證各種重要的生理活動的需求,比如神經傳導。久而久之,骨質就會減少。

4、孕期到底需要多少鈣,不額外補鈣夠不夠。

那如果長時間的鈣質攝入不足,或者其它的生理原因造成血鈣濃度降低,才會發生為抽筋。一般這種狀況在處於快速生長期的青少年和孕期中後期和哺乳期的媽媽比較多見!

因為他們的鈣質需求比一般人都要高!

不抽筋不等於不缺鈣

血鈣是首先得到保證的,所以當我們補鈣之後,血鈣濃度是首先保證的,血鈣濃度恢復了正常,自然抽筋的現在就消失。

但是這個時候,往往身體缺乏鈣質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另外我們的飲食結構如果還是跟以前一樣沒有改變,那麼缺鈣的情況還會再度發生。

孕期補鈣當然是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孕晚期之後,很多孕媽媽容易出現抽筋的現象,這是說明缺鈣的一種表現,所以要科學健康的補鈣,一般孕婦應該在懷孕四個月左右開始補鈣,而且隨著孕齡的增加,補鈣的量也要隨之增加,當然科學的飲食也是最有效的補鈣方法。

孕期到底需要多少鈣,不額外補鈣夠不夠?

孕中期,大概孕4月左右開始,孕媽咪每天鈣的需求量逐漸增長為1000—1200毫克。這時每天飲食中所含的鈣量,已經滿足不了寶寶的生長需要,因此其餘所需的鈣,就要從含鈣食物或優質鈣劑中攝取了。孕後期,是胎兒生長髮育最迅速的時期,鈣每天要增加700毫克,孕媽咪應多進食含鈣豐富的食物。這時的胎兒生長速度開始加快,他需要鈣,而孕媽咪每天飲食中的鈣含量滿足不了他的要求,他就從孕媽咪的身體裡“搶”,這個時期孕婦應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進行營養搭配。

既然說孕期的媽媽補鈣很重要,現在我們講怎麼補,首先是食補,哪些食品裡含鈣比較多呢?首先是奶製品、豆製品、魚或者蝦,所以說要求孕媽媽們每天吃兩份的奶製品,就是四到五百毫升的奶,就是說一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所以說孕期的媽媽尤為重要的就是奶製品,再有豆製品雖然是植物性的食物,算優質蛋白類的,含鈣比較多,含鐵比較多,所以說要求是一天吃二兩的豆製品就可以了。

再有就是海魚或者蝦,魚蝦含鈣量比較高,還有對寶寶智商高的營養素特別豐富,所以要求是一週吃兩到三次,吃魚的時候優先把魚頭吃下去,為什麼海魚裡面對寶寶智商高的。第一H2卵磷脂或腦磷脂的含量比較豐富的,還能預防近視,再吃蝦皮,所以說要求孕媽媽們吃小蝦子或者蝦皮、芝麻醬。

但是天天這樣吃,拿著食物稱,按照營養師設計的食譜,估計也會吃膩,而且難以接受。

中國營養學會的最新推薦是孕晚期每天1000mg鈣質,不再是之前的1200mg了。孕早期是800,中期也是1000mg。

那我們每天靠飲食攝入大概能吃多少呢?下面這個表裡的食物是最主要的鈣質來源了,如果每天吃夠上面這些東西,牛奶再增加一杯250毫克,再吃一把小堅果或者一份豆製品,大致鈣質可以到800mg左右。

所以,跟推薦量1000mg相比,還是有缺口的。再加上之前缺鈣的狀況,和胎兒的鈣儲備(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大致建議每天再額外補充200~300mg左右的鈣就夠了。可以一直補到差不多臨產。這個劑量的鈣質補充幾乎沒有任何不良影響。

因為過多地服用鈣的話,可能會出現胎盤老化的情況。

孕媽咪過度補鈣,會使鈣質沉澱在胎盤血管壁中,引起胎盤老化、鈣化,分泌的羊水減少,胎寶寶頭顱過硬。這樣一來,寶寶無法得到母體提供的充分營養和氧氣,過硬的頭顱也會也會使產程延長,寶寶健康受到威脅。因此補鈣要科學,千萬不要盲目過於補鈣。補鈣最多補到36周就不需要補了,以免發生胎兒頭蓋骨過早鈣化。

哺乳期還要繼續補充,因為鈣質的需求一樣是1000mg,寶寶的鈣質來源都是母乳,而母乳的鈣質也是優先保證的,如果不足,自然也是先犧牲媽媽的骨鈣了。生個娃,壞口牙,就是這個意思。

以上內容源於我在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營養專家教你輕鬆育兒》,《100節輕鬆育兒智慧媽媽必修課》、《小兒補鈣那點事》分享,讓你科學輕鬆育兒,讓天下沒有難養的兒,是媽媽學院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