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締造百姓幸福生活

用真心締造百姓幸福生活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從首都北京來到大通縣掛職副縣長,王虹航深感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2016年12月,王虹航主動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織請纓,接過了脫貧攻堅接力棒,扛起了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定點扶貧這面戰旗。

援青兩年多來,全縣116個貧困村、7980戶28318名貧困人口的底摸了個透,投入扶貧工作輕車熟路。地道的“大通人”王虹航以實際行動溫暖了所有村民的心。

“共同締造,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治理模式!以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這是王虹航的誓言。

兩年多,他變成地道的“大通人”

“馬書記,天氣變冷了,現在電商收入怎麼樣?產品一定要有卡碼啊,保證質量!”初見王虹航時,他正操著一口“青普話”對電話那頭的人交代著。

掛掉電話後,王虹航告訴記者,其實,剛到大通時,語言曾是他開展扶貧工作最大的障礙。入戶走訪村民時,還因聽不懂“青海方言”,鬧過笑話,如今,他的“青普話”說的是槓槓的。

兩年多來的援青工作,讓王虹航與縣裡幹部群眾的關係“鐵”了起來,他時不時冒出的“青普話”,會逗得大家陣陣大笑。

他喜歡抓著縣裡各部門、各鄉鎮負責人聊天,但不是閒聊侃大山,“而是分享發達省市好的發展理念、工作模式。”他先後組織194名縣直部門、鄉鎮、村社幹部、技術人員培訓學習,在縣裡掀起頭腦風暴。

“我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曾來過西寧。”但再上高原,王虹航仍被北川大地的貧瘠所觸動。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迫在眉睫。在“孃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全力支持下,王虹航在土關村啟動實施“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範村建設”,探索總結以村民為主的“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模式。

為推進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竣工,王虹航牽頭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實地督促檢查。

“他是我們村的常客!‘共同締造’村民們剛開始一無所知,現在大家懂了並積極參與其中。如今,土關村已經形成了‘1+4N’的管理格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子發展越來越好。”土關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延高興地說。

為了吸引遊客到土關村來消費,王虹航還和村民們商量在村口建設生態停車場,鼓勵村民開設農家樂。“現在日子越過越好!心裡那叫個高興。”村民李永寬笑著說。

產業發展,讓群眾贏在收入上

“今年,我們村光電商營業額幾個月就達到60多萬元,再加上土地流轉的費用,收入又增加了……”看著網上農產品的銷量一天比一天好,景陽鎮寺溝村黨支部書記馬國祥喜從心來,他一邊裝著包裹,一邊掰著手指算起這兩年的收入賬。

“脫貧攻堅,產業當先”。在王虹航看來,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贏”在群眾收入上。針對沒有產業的村子,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他和村“兩委”班子一起引進“造血”的產業項目;針對想外出務工,卻沒有技能的勞動力,開展專業技能培訓;針對村子有發展產業的想法,卻苦於沒有資金的問題,牽線搭橋引進企業投資,最大限度調動村子發展、群眾創業增收的積極性。

在朔北藏族鄉藥匠臺村旅遊建設規劃上,記者看到,光樹園跑馬場、平丁關蒙古包、打靶場房車營地等一批特色項目已經列入議事日程。

在景陽鎮寺溝村,中國農業大學培育的優質馬鈴薯種植示範基地正式掛牌,青海海森生態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與該村開展深度合作。

“我們村現在嚐到了‘共同締造’、產業發展的甜頭,村民心齊了,勁兒也足了。”藥匠臺村黨支部書記阿元仁告訴記者。

主動留任,大通成他最牽掛的地方

“真心為老百姓辦實事,讓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提起王虹航,無論是村“兩委”班子,還是村民都讚不絕口。

在與王虹航的交談中,聽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責任”,他堅定地對記者說:“共同締造,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治理模式,就是我的責任!”

2018年底,王虹航兩年掛職期滿,他又主動申請留下來。他說,負責的許多項目還沒完工,許多工作剛剛有了眉目,大通縣又面臨脫貧攻堅戰的“大考”,要再幹兩年,等脫貧任務徹底完成了再回。

今年,該縣又相繼在景陽鎮寺溝村、朔北藏族鄉藥匠臺村等10個村開展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範村建設項目”。

王虹航的付出幫助大通縣一步步走出貧困,也讓他贏得了百姓的認可。儘管大通縣已經脫貧摘帽,但大通未來的發展卻成為他永遠的牽掛……本報記者樊婭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