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缔造百姓幸福生活

用真心缔造百姓幸福生活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从首都北京来到大通县挂职副县长,王虹航深感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2016年12月,王虹航主动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织请缨,接过了脱贫攻坚接力棒,扛起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定点扶贫这面战旗。

援青两年多来,全县116个贫困村、7980户28318名贫困人口的底摸了个透,投入扶贫工作轻车熟路。地道的“大通人”王虹航以实际行动温暖了所有村民的心。

“共同缔造,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模式!以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这是王虹航的誓言。

两年多,他变成地道的“大通人”

“马书记,天气变冷了,现在电商收入怎么样?产品一定要有卡码啊,保证质量!”初见王虹航时,他正操着一口“青普话”对电话那头的人交代着。

挂掉电话后,王虹航告诉记者,其实,刚到大通时,语言曾是他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的障碍。入户走访村民时,还因听不懂“青海方言”,闹过笑话,如今,他的“青普话”说的是杠杠的。

两年多来的援青工作,让王虹航与县里干部群众的关系“铁”了起来,他时不时冒出的“青普话”,会逗得大家阵阵大笑。

他喜欢抓着县里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人聊天,但不是闲聊侃大山,“而是分享发达省市好的发展理念、工作模式。”他先后组织194名县直部门、乡镇、村社干部、技术人员培训学习,在县里掀起头脑风暴。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曾来过西宁。”但再上高原,王虹航仍被北川大地的贫瘠所触动。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迫在眉睫。在“娘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全力支持下,王虹航在土关村启动实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探索总结以村民为主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为推进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王虹航牵头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实地督促检查。

“他是我们村的常客!‘共同缔造’村民们刚开始一无所知,现在大家懂了并积极参与其中。如今,土关村已经形成了‘1+4N’的管理格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子发展越来越好。”土关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延高兴地说。

为了吸引游客到土关村来消费,王虹航还和村民们商量在村口建设生态停车场,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心里那叫个高兴。”村民李永宽笑着说。

产业发展,让群众赢在收入上

“今年,我们村光电商营业额几个月就达到60多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收入又增加了……”看着网上农产品的销量一天比一天好,景阳镇寺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国祥喜从心来,他一边装着包裹,一边掰着手指算起这两年的收入账。

“脱贫攻坚,产业当先”。在王虹航看来,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赢”在群众收入上。针对没有产业的村子,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他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引进“造血”的产业项目;针对想外出务工,却没有技能的劳动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针对村子有发展产业的想法,却苦于没有资金的问题,牵线搭桥引进企业投资,最大限度调动村子发展、群众创业增收的积极性。

在朔北藏族乡药匠台村旅游建设规划上,记者看到,光树园跑马场、平丁关蒙古包、打靶场房车营地等一批特色项目已经列入议事日程。

在景阳镇寺沟村,中国农业大学培育的优质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正式挂牌,青海海森生态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与该村开展深度合作。

“我们村现在尝到了‘共同缔造’、产业发展的甜头,村民心齐了,劲儿也足了。”药匠台村党支部书记阿元仁告诉记者。

主动留任,大通成他最牵挂的地方

“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提起王虹航,无论是村“两委”班子,还是村民都赞不绝口。

在与王虹航的交谈中,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责任”,他坚定地对记者说:“共同缔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模式,就是我的责任!”

2018年底,王虹航两年挂职期满,他又主动申请留下来。他说,负责的许多项目还没完工,许多工作刚刚有了眉目,大通县又面临脱贫攻坚战的“大考”,要再干两年,等脱贫任务彻底完成了再回。

今年,该县又相继在景阳镇寺沟村、朔北藏族乡药匠台村等10个村开展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项目”。

王虹航的付出帮助大通县一步步走出贫困,也让他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尽管大通县已经脱贫摘帽,但大通未来的发展却成为他永远的牵挂……本报记者樊娅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