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坪村:羌活裡的致富經

“羌活是一種很容易種植的藥材,而且產量較高,每年每畝加工後的產量一般都能達到300公斤左右。”說起羌活,正在地裡查看羌活長勢的藥材種植戶張玉清高興地說道,“沒事的時候我總喜歡來地裡轉轉,聞著這獨特的藥香,我就覺得安心。”

記者千村行| 前坪村:羌活裡的致富經

藥材種植戶張玉清正在羌活種植基地採挖藥材。

近日,記者走進和政縣卜家莊鄉前坪村的羌活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羌活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給金秋的大地增添了一抹別樣的景緻。

在當地,說起中藥材種植,張玉清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今年62歲的張玉清,於2017年退休回到老家前坪村,開始承包荒山坡地研究野生羌活育苗和栽植。他長期奔走在山間,多年的經驗積累,使他對分佈在和政地區的各類中藥材品種如數家珍,被當地群眾稱為中藥材種植“土專家”。

“羌活也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前坪村氣候、土壤條件最適宜種植羌活。我們要把村裡荒廢的土地全部利用起來,大面積種植羌活,讓群眾增收。”張玉清告訴記者。

記者千村行| 前坪村:羌活裡的致富經

據張玉清介紹,為了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使中藥材產業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還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經過兩年的發展,全村藥材種植面積已達500多畝,每年僱傭周邊群眾人數達到60餘人。合作社還為和政縣農業科技和產業發展開啟了新的模式和思路,並將持續幫扶周邊農戶務工、帶動農戶規範種植各類中藥材,拓寬農戶增收致富渠道,在產業盈利的同時,讓農戶們逐漸過上好日子。

“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沒有忘記村民們的張玉清,積極動員和帶領大家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並自己籌集資金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邀請州農科院專家到村裡傳授技術、現場指導,為提高中藥材種植戶科技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

“我主要是想走出一條有特色、易實現的致富門路,讓鄉親們都富起來。”張玉清告訴記者,“雖然一路走來不容易,但是已經看到了成效,鄉親們的思想轉變了,發展經濟作物的積極性提高了,這是最可貴的收穫。”

兩年來,在張玉清的帶動下,前坪村拉開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序幕,村民們轉變觀念,大面積種植羌活、黨參等中藥材,村裡傳統的種植模式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種植羌活,改變的不僅僅是產業結構,更改變了老百姓的觀念。現在村裡許多村民都把閒置的土地打理出來種植中藥材。羌活種植已成為前坪村百姓增收致富的新希望。”前坪村黨支部書記陳源說。(記者 馬霞 馬子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