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必讀」特級教師張祖慶:4點建議,幫你成為更優秀的老師

教師的成長不是一瞬間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今天這篇文章來自特級教師張祖慶,值得老師們閱讀學習。

本文字數:2725 字

閱讀時間:5 分鐘

常常,有年輕教師問我:張老師,我怎樣才能快速成長?你能否推薦給我幾本書,或者告訴我修煉的法門?

我的回答,常常讓他們失望。

關於成長,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大量閱讀,勤於寫作”。我告訴他們,讀了一本書或者告訴你一個法門,就能快速成長,是不可能的。儘早滅了這個念頭。

來問我的老師,常常悻悻而去。他們覺得不解渴。大量閱讀,勤於寫作,誰不知道哇?!

是的,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但真正去實踐的,並不多。

1 不少年輕教師,患有“成長焦慮症”。

患上成長焦慮症的老師,看起來很努力。讀書,貌似很用心;文章也貌似寫得不少;公開課,聽得很多,也上得不少。但,就是不滿意自己的狀態,總覺得自己進步太慢。

患上成長焦慮症的老師,首先得調整自己的心態。

成長,不是一瞬間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尤其是教師的成長,絕對不像練武之人,幸遇高人指點,便會豁然開朗,武功勇猛精進。趙子龍醉心練習槍法之時,突然一柄長槍從隱蔽處飛出,緊接著一個白髮老人飛了出來,原來,老人是來點撥趙子龍的。孫悟空學藝,遇到菩提祖師,菩提老祖在孫悟空後腦勺拍了三下,悟空會意,於三更半夜到院子裡向師傅學藝。

這都是傳說中的事。生活中,哪有突遇明師,武功突飛猛進的事?好師傅,確實是有的,但師傅再好,也得自己修煉啊。

修煉,就得慢慢來。

2 讀書,不能急。不要以為讀得多,一定就進步快。

朱光潛在《談讀書》一文中,意味深長地指出:“學問如作戰,須攻堅挫銳,佔住要塞。目標太多了,掩埋了堅銳所在,只東打一拳,西路一腳,就成了‘消耗戰’。

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

年輕教師讀書,往往犯貪多嚼不爛的毛病。以為翻過一遍,等於讀懂了一本書。

讀書如讀人。對一個人的認識,匆匆一面,或者偶爾見過幾面,你只知其大略,根本算不得真正認識。認識一個人,須在反反覆覆的接觸中,通過長時間,慢慢去了解。如此,我們才能說,我對這個人,真懂了。

讀書,也是如此。一個人,生命中必須要有幾本滾瓜爛熟的書。這樣的書,是生命之書,知音之書,伯樂之書!

我經常對年輕教師說,博覽群書是需要的,但深鑽幾本書,可能更重要。找幾本經典的理論,反反覆覆地讀,摺頁、批註,一遍一遍地咀嚼。正如袁袤翔說的,經歷“神遊——神交——神合”的三重境界。讀著讀著,你會發現,有幾本經典著作,夠爛熟於心,張口就能大段大段地脫口而出,那麼,我們的理論素養,便會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著名學者金克木在《書讀完了》一文中指出,讀書,要讀“基礎的書,書中之書”。這樣的書,往往以一當十,以少勝多。因此,年輕教師,一定要勇於挑戰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讀一些有定評的經典之作。沉下心來,讀個三五年、七八年,一定會有成效。

切不可看見朋友圈裡誰誰誰,正在讀什麼,你便跟著買。這樣讀書,或者,讀不進;或者,不繫統。讀書,慢慢來,急不得。其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每天堅持讀30分鐘,七八年,就能精讀一百來本書。有一百本經典之作打底,還怕專業不進步?

3 成長,慢慢來!還意味著我們要善於凝聚、開發自己的心靈。

患有成長焦慮症的老師,往往同時也患有多動症。這類教師,確實很愛學習。最明顯的標誌是,到處趕場參加學習。整本書閱讀,參加;作文研習,參加;成長學院,參加;繪本研習,參加。

一個暑假短短50來天,參加四五個活動,結果,腦子被各類專家名師的觀念、做法,塞得滿滿的。聽聽這位,覺得好,想學;聽聽那位,覺得好,也想學。回來後,都覺得不錯,都嘗試一遍。到頭來,卻發現啥都沒學會。更糟糕的是,學生跟著自己,忙忙碌碌,收穫了了。

包括聽課,也有不少年輕教師,常常喜歡參加一些名師雲集的大型綜合性觀摩會。

這些活動,從觀賞性來說,確實是很棒的,偶爾聽聽,無可厚非。南北名師,齊聚一堂,星光璀璨,煞是過癮。但聽過之後,我們會發現,腦子裡,依然沒有形成結構化的東西,只留下一招一式。過些日子,連一招一式,也忘了。這樣的聽課,就像觀賞過一百部電影,依然不會演電影;亦如參加過一百場演唱會,自己的唱歌水平沒有提高,是一樣的。

真正有價值的聽課,一定是有選擇地反覆聽。選擇對自己啟發意義特別大的課,一遍一遍地聽,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琢磨。套用朱光潛先生的話,與其浮光掠影地看一百節課,不如以看一百節課的時間,細細地看少數課。看到連夢中都出現課堂的場景,才算真正看懂一節課。

4 其實,最需要沉下心來的,是十年幾十年如一日地打造屬於自己的特色品牌。

我特別欣賞江西鷹潭的潘非凡老師。

潘非凡老師真是一個有激情有韌勁的一線草根教師。潘老師沒有耀眼的光環,但他在作文教學上頗有建樹。他的成長,歸結起來,就是“專注”二字。

潘非凡老師曾經去深圳工作,回家鄉後,偶爾讀到管建剛的書。此後,他如飢似渴地讀管建剛的書和文章,聽管建剛的課,看管建剛的講座,跟著管建剛學做作文週報。在管建剛的影響下,成長很快。三四年間,出了兩本寫作教學專著。

最近幾年,我幾乎每年都會遇見他,在行知寫作研習營上,主辦方邀請他作為往屆學員分享,一次比一次有激情,一次比一次有乾貨。一線草根教師的樸素、激情、純粹與智慧,在潘非凡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常常感佩於潘非凡這樣的草根教師。從他們身上,我讀懂了什麼叫“咬定青山不放鬆”,什麼叫“韌性即神性”,什麼叫“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當然,別以為潘非凡只學管建剛,作文教學上,他也學蔣軍晶,學吳勇,學何捷,偶爾也學張祖慶。

這叫“專於一師,轉益多師”。潘非凡的非凡堅持,成就了他的非凡成就。

潘非凡告訴我,他退休還有五六年,他要把他與學生的那些有趣好玩的故事,寫成一本書,書名都有了。

他說的時候,無比激動。

我無比激動地期待。比期待我自己的書還期待。

我想起了哲學家唐君毅說的一番話:“有些東西,我們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些世界或中國之名人,我不必求認識;有些群居終日言不及義的聚會,我不必去參加;有些譁眾取寵的講演,我不必聽;有些浮游無據的文字,我不必看。人必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所為。人之有所不為,即人之精神向自己凝聚的開始,而求內在的心靈開發的開始。”

這番話,是送給我的,也是送給更多年輕教師的。

成長這件事,需要我們凝聚自己的內心,開發自己的心靈。如此,我們才能讓自己充滿能量,讓自己慢長大。

總而言之,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而不是一瞬間的事。抱元守一,凝聚心靈,深度開掘,如此,我們便會在歲月裡,開出一朵屬於自己的小花。

成長,就像臺灣詩人七星潭先生寫的一首小詩——

一點點種子

一點點泥土

一點點整理

一點點願望

一點點這個那個

一點點陽光

一點點雨水

一點點等待


然後

一朵小花!

成長路上,讓我們相信種子,相信泥土,相信願望,相信陽光,相信雨水,相信花朵。

「教師必讀」特級教師張祖慶:4點建議,幫你成為更優秀的老師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分享不易,看到這裡的朋友,去右下角給小編點亮“收藏”吧!你的支持是我不斷努力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