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我們只要盡力而為,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最好的樣子,哪怕平庸,這也是他們最燦爛的人生。

01

今天,我做飯的時候,女兒拿著手機,坐在一邊的小凳子上進行“趣配音”。她這一次挑戰的是一個電影中的片段,語速非常的快,試了很多次,配音的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

她不停地嘆氣。

我鼓勵她說:“沒關係,你先聽,聽熟了再練習,多來幾遍就會好的。”

她呆呆地坐了一會兒,忽然說道:“媽媽,如果我一直配不好呢,你會怪我嗎?”

我做飯的手一下子頓住了。

我想起前些天看到的一句話:“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我還愛她嗎?

我會接受她的平庸嗎?

忙碌的生活,競爭的環境,讓我們都沒有時間去想這樣一個問題。

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02

最初的最初,我們每一個人,對孩子都是殷殷的期盼。

“平庸”這個不怎麼美好的字眼,在每一個懷揣無限期望的父母那兒是不存在的。

自己的孩子怎麼會平庸,怎麼能平庸呢?

還記得那個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的“神童”嗎?

在遭到學校退學後,他媽媽指著中科院的大樓說:“這麼好的條件不爭氣,你去死!”還指著旁邊車水馬龍的道路,讓他去被車撞死。

學業被終止,最痛苦的莫過於孩子自己,一個母親最應該做的應該是先安慰自己的孩子啊!

可是,這樣一個拒絕接受孩子平庸的母親,一個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神童的母親,那時那刻,竟然說出了讓孩子去死這麼令人觸目驚心的話語。

她愛的分明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孩子身上的“神童”光環。

還有這樣的報道:

近日,一個孩子考98分,媽媽得抑鬱症,登上熱搜。

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這位媽媽今年39歲,她兒子5歲,上小學一年級。她對孩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兒子考98分,她就崩潰,自殺,後經醫生診斷患有抑鬱症。

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其實我們都知道,對於小學生來說,100分和98分除了數字的上的差別之外,也不代表什麼,也不決定什麼。

因為考試無常,98分也好,100分也好,有些時候並不代表孩子的真實水平,更不代表孩子的未來。

這些事情刺痛著我們的心。

梳理一下就會發現:每一個事件的背後,都有著不甘心的父母,有著不接受平庸的偏執,而他們的偏執就表現在評價形式的單一。

比如,《小歡喜》中的宋倩就希望英子能夠去上清華。

就因為英子偷偷報了南大,就使得宋倩崩潰大哭。

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她讓英子考清北是因為她覺得這樣才有出路。

她心裡有一套自己的評價標準,她認為孩子考上清華,才是人生贏家。

在她偏執的認知裡:什麼南大,什麼孩子喜歡的專業,那都是不對的,那都是不好的,所以,她在“我都是為你好的”理由下事事幹涉英子,以至於讓英子窒息崩潰,想要跳江自殺。

在命懸一線的那一刻,宋倩哭著問:“你為什麼非要考南大啊?”

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這一刻還在糾結南大和清北,實在是令我們嘆息其骨子裡的執念。

世界上有喬布斯,有比爾蓋茨,有馬雲,有任正非這樣優秀的企業家,也有感動中國,默默奉獻的山村教師張玉滾,還有在深山行醫50年的“扁擔醫生”石瑛。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

因此,評價一個孩子是優秀還是平庸的標準,從來都是多元化的,不能說考上清北就是人生贏家,考不上就會慘淡一生。

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03

如果評價形式過於單一和偏執,就會帶來很多的焦慮。

焦慮的父母在現實中常常鬱悶,於是,就要找一個發洩口,來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這個時候,處於弱勢地位,還需要他們撫養的孩子就充當了這個角色。

可是,世間有偏執者,也有開明者。

翻譯家,評論家傅雷,有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意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的不平庸的兒子“詩人鋼琴家”傅聰。

也有普通的做中學教師的兒子傅敏。

當年傅敏也要求學習鋼琴,哭過鬧過,可是無濟於事,傅雷對淚流滿面的兒子說:“你不是搞音樂的料,你是塊教書的料。”

作為一個父親,他難道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個個都是精英?

他是一個智者,他接受自己另一個孩子的平庸,指出自己孩子最擅長的領域。

許多年之後,正是他這個普通的兒子,保留並整理了父母以及哥哥的作品,用這作品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父母、子女的心,這就是一版再版的《傅雷家書》。

所以,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平庸,有的只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和孩子。

高曉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總是說怎麼教育孩子,其實用一份普通的心,一份大寫的愛,一份再忙也要陪他的努力,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接受的過程。

在最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對孩子滿懷希望,盡力而為,我們的希望,我們的盡力而為應該是:

讓孩子成為他本來應該成為的樣子,讓孩子達到他本來應該達到的高度。

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04

白巖松在接受採訪時說:人生不是競技,不要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到了第一的人,也許是脆弱的,眾人之上的滋味嚐盡,如果再有下落,感受可能就是悲涼。

於是,就將永遠向前,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勝者,第一總是一時的風光,卻不是一世的順暢,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

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相對於我們自己,我們只要盡力而為,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最好的樣子,哪怕平庸,這也是他們最燦爛的人生!

我們有什麼理由給自己的愛加上一個條件。

所以,孩子,如果我盡力而為後,發現你是平庸的,我仍然愛你。

因為這就是你本來的樣子。我愛的是你,而不是其它。

媽媽,如果你努力之後,發現我是平庸的,你還愛我嗎?

作者簡介:十里落葉,富書專欄作者,喜歡寫作,喜歡研究親子教育,有時活潑有時嚴肅的媽媽一枚。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