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90后医院收费员挪用公款网络赌博,输了整个人生!

“我叫闫某某,是县某医院门诊部收费员。今年2月至今,我累计挪用医院收费款62万余元用于网络赌博,现在向县监委自首……” 4月2日,温县纪委监委群众信访中心接待了2019年首个自首对象。随即,纪委监委成立调查组,在经过谈话核实及相关审批程序后,当天即依法对闫某某采取留置措施。

温县90后医院收费员挪用公款网络赌博,输了整个人生!


4月12日,温县监委给予闫某某开除公职处分,相关违法线索移交检察机关处理。经法院审理,闫某某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鉴于其有自首情节,依法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依法继续追缴其违法所得。

痴心美梦,欲望鸿沟难平

闫某某,1993年出生,2012年任职温县某医院门诊收费员。同事们对他最多的评价就是“话不多,工作按部就班,没有不良嗜好”。

2016年,闫某某的父母为其凑得首付款20余万元,在县城某小区按揭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由于其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每月还贷的任务就落到了闫某某身上。

温县90后医院收费员挪用公款网络赌博,输了整个人生!

一次偶然机会,同村朋友和他闲聊,无意间说起了一个可以在某娱乐平台上购买“分分彩”赢钱的方法,运气好的话一天可以挣一二百元,这让他心中的“痴心美梦”盘算起来。

2018年12月,闫某某开始尝试购买“分分彩”。刚开始,时不时的“甜头”让他产生了继续购买下去的念头,运气最好的一次收益足有一万余元。但总的来说,还是输多赢少。

渐渐地,闫某某每月的工资已不能满足他的购买需求。他开始一次次向家人要钱,却绝口不提钱的具体去向,结果这些钱全部都打了水漂。

欲令智昏,将手伸向公款

在输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之后,闫某某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不理智行为。“刚开始想着,用医院收费款作赌本,应应急,等翻本以后再还回去,没人会知道。”身陷网络赌博不能自拔的闫某某,产生了挪用公款的想法。

但是闫某某一心念想的“运气”并未眷顾他,他还是没能“赢回”本钱,随之而来的却是逐步增大的赌博次数和金额投注。就这样,闫某某拆东墙补西墙,今天的“砖”堵昨天的“口”,窟窿越来越大。


温县90后医院收费员挪用公款网络赌博,输了整个人生!

“每天下班时结账,收费员将打印好的报表和所有钱款交给出纳,由出纳上缴医院银行账户。但是人员紧张,有时候收费员也会去银行交款,然后把回执给出纳对账就行了。”医院财务科长李某就工作业务介绍道。

“每天两名收费员上报,通常只是由一个人负责把两个窗口的钱款上缴,但不固定由谁上缴。”当问及交账细节时,同为收费员的侯某说道。

就这样,一人收的钱不够闫某某用了,他就以代为交账为由把同班收费员的收费款也骗过来。据闫某某交代,在1个月时间内,加上其他收费员的钱款,闫某某前后共挪用62万余元用于网络赌博。

剖析问题,以案为鉴整改

“现在想想,主要还是自己法律意识淡薄,心浮气躁、心存侥幸,不慎染上赌博恶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沦为阶下囚,感到愧对同事、愧对单位、愧对父母。今后我一定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在庭审现场,闫某某反思说道。

“作为闫某某的同事,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平时工作中不够细心,对同事生活和工作关心不够,防范风险意识不强,未履行到监督管理责任。”财务科长李某自责地说道。

温县90后医院收费员挪用公款网络赌博,输了整个人生!

在此案中,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和业务环节衔接不科学是主因,次因是相关人员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警惕性和敏锐性,正是主因和次因发生叠加效应,才给了闫某某可乘之机。

“他本是一个阳光向上的90后青年,是如何一步步失去理智,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值得我们每个人警醒。”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在庭审暨以案促改大会上严肃地说道,“闫某某案件性质十分恶劣,代价十分沉重。相关单位要以案为鉴、举一反三,深挖问题和不足,切实建立科学机制和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