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收併購中如何理解對價拆分及有票成本?

金融地產行業必備資料超級乾貨:《房地產企業財務分析寶典(62頁)》關注、轉發、點贊文本,查看置頂文章,並添加好友免費領取(備註資料名稱)7天有效

房地產收併購中如何理解對價拆分及有票成本?

01

在收併購項目中,我們時常需要對項目的合作對價進行拆分,從而去判斷項目的真實溢價。我們假設A項目公司去參與土地招拍掛獲取一宗土地10億元,那這10億元原始成本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是A公司股東投入的註冊資本金,假設為0.5億元;剩下的9.5億元則為A公司對外所“借”來的資金,既可以只找A公司股東所借,也可以是找銀行、信託或其它資方所借,我們稱之為債務資金。


房地產收併購中如何理解對價拆分及有票成本?



現在B公司準備以15億元收購A公司,操作步驟為:

(1)B公司先行支付9.5億元給項目公司,項目公司再用這9.5億元去償還對應的債務,假設償還A公司股東的借款5.5億元,償還銀行2億元,信託2億元。

(2)剩餘的5.5億元(=15-9.5)則為股權轉讓款,相當於B公司用5.5億元的代價收購了價值0.5億元的項目公司,這個過程當中溢價了5億元,A公司股東將為這5億元的溢價繳交所得稅1.25億元(=5*25%)。

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收購對價(15億元)一般包括股權轉讓款(0.5億元)及債權轉讓款(9.5億元):

收購對價=股權轉讓款+債權轉讓款


為了儘可能減少收購過程中產生的稅費,我們往往首先支付部分對價款至項目公司用於償還對應債務,將剩餘部分作為股權轉讓款。由於債務通常為平價轉讓(也有例外),因此收購溢價主要體現在股權轉讓款中。

02


我們再來看看了解有票成本,現有兩個項目:

項目1:佔地100畝,招拍掛獲取,有票成本500萬元/畝,平價合作。項目2:佔地100畝,二手項目,有票成本300萬元/畝,對方合作訴求為450萬元/畝。


以上兩項目區位類似,其它條件類似,請問應選擇哪個項目合作?

很多初入行的朋友,會認為項目2合作對價450萬元/畝低於項目1的500萬元/畝,當然選擇項目2更划算。然而實際情況卻遠沒有想象中的這麼簡單,這就牽涉到有票成本的概念了。

所謂的有票成本很簡單,就是指有“發票”的成本。項目公司招拍掛獲取土地、繳納契稅、購買建築原材料等行為都可以獲取到對應的發票。為什麼在項目收併購及開發過程中我們這麼強調有票成本呢?因為它直接關係到項目公司的利潤。

我們知道,土增稅及增值稅的計算公式:


房地產收併購中如何理解對價拆分及有票成本?


從兩個稅種的計算公式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土地成本、開發成本越高,所需繳納的土增稅及增值稅金額就越少,而這裡所指的土地成本、開發成本均是指有“發票”的成本,也是我們平時經常所說可以列支稅前抵扣的成本。

03

我們知道項目公司淨利潤=收入-成本-費用-稅金,公式中“成本”“費用”均為有票成本,“稅金”也為有票成本所對應計算的稅費:


房地產收併購中如何理解對價拆分及有票成本?


換言之,無票成本將無法計入稅前抵扣項,自然也無法計入淨利潤的計算公式中。因此在同樣的收購對價下,無票成本越高,有票成本越少,可用於抵扣稅費的成本越少,稅費越高,淨利潤越低。

上面提到的項目2雖然看似合作對價僅450萬元/畝,但是因為其有票成本只有300萬元/畝,存在無票溢價150萬元/畝,導致實際承擔的稅費更多,利潤率更低;

如果換算成含稅地價,450萬元/畝(300萬元/畝有票,150萬元/畝無票)所對應的利潤率實際上與520萬元/畝地價所對應的利潤率一致,實際收購地價等同於520萬元/畝有票成本,高於500萬元/畝的有票成本,因此我們測算出來其利潤率是更低的:


房地產收併購中如何理解對價拆分及有票成本?


因此在二手收購項目當中,一定要非常關注有票成本,在測算的時候450萬元/畝的合作對價裡,測算表中的土地成本只能填寫300萬元/畝,剩餘的150萬元/畝只能在稅後淨利潤中進行扣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