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九儒让德云社“粉丝经济”再遭考验,艺人应把握好尺度界线

沉寂了一段时间没“出事”的德云社又出事了。

刘九儒让德云社“粉丝经济”再遭考验,艺人应把握好尺度界线

前不久网络上还有人在询问怼观众的孙九香,骂粉丝的王耀宗现在怎么样了,前面的坑没填上,德云社新的“坑王”又来了,这次是刘九儒。

根据网络爆料,刘九儒涉嫌在粉丝群交流中频繁和一位初二女生私聊,笔者认为此事在没有进一步的实锤材料情况下并不算太过分,虽然他已经是游走在危险的边缘了。

刘九儒让德云社“粉丝经济”再遭考验,艺人应把握好尺度界线

但是随后杨鹤通发布的一则内部通知却将此事发酵了,同时曝光的传闻还有邢鹤薇找粉丝借钱然后解散群一事。在刘九儒和邢鹤薇还没有实锤的情况下,德云社的退群通知真不算高明,让人感觉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等于自己把锤给落实了。

至于网络上粉丝纷纷扰扰谈的什么V+群之类,笔者不感兴趣,不再赘述此事,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索。

笔者关心的是,刘九儒此次的私聊事件看起来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就是辽宁民间艺术团之前的刘小光(赵四)以及宋小宝和粉丝不清不楚的事件,难道这种事在喜剧团队里也能传染?

刘九儒让德云社“粉丝经济”再遭考验,艺人应把握好尺度界线

粉丝经济,是目前德云社运营的重点,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德云社的法宝,也是德云社最强的经济后盾。不论是商演、小剧场还是张云雷卖CD,粉丝都是德云社最大的利润来源,这一点上看,德云社的粉丝经济是成功的。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粉圈文化本身具有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

首先就是粉圈的排外性,对于非粉丝来说,粉圈的一些做法如搭茬、刨活、制造喧哗之类的行为是一种让人厌恶的事情,更别提在网络上的四处树敌了。

其次是粉圈的贪婪性,很多粉丝尤其是年轻的粉丝不会仅满足于台下的助威,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和偶像接触,这就是现在常见的“私生粉”事件。

刘九儒让德云社“粉丝经济”再遭考验,艺人应把握好尺度界线

面对粉丝的热情,年轻演员该如何把握界线,这是一个课题,对于德云社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为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德云社的演员队伍太过于庞大,洋洋洒洒的演员名单和徒弟阵容连老江湖辽宁民间艺术团也自叹弗如。人一多,事儿就多,尤其是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没错,德云社已经开始走出传统相声,逐渐娱乐圈化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么多的人如何有效管理,起码目前看不到德云社有何高招,纵然出事一个封杀一个,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幺蛾子。一粒屎坏一锅汤,任何一个演员出事,其名头首先就是德云社演员甚至郭德纲徒弟,等于大部分人要跟着个别害群之马吃瓜落,这种事情一旦多了,人心就容易散,人心一散队伍就更难带。

所以,笔者认为德云社还是应该精兵简政了,吃饭不能贪吃,团队同样不能贪多,该开除就真得开除了。

刘九儒让德云社“粉丝经济”再遭考验,艺人应把握好尺度界线

二是现在德云社的粉圈过于纷乱,而德云社自己似乎也经常插手粉圈的运营和管理,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粉丝和德云社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你不能约束粉丝的行为,你再教育再指导,人家也是独立人格的个体,只要不违法,德云社也不能拦着人家买票。现在一刀切让所有演员退群,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演员和粉丝沟通交流的渠道太多了,根本防不住。

刘九儒让德云社“粉丝经济”再遭考验,艺人应把握好尺度界线

笔者认为德云社还是应该从上至下的改变粉丝经济的运营策略了,纵然粉丝能带来效益,但同样会带来麻烦,演员和粉丝之间还是应该划一道鸿沟,就像早年的德云社那样,以作品说话,不卖人设。

面对目前的存量粉丝,德云社还应该给予教育和引导,在这方面只要德云社想做,是一定能做到的。同时也应该严格要求演员和徒弟们和粉丝划清界线,保持尺度和距离。这一点上于谦、高峰等人都是楷模。

刘九儒让德云社“粉丝经济”再遭考验,艺人应把握好尺度界线

粉丝就是一把双刃剑,太远了没有经济效益,太近了容易伤到自己。凡事过犹不及,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