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诺兰拍的电影是“神作”?

在影视圈,能将商业元素同多种叙事和哲学深度同时玩出高级感的,非克里斯托弗·诺兰莫属。

无论是对人类深层意识的探索(《盗梦空间》)还是对人类未来的终极关怀(《星际穿越》),抑或是对人性残酷入微的考量(《致命魔术》),诺兰从没让世人失望,以至于他每每出手,电影史便会习以为常地更新一部神作。

之所以被称为“神作”,就我的喜好来看,这或许能算一种双关——电影中最让我难忘的,便是诺兰拍的几乎所有“上帝视角”,也就是航拍。

为什么都说诺兰拍的电影是“神作”?

崇尚胶片质感与真实场景的诺兰,这些珍贵、宏伟又难以实拍的影像,都是将IMAX摄像机装在飞机上拍的。

为什么都说诺兰拍的电影是“神作”?

上帝视角存在的意义,仿佛就得要全知全能——那些人类自以为是的大场面,在“上帝”看来,就跟芝麻小事一样不值一提。其实不然——因为“上帝”永远也无法依此窥探到众生的内心,所以,我们不妨称之为“伪上帝视角”。

但即使是“伪上帝视角”,我们仍然能从中获取到一些隐秘而极致的观感体验:

在如此壮美辽阔的视角下,好像总有什么龌龊之事蠢蠢欲发。

或者说,面对如此盛景,总感觉会有什么突如其来的灾害将之损坏。

而这种史诗般的美,在诺兰的电影里,持久与否,自由它存在的哲学价值。

《敦刻尔克》的大撤退自然需要这等宏大视角(何况本来就有汤老师的飞行员视角)。人类在巨大无情的战争面前如蝼蚁聚集,一点风吹浪打就悉数灭亡。

为什么都说诺兰拍的电影是“神作”?

《星际穿越》的宇宙视角更无需说。无声的宇宙里,配上苍老的嗓音念狄兰·托马斯的这首《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再混上汉斯·季默静谧深沉的配乐,你能在自己略微急促的呼吸声中尽感时间在宇宙里失效。

为什么都说诺兰拍的电影是“神作”?

然而真正令这种景别发生最大效用的,还属《蝙蝠侠前传》三部曲。

蝙蝠侠,黑暗中的骑士,哥谭市的守望者。地面永远不是他唯一的战场,他时常从不知道什么方位的天空迫降,带走他想要绳之以法的罪犯。如永夜般漆黑的蝙蝠衣,蝙蝠战车(能飞),都是这位蝙蝠使者最好的保护色,令他成为夜空的统领者。

为什么都说诺兰拍的电影是“神作”?

为什么都说诺兰拍的电影是“神作”?

夜幕中,这种“蝙蝠视角”在三部曲里屡屡上演,每次和主题配乐同时上演时,心中总能生发出快慰,那就像是坐拥城池,大战前的兴奋,或者仅仅就是获得一种被守护的安心。

此外,这种“伪上帝视角”的最佳使用方式,便是呈现整片地域的损害,一如灾难片都爱用的方式。

但诺兰的用法是

渐进的,隐忍的,他懂得调动画面和音乐去配合观众的情绪,真正深沉的情感都不是骤发的,而是循序渐进的水到渠成。

为什么都说诺兰拍的电影是“神作”?

特写能抓住人细微的情感。但喷薄出的眼泪,细雨中的呼喊这类强烈的情感都需要的一个宏大的场景作为依托。这也是为何当我们面对群山,面对夜空,面对大海时更容易催生出崇高的情感,因为只有面对这些无止尽的宏大,我们才越发知道自己渺小。

为什么都说诺兰拍的电影是“神作”?

微不足道,这就是人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