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腕表界,谁是新游丝王?是矽是碳还是钛?

在腕表界,谁是新游丝王?是矽是碳还是钛?

游丝是构成擒纵的主要部分,它的品质优劣对机芯的准绳度起了关键作用,这没有人会质疑。近年大家都在研发游丝全新物料,由13年前的矽揭起序幕,今年更热闹,有碳及钛加入战团,究竟它们谁能登上新游丝王宝座?

游丝新趋势:矽

先说矽,它是由百达翡、劳力士、斯沃斯集团、雅典表在上世纪合资在瑞士电子和微技术公司(CSEM)联合开发,它不是金属,所以能够防磁,新研发的矽游丝还具有防震、恒弹性、加工性等特质,称得上是钟表业发展的一大里呈碑,其后更被应用于擒纵叉、擒纵轮、摆轮等核心擒纵部件。而矽的缺点是相比其他金属合金,会更容易碎裂;也由于它是以半导体技术制作,所以成本较高、生产过程的耗损率亦较高,而且成品无法以人手微调,基本上坏了就只能整修换掉。Patek Philippe早在2006年就发表第一枚搭载矽游丝的Ref.5250,由于这是市场新尝试,品牌可为了给大众信心保证,所以特别为腕表提供了5年保养期。至于同为合作成员的劳力士,则先在女制腕表测试水温,把矽游丝套用在较少尺寸的Cal.2236机芯上。

泰格豪雅 碳也可造游丝

到了2019年初,泰格豪雅告诉我们,原来碳也可以用来游丝,想不到一向给人印象又硬又脆的碳,也可以用来制造又软又柔又富弹性的摆轮游丝。用碳制游游丝的好处是,它既轻且硬,密度低兼防磁,防撞的表现甚至比矽游丝更优胜。品牌曾在实验室进行了5,000g 重力加速度撞击测试,结果传统金属游丝弯曲了、矽游丝碎裂了,只有碳游丝完好无缺。经4-5年研制而成的游丝以碳复合物造成,制作时一体成型,并且一早备有夹头,不需像金属游丝般要另外组装,避免了过程中因连接不良而影响准确度。

在腕表界,谁是新游丝王?是矽是碳还是钛?

平制金属钛Nivachron游丝

今日想介绍的,是更新的物质--名为Nivachron的新游丝。它其实早在去年8月在Swatch Group宣布跟Audemars Piguet爱彼合作,共同研制一种以钛金属为基底的合金;它虽是金属,却拥有极佳的抗磁效能,亦能抵抗极大的温差变化,另外亦有很出色的抗冲击性。由于具有金属的纯性,所以它方便扭曲及调校,用来制造双层游丝也无不可。当然对大家最有利的,是其生产成本远比矽游丝低,令大众有机会以相宜价钱享爱到最高科技成果。

Nivachron新游丝没有率先出现在AP,也没有出现在Swatch group旗下的Berguet 、Blancpain、Jaquet Droz、Omega 等高端品牌,它首度现身的,是Swatch!小海耶克在记者会上解释:「集团拥有平价品牌Swatch才得以推动的创新科技的条件。那就是产量。因为有了足够的产量,便能有本事要求生产以及研发全新的科技。」新表名为FlyMagic,售价大约万二港元。

下放Nivachron:亲民价Sistem51

万二元也太贵了,对Swatch表迷来说。所以今天品牌再来突破,把新游丝「下放」至全新的Sistem51系列里!价钱也自然回复至Sistem51领域,采用精钢的Sistem51 Knight售1600元,配备胶壳的Sistem51 Col-ora更只售1080元,是真的把高科技与众共乐了。前者扎实及高贵一点,配上正装相当合适;后者则较运动跳脱,假日佩戴逛街旅游是最佳伴侣。

在腕表界,谁是新游丝王?是矽是碳还是钛?

最后,对一些「坚实」传统机械表爱好者来说,他们总是对不是金属的矽游丝抱有保留态度,今天的Nivachron游丝保留了金属机械特质,会否更符合他们心目中的「传统制表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