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在我的家乡安徽无为很多人小时候,一提到“货的社”这个词,大家都会两眼冒光,就跟打了兴奋剂一样。特别是如果谁家能够到供销社上班,那可是修了八辈子的福分。

九十年代初由于供销社是独家经营,网点又少,特别是逢年过节,买货和卖农产品的顾客熙熙攘攘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只有在供销社才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到了供销社,就如同进了天堂一般。去供销社,很多人不是去买东西,而是为了去开开眼。那时候生产力不发达,各类生活物资都由供销社限量供应,人们凭票购买。“南货、北货,日常生活物资都有”,“那时候买东西都是发票据的,买衣服有布票,买鞋子有鞋票,买盐要盐票,总之样样都要票,没有票买不到东西”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靠统购统销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金字招牌”无人不晓。直到市场经济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供销社才渐渐淡出了百姓视线,好像“消失了” 时光悠悠,岁月匆匆。曾经有太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被我尘封在岁月的深处,只是我还在及力的思索,及力的寻找,瞬息间那些久违的斑驳的记忆慢慢地在我灵魂深处叩响,往事纷至沓来。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对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生活的人来说,供销社是他们无论购买生产生活资料、还是售卖农副产品都离不开的地方。在很多地方,供销社是当地唯一的“购物天堂”。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三尺柜台内,摆着各类商品,可以说什么都卖:在大人眼里,这里有生产用的农具、种子、化肥,有生活必需的油、盐、酱、醋、茶;在孩子眼里,这里有诱人的新衣服、玩具、糖果、小人书……供销社像魔术师手里的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买东西的人总排着长队,有时候为了吃顿午饭,不得不临时把前门关上,卖完一批人后让他们从后门出去开始吃饭,然后再开门接待下一批买东西的人。”一名供销社老职工说,那时候,谁家里要办喜事,要早早跟售货员打招呼,请他们帮助备货。

由于物资匮乏,许多东西都要凭票购买,限量供应。有一次,一个人在供销社排队买米,却发现自己只带了米票,忘了带盛米的口袋。如果回家去拿口袋,再回来后就买不到米了。这个人急得抓耳挠腮,死活占着柜台不肯走。后来,售货员急中生智,让他脱下裤子,绑住裤脚,用裤筒当“口袋”装米。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土桥,是水乡无为一个江岸商业古镇。上世纪70、80年代,这里是十里八乡人汇集的一个热闹重镇。密集着船只、茶馆、小卖部、菜市、理发店、茶行,铺有配锁、修洋遮、修钟表,修单车,缝纫、补鞋、有染布坊,也有箍盆”(箍木盆)、有卖山货,也有照相、打金店

每日清晨,江上,河边烟雾袅袅,捕鱼的渔船靠拢而来,拎着昨夜网得的新鲜鲫鱼、泥鳅、螃蟹、小猪仔……开始叫卖;乡间农家也望月出门,提着自己饲养的鸡鸭牲畜或者新摘的瓜果蔬菜,顺着街沿两边一字排开,静候买主,换些油盐酱醋茶。小镇的轮廓、排着数不清长队的商客,被正午的秋阳照得一派金黄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改革开放初,在安徽无为乡镇还没有什么个体商户,计划体制内的供销社依然是人们生活所需品的集散地。记忆中的土桥供销社,曾经有如下几大门市部,分别是肥料部、百货部、副食品门市部、收购部、竹材部、五金部、洗澡堂,锅炉烧水……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那年代,既没有“双11”,也没有“双12”,供销社的墙面上你总会看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红漆标语。听奶奶讲,以前每年每人的布票是15尺,剪布都是去供销社的百货部,买了就请邻村的费裁缝帮忙缝制,15尺大人可以做一套衣服,小孩可以做两套。乡下人也不是每年都有新衣服,经常是缝缝补补,勤俭度日。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对农村和乡镇浮光掠影的记忆和了解,无法参透农村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本质。而一部供销社的历史沿革,可以为我们厘清脉络。从计划经济年代到如今市场经济为主的年代,供销社作为城乡经济的流通一条主渠道,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将是国家宏观调控,平衡经济发展、管控物资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不会因为它没有很高的曝光率、披着过时的外衣就否认它的存在,它在我们看不见的餐桌之上、田间地头、商厦背后发挥着自有的作用。一部供销社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和体制机制不断摸索、迂回、突破、改革的历史。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九零年后国家打破了统购统销的框架,放开了经营渠道,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家乡土桥镇个体经营像地皮菜见到闷生生雨一样逐渐变成一股惊涛狂澜,颠覆从旧体制走来的破船已成为趋势,供销社只好关大吉,倒塌散伙有的自主经营,有的另谋职业,从此供销社走完它的辉煌历史行程,岁月虽然短暂,但在那一代人心里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怀,供销社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落寞的挺立在故乡大地上的身姿,看到他的人,总是会联想起一起事情,有一些不一样的情感吧。

那些年无为土桥供销社,你还记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