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时的通勤路,正在“杀死”重庆外围新区的年轻人…

前两个星期,和朋友聚会。

她讲起他们公司新来的一个实习生,一个97年毕业不久的小姑娘,一脸的不可思议。

前几年她家里人在巴滨路给她按揭了一套房,毕业后她就在江北嘴找了一个工作,实习工资一个月2500元,每天早上7点之前出门,换乘3次,还要变换两种交通工具,上下班要花4个多小时的时间。

朋友说,要是她,要不早就辞职不干了,要不就换个地方住,可人家姑娘入职两个月没搬家,也没辞职。

她一脸难以置信,现在的95后都这么能吃苦的吗?

我听完她的话,一边苦笑却又觉得不难理解。

事实上,因为通勤距离,我们部门一位新同事每天从鱼洞和企业天地,上下班花4小时,来了2天就辞职,以致小编一度手忙脚乱。

甚至连我们上班考勤的时间也都不同,有家住璧山的同事,为了不堵车,申请8点上班5点下班的;还有家住鸳鸯的同事,因为通勤时间太长,申请10点上班7点下班,还搞得行政小姐姐都不知所措。

还好部门领导英明神武,允许错峰上下班,不然这群通勤一族才真的是“打脑壳”啊!

那些花4小时上下班的人

4小时的通勤路,正在“杀死”重庆外围新区的年轻人…

这位在中央公园置业,在大坪上班的购房者同样为难,新房还没开始装修,就已经开始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是卖了新区新房到市中心重新买房?还是每天花来回4小时的时间上班?

“每天上班单程一个多小时的过来人告诉你 一定要离公司近的”

“工作附近租房吧 如果工作稳定也只能卖了 在附近买了”

“所以说为什么要买核心地段,谁一辈子不遇到个换工作,换办公场所?在核心区不管跳到哪都不怕!”

“不用卖中央公园,就在公司旁边租个小房子住吧。隔三差五的回中央公园。”

“开车超过20分钟都老火,所以,在核心要有地方住,再考虑在郊区改善”

“果断换房,无论投资自住,核心区都更好点。”

“一样一样,原来单位在沙坪坝,现在搬到大学城了,开车上班单程40多分钟,还好不用天天上班,能忍。”

“我以前家在杨家坪,上班在园博园,跟你的距离差不多 ,公共交通2个小时吧,后面自己开车,也相当累,很堵车。每天镇的是精疲力尽,一点都不想也不能加班,后面把房子卖了,买到了渝北,现在租房住,离公司骑共享单车5分钟,走路10分钟的距离,幸福感爆破啊。”

“我也是一样的很远的距离,还是把房子买到了江北,太远真的太累了,有这些时间做点什么都好。”

“说的不就是我吗,杨家坪直港到光电园,天天堵天天堵,上班一点幸福感都没得”

“我觉得每天花这么多时间在上下班的路途上,幸福感急剧下降。要么换工作,要么换房子。”

据2018年发布的全国通勤时间研究报告,在全国各大城市通勤时间中,北京以平均56分钟占据榜首,上海和重庆以54分钟紧跟其后。

而相信每一个上班族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早上起来,最让人不想起床的不是被窝外让人难以忍受的温差,而是地铁上拥挤不堪的人群,道路上水泄不通的路况,公交车上嘈杂的人声。

对于选择长时间通勤的人来说:通勤路,没有最苦,只有更苦。而无法掩盖的事实是,长时间通勤,也正在毁掉多少年轻人的幸福感。

核心区?外围新区?

要么在上班,要么在上班的路上,成了不少通勤族的常态。

尽管重庆是一个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但不得不承认,大部分的高收入工作机会都集中在了光电园+江北嘴+解放碑的黄金三角,以及城市核心区域

一边是摒弃“地段论”的呼吁,新区争先恐后争夺“新中心”的名头;一边是规划无法短时间落地,上班族因通勤问题感到焦虑。

但对于在核心区外围新区纠结的购房者来说:

在新区买房的好处是能够满足重庆人的新房情结,享受到优质的自然环境和相对便宜的房价,坏处是必须忍受仓促而漫长的通勤时间,以及更晚的归家时间和被时空距离压榨的烛光晚餐,面对漫长的通勤时间,这样的生活或多或少被赋予了一些悲情的色调。

而在核心区买房能够享受到它的繁华与步行上班的便利和从容,以及更优质的睡眠,体验过这种滋味的人们也会很难放弃“地段论”。

重庆最近几年的新区可以说是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大致有:中央公园、礼嘉、悦来、蔡家、龙兴、大学城、西永、鱼嘴、华岩新城等。但重庆大部分新区,除了规划还是规划,每天似乎都有利好,但是光看到房子看不到人。

而这些地方,又有多少高收入的工作机会呢?

年轻人就该首选市中心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那么对于在城市定居的人才来说,什么最值钱?时间成本!

事实上,很多年轻人才毕业,并没有太多的积蓄去负担核心区的房价,面临高昂的生活成本,他们纷纷开启了跨区、跨城乃至跨省的通勤生活。但年轻人的首房就该选择

城市平均收入最高的地方,就该首选市中心,就算是砸锅卖铁都要上,否则等你老了,你没有足够的资本去置换。

随着重庆年轻人口的增多,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节奏的加快,价值取向越来越开放,外围新区新房癌迟早将会被长时间通勤毁掉的幸福感打败,年轻人越来越会首先考虑住在哪里离上班最近,生活最方便,娱乐方式最多元,而不是首先考虑预算,面积。

建议通勤一组这样选择:

1.刚需购房者,能承担外围新区三房的,可先买在上班方便的地方,哪怕只得一房或二房的小户。

2.有多余资金的购房者,可在新区买一套用于投资不自住,在上班方便的地方买套小户。

而不管怎样,一定要选择在离市中心半径20公里内,不要超出半径30公里,这是大都市买房生死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