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哪些蔬菜能夠做乾菜,如何製作?

叫我東海


對於農村長大的人來說,小時候生活還比較貧困,乾菜是秋冬天必備的配菜,能做乾菜的菜有好多。

乾菜是配肉炒才好吃,因為乾菜很吃油,如果油水不足,吃到嘴裡很柴,口感就不好。

幹筍:

春天採挖的竹筍,鮮食吃不完,就把它切成塊,焯水曬乾儲存起來,吃的時候要泡水,把它泡開了,和鴨肉一起紅燒最好吃。

幹香椿:

今年開春的時候,城裡香椿一度賣到200元一斤,但在農村,香椿樹很多的,香椿苗長得快,有時候打不完就老了,採摘下來的香椿就會做成乾菜,和豬肉尤其是臘肉一起炒,帶著幹香椿獨有的香氣,真是太好吃了。

茄子絲

大部分人吃新鮮茄子多,茄子乾絲可能沒吃過,但在農村,這也是一道常見菜,畢竟茄子是大眾蔬菜,吃不完的鮮茄子掛在枝頭不摘就老了,摘下來總得想辦法處理,於是茄子幹、茄子絲就誕生了。製作工藝是一樣的,清洗切絲或切幹,焯水,暴曬,就可以。吃的時候泡開直接炒肉。

蘿蔔絲

蘿蔔切絲,這個不用焯水,直接用鹽水過一下,醃一個小時左右,撈起在太陽下曬乾為止,吃的時候要搭配幹辣椒絲炒最好吃。

豇豆絲

幹豇豆絲燒肉這應該是徽菜、湘菜菜單上常見的菜品,製作方法跟茄絲一樣,清洗、焯水、曬乾。炒的時候注意,要燉好久,不然嚼不爛。

梅乾菜

這個不用說,梅乾菜扣肉基本都吃過,我們家冬天喜歡用它燉豆腐,放在帶酒精燒的鍋子裡,豆腐和梅乾菜一起煮,撒上一點青蒜末,比肉還香,那真是饞哭隔壁小孩了。


樂食真選


作為一個鄂西北山區的孩子,我絕對有自信來回答這個問題啊。因為老家在山區,交通不便,出一趟山需要大半天時間,而到了冬季大雪封山之後想出來那更是難於上青天。所以我們那邊的家庭主婦都會在其它幾個季節吃不完的蔬菜曬成乾貨,保存到冬天,好在沒有菜吃的時候救救急。如果一個媽媽讓一家人在冬天光吃白飯,那她也是很不合格的。下面我給大家講講我們那裡比較常見的幹活吧。

1,筍乾

每年四五月份青黃不接的時候,深山裡的竹筍就冒出了頭,這時候就會有人三五成群的上山去掰竹筍了。掰好的竹筍去殼後,焯水後就可以食用。清炒或者炒肉都很好吃。

等到竹筍大量長出來的時候,吃是來不及吃的,一般都會及時的曬成筍乾保存下來。竹筍焯水後加鹽揉搓均勻,然後在大太陽下曬幾天就可以了。一般筍乾吃之前提前一天浸泡並多次換水,吃之前煮幾分鐘,就可以或炒或燉了,都很好吃。

2,四季豆乾

四季豆上市的時候正是蔬菜多的時候,這時候蔬菜可以有很多的選擇,四季豆可能就來不及吃。等到菜地裡的嫩嫩的四季豆一茬接一茬的長了出來,這時候要趕緊趁著它嫩的時候曬成四季豆,要不然老了口感就不好了。方法很簡單,四季豆摘下來洗淨,鍋裡放鹽水焯一下撈出來瀝乾,放太陽下曬乾就好了。

這是曬好的四季豆乾,為了讓吃的時候更方便,勤勞的主婦們焯水之前把四季豆掐成小段,這樣泡好後直接炒食就可以了,真是太方便了。

3,豇豆乾

豇豆乾是和四季豆乾同時期上市的,摘四季豆的時候順便也把豇豆一起摘了,連曬制的過程也差不多,都是鹽水焯水後曬就可以了。

曬好的豇豆乾是這樣的,吃之前只要提前幾個小時泡水,泡軟了就可以吃了,炒食的比較多一些。

4,洋芋幹

再晚一點等到苞谷秧齊人高的時候就要去挖洋芋了,洋芋雖說能保存的久一點,但是大家還是想多一種吃法換一種心情,於是就把洋芋洗淨後切成片,焯水後曬成了洋芋幹。

這是帶皮的洋芋幹。有更講究的把皮去了再曬更好看一點,口感都是差不多的。洋芋乾的吃法稍微多一些,泡軟後炒食,或者下鍋油炸就是天然無添加的薯片了。

5,魔芋幹

不知道這裡吃過農村的魔芋豆腐的人多不多,一般都是在深秋魔芋挖了自己做的。農村的魔芋豆腐顏色更深更瓷實一些,炒出來更Q彈有嚼勁。魔芋豆腐的可食用期一般從深秋到春節前後。

為了讓自己不管什麼時候都能吃到魔芋豆腐,大家就想辦法把魔芋曬成了魔芋幹。吃的時候用水一泡,炒好了又是一盤Q彈的魔芋了。

由於時間和篇幅的關係,我只能列舉出這麼多,實際上還有白菜薹或者馬齒莧或者葛花曬的鹽菜乾,茄子幹甚至還有南瓜乾等等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乾菜除了魔芋幹之外,其他的一般和臘肉或者五花肉搭配得比較多一些,還有乾菜一般都密封置於乾燥通風的地方保存,這些知識大家也要了解一下哦。


愛吃的荷花兒


我是陝西愣娃,愛美食愛生活。

從小就生活在物資相對貧瘠的渭北高原,難熬的冬天最讓人記憶深刻。天寒地凍大雪封山,莊稼人只能是依靠儲存的乾菜和鹹菜來過冬,那個時候,曬乾菜和醃鹹菜都是頭等重要大事。記得家裡面有好幾個大甕,也就是大缸,記得母親說那是在農業合作社的時候購置的,都是用來醃鹹菜和儲存乾菜的。每年趕冬天來之前醃的鹹菜就有好幾缸,醃的蘿蔔頭,雪裡紅草葉,大白菜,芹菜杆,蒜薹,等等。而曬的乾菜也是有很多,有豆角、蘿蔔乾,茄子幹,地軟,黃花菜等都會放在大缸裡,既乾燥又可以防止老鼠破壞,一舉兩得。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這下乾菜

1,幹豇豆

這個是農村最常見的乾菜了,豇豆產量大,水分相對少,是曬乾菜的佳品。在渭北高原上,每年立秋了的時候,人們就開始曬豆角,採摘回來後,將有蟲眼和壞了的豆角挑出,然後將剩下的好的豆角掛在農家大院裡的晾衣架上暴曬,說是晾衣架,其實就是在院子裡拴上一根長長的鋼絲,長度足夠長,曬得多,三天左右就會幹癟,一個星期左右就會曬乾,在陽光充分的照射下,水分散發的極快,再加上風吹,促進了曬乾的速度,最後也不知道是曬乾的還是風乾的了。一定要曬得足夠幹,然後捆紮起來,放在乾燥的地方,等到冬天的時候取出來食用,提前拿熱水泡開,可以炒肉炒菜還可以包餃子蒸包子。


2,蘿蔔乾

蘿蔔乾可能大家都吃過,對於生活成長在農村的80後或者90後來說,蘿蔔乾一定是逃脫不了的夢魘,小時候特別不愛吃蘿蔔乾,一個是旱地種的蘿蔔味足,吃完老放屁😅️,惹得其他小朋友不高興,一吃蘿蔔乾感覺都被其他的小夥伴給孤立了。在渭北高原上,曬蘿蔔一般都到了中秋節之後了,基本上中秋之後,蘿蔔才能生長到時候,又大又長,家裡種植的都是青蘿蔔,一出就是一大車,全部拉回家去,又是醃來又是曬。曬蘿蔔乾,要先將蘿蔔清洗乾淨,然後叉絲或者切細長條,切好後放在大籮筐裡暴曬風乾,籮筐一定得足夠大,才能曬出好的蘿蔔乾。蘿蔔特別容易曬乾,三四天就全部變成了細的幹條條。曬好的蘿蔔乾放進塑料袋子裡,放在乾燥的瓦房裡面就行,冬天時候在拿出來食用。小時候最怕吃母親做的蘿蔔乾,怎麼做的呢?母親把蘿蔔乾泡水之後,撈出來加醬油再加辣椒麵,拿熱油一潑,直接食用,加了醬油的蘿蔔乾黑黑的,讓人沒有一點點的食慾😂️但是後來長大了,發現冬天用蘿蔔乾包的包子特別好吃,有嚼勁,可以試一下哦



3,地軟

地軟是雷雨天給人們的饋贈,在渭北高原上,七八月的雨叫白雨,其實就是雷陣雨,來的快走的快,雨量大,時間短下的密集。雨後的草叢裡,地軟就全部探出了,又大又厚,還非常的多。小時候村裡人騙小孩子說地軟是放羊人家的羊拉的糞變得,你別說,還真的挺像😁️那個時候雨後,人們都會提著小揹簍去撿拾地軟,一拾就是一大簍。吃不了的就直接放在大籮筐裡曬乾儲存,一天的時間,再大的地軟都曬得蜷縮起來,等到了冬天,包包子,或者地軟炒雞蛋,那是既好吃營養價值又高。



4,金針菜

你可能不知道這是什麼,其實就是黃花菜,這個叫法是渭北農村的土話,就也是曬乾菜的好菜,都是盛夏的果實。金針菜盛夏的時候開的燦爛,人們趕它完全綻放之前,將含苞待放的金針採摘下來晾曬,一兩天就可以曬乾,在拿報紙包起來存放,冬天吃的時候再拿出來泡水泡開,也是很美味還好吃



5,茄子

茄子幹可能大家不常見,但是在我們那還是會有人曬,茄子的質地柔軟但嚼勁十足,咬在口中,說不出的好吃,夏天茄子長勢喜人,摘回來的茄子去皮後切片,細心的人會在切成長條,然後在籮筐裡晾曬,曬乾後的茄子幹非常的輕非常的脆,稍微一用力就會碎一地。冬天到了的時候,茄子幹泡水在食用,曬乾的茄子想要泡開非常的費水,一大盆水泡一把茄子幹才能完全泡開泡透。泡好的茄子幹可以炒肉吃,也可以蒸著蒜蓉吃。都是非常的好吃

寫著最後

乾菜都是經濟條件和運輸條件限制下的無奈之舉,現在村裡曬乾菜的人已經很少了,一個是人們的收入提高,冬天裡也可以購買新鮮的蔬菜,另一個就是運輸條件的改善,基本上冬天裡蔬菜都能運輸進村,所以曬得人就少了。現在曬乾菜都不是必需品了,只是懷舊嘴饞的人念想的美食罷了


赳赳老秦不暇自哀


芸豆乾

一般小時候在家的時候,農村大部分都會種植很多的芸豆,到了秋末,大部分芸豆都吃不了,然後就曬陳芸豆乾,冬天吃。

小時候記得我奶奶買年都製作芸豆乾,曬得一包一包的分給我們吃,那個時候我還小,不怎麼喜歡吃豆皮,特別喜歡吃豆子,然後到了製作豆乾的時候,我就吃豆子,豆皮都曬乾了。

先把特別老的芸豆放到鍋裡煮,煮開了以後撈出來,曬乾就行了,步驟特別簡單,每次煮完我都扒一大碗豆子,拌上芝麻鹽老香了,現在再也吃不到了。


流浪的貓ing


說到乾菜,真的是滿滿的回憶。

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的,因為是在農村,所以基本上都要做乾菜,在農村不像城裡,有大棚蔬菜,那個時候我們在農村就只能吃應季果蔬,所以很多食材都會做成乾菜,等到了沒菜吃的時候,乾菜就是美食啊!

我介紹一下外婆做的乾菜吧。

玉米,在農村,玉米,那是一片一片的,嫩的時候可以煮著吃,可以用石磨推成玉米饅頭,很好吃😋,還可以做成乾菜,老了可以打碎成小顆粒混合大米一起做飯,剩餘的都是用來餵豬,喂得肥肥的好過年😂

說一下乾菜的做法,嫩玉米扣下來洗淨,鍋中燒水,水開後放入玉米,煮十來分鐘,撈起瀝乾水分,然後攤開曬乾後密封保存好,到了要吃的時候,取出用開水浸泡,可以油炸,也可以燉臘肉,很好吃



四季豆,四季豆和玉米一樣用開水煮,先把豆筋擇一下,掰成段,下鍋煮,然後曬乾,不過四季豆只能用來燉湯



茄子,茄子直接切成片,不能切太薄,然後曬乾裝好,用的時候一定要用熱水多浸泡一下,而且乾菜茄子很費油,所以炒的時候要多放點油才好吃



土豆,土豆也是洗乾淨切成片,土豆片要切薄一些才好,然後用水焯燙,撈出曬乾後密封保存,吃的時候取出來,只能用來油炸,炸好撒上少許鹽或者白糖,特別好吃,現在想起來很懷念在外婆家的時候



還有很多,農村很多菜都可以製成乾菜,還有比如蘿蔔乾,青菜等


美食探享官


很多菜都可以用來做乾菜,特別是蔬菜接二連三成熟的夏天,太陽的能量又是一年裡最強的時候,現在是曬夏季蔬菜的最好時機。

今天介紹一個鮮為人知的蔬菜乾,西紅柿幹。這個季節的西紅柿,都是大田產樹上紅的,接受的是天地之氣,是最好的。

乾菜的西紅柿切片撒點鹽,用黑色的烤箱盤子曬,三四天就會幹透。用黑色的烤箱盤子曬是我的經驗,我發現這樣溫度更高,幹得更快。相片是星期六在地裡摘的小西紅柿,對半切開曬就可以,非常簡單。

烤意大利麵包時加進去是西紅柿幹最好的利用方法,本身就有鹹味的這個麵包,配上西紅柿的酸味,更是令人垂涎三尺。





京夜聊


  • 說到可以製作乾菜的蔬菜那就多了,現在來介紹下我老家的2種乾菜:

一、長豆角 ——我媽每年都會做的

  • 做法:

1.新鮮的豆角摘下來,去掉兩頭的老筋,洗乾淨;

2.用開水焯熟,撈出;

3.把焯熟的長豆角一根一根的掛在室外的竹竿上(用簸箕攤平放在太陽下曬也行)

4.晚上收回家,不要打到露水,曬個3-4天就行了,曬好後把它一根根齊好,捆成一把把的(放通風乾燥處中,要防潮以防發黴),要吃就倒拿一把剛好。

(推薦做法:豆角幹蒸豬肉——豆角幹用水泡軟,跟五花肉一起剁碎,放到盤子裡推平成約1-1.5CM厚的肉餅,上鍋蒸熟,那個美味,飯都能多吃兩碗。)

二、菜花幹

(我們那裡叫這個(如圖)叫菜花,別的地方叫什麼不太清楚)

  • 這個菜我老家種的多,時間也長。當地人問你今天吃什麼菜呀?有句話說的:早上菜花,中午晚上還是它。

  • 這菜在南風天的時候瘋長的,一下開很多,吃不完,就會把它摘下來做菜乾,等到新鮮蔬菜斷缺的時候吃(當然現在不是那個時候才吃了,現在是想啥時候啥時候吃)。

  • 做法:

1.把菜心摘下來,去掉老的部分,開的花去掉(也可以不去)洗淨。

2.用開水焯熟,撈出,一根根的掛在竹竿,在太陽底下曬。

3.以天氣情況而定,曬乾水分,一根根齊好,捆成一小把,放在通風乾燥處儲存(回南天拿出來曬下,不要讓它潮溼發黴)。


  • 以上兩種就是我老家常曬的菜乾,我家在南方廣西, 新鮮蔬菜比較多,所以比較少曬菜乾。

  • 其實還有很多蔬菜可以製作菜乾的,製作的方法多用曬。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喜歡的朋友們,別忘了點擊關注我,謝謝!(PS: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美食新吃貨


農村那些蔬菜能夠做乾菜,如何製作?

農村適合做乾菜的蔬菜還真不少,常見的有白菜、包菜、豆角、辣椒、白蘿蔔櫻子、空心菜、芥菜、苦瓜、茄子、扁豆、青菜、萵筍杆及菜薹等等。在這些眾多的乾菜裡像包菜醃菜、卜豆角、鹽辣椒、萵筍片、梅乾菜、扁豆醃菜都是我喜歡吃的乾菜,它們不僅開胃下飯,而且經過晾曬醃製後,完全顛覆新鮮的原味,滋生出更加獨特醇香風味。下面重點介紹梅乾菜和扁豆醃菜這兩種乾菜。



<<<

【梅乾菜是什麼】

梅乾菜大多為黑色,所以又稱烏乾菜,在我們湖南這邊叫鹽菜,大多數農婦都會做,在農村大集上經常可以見到。梅乾菜是由闊葉雪裡蕻或芥菜晾乾醃製而成,以廣州梅州和浙江紹興最為有名,在清朝曾作為紹興的“八大貢品”之一。

梅乾萊早在《越中便覽》中就有詳細的記載:“烏乾菜有芥菜乾、油菜乾、白菜乾之別。芥菜味鮮,油菜性平,白菜質嫩,用以烹鴨、燒肉別有風味,紹興居民十九自制。”

傳統的梅乾菜製作由於經過了三曬三蒸多道工序,賦予梅乾菜格外的醇香。在八、九十年代,將蒸熟的梅乾菜放入大米中一起蒸,讓梅乾菜的香氣深入滲透到米飯中,成為工作中餐帶飯的最佳選擇,在熱飯過程中既不坦心它變色,又能重新喚醒它的香氣,倘若誰帶了梅乾菜大家都會一起分享,爭相瓜分,因為實在是太解饞了!既然是這麼饞人,咱們何不自己學著做?接下來就讓咱們一起去瞧瞧梅乾菜的具體制作方法。

【梅乾菜製作】

【食材】大葉芥菜1000克

【食材】食鹽80克

【製作方法】

1、摘去芥菜的老葉,將芥菜清洗乾淨,放置有陽光的通風處晾曬,晾曬至芥菜柔軟表面無水分;




2、將晾曬好的芥菜放入大盆中,加入食鹽,用雙手反覆搓揉,讓鹽分均勻地溶入芥菜中;

3、陶瓷罈子清洗乾淨,並晾乾水分,保證壇內無水無油,將搓揉好的芥菜放入壇中,壓緊壓實,用保鮮袋密封壇口,蓋好蓋子,壇沿注入清水;



4、半小月後芥菜發酵完成,變成灰黃色,待晴好天氣,將芥菜從壇內拿出來晾曬,曬至大半乾,放入蒸鍋隔水蒸制20分鐘,冷卻後重新裝入壇內密封好,進行第二次發酵;



5、一週後再次從壇內拿出來晾曬,曬至乾枯無水分,再蒸,以後每隔一週從壇內拿出曬蒸,就這樣重複三次三曬三蒸,梅乾菜製作完成,香氣非常濃郁,帶一點微酸開胃爽口。



梅乾菜蒸扣肉為傳統的特色菜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梅乾菜和扣肉搭配堪稱完美,乾菜吸飽了扣肉的油脂和鮮香綿裡藏鮮,扣肉肥而不膩芬芳入裡。梅乾菜包包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十分美味。




【溫馨小告示】

① 製作梅乾菜最好選擇葉多剛剛抽苔不久,頂著小花蕾的芥菜,除了大葉芥菜外,花葉芥菜和雪裡蕻這兩個品種也是梅乾菜製作的理想食材。芥菜富含有硫代葡萄糖甙和蛋白質,硫代葡萄糖甙經水解後產生揮發性芥子油,而蛋白質分解後則會產生氨基酸,因為芥子油和氨基酸使得醃製後的梅乾菜香味獨特,滋味鮮美。

② 芥菜屬於大個青菜,葉莖厚實,在揉鹽過程要有一定的力道,才能將鹽分輸送到厚實的菜梗裡,但不宜過猛,避免壓爛葉柄。揉完鹽裝壇前,擠幹水分後再裝壇內。

③ 芥菜第一次裝壇後,在壇內由於鹽分的作用,會殺出芥菜內的部分水分,使壇底有少量積水,在第二次裝壇前要將壇內積水倒掉,並保持壇內乾爽。

④ 每次蒸制時間均保持在20分鐘以上,梅乾菜會越蒸越黑,並且有油亮的光澤。

<<<

扁豆為夏季蔬菜,在大眾家庭的餐桌上出現的並不頻繁,因為很多人誤認為扁豆是發物,不敢多吃。事實上,扁豆並非發物,它是營養成分極為豐富的蔬菜,關於這一點並不為大眾所知,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磷脂、食物纖維、氰甙、酪氨酸酶、血球凝集素、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以及清口等作用。

很少有人會想到將扁豆曬成醃菜,所以咱們的日常生活中,扁豆醃菜並不常見。其實扁豆曬成醃菜十分簡單而且味美,這樣一舉兩得的事情咱們何不嘗試一下,接下來咱們去瞅瞅扁豆醃菜的具體做法。

【食材】新鮮扁豆1000克

【調料】食鹽30克

【製作方法】

1、選擇新鮮無蟲眼(扁豆一般不打藥,容易遭蟲)、無鼓豆的嫩扁豆,從末端撕掉它的荊邊,再衝洗乾淨;




2、鍋內盛入清水燒開,將摘好的扁豆放入沸水中焯30秒,期間用勺子攪動,讓其受熱均勻;



3、30秒後撈出,放入竹製的曬盤攤平,儘量不要讓扁豆重疊,然後再放置到太陽底下晾曬;



4、在晾曬過程中需要翻一次面,讓扁豆兩面陽光普照,曬至扁豆變白,切成細條,加入食鹽,用雙手搓揉,讓鹽分均勻分佈期間;




5、入鹽後的扁豆繼續放置大太陽底下晾曬,至乾枯無水分,裝入壇中密封好,任其發酵回潤,20天后開壇拿出來食用,清香有韌勁,韻味十足。



【溫馨小告示】

① 扁豆有白、青、紅色三個品種,日常所見白色為多,無論是哪一種扁豆均可用來製作乾菜,但是一定選擇豆粒尚未發育完全的嫩豆莢。

② 其實在扁豆曬白至半乾時,就可以用來炒著吃,味道也十分不錯哦,爽脆清香,別有一番風味。另外,也可不再加入食鹽,直接曬成枯乾,這樣口感稍稍遜色一點,但無需顧慮亞硝酸鹽的不安全因素。

③ 幹扁豆烹飪前,需要用溫水浸泡半個小時,再擰乾水分,這樣才能保證扁豆醃菜充分入味,脆爽易嚼,回味無窮。

<<<

★ 梅乾菜為什麼要三曬三蒸?

只有經過三曬三蒸的梅乾菜才能稱得上是正宗的梅乾菜,省略任何一個步驟味道都會有偏差。雖然梅乾菜的三曬三蒸方法比其它乾菜製作程序複雜繁瑣,但它給你帶來的那種香味是獨一無二的,同時也是其他乾菜不能複製的。三曬三蒸多次渲染陽光的味道,再多次高溫蒸制滅菌消毒,在陽光和高溫的雙層呵護下,葉綠素蛻變成黑紅亮色,比其它乾菜更有光澤好看。另外,反覆入壇存放發酵,一次次地將香味激發到極致完美境界,是其它乾菜無法樊比的,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最後經過三曬三蒸的梅乾菜保存時間更久,放一年不壞。



★ 可以用白蘿蔔纓子或榨菜葉製作梅乾菜嗎?

有些地方不產芥菜,往往會有白蘿蔔纓子或榨菜葉替代芥菜和雪裡蕻,製作梅乾菜,但是從總體來說,用白蘿蔔纓子或榨菜葉製作的梅乾菜,會有淡淡的苦味,風味略遜一籌。白蘿蔔纓子自帶辛辣苦味,與白蘿蔔纓子的苦味從何而來,暫時還未找到相關數據,榨菜葉是由於自帶芥子油苷,而芥子油苷通常是有苦味的。雖然用白蘿蔔纓子或榨菜製作梅乾菜有淡淡的苦味,但它們豐富了梅乾菜的種類,帶來不一樣的口味,也許有些人偏偏喜愛這種風味,也說不定呢。

★ 扁豆到底有沒有毒?

扁豆中含有毒蛋白、凝集素及能引起溶血癥的皂甙(也有稱為皂素)的天然有毒物質,這些成分主要是存在於扁豆豆粒中,烹調前用鹽水浸泡15分鐘,在烹飪中充分炒熟就安全沒有問題了。曬成醃菜後,經過焯水、晾曬、炒或蒸制多道程序去皂甙,就更沒有問題了,可放心食用。扁豆最好選擇無鼓豆的嫩扁豆。

好了,關於農村乾菜製作的問題,咱們今天就聊到這裡,如果你更好的乾菜做法不妨一起分享哦。

美食,舌尖上的風景,關注小雅美味,分享一日三餐的小情趣、小溫暖,以及健康食材和烹飪方法,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謝謝閱讀。

小雅美味


最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家裡種菜,隨時做乾菜,對這個問題很有發言權

1、豇豆、四季豆

豇豆和四季豆是夏天很常見的蔬菜,也比較高產,一到季節,根本吃不完,除了一小部分拿來做泡菜豇豆,大部分都做成了乾菜。具體做法是先焯水,然後再晾乾就可以了,吃的時候,提前泡兩三個小時,再進行烹製,一般燉菜比較好。

2、萵筍、青筍

削皮以後,切成片或者條,然後用鹽殺一下水分,再曬乾。吃的時候,可以用水泡開,然後涼拌,炒都可以。

3、白菜薹

冬天白菜薹的時節,白菜薹做乾菜,兩種做法,焯水,用鹽醃製都可以,然後曬乾,我們家一般用來包包子,加點臘肉,特別好吃。4、蘿蔔

蘿蔔乾是農村必不可少的乾菜,可以切成片或者條,然後直接晾乾,後邊燉肉特別好吃,或者還可以曬半乾,加鹽,辣椒麵,花椒麵等調料,做成蘿蔔乾鹹菜,下飯也特別好。


桂花釀酒凍酸奶


農村哪些蔬菜能夠做乾菜,如何製作?

農村哪些蔬菜能夠做乾菜,七星老農認為這個提問可能有點太籠統了,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凡是地裡種植的蔬菜,統統都可以用來做乾菜的,只不過如果你想做鹹乾菜的話,那必須要有葉子的蔬菜才行,加工製作出來的乾菜才能夠好吃的了。

其實幹菜的叫法是湘北方言的一種,當地人把帶葉子的蘿蔔菜,芥菜,白菜,排菜洗乾淨濾幹讓太陽曬曬,然後再把它們剁碎了按10:2的比例加拌一點兒鹽,撲到罈子裡去,如果你發現壇菜在變酸,那就趁著太陽天把它倒出來曬乾,這樣子的黃色乾菜,我家鄉人一般都叫它為甜乾菜,一般都是用來做乾鍋吃,當然也可以把它用來炒肉吃,如果你要想真正做成幹黑乾菜的話,那加工更加的細膩,更加的麻煩了,那就是你還必須要把曬乾了的甜乾菜,又要放入蒸籠裡,甑裡,在鍋底裡加上一點水,然後再把甑擱到鍋裡去,用慢火蒸上它四五個小時才行,這樣子蒸出來的黑乾菜香噴噴的,它的顏色通過高溫加熱後,也已經變成為黑色了,然後你還必須要把蒸好乾菜,再倒出來去放到太陽底下去曬乾它,然後再用塑料袋把它裝起來,以防潮黴變。




這樣子的黑色乾菜在農村七星老農家鄉湘北一帶,大家都稱之它為乾菜了,這樣的農家手工乾菜,在七星老農家鄉,一般用來蒸五花肉吃,蒸扣肉用,還可以用來炒肉吃,打雞蛋吃,炒飯吃,過去我還記得小時候拉肚子時,媽媽還用茶油加乾菜炒飯給我們吃,它可以治療腹瀉,現在大家都外出打工賺錢去了,老家只剩下一下老年人了,平時他們種植的蘿蔔菜,白菜,芥菜,排菜都少了,所以製作乾菜的原材料也就自然少了,在農村七星老農家鄉,現在用甑蒸出來的黑色乾菜可以賣到40塊錢一斤了,而且還搶破了手,黑乾菜還是我們當地人做菜包的好餡料兒,城裡人一大早還排著隊購買乾菜包子做早餐呢,味道兒棒棒噠啊!



除此之外,在農村七星老農家鄉,象蘿蔔,豆角,大蒜,辣椒,冬瓜,黃瓜,北瓜,南瓜等蔬菜都可以用來做乾菜吃,只是各自的加工工藝不同而已了。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可以用來做乾菜的蔬菜很多的了,只是你如果象我家鄉人所做出的黑乾菜,浙江人所說的梅乾菜,福建人所說的糟菜,那原材料必須要用帶葉子的蘿蔔菜,白菜,芥菜製作加工才行了。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在評論區留言,看看大家家鄉製作乾菜時,又是用的哪些蔬菜製作出來的乾菜最好吃了,讓大家相互交流學習一下吧!謝謝大家了!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回答,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