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淨利潤大跌23%,又招兵買馬15000人,開拓新領土前景幾何?

谷歌淨利潤大跌23%,又招兵買馬15000人,開拓新領土前景幾何?

北京時間10月29日,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公佈了2019年Q3財報,季度營收404.9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37.4億美元相比增長20%;淨利潤為70.68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91.92億美元,同比下滑23%;每股攤薄收益為10.12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3.06美元,Alphabet股價盤後下跌1.5%。

在發佈財報前的三個交易日,谷歌股價連續上漲,顯示出投資者對於谷歌三季度業績的樂觀情緒,但由於EPS(每股盈利)、經營利潤、付費點擊增長均不及預期,股價在財報發佈後的盤後交易中一度下挫4.31%,隨後跌幅有所收窄。目前,谷歌總市值達8945億美元,僅次於蘋果的1.13萬億美元和微軟1.10萬億美元。

Alphabet有84%的收入來自廣告業務。隨著Facebook等公司的崛起,外界一直擔心谷歌的廣告收入會被其他競爭對手搶走。

事實上,Facebook 99%的收入都來自廣告業務。今年二季度,Facebook的廣告收入同比增長28%至166億美元,增速超過谷歌,但是其廣告營收卻只有谷歌的一半左右。今年第三季度谷歌廣告收入達339億美元,同比增長17%,比上個季度提高1個百分點。

真正拉動Alphabet營收的主要來自雲服務和硬件、應用收費、Google Play數字商店的內容付費等,這些或許將成為谷歌未來營收增長新引擎。第三季度,谷歌的其他收入為64.3億美元,增速高達39%。

“從我們最近在搜索和量子計算方面到移動搜索方面的進步,以及YouTube和雲技術的推動下,我們的收入強勁增長,我對第三季度所取得的進展感到非常滿意。”該公司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說。

財報顯示,三季度谷歌自營網站(網頁搜索、Gmail、YouTube、地圖等谷歌網頁與服務)營收286.47億美元,環比增長4.8%,同比增長超19%,佔公司收入70.7%。相比之下,谷歌網絡營收(指合作伙伴通過AdMob、AdSence和Google廣告管理系統展示廣告的營收)與上季度持平,同比增長僅7%。

由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廣告市場競爭激烈,谷歌廣告業務將承受更大的壓力。

谷歌廣告收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投放在谷歌自營網站上的廣告收入,包括搜索點擊廣告、競價廣告、YouTube廣告和其他谷歌網頁廣告,二是通過AdSence、Google廣告管理系統等展示在合作伙伴網站上的廣告收入。

相比上個季度,谷歌總體營收增長主要來自谷歌自營網站廣告。在財報中,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將其歸因於搜索、量子計算和移動搜索方面的進步,及YouTube廣告的推動,而從最近幾個季度來看,移動搜索和YouTube廣告的收入一直是谷歌營收增長的最大動力。

目前,谷歌依舊牢牢控制著全球搜索市場,2019年9月StatCounter Global Stats數據顯示,Google佔全球搜索引擎市場份額為92.96%,但隨著移動端的普及,搜索場景的分散化,谷歌的搜索霸主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調研機構Survata的一項調查曾顯示,將近半數的產品搜索都發生在亞馬遜網站上,而非谷歌,而且,亞馬遜的產品搜索廣告獲得的點擊次數要比谷歌多出42%,轉化率也是谷歌的將近3.5倍,另一方面,Facebook也試圖將人們的數據保留在封閉的社交網絡中,這將砍斷用戶能谷歌上搜索、指引以及訪問的信息鏈條。

相比之下,谷歌自營網站的廣告付費點擊量同比增長18%,低於市場預期的32%增幅,包括2018年Q3在內的5個季度以來,付費點擊量增速持續放緩。

另一方面,谷歌自營網站的每次點擊費用也在持續下降,三季度同比下滑2%,但好於市場預期的降幅12.3%和去年同期降幅28%。分析稱,谷歌付費廣告點擊量增速放緩代表著谷歌自營網站沒有足夠的流量增長來彌補廣告收費下跌,也顯示出來自亞馬遜、Facebook和新興企業Pinterest等的廣告業務的衝擊。

搜索疲軟之時,YouTube正在成長為谷歌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今年5月,YouTube首席執行官Susan Wojcicki透露,當下YouTube每個月已經有20億活躍觀眾,全球觀眾每天花費2.5億小時觀看YouTube內容,除廣告外,YouTube也在進行一些付費訂閱和去廣告服務。

但是,YouTube廣告收入在谷歌自營網站廣告收入中的佔比尚小,未來YouTube的巨大廣告價值還有待開發。

財報中的另一項指標流量獲取成本(TAC)也備受關注,TAC包括因將谷歌搜索列為默認引擎而付給蘋果等手機制造商的費用,以及付給合作伙伴網站的廣告導流費用。當季谷歌廣告業務的流量獲取成本(TAC)為74.9億美元,同比增長14%,佔整體廣告收入的比例為22%,與上季度持平,小於去年同期的23%,可見谷歌在流量成本控制上還算穩健。

但全球監管機構的壓力也讓谷歌的流量成本面臨風險,一方面,這些機構對隱私實踐從嚴執法,並要求各大網絡平臺限制向不合適的內容投放廣告,谷歌的成本將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時不時的反壟斷調查也會影響TAC支出,比如去年歐盟要求谷歌停止將其搜索應用和Chrome瀏覽器與安卓手機捆綁銷售,今年9月,美國50個州的檢察長加入對谷歌廣告的反壟斷調查,這可能會讓谷歌再次背上天價罰款。

整體來看,谷歌廣告業務雖然增長依然穩健,但未來的增長空間較小,也面臨競爭加劇、監管風險等不確定因素,谷歌需要更多的強勁增長引擎。

今年,谷歌繼續加大對新業務的投資力度。第三季度Alphabet的總費用和支出同比增長25%,31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不管是研發費用還是銷售管理費用,均高於去年同期。

據財報披露,截至9月30日,Alphabet的員工人數超過11萬人,比去年年底多出15325人。

CFO露絲·波拉特(Ruth Porat)在財報會議中提到,谷歌新招聘的員工不少是工程師和產品經理。

CFO稱,“將繼續在人才和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投資,以支持我們的發展,尤其是在雲和機器學習等較新領域。”

雲業務茁壯成長,全方位佈局硬件

谷歌在雲服務方面滯後於亞馬遜的AWS和微軟的Azure。相關數據顯示,亞馬遜AWS目前佔據雲計算市場的大約32%的份額,而微軟Azure佔據大約18%的份額。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曾表示,谷歌雲服務的年收入達80億美元。目前看來,這一成績遠遜於亞馬遜、微軟。亞馬遜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其AWS收入達到90億美元,增速為35%。另外,微軟的雲服務也在高速增長。今年7-9月,Azure的營收同比增長了59%。微軟最近還擊敗亞馬遜,拿下了美國政府價值100億美元的雲計算服務合同。

谷歌正在全面推進雲計算、硬件、視頻流服務、無人駕駛汽車等新業務,其中雲計算至關重要,以亞馬遜為例,在其剛披露的三季報中,雲業務的營收是90億美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為13%,但其利潤對總利潤的貢獻高達70%。

谷歌CEO曾在7月份透露,雲業務有望達到年收入至少80億美元,2月份谷歌首次披露雲業務收入時稱每個季度至少創收10億美元,谷歌還希望在未來幾年將谷歌雲的銷售團隊擴充三倍。

財報顯示,2019年Q3谷歌包括Google Play應用及內購、Google雲服務、硬件等在內的其他收入為64.28億美元,同比大增38.5%,但因全球雲計算市場的降溫,環比僅增5.5%,這也與亞馬遜、IBM的雲計算業務不及預期相符合。

谷歌在硬件方面的佈局更為多元,有消息稱,谷歌正瞄準健身跟蹤器和智能手錶市場,已經提出邀約,擬收購可穿戴設備製造商Fitbit。這表明谷歌在智能家居、手機和無線耳機等硬件以及智能健康領域,與蘋果等公司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近三年推出的產品涵蓋了電腦、VR眼鏡、智能音箱、耳機和手機等。10月,谷歌的最新款智能手機Pixel 4在屏幕上部嵌入了小型雷達,只需將手在手機上方揮動,就可以控制音樂播放和鬧鐘。此外,新手機還具備和蘋果手機類似的臉部解鎖功能。

種種跡象表明,谷歌在硬件方面直接對標亞馬遜、蘋果和微軟這些科技巨頭們。

谷歌智能音箱Google Home搭配谷歌的智能助手和搜索引擎,把搜索變得更方便快捷。據CNBC報道,有機構預計,2018年,谷歌智能音箱Google Home在美國的安裝量達480萬臺。

除了智能音箱之外,谷歌的大多數硬件產品都沒有激起多少浪花。不過,谷歌在硬件方面的投入大概率還會持續,智能穿戴設備很可能是谷歌的下一個重點佈局的對象。

正在協商收購的Fitbit是一家面臨財政壓力的智能手錶製造商,主要銷售追蹤運動和睡眠情況的手錶和手環以及幾款運動服裝產品。

2015年,Fitbit作為紐交所可穿戴設備的第一股上市,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取得1.8億美元淨利潤後,Fitbit就陷入了持續虧損的困境中,目前已經連虧3年,股價也跟著跌跌不休。

Alphabet的收購消息一出,Fitbit股價大漲31%,目前市值14.6億美元。谷歌於2014年用Android Wear操作系統進入智能手錶領域,摩托羅拉隨後發佈的智能手錶Moto 360搭載的就是谷歌的系統。後來,谷歌把可穿戴操作系統更名為Wear OS,但其市場份額佔有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Fitbit智能穿戴設備的價格在500-2000元左右,部分產品價格和蘋果的Apple Watch Series 3相當。前有蘋果,後有價格低廉的華為、小米,Fitbit的日子並不好過。今年7月,Fitbit還調低了2019年全年業績,預計銷售價格也會走低。

如果交易達成,Fitbit得到谷歌的資金和技術加持,谷歌或將快速在智能硬件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同時,未來谷歌甚至還可以推出自己的健康管理硬件,如心率監測器和血糖監測器等。此外,加上智能穿戴設備後,谷歌在智能家居方面的佈局也將更完善。

在業績上,Google Play的增長、智能家居產品銷售的增長及Pixel3系列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上升都是提振該部分業績的重要因素。

此外,谷歌也一直在“技術無人區”不斷探索,Other Bets曾是谷歌的科技創新部門,定位前瞻性的產品開發與風險投資,包括自動駕駛初創公司Waymo、人工智能DeepMind、智能醫療Verily、風投基金Google Capital與Google Venture等,該項業務在今年三季度的收入為1.55億美元,同比增長6.2%,雖投入巨大,但並未獲得顯著的營收效果。

谷歌推進業務多元化佈局,不斷押注創新產品。但目前階段,新業務多處於成長期,對營收增長的推動作用沒有明顯效果。另外,谷歌的多領域邊界的探索上同樣強敵如雲,如硬件領域的蘋果、雲服務領域的亞馬遜、微軟和視頻流媒體服務的迪士尼、Netflix等,未來發展前景還未可知。

縱觀谷歌近一年來各季度的業績表現,都沒有十分明顯的變化,平穩中透露出些許疲軟,各項數據都與分析師預計差別不大,超過和相差均在範圍內,谷歌已穩坐搜索霸主的位置多年,廣告業務十分穩定,增速長期保持在20%左右,但預計未來的增長空間會進一步壓縮,需要新的增長引擎。

目前谷歌的狀態很像一個憑藉一個優勢科目常年保持前幾名的好學生,在其他同學成績不斷變好的時候,看著自己其他科目緩慢的進步速度,陷入了被趕超的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