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乡村代教老师?

任我逍遥快乐


国家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为由,将对全国44.8万代课教师进行最后的清退。建国后一度撑起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代课教师将再次无奈“告别”。国家为了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育人才素质,将一些没有取得教师资质以及一些不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人排除在教育岗位之外,制度动机是好的。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清退”,也体现出了粗暴性,仅仅依据所谓的学历文凭、身份认证,实际上并不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最好评估。

民办教师是相对于公办教师而言的一个历史概念。所谓民办教师,主要是指在农村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一批特殊教师。他们主要由当地层政府和组织部门来考察、审核,并经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或登记注册。民办教师是具有农村户口的教育从业者,他们没有正式的国家编制,工资主要由基层单位和村集体组织自筹资金予以补偿。他们除了承担日常教学工作之外,常常还要从事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借鉴边区和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在农村办学中大力鼓励“民办公助”,也开始招收了一批民办教师。此后,民办教师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建国之初至21世纪初,我国民办教师群体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兴衰。民办教师曾经是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历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迄今,民办教师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历史的背影”但他们是一个不应被遗忘和忽略的社会群体

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至今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他们身处中国教育的最底层,身份尴尬、保障缺失,却保障着农村孩子有书读、有学上。在教育部清退代课老师的原因中,主要一条是说代课老师学历低,素质低,不具备教师资格,清退他们主要是为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素质。但据了解,这些能坚持到最后的代课老师们,大多都花费数千元取得了大专文凭甚至本科文凭、通过了普通话考试、考上了教师资格证,但凡公办老师要求的证件他们都有。也正是因为有这些证件和教学成绩支撑,代课老师们才一再坚持,盼着有一天能转正。虽然教育部后来又补加了允许合格代课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的说法,但具体执行清退任务的多数地方政府受经济和编制等诸多原因限制,代课老师转正成为一句空话。苦等几十年,却始终没有等来一次转正的机会,一场转正考试。

调查显示,59.2%的受访者认为代课教师对西部农村的作用“非常重要,是全村教育的支撑”,30.2%的受访者认为“比较重要,对农村教育有较大帮助”。我国民办教师群体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兴衰,迄今已远离在人们的视野中。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民办教师扎根乡土,“亦教亦农”,他们是一批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在艰苦的教学条件和微薄的物质报酬支撑下,他们安贫乐教,任劳任怨,承担起乡村教育发展的重任。在整个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结构中,民办教师也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当前,一大批退休(或转正)的民办教师可以构成新“乡贤”的重要主体,应该成为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力量。他们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发挥他们的“余热”,鼓励他们参与乡村社会的治理,对于凝聚人心、促进乡村和谐与增进乡村文化大有裨益。


龙的传人2018


乡村代课老师是前些年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的产物,最早应该是到八十年代,经过文革之后,当时的乡村文化人才太少,就会从乡村里有点文化的人中挑选做代课教师,当时叫民办教师,因为学校都是设在村里的。

后来这些民办教师,经过县里的整顿,把符合条件的进行培训,一般都是在县里的进修校进行的,培训合格颁发个中师文凭,这就算是学历合格了,再经过转正考试,合格的民办教师就转为正式在编教师,没有的合格的仍然算是代课民办教师。到89年左右经过最后一次整顿,把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全部转正,不符合条件的就再没有转正机会,如果一直在学校人教,就是代课教师,工资是村里自筹的,很低。他们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但是也确实补充了乡村师资不足的状况,为乡村教育做出了贡献。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多,现在为了解决乡村教师不足的状况,国家实行了特岗教师计划,从大学毕业生中招特岗教师,弥补了乡村教师不足的情况,到现在代课教师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紫陌红尘梨花雨


我在乡村学校任教了三十多年,现在仍在乡村学校一线从事着教学工作。我亲眼目睹过乡村学校代课老师辛酸苦辣和无赖,这也是乡村学校今天的现状和无赖。

乡村学校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这个时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乡村学校也发展到高峰,但这十五年间,由于教师编制紧缩,乡村学校没有增加过有编制的教师。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老乡村教师到龄退休,并逐年增多,再加上一部分乡村教师的离乡进城,大学生又不原到乡村学校,所以很多乡村学校越来越缺教师,只好从学校很少的办公经费中挤出一点,从社会中聘请临时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主要来自三方面人员:一是退休的老教师,身体好且家中清闲的:二是中年的代课教师,在家方便照顾孩子读书:三是年青的代课教师,她们大多都考有教师证,一边代课一边等着考乡村编制教师。代课教师只拿着一千多元的工资,要做着正式教师同样重的教学工作任务,甚至更多,她们虽然工资少,辛劳,但她们中很多代课教师却做出了令人刮目的成绩,这种精神的确唯能可贵。

随着近几年乡村教育振兴计划,代课教师中一部分考上了乡村教师,以及银铃计划的鼓励,乡村代课教师将会成为乡村教师的新的力量,迎接乡村教育的春天。


学海侃教育


乡村代教老师在现在应该是不存在的。这应该是文革结束时1976那段时间的事情。那时农村教育的主力就是代教老师,通常叫民办教师,以区别政府发工资的国家教师。由于不是正规教师工资低,人员流动很大。以教育大省河南某县为例。代教老师学历最高的高中毕业,最低的小学一年或二年级。那时乡村代教老师一个五块钱。很多人没有坚持下去。早期通过考试的方式,进入师范学校全日制学习三年,毕业后给予中等师范学历的方式给予转成正式教师。中期也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定额录取一批成绩高的老师到县城里利用节假日学习,两年后毕业后授予中等师范学历,然后转成正式教师。这个过程很慢。每年的名额很少,能被录取的也是那些上过高中的。还有七八成的代教老师都是初中小学学历。无法通过县里的考试。九十年代,江泽民主席这一代领导人做出了给予所有民办教师转正的决定。具体到我省我县,凡是一九八二登记的民办教师都给予转正。八二年以后的民办教师后来也陆续转正。最还的一批应该是在95或96年。从此民办教师或乡教代教老师退出历史。2000年,我省教育部门对全省实行核定编制。以小学初中在校学生人数核定教师人数。全县核定教师编制人数9300多个。而实际从教人数比这多。后期通过让快到年龄的教师提前退休的方式解决了超编的问题。而原本毕业就给予分配的,2001年中等师范学生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给予分配完。


HAOBN


教师是一个经常被赞美和神圣化的职业,然而,现在的一些农村小学里仍有这样一个人群。他们同为教师,却成了贫困、自卑而又普遍受到同情的一个群体,还有人戏谑他们为教师中的“农民工”,他们就是当代的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也是中国特殊国情和特殊时期的产物

从1949年以后到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队伍是以公办教师为主、民办教师为辅。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民办教师被定性“计划内(外)”,就是县聘且有民办教师任用证的民办教师都以“代课教师”相称了。九十年代末期,就是这些“代课教师”在一些地方也开始辞退。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03年9月(甘肃省),在教育部“一刀切”的清退政策下,全国约44.8万“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被清退。

由于清退了“民”、代课教师,在农村,尤其是贫困、落后的地方,教师缺额很大,要么是一些师范毕业生,或公办教师不愿意去,要么是当地财政基础薄弱,“用不起”他们,只有将清退“民”、代课教师重新聘进来,或者从高中,乃至大专毕业未就业者中招收着代课教师。时至今日,是他们这“代课教师”堂而皇之地存在了下来。


代课教师身份尴尬,待遇微薄仍坚信着一种信念

代课教师是在公办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是用于填补学校暂时空缺的岗位和学校,或学区签订用工合同的“临时骋用教师”。虽然说代课教师也是教师,也在教书育人,可他们没有任何的“名分”。没有“五险”一金,没有福利待遇,甚至“评优选先”的资格也没有,更别说享受退休待遇了。

说起代课教师的待遇,还真的有点说不出口,怕人家都笑话。在2000年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4O元(甘肃省),之后300元一个月,每月1380元才是近几年的事。就这最“优厚”的待遇,还没有达到当地人均最低工资的标准。说白了,代课教师就是会教书的农民。也说白一点,就他们这些农民,都是村里的最贫穷的人。

代课教师之所以代教不辍,因为他们大都“虚度”了大好的青春年华,现在已是中年人了,一切力不从心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默默地坚守一定会迎来转正的机;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几十年来都习惯了这种生活。

其实,人各有不同的人生观。別人的人生,又有谁能下定论呢?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价值观,也决定了各自的思想和行为。做为代课教师,或许是一种“教师情结”,也或许是一种企盼,或许……面对全国至今在岗任教的代课教师,只能由衷的礼赞,同时更希望将代课教师全部转正使用!这一愿望会实现吗?还远吗?👃👃

【#为生活而提神】


为生活而提神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农村和条件艰苦的地区,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她们在公办学校教学,但不享受国家财政序列工资体系,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代教,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小学,领着微薄的工资,从事在教学的第一线。她们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引导着孩子们健康成长。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代教也是教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她们勤勤恳恳,矜矜业业,也是众多教师中璀璨的星星⭐,为教师点赞,为代教点赞。老师,你们辛苦了





任我逍遥快乐


相信很多人多听身边人说某某在哪个小学做代课老师。因为我国地大物博,教师资源缺乏,相对封闭落后的地方教师资源不够,学生相对少,正式老师较少,就会聘请当地有文化能够胜任教育的知识分子去教书,就会有代课老师这一说法,也有的是因为老师有事,比如说生病,或者产假等,就会请代课老师。


1.职业不分贵贱,平等就业。虽然代课老师不属于正式的有编制的老师,不享有国家对教师的福利,比如说:五险一金等福利。但是,他们同时在一线奋斗,一起教育学生,跟正式教职工一起上下班,却没有他们那么好的待遇,他们更加珍惜这段短暂的时光。我们不能对他们带有偏见,用有色眼镜看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我们要懂,要知恩图报。我们读书的时候,家长相对落后,一个学校基本都是本村的文化人在代课教书,一晃小学六年都被他们教出来了,现在想想也挺感谢他们的。


2.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或许是因为种种原因让他们走入教育行业,又是种种原因让他们成为代课老师,他们内心里何尝不想成为一名正式的有编制的教师,在教育行业耕耘,奉献自己的一生呢,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如此。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老师再适合不过了,乡村代课相对于城市,物资要匮乏,教育资源有限,他们依旧跟学生一起努力,一起学习,学生学习的同时他们也在学习。现在乡村学校,路远的学生周一到周五都要住校,有的学生一年级就去住校,老师不仅要教他们学习,晚上也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生怕晚上冷着,想爸妈,不敢睡觉。他们舍去家庭去奉献自己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去照顾那些更需要照顾的学生。


图片源于网络


意林影视界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O^*

正好最近菜鸟听说自己的堂妹在我们镇上当一名临时的代课教师,也咨询了一下她最近的工作近况和一些工作的心得。还有综合我们国家对乡村教师的划分情况来谈谈这个代课老师的事情吧!

1.临时工的待遇

大家也知道临时工的待遇吧。那就是人家可以随时随地解雇你,而不需要过多的理由。关键是现在一出问题,大家好像都比较喜欢用临时工来顶包,出了什么事都将临时工推出来顶包。这好像已经是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了,这个让菜鸟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个临时工到底得罪谁了?怎么每个地方都喜欢用临时工来顶罪,有些时候完全是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可是还是被顶替。好了,言归正传。现在的代课教师就是临时工的角色,随时可能被淘汰,工资待遇极低。



2.出路在哪里

代课教师的出路到现在为止,也是比较狭窄的。更多的就是选择一边代课,一边去考试,有时候考试也没有什么优先录取的情况,只是纯粹的提高应对课堂的能力而已。但这总得有个头吧,有些代课老师一带可能就是好几年,大家可以算一下,这些代课教师的工资一直是比较低的。菜鸟也问过自己堂妹的代课费,说是一个月1500块左右。大家可以想一下,就现在的物价水平,一个月一千多块的收入了,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更不用说别的事情了。而且大家也知道,代课教师干的活,不比正式老师的少,但拿的钱,可能是他们的几分之一。

3.多给予关注

代课教师需要被关注,要么出台一项政策,能够让他们看到出头的那一天。要不然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出头之日啊。有些人数十年如一日,但后来得到的却寥寥无几。可能就用一纸打发了,所以菜鸟强烈呼吁能够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让我们的代课教师有一点保障。或者增加一点实际的工资也行,这起码是一个激励政策吧。讲到出路,菜鸟也不知道这个何时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改变,不过随着各项教育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后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菜鸟也希望能够尽快的落实一些政策。


菜鸟大师兄


乡村代教老师,在教学压力方面和编制老师压力一样大。待遇是差了好几倍,关键是有些地方5个月才发一次工资,代课老师放寒暑假期间是没有工资。有充分的责任心,有爱心还是可以考虑去当代课老师。代课老师也不是说想去就去的,自身还是需要一定的教师专业素养。


小洋洋爱吃青菜


这是乡村教育的一种现状,乡村没有大学生愿意去,没有在编教师愿意去,但是乡村又不能没有教育,只有通过代教的方式来解决,要解决这一问题,光靠福利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通过教育扶贫,异地搬迁,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