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盐源:泸沽湖畔的古南方丝绸之路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幅员面积8398平方公里,人口33.5万。境内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风淳厚。历史上曾以“南方丝绸之路”而兴盛,而今又以盐铁之利、山川之胜和泸沽湖摩梭人婚俗而远近闻名,有神秘“女儿国”之称。


四川盐源:泸沽湖畔的古南方丝绸之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美丽的盐源县城

盐源县已有2140年的建县历史,县名几经变易。汉称“定笮县”,唐称“昆明县”(中唐易名为“香城郡”),宋称“贺头甸”,元称“柏兴府”(后又易名为“润盐州”),明称“盐井卫”,清雍正七年定名为“盐源县”,沿袭至今。

盐源以“盐铁之利”闻名古今,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商旅走廊,西南重镇,历史名县。县内蕴藏着盐、铁、金等41种矿产资源;生息着黑顶鹤、熊、獐子等多种珍稀动物;盛产苹果、金边瓜子等名优特产,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

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位于四川省盐源县左所和云南省宁蒗县北部永宁乡的万山丛中,为川滇两省界湖。为四川云南两省共有,四川约占总面积的2/3,云南占总面积的1/3。四川一侧湖岸线要比云南的湖岸线长得多。湖的水域面积达48.45平方公里,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90余米,透明度高达11米。

泸沽湖中有五个全岛、三个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湖中各岛婷婷玉立,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翠绿如画,身临其间,水天一色,清澈如镜,藻花点缀其间,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浮干水天之间的靡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几分宁静,是一个远离嚣市,未被污染的处女湖。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人,也有部分纳西族人。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四川盐源:泸沽湖畔的古南方丝绸之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公母山

公母山古称莲理山、莲花山,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城西南5公里处,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2530米,气候温暖,年均气温12摄氏度,年降水量785毫米,四周古木参天,四季葱郁,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公母山景区因其外貌酷似两具男女生殖器而得名。公山、母山均呈红褐色,属丹霞地貌,两山相距几百米,遥相呼应,盎然成趣。

公山高约40米,如破土春笋,阳刚挺拔,昂然兀立,赤条条直刺天穹。母山高约100余米,底部较强,中部肥硕,峰顶略呈园形,中有天然裂缝到底部,形成一峡洞,可容1人悠悠穿过。


四川盐源:泸沽湖畔的古南方丝绸之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壮观的盐源红土地

盐源红土地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西南50多公里的黄草镇格朗河村、这里是盐源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荞麦或燕麦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线,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盐源县白灵山海拔4200米,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攀枝花市的界山。也是刚规划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里的重点风景区。百灵山,属横断山系余脉,跨越面积65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7.99%。横断山,上个世纪就被美国人称作“世界公园”。其自东而西的山脉中,邛崃山,大雪山、芒康山、高黎贡山等早被开发,并被世人认识,成为人们探险、旅游、度假的热地。而横断山中的百灵山,才撩开她神秘美丽的一角,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总是不能尽览。


四川盐源:泸沽湖畔的古南方丝绸之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盐源县清朝制盐筒锅

据《盐源县志》和制盐史书记载,盐源制盐史始于西汉,到宋朝的一千多年间,为无锅灶制盐;元代开始铁盆制盐;清乾隆以后,改用筒口铁锅制盐(时称“筒筒锅”),一直沿用至一九六二年改用方锅制盐。现在为真空制盐。

据悉,随着制盐方法和工艺的不断更替,该厂的一些古法制盐的器具实物,除部分现存于自贡盐业博物馆外,其它的已经无从寻找下落。该筒锅的出土,对见证和研究盐源久远的制盐史显得很珍贵。


四川盐源:泸沽湖畔的古南方丝绸之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泸沽湖摩梭人转山转海节

 相关知识: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陆上丝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于横断山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原群雄割据,蜀地(今川西平原)与身毒间开辟了一条丝路,延续两个多世纪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称它为秘密丝路。直至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发现蜀布、邛竹杖系由身毒转贩而来,他向汉武帝报告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张骞打通“蜀·身毒道”。先后从犍为(今宜宾)派人分5路寻迹。一路出駹(今茂汶),二路出徙(今天全),三路出莋(今汉源),四路出邛(今西昌),五路出僰(今宜宾西南)。使者分别在氏、莋、昆明受阻。汉武帝为征服西南夷,在长安西南凿周长40里昆明池,习水军以征伐,后由郭昌率数万巴蜀兵平定西南夷,并分土置郡县。南方丝路由3条道组成,即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丝路从成都出发分东、西两支,东支沿岷江至僰道(今宜宾),过石门关,经朱提(今昭通)、汉阳(今赫章)、味(今曲靖)、滇(今昆明)至叶榆(今大理),是谓五尺道。西支由成都经临邛(今邛崃)、严关(今雅安)、莋(今汉源)、邛都(今西昌)、盐源、青岭(今大姚)、大勃弄(今祥云)至叶榆,称之灵关道。两线在叶榆会合,西南行过博南(今永平)、巂唐(今保山)、滇越(今腾冲),经掸国(今缅甸)至身毒。在掸国境内,又分陆、海两路至身毒。

来源:新浪旅游,国际旅游摄影网(服务号gjlysyw)提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