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道兒時的菜,證明小時候家裡窮,你會說什麼?

煙臺Pang子


我說的這道菜確切的來說她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種用蒜臼子搗鼓的蒜味佐料汁。相當於現在人們去火鍋店自配的調味碗底。



直到現在,這道調味小菜還廣泛性存在,它和窩窩頭,玉米麵饅頭等憶苦思甜的食物不同,因為它很有味道。

這道調味小菜廣泛存在蘇魯豫皖交界地,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把大蒜,青辣椒放在蒜臼裡搗碎,加入食鹽,醬油,麻油鼓搗成醬汁。


製作方法上非常簡單,甚至連青椒都不用放進蒜臼容器。只用大蒜子鼓搗成醬汁。

這個以大蒜為主體的醬汁可以用來吃麵條,除了這個醬汁什麼菜都不用放。例如在夏季,麵條煮好之後過完涼水撈出,然後直接把醬汁碼在麵條上拌著就開吃了。

家裡寬裕一點的,除了放點黃瓜絲,然後就放點芝麻醬。值得一提的是,是芝麻醬,而不是花生醬。

這個醬汁兒除了可以吃麵條兒之外,可以卷著烙饃,就著饅頭吃。在那個年代,這個東西非常下面,下饅頭。

大蒜也只有在蒜臼裡鼓搗

種醬汁兒,才能充分發揮大蒜真正本味和濃郁的大蒜香。

這種吃法是蘇魯豫皖地區特有的吃法,用陶土做的蒜臼,配上一根圓柱體木棍,就是把大蒜做成蒜泥的神器。這個東西現在還廣泛存在。

用刀背把大蒜拍成蒜泥,和用蒜臼容器搗鼓出來的蒜泥味道是兩個味道,大家可以試一試。



它的神奇作用就在於,它既可以當從調位品又可以當成小菜,就看你吃什麼了。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它可以滿足人的味蕾,在物質不缺乏的現在,它可以當做一個小菜品,或者讓自己的涼拌菜提升一個檔次。

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北方廣大農村地區其實很少吃肉,有時候兩三個星期趕一次集才買一次肉。


說句實在話,現在的蘇魯豫皖交界地區,年齡在50歲左右的農村人,吃不吃肉都可以。有,也可以吃,沒有,日子也可以過。

這個地區的人對蒜臼子,這個家常搗蒜容器,根本不陌生。提起它,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滿滿的懷舊。

尤其是用它來搗鼓蒜泥,那絕對是懷舊的畫面撲面而來,蒜香撲鼻。這個東西也是蘇魯豫皖地區日常生活中烹飪調味工具的象徵,也是區域生活象徵。


蘇魯豫皖交界地區,其實經濟並不發達,現在還行。而30年前挨家挨戶要飯的人非常常見,三天兩頭能吃肉的人家,已經算是大戶了。

然而蒜汁麵條兒,現在依然有人吃。就算不加任何澆頭也好吃,當然如果加了黃瓜絲和芝麻醬,而且是手擀麵的話,那就更好吃了。窮,並快樂著,也很好。


樓蘭餐廳老王


我是一個70後,小時候跟隨當兵的父親“東跑西顛”,基本在四個城市待過。因為一般軍營都比較偏僻,基本除了駐軍以外,就是荒野郊區。加上那時候物資的確匱乏,加上母親當時隨軍也沒有工作。老家還有老人需要贍養,所以小時候的日子確實比較艱苦。

要說兒時常吃的一道菜,來證明家裡窮,我覺得應該是“懶豆腐”

記得我家裡小時候常吃的就是這道“懶豆腐”,所謂的“懶豆腐”中的豆腐,其實就是磨豆腐剩的豆腐渣。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豆腐可是好東西,而且並不能輕易買到,需要憑票供應。而且黃豆只有家裡有病人的時候,才能供應二斤。這個現在非常普通的東西,那時候還是很“金貴”的!

我媽媽隨軍的時候,從老家帶了一個小石頭磨,到現在四十多年了!我家裡還保留這個東西。這個小磨在當時可立下了“汗馬功勞”,老家的親戚每年秋收的時候,大多會從郵局給寄一些黃豆和花生米。等到郵局的包裹單來的時候,是我們一家最開心的時候。

爸爸就會騎上借來的二八大自行車,有時候高興了會帶上我和哥哥,橫樑上坐一個後座一個。去城裡的郵局取包裹,那時候的郵局尤其一到年底,簡直是“人山人海”。拍電報的、寄包裹的、取包裹的都需要排隊。

老家的幾個親戚每年這幾十斤黃豆和花生,簡直成了我家餐桌上的美味!一般都是把黃豆或花生泡上一晚,然後加水用家裡的小磨磨碎。就用這個黃豆渣或花生渣,搭配點白菜葉,熬上一鍋“懶豆腐”。一人一大碗,當飯又當菜。有特有的豆香或花生的香味,要是哪天高興了舀上一勺豬油同燉,簡直就是“人間至味”。

現在我有時候想起這道菜,也會用家裡磨豆漿剩下的豆腐渣,來搭配一些新鮮的時令蔬菜來熬製。但是現在精心製作的製作的這道菜,除了入口發澀和豆腥味以外,真的吃不出以前那個味了!難道是口味變了?還是現在的黃豆不行了?



關於用兒時的一道菜,來證明小時候家裡很窮,我覺得就是這道“懶豆腐”。大家有吃過的沒有?感覺怎麼樣?歡迎留言、評論!


73神牛


大家好,我是葦詩,現在生活好了,每天都絞盡腦汁想著給娃做什麼好吃的,今晚給娃煮餛飩,等水開的時間突然想起小時候,那時家裡窮,逢十五春節才能吃上肉,平日裡晚上大部分都是白米稀飯配大頭菜(孔明菜)白米稀飯無味,大頭菜太鹹,時間久了也就不想吃了,母親為了能讓我多吃飯會在白米稀飯裡放點鹽,再用筷子往香油壺裡沾一下往白米稀飯裡滴上一滴,然後扯著嗓門喊我去吃。母親管這稀飯叫油鹽稀飯,現在想想這名字起的真直接、真俗,可對我來說也是真香!


小薇情感信箱


這又鉤起我童年的回憶了不,我生產在75年,在79年我五歲那年大年30,我家一條小狗🐶不知道吃了啥東西一直在吐,爸爸不在家我大哥大我12歲,隔壁鄰居都說反正過年了就放血殺了過年吧,因為這條小狗跟我感情特別深,大人都上山幹活就狗狗陪我,我一直互著不肯給家人拿去殺,後來姐姐過來說抱狗狗去吃藥我信了,等年夜飯上來才想起來狗狗給哥哥殺了,因為中間鍋裡香噴噴的狗肉太吸引人了,就一個勁的搶著吃,我是老么家裡兄弟姐妹六一直來都比較疼我,他們在桌子上一直在笑話我,白天還不肯給殺呢現在咋吃起來這麼得勁,我筷子邊上一放一半是不好意思下不來臺,一半是知道媽媽會向著我說哥哥姐姐,奶奶總是一臉和藹可親的笑容看我們一起打打鬧鬧,媽看見我生氣特寵我,就說弟弟很乖的等來年爸爸回來在給弟弟買一條更好的,有了臺階下,就這樣高高興興過完一個難忘的童年。始終記的狗肉是童年裡最好吃的美味佳餚。


阿杰69325299


小時候沒人帶被媽媽扔在舅舅家,有次自己盛飯(其實是粥),一個鍋是人吃的,一個鍋是豬吃的,都蓋著的我不知道,盛了一碗有糠的端在外面吃,那時怕很舅媽,不敢上桌夾菜,吃了一些吃不下去,突然看到外面表姐碗裡的粥比我的白好多,(後來才明白我吃的是豬食),倒也不敢倒,說也不敢說,現在想想就想哭!


阮劍827


我是五零後,印象最深的就是菜糰子,我母親在水產店上班,店裡還賣牛羊肉,牛羊油沒人要,我家兄弟姐妹多,又挺能吃,發的肉票根本不夠吃,我媽媽就買特便宜的牛羊油回家,讓我剁成餡,拌上剁碎大白菜梆子(是在菜店撿來的),包大包子,我當時只有十歲根本不會,但我已經學會發面蒸饅頭了,我媽說把饅頭(還沒蒸)擀成片,把餡放中間包好就行,收口朝下,蒸好後鍋裡全是牛羊油,還真是太膩。

還有一道菜很好吃,疙瘩鹹菜切絲剁碎,辣椒切碎放點香菜末,來幾滴香油拌勻是我最愛吃的。


九月九秋


我生於六十年代,那是家裡兄弟姊妹很多,勞動力少,飯都吃不飽,更別說什麼菜了,一般情況下,一年四季,吃的最多的菜是鹹菜,醃芥菜、醃辣椒、醃豆角等等,遇到旱災或水災,自留地的菜都死了,什麼菜都沒有吃。

父母想盡了辦法,從豆腐店搞來豆腐渣,用鹽拌一下,放在罈子裡,擱上幾天,,到煮飯的時候,抓上幾把,澆幾滴香油,什麼調料都沒有,放到飯鍋裡蒸一蒸,就算是菜了,我們就著那豆腐渣的鹹味吃飯,就這樣的飯菜還不能夠吃飽。

想想那個年代,看看今天生活,真正是翻天覆地,天壤之別!

我是@王洵785,關注我,我們一起感悟生活,分享人生!


王洵785


兒時記憶裡最難忘的那道菜——麵糊豆兒

本人81年生人今年39歲,是一名廚師。在我的記憶裡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可也還過得去,畢竟老爸是開灤的工人,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那時候都把開灤的工人叫“老闆子”。

我還記得7歲上大班兒的時候我天天揹著綠書包自己走著上學,現在想起來就後怕啊!大冬天的天還黑乎乎的,就自己去上學,那時候也沒有人販子,現在有幾個家長會讓7歲的孩子自己去上學呢?



早上6點起床洗漱完老媽早就給我準備好了早飯,不用看我就知道是什麼,麵糊豆、(蝦醬白菜豆芽)暖壺裡的渣子粥、饅頭是的就這三樣。這仨老表陪伴了我有三年,我到現在也不愛吃粥和饅頭,那麵糊豆就更別說了聞到那股臭蝦醬的味兒我都上上反。(唐山話,反胃的意思)沒辦法,它最起碼有個鹹淡味兒啊!


小時候說不上窮,可這道“麵糊豆兒”我是難以忘記啊!


主廚美食


記得上學時經常吃的菜是蕎芽,薇菜,一般春天多,大人要上工掙工分,我們下午放學,背上背兜去地裡拔,一到星期天整天拔四五回,有太陽了曬在蓆墊上,等曬乾後裝袋收藏,到冬季用開水燙泡,再換幾次清水,沒有了綠水後再捏成疙瘩,稍涼一會兒拌上蒜泥,就是一道菜,好吃但不能光吃,和麵食混合吃才無事,否則會拉肚子的。


WANSHENG156980314


我小的時候,還記得我媽媽種了一塊菜地,因為家裡姊妹多!菜地裡的菜,根本就不夠吃!記得有一天我媽把地裡的辣椒稞全部拔掉,要種小青菜了,我媽就叫我姐姐去擇辣椒棵上的嫩葉,辣椒棵上的嫩葉可以炒熟當蔬菜吃的!我姐姐就帶著一起擇,後來有個阿姨也和我媽媽說:讓她也擇一點帶回家,她家的孩子也多!那時我才五六歲吧!我們天天都沒有飽飯吃!什麼野菜啊垃圾堆裡的菜根丶菜葉啊!都會被別人揀走!我就記得這一次辣椒葉的事情,我媽媽很善良!自己家就這麼十幾顆辣椒棵,還要給過路的阿姨擇一點帶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