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70年 赣南开国将军故事」廖容标:顽强斗争 革命到底

赣县区韩坊镇水口村坐落在青山绿水间,就在这个水土丰沃、民风朴实的小村庄,赣南籍开国中将廖容标从这里走出。蜿蜒的村道旁,在几株翠竹的掩映下,一座保留完好的橘黄色砖瓦平房映入眼帘,门楣上方写着“廖容标故居”。

廖容标故居旁的宣传墙,生动地描述了廖容标的革命事迹。1912年,廖容标出生于水口村一贫苦农民家,12岁才入私塾,读书3年多就因父亲去世而失学。家境虽苦,但廖容标稍有空闲便拿出书本,学习文化知识。1926年,北伐军攻占赣南,赣南各县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猛发展。廖容标积极加入水口村农民暴动,与土豪劣绅斗争。1929年8月,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县政治保卫队班长、县游击队分队长、湘赣独立第一师第二团连长、红五军第一师第一团连长、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团营长、红一方面军独立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和中央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廖容标奉命潜入山东省长山县,并改名廖之秀,组织发展抗日武装。1937年12月,廖容标参与发动领导黑铁山起义,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任司令员。随后,他率部转战胶济铁路西段南北地区,积极打击日伪,先后攻克长山、淄川、邹平等县城,迅速打开抗战局面,部队很快发展到5000余人。第五军在他的领导和率先垂范下,军纪严明,处处注意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深受群众拥戴。

1938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基干武装改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番号,廖容标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司令员。同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他改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

之后,他先后任山东纵队第一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四旅旅长兼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鲁中一分区司令员兼泰山专署专员等,参与领导了创建泰山区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廖容标任山东鲁中军区第四师师长。1946年,廖容标任山东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在解放战争的几年中,他转战在渤海平原,先后组织了济阳、齐东、小站、唐官屯等战役。

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时期,还是在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廖容标始终坚守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与敌寇们顽强斗争、革命到底。

廖容标将军的革命事迹,一直鼓舞着水口村的父老乡亲努力前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发展产业、修路修桥、改造电网。昔日破旧落后的水口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卫生计生服务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一幢幢小康楼错落有致,脐橙、油茶、蜂蜜、烤烟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刘骐 特约记者 刘世平 记者 萧森)(相关史料由赣州市委党史办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