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培養出三名院士的日本教授,自掏腰包給學生買單間宿舍

近日,世界著名的光化學科學家、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島昭登上央視《開講了》的舞臺。提起藤島昭,可能大多數人都不認識,但他卻是在光催化領域首屈一指的科學家,每年都是諾獎的熱門候選人。

藤島昭雖然是日本人,但他與中國的關係十分密切。從40年前與中國結緣以來,他一共培養出38名中國留學生,其中3人已經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也成為中國科研圈最受尊敬的海外科學家之一。

研一時的意外發現,改變了世界

藤島昭少年成名,讀研究生時就有了光電化學領域的奠基性發現。

1967年,年僅25歲的藤島昭還只是東京大學的一名研一學生,師從本多健一教授學習應用化學。在本多健一的指導下,藤島昭開始從事“光貝克勒耳效果”相關主題的研究。

有一次,他在做實驗時,用氙氣燈對放在水中的二氧化鈦光電極進行了照射,結果驚奇地發現水被分別為了氧和氫,這就是著名的“本多-藤島效應”。這是人類第一次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正當信心滿滿藤島昭準備將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時,卻遭到了普遍質疑。因為那時太陽能電池還沒有出現,大多數人都沒有想過將光當做能源使用。

無論在任何場合提起自己的研究,藤島昭總是會受到嚴厲的指責。甚至在藤島昭博士論文審查時,5位評審委員中仍有一人堅決反對他的論文。

由於發現過於超前,直到1972年藤島昭才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論文發表後不久,世界石油危機爆發,人們迫切尋找新的替代能源。文章一出,就令整個世界為之矚目。

遺憾的是,在試驗中利用紫外燈照射將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的效率過低,無法實現規模化和經濟性,因此還不具備實用的價值。但藤島昭在後面的實驗中又發現,二氧化鈦在光的照射下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和親水性,這使得光觸媒有很強的抗菌淨化能力。

於是,光觸媒在生成新能源方面的應用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但從他的研究成果衍生出了光電解水、光催化自清潔等多種技術,在環保、空氣治理方面得到了光反應用。

中國國家大劇院所使用的光催化自潔玻璃可以讓其表面永遠保持清潔。日本新幹線的列車上,裝了光觸媒的空氣清新劑,雖然有吸菸車廂,但從來不會有煙味。而光催化最新的應用竟然是用於疾病治療,並且藤島昭研發的光催化捕蚊器更是已經在瘧疾肆虐的地區開始使用。


為中國培養出三名院士的日本教授,自掏腰包給學生買單間宿舍


中國國家大劇院

從最初發現光催化時的不被認可,到現在光催化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各領域。藤島昭的目的和動力,就是希望能夠通過他的研究,緩解能源問題、潔淨空氣水質、減少疾病發生,讓大家生活得更幸福。


40年,38位留學生,3人已成院士

“一門三院士”的佳話,與他的科研成就一樣,流傳久遠。

藤島昭70大壽的時候,他的中國弟子們贈了他一首詩:“藤牽桃李三千樹,島出學海一哲翁。鶴鳴年少驚天下,壽長天馬正當紅。”這也是40多年來藤島昭兢兢業業培養人才的真實寫照。

藤島昭第一次訪問中國是在1979年。當時他擔任東京大學助理教授,在他所在的實驗室裡有一名來自中國的公派訪問學者,在即將結束2年的研究回國之時,熱忱地邀請藤島昭能夠到中國去,這便是他前往中國的起因。

來到中國後,藤島昭便感受到了中國對科學技術研究的熱情。當時北京的街上鮮有汽車,很多地方都不對外國人開放。中方卻為藤島昭準備了專用汽車,假期裡又乘飛機帶他去西安參觀剛剛公開不久的兵馬俑。

從這種破格的待遇中,藤島昭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對於知識的尊重與渴望,但給藤島昭印象最深的還是中國優秀的學生們對研究的真摯態度。

回國後,藤島昭在東京大學的研究室也開始積極地接收留學生。這種態度在退任東大教授後,至今依然沒有改變。

40年以來,藤島昭先後培養了38名中國留學生。他們中許多人都已是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骨幹,其中姚建年、劉忠範、江雷是中科院院士。


為中國培養出三名院士的日本教授,自掏腰包給學生買單間宿舍


從左至右分別為:學生劉忠範、橋本和仁(東大教授)、藤島昭、學生姚建年、學生江雷

與很多教授希望學生畢業後留下的做法不同,藤島昭的留學生們在獲得博士學位,結束預定的留學年限後,藤島昭一定會對他們說:“回國去吧。”

2006年,藤島昭對在自己研究室工作5年的張昕彤說:“你該回國了,我這裡可以一直給你提供工作,但是保障不了你的發展。從你個人的角度你應該回到祖國進行科研。”張昕彤次年回到東北師範大學任教,如今已經培養了30多名研究生。

在他看來,與留在日本繼續研究相比,把在日本學到的東西帶回自己國家廣泛傳播,發展在當地的研究,會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正如藤島昭的這番話,學生們回到中國承擔起重要職位,傳播藤島昭的教誨,活躍在科學研究,特別是材料工學等領域裡。

親自掏腰包買房,改善留學生居住條件

在留學生們看來,藤島昭不僅是自己學術上的指路人,更在生活上給予了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生活居住環境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是很難找到住處,即便是有藤島昭給擔保,但是留學生依然很難找到合適的住所。

為了解決自己研究生的住宿困難的問題,在寸土寸金的東京,藤島昭竟然靠著自籌的資金,給自己的學生買了4間公寓,並將自己家裡的電視、冰箱、洗衣機拉到宿舍,讓留學生們可以安心做科研。


為中國培養出三名院士的日本教授,自掏腰包給學生買單間宿舍


藤島昭與學生姚建年院士(右一)

雖然最後這4間公寓讓這位老教授虧損嚴重,但即便是這樣,藤島昭也還是希望能夠有很多認真從事研究的人來。

上世紀80年代,藤島昭的第一個博士陳萍回國。為了支持她順利開展實驗,藤島昭贈送給陳萍一套旋轉環盤電極電化學裝置,這套價值100多萬日元的裝備對於剛評上教授的藤島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受教於藤島昭、現在已經是國內納米材料頂尖科學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範在1993年離開日本回北京大學時,藤島昭和另一位日本教授向他贈送了64箱,總共價值上千萬日元的儀器設備和材料。

由於數量太多劉忠範無法獨自運回,在國家教委的協調下,途徑日本的中國“向陽紅”號科考船將這批設備和材料運回國內。

這些儀器設備和材料一到位,劉忠範剛剛在北大化學院籌建的實驗室立刻成為國內一流。

藤島昭在大學裡和年輕的科研人員們常常一起聚餐,學生也經常邀請他參加他們的手工包餃子宴會。相比於在高檔飯店裡受請,藤島昭還是更喜歡學生們的餃子。

藤島昭推崇中國古代先賢的思想,認為這對現代科研人員有啟發意義。雖然是自然科學家,但是藤島閱讀了上百本中國古典書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兩句是藤島昭最喜愛的《論語》中所述,這也正是他在科研和教育上取得豐碩成果的良好總結。

人物小傳

藤嶋昭(ふじしま・あきら)(Fujishima Akira)

1942年東京都出生。1967年,就讀於東京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期間,發現了“光觸媒”。1978年,成為該大學工學部助教,1986年起成為教授。2003年起就任神奈川科學技術研究院理事長,同時2008年起就任獨立行政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綜合研究中心中心長。2010年就任東京理科大學校長。榮獲朝日獎、日本化學會獎、紫綢勳章、日本國際獎、日本學士院獎等多項獎章。2010年10月,被選為文化功勞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