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中僅次於曾國藩的大帥,比曾國藩更會打仗,人稱:平亂專家

湘軍中僅次於曾國藩的大帥,比曾國藩更會打仗,人稱:平亂專家

(電影《投名狀》)

胡林翼是湘軍中僅次於曾國藩的大帥,有平亂之家之稱,正是因為他坐鎮湖北,才保證了曾國藩在前線無後顧之憂。

再優秀的後衛,都不可能像前鋒那麼耀眼。湘軍自湘潭一役後,陸師中數得著的是塔齊布、羅澤南,水師中常提到的是彭玉麟、楊嶽斌,很少有說到胡林翼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曾國藩兵敗江西,石達開對湖北後方發起全面大反攻。

胡林翼在出任湖北按察使時,曾忠告湖北巡撫陶恩培:“省城不可守,宜遷治他郡。”武昌是不能守的,還是暫時把省會遷到別的地方去吧。

胡林翼多年平亂,對攻守形勢有著一種近乎本能的直覺。武昌雖被官軍再次攻佔,但這座城市歷經兵火,城防早已是殘破不堪,而且武昌周邊從來沒有能夠完全肅清太平軍,太平軍一轉眼工夫就可能殺來回馬槍。

湘軍中僅次於曾國藩的大帥,比曾國藩更會打仗,人稱:平亂專家

(電影《投名狀》)

不料陶恩培不僅聽不進去,還罵了胡林翼幾句,認為胡林翼不過是一個副省級官員,遷移省會這樣的大事是你能隨便插嘴的嗎?

陶巡撫如此自以為是,是他沒有在西南任職的經歷,不知道胡林翼這個平亂專家的名號不是白撿的。

胡林翼說了那句話後沒多長時間,他的擔憂便得到驗證:太平軍捲圖重來,一直攻到武昌城下,陶恩培守著一座危城,果然是守又守不住,退又退不得。

太平軍殺到武昌時,城裡百姓早就逃散一空,能用於守城的只有千餘兵卒。武昌周遭卻有十九里路那麼長,這一千多人撒開來,平均一個城垛只能勉強安一個兵,就這還不夠分配。

陶恩培後悔莫及,可身為巡撫,他有守城之責,沒有皇帝的准許,擅自逃走是要被問責乃至殺頭的。這時幸好曾國藩已派胡林翼等人回援,然而讓胡林翼想不到的是,等他好不容易,快馬加鞭地趕到武昌,陶恩培卻又不讓他進城。

湘軍中僅次於曾國藩的大帥,比曾國藩更會打仗,人稱:平亂專家

(電影《投名狀》)

陶恩培這麼做,是因為他發現太平軍並沒有馬上進攻武昌,而只是據武昌對面的漢口、漢陽以守。這種情況下,他覺得沒必要讓胡林翼進城:你直接進攻太平軍吧,此謂“以攻為守”。

胡林翼等人所率援軍加一塊,僅三千餘人,武昌城外的太平軍接近萬人,而且士氣旺盛,如何能夠輕易擊退太平軍?最主要的是,陶恩培又一次錯誤估計了形勢,他以為太平軍一樣在守,其實人家只是蓄勢待發而已。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