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發:天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謀項目穩投資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前三季度,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4%。9月,天津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時隔4個月,重回榮枯線以上,達到50.1%,超出全國平均水平。高質量、優結構、大力度的投資“馬車”,持續拉動高質量發展,在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今年以來,天津投資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結構不斷優化,顯示出穩中漸優的發展趨勢和良好的市場預期。數據顯示,1月至9月,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9.5%,其中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長35.1%。生物、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速分別超過60%和40%;高技術製造業項目增長62.4%;衛生、教育等民生領域投資大幅增長,增速分別為1.1倍和49.5%。產業投資青睞高技術、工業技改等領域,社會投資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熱點,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上馬,重實業、惠民生的投資大格局,促進天津經濟社會發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天津堅持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謀劃項目,在規劃建設重大生態工程中挖掘項目,在主動對接國家部委政策支持中爭取項目。前三季度,北京、河北企業在津投資佔比達到50.5%,比上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引進製造業項目540個,到位資金183.95億元,增長46.6%;引進服務業項目3559個,到位資金2011.15億元,增長9.2%。這些投資體量大、含金量高的項目,為保持投資穩定增長,為城市發展不斷提供“給養”。

民間投資脫穎而出。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增長14.7%,佔全市投資的42.9%。同時,民間投資更趨多元化,工業民間投資增長17.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民間投資增長94.0%,均明顯快於全市投資和民間投資整體水平。天津大力推進PPP(政府與社會合作)模式,為民間投資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打破“玻璃門”,一批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等領域PPP項目獲批,總投資達940億元;利用TOT項目融資方式盤活地鐵2、3號線存量資產,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運營,盤活存量資產155.7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