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內,華為能超越微軟、蘋果等公司,成為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嗎?

24K純京1


如果沒有這件事情發生,華為超越微軟,別說未來十年,未來五年都有可能。

華為超越微軟、蘋果,可以說是國內科技愛好者的一個美好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華為也一直在默默的努力。但是,如果說華為超越微軟、蘋果等公司需要幾年的時間,實在有點言之過早了。

有一句成語叫做“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通俗的解釋是講“在不順利的情況下,先忍著,慢慢的積蓄力量,翅膀硬了就不在看別人的顏色了”,這像極了華為現在的樣子。


從2019年7月份發佈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蘋果以265,595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11位,微軟以110,360百萬美元排名第60位,華為則排於微軟之後,位列第61位。但是從利潤來看,華為的利潤比起微軟差了一倍,僅僅相當於蘋果的1/7。

雖然就當前數據來看,華為與蘋果、微軟的差距仍然很大,我們仍然對華為報以希望。因為在過去的9年裡,華為的世界排名一直是處於上升的趨勢。從2010年的397名到2019年的第61名,也讓西方世界的列強們看的心驚膽戰。然後,它們為了限制國內企業的發展,就發起了貿易戰。


如果沒有國家機器的介入,大家都在一個公平競爭的舞臺上,華為超越微軟、蘋果是非常有可能的。華為在近幾年的科技成果取得了極大進步,從堪比高通驍龍的麒麟980,到超越世界領先水平的5G網絡,都表現出了極強的科技實力。

按照現有的發展趨勢,華為唯有“積蓄力量、厚積薄發”,當世界離不開華為的時候,自然就無需再擔心國家制裁。成為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終將成為現實。


手機故事匯


難道不知道嗎?華為至今為止都沒有上市,按照它的戰略規劃,十年後幾乎也不會上市,因此討論它的市值能否超過微軟、蘋果並不現實。

1、華為不差錢,華為是國內最大的民營企業,其2018年的營業收入就高達7212億元,淨利潤就達到593億元,華為對上市融資根本就不屑。



2、華為總裁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永遠不會上市,因為他們是為理想和目標奮鬥,如果華為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幾百億,這樣會逼他們橫向發展,他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3、華為股權結構問題也不符合上市條件。在華為的股權結構裡面,任正非僅持有1.01%的股份,其餘98.99%由華為員工持有(華為工會代持),華為的這種股權結構,使得華為很難上市。



4、如果華為上市了,就會有外面大量的資金進來,成為華為的新股東,而這些股東主要是以賺錢為首要目標,那就不會靜下心來搞技術研究。而且玩金融的沒有誰能夠玩得過美國,以美國對華為的瘋狂打壓,如果華為上市,可能就成為它打壓華為的另一個工具了。

其實華為即使上市了,它的市值也很難超越微軟蘋果。目前的微軟、蘋果的市值都超過9000億美元,位居全球一二位,我國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都不到它們的1/2。華為是一家電子類企業,從業務類型上看,華為類似於思科(電信設備)和三星電子(消費電子)的綜合體,如果以它們作為參考對象,華為如果上市,它的市值應該介於兩者之間,即2000~3000億美元之間,別說超越微軟蘋果,就是阿里騰訊也很難超越。當然,這只是估值,凡事皆有可能,如果華為真的上市,說不定它的市值就比肩微軟蘋果呢?


錦繡中源



任正非說過:華為永不上市!至少任正非活著一天就不可能上市!既然不上市,那未來十年內是否能超越微軟、蘋果🍎公司、是否成為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就沒有意義了。

那一個公司為什麼要上市呢?一是公司缺錢需要到金融市場上去融資借錢;二是通過上市融資擴大規模、擴大公司影響力以賺更多的錢;三是這樣的公司通常是被資本家控制的,比如阿里,上市後好圈錢。

華為說永不上市一是華為不缺錢;二是不想公司被資本控制;三是正如任正非所說華為不以賺錢為目的,至少他自己是如此僅僅佔有華為1%多一點的股份。華為這樣的公司很像毛主席時代的人民公社,華為的員工就是人民,而公司就是人民公社。員工是公司的主人,公司賺的錢都是員工自己的,不是資本家的。故而員工都拼命工作,所賺的錢大部分又重新投入公司擴大規模加大研發,這樣的公司只會越來越強。個人以為未來十年內華為必然是世界上最牛的科技公司!

中國到如今只有兩個公司做到永不上市,就是華為和老乾媽,而這兩人都是貴州人,為他們點贊。未來的中國如果遍地都是華為、老乾媽這樣的企業時,紅旗🚩估計也就飄洋過海了!


聖哲同學


其實說明了,一流的國家和企業玩的是品牌和標準。而中國基本沒有自己的標準和奢侈品牌。所以別看華為老覺得自己多牛逼,他的產品全部採用的歐美標準,連個攝像頭評分都得找法國的dox。品牌背書得找歐洲奢侈品牌保時捷。

說明中國的產品離開歐美標準和品牌是活不下去的。

蘋果為什麼不需要?因為蘋果本身就是標準,就是品牌!

中國所有企業其實都是在給歐美打工,華為亦然。


黑暗公正darkjustice


說一下微軟和蘋果的市值。前者超過了1萬億美元,或者是9500億美元,分別居全球第一和第二。


論證華為未來10年市值能不能超過微軟和蘋果的前提是,它在未來10年能不能上市?如果不能上市,討論這個將沒有意義。

根據目前華為的發展態勢來看,不存在上市的可能性。原因如下。

第一,華為股權結構過於分散,上市有可能被財團瘋狂吃進股票,並控制華為。對於目前華為高層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作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僅只有1%點多的股票,區域股票全部分散在員工手中。那麼上市之後,股票可以自由買賣。一旦被某些資本盯上之後,通過瘋狂購入股票的方式,完全可以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但那個時候,現在華為的高層將被全部掃地出門,失去公司的控制權。

第二,公司融資的方式有很多,通過資本市場獲取指示方式之一。華為現在募集資金的方式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向銀行借貸,一個是發行公司債券。華為目前上千億的負公司負債中,基本就是通過銀行借貸和公司債券獲得的。

以上2點,就足論證華為上市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對華為的公司資產做一個估值。不上市的企業都是可以把價值估出來的。

估值的方法也並不難,市值=市盈率×淨利潤。2018年華為的淨利潤是593億元。那它的市盈率可以達到多少,我們可以參照同類企業。美國思科市盈率是17倍,高通的市盈率是28倍,蘋果公司的市盈率也是17倍。

如果以17倍來計算,華為的市值大概就在1萬億人民幣左右;如果是以28倍計算,華為的市值大概是在1.7萬億左右。這樣算下來公司的市值並不高,還不到3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和蘋果微軟的八九千億美元差距還很大。

華為畢竟是中國科技行業代表。在國內上市的話,有很多人投資。我們把它的市盈率再提高一點,拉到和茅臺的水平——40倍。算來的話,公司市值可以達到2.4萬億元人民幣,摺合接近3500億美元。這個市值已經相當高了,利潤是華為三四倍的三星電子,當今市值也不過是3000億美元左右。

假如未來10年華為利潤年均增速保持10~15%。那麼10年之後,其淨利潤大約可以達到用1500~2400億之間。取一箇中間值就是1950億元。這個數字再乘以30倍的市盈率,公司的市值就可以達到5.85萬億元。按照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大概就是8300億美元。這個數字就和那微軟蘋果還是差一兩千億美元之巨。

但是10年之後,蘋果和微軟不可能不發展。或許他們的市值早就過了1萬億美元,又把華為甩開了。


財經知識局


說到華為,我想起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武器裝備並不比同時代的其它國家(民族)先進,但他率領的團隊確橫掃歐亞大陸,實力超出其它對手不止一個數量級;現在的華為在世界通信領域的實力和當年的成吉思汗差不多,美國的同業公司在和華為的較量中已經灰飛煙滅(也有自身原因),歐洲的諾基亞和愛立信及三星、中興通訊和華為差距不是一點點,這說明華為的模式(或者叫文化)絕非這個時代其它同業公司可比。但就樓主提的問題,華為十年內能不能超過微軟和蘋果,需要多方面分析。

一、就華為的研發能力及管理方式,完全有可能,華為目前在手機(核心硬件)的設計製造銷售上已經基本追評蘋果,華為5G手機是真正的5G,蘋果目前還做不到,在手機操作系統上HMS和iOS還有差距,蘋果的電腦及系統已經投放市場幾十年,華為比較晚,但核心研發能力華為絕對勝出(華為比蘋果晚的多,手機芯片已經並肩),品牌及銷售不及蘋果;再說微軟,微軟目前也做實體產品,但不成氣候,有的產品失敗退出了(基帶芯片和手機),但微軟的操作系統(我們電腦日常使用的)是絕對的霸主,這既有微軟的實力,也有微軟的時間優勢、用戶及生態的固化,更有專利的保護及背後國家的力量,華為和微軟硬拼桌面操作系統有難度,但如果時代變化,新的終端(含PC機)不再自帶操作系統,而都使用"雲端”的系統,微軟的系統被淘汰,大家都從"雲系統”開始,以華為的能力超過微軟是大概率事件;

二,戰略性公司的競爭有時不是公司本身的事,而是國家的事,目前華為遭到美國為首的幾個國家的抵制打壓就是這方面的體現,如果華為在和蘋果、微軟的競爭中處於碾壓優勢,美國政府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現在都出面了),如果華為背後的實力抗衡不了美國,華為有可能因為政治因素敗給蘋果微軟,現在看華為背後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三,華為的未來定位,目前華為的主業是圍繞通信的,這也是華為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操作系統不是華為的主業,但目前遇到難題(谷歌的刁難),逼迫華為自研操作系統,如果得到足夠的支持(研發資金和市場及生態軟件)華為有可能成功,因為我們本土的市場就足夠培育華為系統的成長,等具備一定實力,走向世界那是自然的事,微軟壟斷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幾十年,即使沒有強大的競爭對手出現,時代也會慢慢淘汰它,華為的機會非常多。華為的實力(其實是研發)已經被美國證明,超越對手只是時間問題。


來自海上飄在空中


恕我直言,華為再過100個世紀也不可能達到蘋果微軟公司那種層次,一句話,蘋果降價華為滅亡,蘋果降價小米稱王。蘋果如果減價就是變相的承認性價比這種東西,華為是完全沒有性價比的產品必遭首輪淘汰,小米是性價比之王必然踩著蘋果上位。好消息是蘋果已經開始降價。


有時也很棒


其實華為已經是與這些超級公司同臺競技。2004年,摩托羅拉收購華為又反悔之後,任正非就講過未來會與西方跨國公司在山頂遭遇,意思是說,在科技的頂端領域與國外巨頭公司競爭。從2015年開始,也就是說完那段話之後的11年,真正與巨頭公司在山頂遭遇,只不過華為並不是與這些公司拼刺刀,而是以合作方式共同生存,有生意大家做,就會這個道理。

至於市值是不是最高?這點沒法證明,即使說出來是或者不是,總有人信或者總有人不信,這個意義不大,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做個判斷。

目前阿里和騰訊排在全球市值10名之內,華為的實力,目前遠超騰訊與阿里,這點可能阿里的粉絲不服氣,這沒什麼,你可以認為不是。未來,華為會搭建一個全新的網絡結構,重新架構網絡,使網絡更加簡單、高效、安全,現在的網絡,如果有人還記得斯諾登,就知道是個什麼狀態。完成這個設想,成為最高市值公司不是問題。


西格瑪的化學


夢境?目前蘋果公司市值約1.03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為7.36萬億人民幣,去年我國GDP是82.71萬億元人民幣,摺合美元是11.57萬億美元,簡單換算一下,蘋果只是一家商業機構,目前市值相當於我國去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1%左右,想市值超越蘋果,是不是有點白日做夢呢?


海棠花盡開


首先我們說華為目前應該是不會上市,所以基本上很難成為市值上面比較高的企業,除此之外,整個市場對於華為這種通信硬件企業的估值本身就比較低,這也是行業的標準,所以很難超過互聯網的巨頭。



而目前來看蘋果,微軟已經是美股市場上硬件以及軟件的代表企業,蘋果目前市值雖然小有跌幅,不過也仍然維持在9500億美元左右,而微軟的市值則是持續增加,已經達到了1.06萬億美元,目前來看微軟才是整個互聯網行業涅盤重生的企業。

那我來看這兩家企業都做了什麼,首先蘋果有著可能全球銷量比較好的絕對旗艦手機,同時還有相關的軟件運行環境,比如說iOS的絕對閉環,這個生態為蘋果帶來的利益絕非一星半點,所以從本質上來說,蘋果可能是一個硬件企業,但更多的其實是一個良好軟件運行環境的廠商。



如今蘋果確實也經歷著困難,比如說手機產品的創新不足導致了銷量持續下降,同時蘋果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將iPhone產品打造為絕對的奢侈品,在這一點上也是犯了大機會,所以從去年開始,蘋果的銷量一直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是蘋果市值目前出現問題的原因。

其次,微軟則在新CEO的帶領下走出了曾經,鮑爾默說,引領的閉環,逐漸的變得更開源,微軟的雲服務目前也是繼亞馬遜之後,整個市場份額最高的幾乎是華為的三四倍左右。



那我們看華為的主營業務是什麼呢?一方面華為的主營業務在通信層面,比如說基站以及5g相關的技術,未來還可能包括6g。其次一半的業務則在智能手機終端層面,比如智能手機的全球第2銷量以及核心處理器麒麟包括基帶!

從這一點上來說,華為的主營業務確實在未來會很有競爭力而所有的核心硬件層面又是智能手機所必須的未來的潛力,包括升值的空間以及發展的規模都是很有可能增加的。



所以華為最好的模板其實就是蘋果,如今華為也確實是像任正非那樣,各個方面都在向蘋果學習,比如說構造自己的生態閉環,打造自己的獨立系統以及研發各個系列的產品,來營造華為的硬件閉環!

那由於華為的整體業務都集中在國內市場,所以在國際市場表現不佳的情況下,這個估值就很難提高了。所以縱觀世界級別的巨頭以及國內的通信巨頭來看華為的,是指可能和思科這類的企業相差不了多少,但由於華為還有智能手機業務,所以估值有可能比思科高一到1.5倍。



保守估計華為的市值其實最有可能存在於3000億美元到5000億美元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