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巴祖卡火箭筒和德国的的“铁拳”的工作方式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厉害一点?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巴祖卡”和“铁拳”理论上来说都属于无后坐力炮体制的火箭发射器,“铁拳”使用超口径火药助推弹头,也就是说“铁拳”采用的是火药燃气助推方式发射操口径弹头(最大直径150毫米),从随着助推火药的增加射程由30米~100米不等;而“巴祖卡”使用的是等口径火箭弹,也就是火箭弹与发射器口径相同(60毫米),使用小型火箭发动机助推弹药,射程要比“铁拳远一些,有效射程90~270米的距离,还由于在发射管内发射,对火箭弹有束缚作用,就会让火箭弹发射的精度有所提高。

摧毁率更高。

101师的战士携带“巴祖卡”登机参加诺曼底登陆,空降在德军后方。

从使用效果来看“铁拳”的反坦克能力要好一些毕竟弹头直径大一些,破甲深度为30°倾角200毫米,而“巴祖卡”即便是使用了黑索金+TNT高爆炸药它的最大破甲深度也只有117毫米,从战场实际表现来说,它们攻击T34坦克时“铁拳”由于破甲深度高击毁率要高于“巴祖卡”,但“巴祖卡”由于射程远,战场使用灵活性方面好于“铁拳”,比如说:在欧战和太平洋岛屿争夺战期间“巴祖卡”可以在200米外击毁一般工事,射手也更加的安全。
《狂怒》


里面“皮特哥”坦克排就遭到了德军“人民冲锋队”少年的袭击,使用“铁拳”将领头的谢尔曼坦克击毁...但袭击距离太近了不到20米远,来不及逃脱都被“皮特哥”的STG44击毙了!
但《拯救大兵瑞恩》
里面“巴祖卡”击毁德军半履带装甲车时距离在30米开外,并且有再装填能力,可以实施第二次攻击,火力持续显然要好于一次性的“铁拳”。

“铁拳”由于是一次性使用的武器,结构简单非常便于大规模制造,据称“铁拳30/60”和“铁拳100”的生产量加一起超过了820万个,不但做到了德国陆军士兵一人一支,还大量的装备到了德国战时的民间团体,由于发射不需要什么技能,从10多岁的孩子到60岁的老年人都能熟练的使用,这也是为啥苏军在“柏林战役”当中有2000多辆坦克被击毁的主要原因,大量的柏林男女老少居民都能使用“铁拳”,而且在城市当中楼群密集、街道狭窄...坦克施展不开,说不定从哪一个街道的拐弯处或者门里就探出来一支“铁拳”将纵队头尾的坦克击毁,然后逐一消灭...所以才造成了苏军整营连建制的坦克分队被歼灭!

就这种未成年的少年,视战争为游戏...借着地形熟悉的优势,经常给苏军造成麻烦,到了最后苏军只能是男女老少无差别消灭,毫无办法。

总得来说“铁拳”这种武器在城市的狭窄地形使用效果比较好,也是利用了机械化部队施展不开,如果地形略宽敞一些,它的射程太近射手要想击毁坦克就会不容易了,不但坦克自身的防御能力很强有多挺机枪,跟随坦克进攻的步兵也会将“铁拳射手”击毙了...所以,靠近坦克就变得很困难了。
相反“巴祖卡火箭筒”虽然打坦克的效果不如“铁拳”但它射程更远,具备再装填能力火力持续


要高于“铁拳”,并且“巴祖卡”的射手需要专门训练的,战场上选择目标的能力和精准射击的把握上要大大高于“铁拳”,通过在欧洲战场和亚–太战场上使用,效果也颇佳!打击敌迫击炮、轻重机枪的效果远高于“铁拳”...德军在缴获了“巴祖卡火箭筒”后也研制出类似的RPZB43/54型火箭筒,而且口径为88毫米,威力要大于“巴祖卡”,作为德军营连分队的攻坚武器使用。

由于发射距离和精确度提高了使得德军在对抗盟军机械化部队时又多了一种可靠的武器,图片上的德军分队一水的STG44突击步枪和四具RPZB43火箭筒,这在1944年的战斗力是非常强大的。


《拯救大兵瑞恩》最后桥段当中同时出现了RPZB43和“巴祖卡M1A1”火箭筒。

“找人小队”的胖中士虽然善战,但是他使用的“巴祖卡”没有击穿“虎式坦克”的装甲,最后自己也牺牲了。
我军98A型120毫米火箭发射器,是名副其实的连级作战单位的大炮!

“巴祖卡火箭筒”和“铁拳”是革命性的武器!它们的出现使一般步兵连队有了非常可靠的攻坚武器,在面对坦克和坚固堡垒的时候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打怵”了!只要使用得当,就能较好的完成消灭坦克和坚固工事的任务,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弹药发射体制,不过它们的后代RPG火箭筒和各种型号的无后坐力炮现在仍然在世界各国步兵连队的武器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皇家橡树1972


当然是铁拳更厉害。二战初期,德国陆军的装甲师,可以凭借着其强大的装甲力量,纵横欧洲无敌手,当时的“东方巨人”苏联在德国人的装甲部队闪击战猛烈攻势下,都被打得抬不起头来。这种“一边倒”的局势,直到二战中后期,随着德国资源日益匮乏后,才得以改变。

曾经趾高气扬开着坦克在街头经过的德国坦克没有了,苏联和美国的装甲部队正在不断朝德国本土推进,为了应对盟国如潮水一般的坦克,一款“极具革命性且性能优良”的反坦克武器逐渐开始被德国采用,它就是著名的“铁拳”系列反坦克榴弹发射器。

“铁拳”其实是一款火药推进的小型无后坐力炮,最早于1943年在德国军中服役,由于后期德国遭受的外来压力日渐增大,“铁拳”也被广泛生产,并提供给人民冲锋队所用,说是人民冲锋队,事实上就是几乎未曾接受军事训练的16岁至60岁的平民,他们仅仅掌握开枪方式和一些简单轻武器的操作方法,一些老照片中德国年幼的孩子都扛着“铁拳”,并埋伏好准备发动对盟军坦克的袭击。

“铁拳”的优点极其突出,其简单的构造和普通的生产材料使得“铁拳”能够大量量产,且价格极其低廉,操作上也极其简便,以至于连对军事不甚了解的平民都可以轻松操作,一旦“铁拳”击中坦克薄弱的装甲,其威力不俗的弹头都可以造成极大的破坏,坦克直接“一发报废”都是十分常见的情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有至少12座工厂在负责进行“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生产作业,其中有11座工厂位于德国本土,另有一座位于前线的波兰,生产出来的“铁拳”被直接搬下生产线,供前线士兵所使用。从目前已经得知统计数据来看,如果不算战后的数据的话,纳粹德国一共在1943年到1945年期间生产了约825万发“铁拳”,几乎可以做到前线士兵人手数个,到了柏林保卫战期间,每个德国男性平民都可以领到好几个“铁拳”,借以抗衡苏联坦克,在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都要临阵上场。

为何盟军坦克那么害怕“铁拳”呢?由于盟军坦克经常在德国城市和街道中穿行,那么一旦发生近距离巷战,“铁拳”的优势就被极大地体现出来了,步坦协作的士兵不可能做到仔细检查每一处残垣断壁,这就给了人民冲锋队有可乘之机。在柏林于5月1日正式被攻陷前,几乎毫无战斗素养的人民冲锋队一共击毁了近千辆苏联坦克,如果单单考虑“铁拳”的造价和击杀比率来看,“铁拳”可以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优秀的一款反坦克武器。

肩扛“铁拳”的德国人民冲锋队

不仅是德国人,盟军士兵也特别喜欢用这种“一次性”的筒子,相比于美军使用的“巴祖卡”来说,“铁拳”更为轻便,操作简单,所以美国空降师的伞兵背上就经常可以看到“铁拳”的身影。据称,美军82空降师师长曾经向美国陆军提出建议,要求美国大量仿制“铁拳”,可见“铁拳”性能性价比之高都令敌人为之佩服。


科罗廖夫


按照功能来说它俩都是一样的工作性质,都是属于空心装药破甲弹,利用高温高速的金属射流穿透装甲,属于化学能穿甲。它俩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点火发射方式的不同,虽说都是火箭弹,但是点火方式不同,就和海军现在垂直发射系统的点火方式分为热发射和冷发射两种方式一样。美国巴祖卡火箭弹是直接在发射筒里面直接点火发射,而德国的铁拳是用火药先进行一级发射助推,当火箭弹被助推出发射器10多米的时候火箭弹主火箭开始点火。



像巴祖卡这样的火箭弹
在发射时后面不能站人,而铁拳在发射时后面是可以站人的

至于说哪个厉害,其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看,一是这两者直接的伤害对比,二是这两种的装载形式那种更好。如果按第一种情况来看的话直接可以从火箭弹的口径来得出结论,因为这种东西是口径越大威力也就越大,铁拳其实是算超口径火箭弹,超口径的意思是弹体的口径大于发射管口径,这个可以参照40火/RPG,它的发射弹体的口径要远远大于它的发射管口径,所以越大的弹体可以装载更多的装药,穿甲的威力也就越高,而巴祖卡是等口径火箭弹,它的发射管有多大它的弹体也就有多大。




而按照装在形式上来讲,像铁拳这种直接把弹体露出的优势在于装药量大,但由于没有经过炮管的稳定,射击精度和射程会差一点,所以在使用铁拳的时候德军都会抵近20-30米才发射,因为远一点就没准头了。而RPG的技术就是源于德国铁拳,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以巴祖卡这样身管火箭弹由于有炮管的加速和稳定,射击精度和射程会更好,至于威力嘛,其实把口径提上来后威力就不存在大的问题了。所以战后除了苏联的RPG是采用德国铁拳的形式外,其他国家都是在用类似于巴祖卡的身管型火箭弹,所以从装载形式多样看,是巴祖卡更厉害一点。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巴祖卡是火箭发动机助推,能打一百来左右,铁拳只能打几十米(40米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