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透支了很多家庭未来十五甚至二十五年的消费能力,现在你还有能力消费吗?

我叫米小圈


国内,买房绝对是广大百姓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买房也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积蓄,甚至是全部家当。当然,这还不算房贷!所以,买房的压力,确实给大家的消费带来很大影响,如果说透支也不为过。


住房按揭贷款在家庭部门总负债中占据60%左右

截至2018年6月,住房按揭贷款在家庭部门总负债中占据60%左右。在中国,住房按揭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占比为19%,在韩国,这一数字是30%,在日本,这一数字是23%。2018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速有所下降,但在过去3年,住房按揭贷款的年均增速达到27%。

按揭贷款已经成为重压百姓的首座大山,但是没有太多的选择,因为买房的刚需是众所周知的,所以这个很大程度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工资还完月供所剩无几 没太多能力消费

2019年夏季求职薪酬看,北京平均薪酬最高为11204元,但是北京一套房子少则几百万,多则大几千万上,月工资是否够还房贷?而部分二线城市,平均工资七八千,但是房贷也在三五千,一大半的工资都用来还贷款了,这还不算其他的基础开支,试问还能消费吗?

当然,所为的房价透支未来多少年的消费,主要指的是广大的工薪阶层,对于不以固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来源的中产以上来说,他们仍是市场消费的主力军!


郭一鸣


我也是房奴一枚,房价上升后买的八十平米的刚需房,每个月要还三千块钱的住房贷款。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且都到了六十岁,我的父母由于年轻时候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积攒下来一身病。已经没有劳动能力。所以他们把家里的田地给我五叔种,来城市投奔了我。

我的老婆刚刚生完小孩,由于是剖腹产没有上班在家休养。

因此我不仅要养活我的父母,还要养妻子小孩。他们的吃喝拉撒都要用钱,加到水电气网费手机费,一个月固定的花销最少两千左右。

如果有人生病更难过。去年底,我家小孩肺炎,看病六天花了五千块,我不得不启用了蚂蚁花呗。



我本人的工资较低,目前在成都,一个月拿到手六千左右。生活不算极其艰难,但是也不乏捉襟见肘的时候。感觉几乎每个月都是月光。



目前的生活状态就是几乎不怎么敢消费,一年下来基本都没买新衣服,新鞋子。甚至衣服烂了,比如毛衣和秋衣这种里面穿的都是缝缝再穿。鞋子鞋底掉了也是沾沾继续穿。回到家外套就赶紧挂起来。为了省钱,几乎每天都在单位食堂吃饭,周末就在家自己做饭吃。我们家除非有客人的情况,否则绝不下馆子。

为了省钱,过年回老家,我们一家人都是选择最便宜的硬座绿皮车。


这就是我的家庭的生活状态。房价上升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生活压力。所以我才拼命的在悟空问答上答题,以期多赚点钱养家(目前还未赚到一分钱~无奈摊手)。

以上便是我,一个硕士毕业生的心声。


土杂漫谈


我曾经有个同事,在2006年的时候买了一套房子。

他家是农村的,老婆家里也是农村的,所以两个人工作后省吃俭用攒下每一分钱都是为了在省城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几年下来两个人上班时间勤奋努力,下班后又去夜市摆摊,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天气,从不放过任何机会。

2006年双方父母看他们实在辛苦,也为了要下一代,咬牙赞助了一部分资金加上他们的积蓄作为首付款买了房,用了最高的贷款额度和最长的贷款期限,幸运的是还享受到了单位十万元的无息贷款和银行七折贷款利率优惠。

虽然当时每月的还贷一千多元占去了他们收入的大半,家里也没有装修,但是买的最便宜的双人床放到了自己家的房子里,这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的事情!

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工资一直在增加,但是贷款每月还是一千多块,房子也从两千多元一平米涨到了将近两万元一平方米,还有比这更精彩的吗?

虽然还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才能还清贷款,但是他们已经脱离了底层无产阶级,现在有车有房有老婆有孩子,每月的贷款仅仅是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了,根本影响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消费能力。


我的房子我做主


我九八年毕业,2002年自己攒了四万二,对像给了一万,娘家赞助三万,贷款五万在苏州买了婚房,后来花了五万装修,家具没钱买,每个月工资发了,买一个家具!一年后把家具买全了!结婚就和对象领结婚证花钱了!其他没花钱!贷款五年,每月还一千!2006,买第二套房,苏州园区,当时在搞高校园,想想小孩将来上大学方便,就买了!总价四十二万!装修十万!首付自己攒的!十五六万!装修借的!家具家电,刷朋友的信用卡!房租还贷款!2009年亚洲金融危机,三千三一平买了一套四十五万的酒店式公寓!装修四万,首付八万七!房租还贷款!一月还贷款九百!2013年,苏州下面的吴江区撤县并区后,在吴江经济开发区买了一套期房,每平六千二,总价近七十万 首付三十五万,因为限贷,每月还两千多!老公的公积金还款!2018年把除了在苏州公。工业园区的自己住的房子外,剩下的三套都卖了!回款现金,存银行理财!为啥,房子太低,不到百分之二!还各种事!现在一家三口住一百多平,均价四万的无贷款房!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


手机用户63899766805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之前问朋友的一个问题,他当时准备要二胎,我问他:“你现在条件养一个有余,养两个吃力,干嘛要着急生二胎?”

他说:养两个是吃力,但是不至于到没得吃、没得住,没得穿的地步,把钱花在养孩子生上,至少十年二十年以后他会长大成人,这也算投资,不然平时照样也要花钱,还不知道钱花在哪了,养个小孩,至少你把他抚养长大了,这也是财富。”

所以我想,即使现在的房贷透支了未来,至少你住有所居,至于消费,我不相信没有房贷就会更有勇气消费。


地产懒知识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老百姓来说,确实是房价透支了很多家庭未来十五甚至二十五年的消费能力,现在许多工薪阶层已经没有能力消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我国任何一个城市的房价与当地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相比,确实是太高了,可以说,现在我国所有的城市普通的工薪阶层买房是需要全家人两代人一辈子的积累,才能买得起当地的房子,有的甚至是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买得起,一家人所有的收入都用来还房贷了,能剩下的钱就只有勉强维持过日子了,还能够有富裕的钱消费吗,当然很少了。

问题是当大部分人都不消费了,商品就不好卖了,商品不好卖了,各行各业的经济效益就会下降,各行各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反过来又让经济发展降速,经济发展降速后,人们的收入就会下降,人们就更加不敢消费,长此循环下去,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所以,在人类历史上从业都是只有民富才能国强,说的是人民富裕了大家有能力消费了,经济才能持续更好的发展,国家才会强大。而高房价炒房炒地是少数人掠夺大部分人财富的模式,炒房炒地对经济的破坏是最大的,高房价不光制约消费,高房价也会制约各行各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房价绑架了很多人的生活,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1:房价之下,对于普通人来讲,买个房子往往需要耗尽数十年的积蓄,甚至是掏空两代人的口袋。而除了首付,往往每个月还要还一笔房贷给银行。为了买个房子,很多人不得不选择节衣缩食,生活水平大为降低,消费能力也是大打折扣。

2:房市过火导致大量本该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都流向房地产业,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停滞,实体经济发展不好就会影响到居民就业和就业质量,从而也会导致居民收入的下降,长此以往,反复循环,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3:房价的快速上涨,让很多早期买房的人账面财富迅速增值,勤劳创业不如借款投资买房的事情一直在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多人之前勤劳致富的观念被扭曲,不再踏踏实实上班,而是选择去投机炒房赚快钱。因为高房价,很多人要买房,只能选择负债,向亲戚朋友及银行借钱,负债可以说是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俗人姚


朋友月薪一万三,前段时间还在跟我哭穷,她给我算了一笔帐。

坐标三线城市。两个女儿。一套房子。

首付是双方父母一起凑的。结婚三年才买了房子,装修完基本上口袋已经空了。

日常生活开支每月三千,两个孩子三千,总共六千,加上月供三千五,总共九千五。

这还不算平时孩子感冒发烧。现在看个感冒没有四五十都不行。

杂七杂八算下来,紧紧巴巴的过才能省三千左右。

一年能存三万就不错了。

朋友说她现在衣服和化妆品能不买就不买,即使买也是一百元左右的。基本不在外面吃饭,因为普通一碗面就得10块,一个烧饼3块,一家人出去吃最少要一百左右。但是在家做饭也觉得贵,蔬菜水果价格都疯涨,特别是水果,都快吃不起了。小孩子的衣服有的也是拣亲戚朋友的,因为现在孩子的衣服比大人的都贵。

父母都年纪大了,偶尔生病他们都要提心吊胆,现在进医院不扒层皮出不来。

请问这样的生存状况还怎么消费。哪儿敢消费。

以前父母那一代是没钱消费,现在是有钱不敢消费。

房贷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在拼命的挣钱,也只能达到维持生活的程度。

听她这么说之后,我想了想自己一个月连她一半都挣不了,还结什么婚,生什么孩子,买什么房!!!


拾光1991


目前, 很多很多的人在鼓噪: (一) 中国大陆地区的 "高房价\

黄传新1


我的房贷每月只有二千余元,已经按揭了五年,这是我的第三套,并在远离江西的海南。

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有几套房子,有的正在按揭,有的正在购买,时不时传来某某人在某某城市买了房,某某人又买了一套。

人们一边在痛责房价离奇的上涨,一边在拼命的购买一套又一套的房子。

我说,怪谁呢?

如果怪开发商的房价涨得太快,倒不如怪哪些买了一套又一套的购房人。

我有一个卖房的朋友,说如果房价涨得卖不动,开发商就不敢一轮一轮的涨了。涨价,说明有钱人多。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在中国购房者面前表现得淋离尽致。

大家都懂——有所需必有所供。

什么时候能够扭转这种怪现象,走向良性循环,人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