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謖成功在街亭堵住張郃,結局會怎樣?

亭殿閣


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就是在街亭拖住魏軍,最好的辦法就是於要道處設防。由於人馬無法展開,短時間內魏軍人數上的優勢無法發揮。而因為魏軍是去救援,不會戀戰。時間一拖,士氣自然受損。而守軍等不來援軍,大概率投降。這樣的話,諸葛亮就能帶軍增援街亭,張郃必然要考慮退守陳倉一線以圖進取。曹真會領兵增援,他怎麼增援?曹真自領大軍在斜谷對上趙雲一支偏師疑兵,一直到馬謖兵敗前都對趙雲一點辦法沒有,趙雲退兵了都沒敢追,他留少部分兵馬能擋住趙雲嗎?他根本沒有可能分兵,趙雲就算是疑兵,但是如果曹真在斜谷擋不住趙雲,那這疑兵可就不是疑兵了,趙雲偏師可以直接威脅長安了。其他的都不想講了。如果馬謖真能擋住曹魏援軍,整個隴右涼州就沒了,最好的結果是能保住長安。防禦戰可不是人多就一定贏的,這樣的戰例歷史上比比皆是,都如你的觀點,那曹魏早在官渡就被袁紹滅了。

簡單的講,諸葛亮出兵在於速和奇。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為蜀漢爭取更多資源。想一舉擊敗曹魏是不可能的,實力相差太多,就算諸葛亮再聰明再會用計,真到攻城戰陣地戰的時候,雙方擺開了蜀漢沒有優勢,兵源和後勤緊張也讓諸葛亮消耗不起。其實我覺得諸葛亮在奪取足夠的資源後還是會先攻長安,穩定陣腳之後才能和曹魏抗衡。如果街亭守住,諸葛亮攻下隴右,張郃就不敢再攻街亭了,諸葛亮就會在背後包抄張郃了,對曹真也一樣。另外攻下隴右後,諸葛亮就有了根據地了,沒有糧食危機的。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會順時針轉個90度,主力東進,這是子午谷就會成為實實在在的奇謀了。在未取得隴右前,子午谷只是死謀!

我還是覺得魏延的兵出子午有一定道理,只不過是時機選擇問題,主席曾說過此機太險,看地圖,諸葛亮領兵直出褒斜道兵近五丈原,作出直下長安的態勢,並飛鴿傳在漢中的魏延晝伏夜行指出子午谷突襲長安,像亮劍裡李雲龍玩的大兵團佯攻,真正厲害的是小型突擊隊,直奔他心臟去的。其實估計當時魏延就是這個意思,只不過諸葛亮沒聽進去而已。兵者詭道也!現代的特種作戰瞭解一下。

如果魏延出現在長安。那張合也不會出現在街亭了。如果這這樣諸葛得攏右。失去魏延。我只是個人意見。所以說拿魏延五千人馬換取攏右五郡的人口和資源就看值不值了。本來蜀國的能獨擋一面的將帥就少。魏延比較勇猛。武藝高強。對魏的話就是失去了攏右控制。攏右重要還是長安重要。所以不管成功與否。要麼失去魏延五千人馬。要麼就失去攏右控制。諸葛選擇了後者。

街亭古戰場旅遊的時候去過,一個Y字形谷口,只要守住中間的通道,除非不計代價不計傷亡,要不然是真打不進去的,而且最先到的是張郃的騎兵,那個地方簡直就是騎兵的絕地,地勢狹窄騎兵的衝擊力和陣型根本就發揮不出來,只要前頭的那幾十匹馬一被拖住,後面騎兵的衝擊力就會全用在前頭自己騎兵的身上,前頭的進不去後頭的出不來,直接堵死在谷內,而且雙方並不是遭遇戰而是馬謖已經建好營地後張郃的騎兵才趕到的,只能說是馬謖的部隊沒有休整的時間,但是張郃的騎兵趕了這麼遠的路同樣沒有休整時間,雙方一樣的是人困馬乏但是馬謖的情況比張郃還要好些。

因為他先到營寨都立好了,只要馬謖擋住第一波攻勢張郃勢必會停止攻擊等待步兵的到來,這一等以古代步兵的行進速度最少得有五天,五天時間絕對夠鞏固陣地修築工事了,只要深挖塹壕多置鹿角箭塔等防禦設施,拖住張郃一兩個月不成問題,而且第一次北伐是蜀漢物資準備最充足的時候,吃的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糧食全屯在漢中的南鄭,所以完全有時間實施諸葛亮的戰略構想。只從蜀漢佔領街街亭後,在隴右會和曹魏在軍事上拉鋸上看問題。要知道佔領隴右蜀漢會很容易得到馬匹這一戰略資源,另外從經濟上會切斷曹魏的絲綢之路,使曹魏內部發生經濟危機。蜀漢的蜀錦很方便的從絲綢之路外銷,再也不用通過曹魏,自己的經濟實力增加,同時曹魏就不能從蜀錦上賺取利潤,更加大了曹魏的經濟困難!

拼國力?如果守住了,後期拼消耗,蜀漢不一定絕對就拼不起,不去細想,就以為曹魏拼全力,到曹魏真能拼全力嗎?北邊歷來不算安穩,要留一部分重兵把守,東南邊還有孫權實力隨時侵擾也必須押重兵把守,西南孟達也是搖擺不定,宛城的兵力肯定也不能少,剩下能和蜀漢對抗的只有關中長安➕涼州了,或許唯一的優勢就是略微能從其他州郡得到點補充,但肯定不多,蜀漢這邊是舉全益州之力攻打啊,所以總的來說,還算是比較公平。


歷史深度揭秘


街亭根本守不住,馬謖不論怎麼做,是否當道紮營,諸葛亮只派給他五千人是萬萬不夠的,街亭戰場是一個寬達兩公里,長達十公里的乾枯河谷,馬謖平均每米正面只能分到2.5個人,他上山紮營,實比當道紮營牽制魏軍的時間更久。守街亭前,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己經失敗,否則,他不會將天水三郡百姓遷入漢中,馬謖守街亭的時間不足以保證諸葛亮臨時決定遷移的時間,只可能是在派馬謖守街亭之前。馬謖就不是小說裡的什麼先鋒,而是墊後,他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的替罪羊,諸葛亮派他守街亭,實是在害他。《魏略》更是記錄諸葛亮大軍就在馬謖身後十里紮營,等於說他本人就在街亭,說他聽說馬謖被圍,起兵救援時,行軍慢慢悠,坐看馬謖滅亡,最後還是丟了街亭。實際上當年劉備固守漢中不與曹操大軍交戰,就迫使曹操放棄奪回漢中,劉備己知從漢中出兵伐魏,只是諸葛亮的紙上談兵,後來司馬懿用了劉備同樣辦法,令諸葛亮的北伐夢都成了泡影,毛主席批評說:蜀漢始誤於《隆中對》。被文人、君王們吹捧的《隆中對》除了剽竊魯肅的三分天下論,其他全是錯的。


沉140769451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候的關鍵性的戰役,也是決定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直接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在街亭失守之後,諸葛亮不得不停止北伐,將部隊全部撤了回來,失去了之前獲得的一切戰果。

那麼為什麼街亭這麼重要呢?我們首先看一下街亭的關鍵性。

街亭的關鍵性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略目標並不是攻佔長安,而是攻佔隴右地區。對於當時的魏國和蜀國來說,魏國有500多萬人口,蜀國只有100萬不到,雙方的動員能力不在一個層次上。蜀國最多能夠動員10萬人參戰,而魏國可以動員50萬人,當然也不會50萬人都對付蜀國,其中20萬人用於對付東吳,10萬人在各地防守,尤其是北方,要防止遊牧民族的南下,能夠在長安地區對付蜀國的軍隊,應該不下20萬人。以10萬人對戰20萬人要短時間內獲勝而攻下長安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諸葛亮選擇了先攻佔隴右地區,然後以隴右為基地進攻長安。

那麼如果能夠拿下隴右又將如何呢?

第一,隴右地區產糧,拿下隴右後,大軍的糧食補給就能夠到位,就不用後來北伐時候因為糧食不足供應不上而撤兵的尷尬了;

第二,隴右地區產馬,這樣蜀國就可以建立一支騎兵,後來在進入中原的時候騎兵在中原平原作戰,會大大增加蜀軍的戰力;

第三,從隴右進攻長安,都是大路,適合行軍和後勤補給,而漢中進攻長安基本都是小路,路途險阻,不適合大兵團作戰,糧草運輸也往往跟不上;

第四是拿下了隴右地區,蜀國就增加了不少人口,兵源也就增加了,進攻長安的時候可以發動更多的軍隊。

因此,諸葛亮選擇拿下隴右是切合實際的。

那麼我們看一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情況。

他首先出動了趙雲和鄧芝帶領一支偏師佯裝成主力進攻陳倉。魏國上當,派大將軍曹真帶領魏軍主力在陳倉和趙雲對峙。

然後諸葛亮帶領主力兵馬走了祁山大道(這條道路非常平坦,適合大兵團作戰),直撲隴右地區,而隴右地區根本沒有做好準備,面對氣勢洶洶的諸葛亮大軍,很快就大部分失陷,大城只剩下了隴西城。

得知情況的魏國皇帝曹睿馬上坐鎮長安,從荊州調來了大將張郃和他的五萬精銳騎兵,以支援隴右。

此時的情況是,從長安到隴右有兩條道路一條是陳倉渭水道,諸葛亮在這裡和郭淮對峙。而當時來說,魏延和吳懿正率軍攻打隴西城,蜀軍已經隔斷了隴右和長安之間的聯繫,只要魏延和吳懿能夠圍困一段時間,隴西就會斷糧從而拿下隴西以至於整個隴右地區也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張郃來說,他要快速馳援隴右就只能走另一條道路,隴山道。街亭就在隴山道上的必經之路上,守住了街亭就阻斷了魏軍支援隴右的路線,從而隴右就拿下來了。

守住街亭的情況發展分析

如果當時馬謖守住了街亭,那麼隴右就必然被蜀軍拿下了。

拿下隴右的蜀軍實力會增加許多,我們分析一下。

如果拿下隴右,那麼諸葛亮必然會集結蜀國全部的力量發動一次對長安的進攻,此時的魏國也必然會嚴陣以待。

就拿蜀國曆次北伐來說,出動軍隊最多的一次是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出動了12.5萬人,拿下隴右之後,至少可以增加2萬多人的兵員,這樣蜀國進攻的力量,極限情況下能達到15萬人。同時,進攻長安有兩條大道,隴山道和陳倉渭水道,都適合大兵團作戰,並且隴右的糧食也充足,這樣的話也就不會有糧草運輸上的問題。

就魏國來說,50萬人的動員能力,20萬人對付東吳,10萬人駐紮在各地,在長安戰區能夠集中20萬人左右的兵力。

所以那將會是一場蜀軍15萬人對戰魏國20萬人的一場決戰。

蜀國這邊自然是諸葛亮為主帥,大將有趙雲、魏延、吳懿這些人。

魏國方面估計很可能是皇帝曹睿坐鎮,大將還有司馬懿、張郃、郭淮等人。

所以雙方旗鼓相當,在兵力上魏軍略佔優勢,士氣上則是蜀軍更為高昂。

所以接下來的情況還要看雙方的發揮了,大戰不可避免,結局就定於長安附近的決戰,勝率來說,雙方都差不多,看具體發揮了。


老威觀史


諸葛亮本來也沒指望馬謖能夠真的守住街亭,他給馬謖的軍令是守住街亭十天,這是因為他做了一件事之後需要擦屁股,當時的諸葛亮剛剛攻下天水,他需要毀掉天水城,徹底破壞掉魏軍這個攻蜀的前沿基地。

夷陵之戰敗光了蜀漢的所有家底,魏國在公元226年時候單單國內生產總值就大約是蜀漢的16倍左右,而各種物資庫存更是取得了碾壓式的優勢(這一點從諸葛亮動不動就缺糧可以看出來)。這時候曹魏便開始著手滅蜀計劃,而曹真跟司馬懿則分別被委任為大都督跟副都督,共同負責滅蜀大計。

司馬懿認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在著手滅蜀的時候首先是想要在攻蜀前線建立城堡設立糧倉,而諸葛亮則是以破壞魏軍前線堡壘為目的進行北伐。司馬懿每在前線建立一個城堡,諸葛亮就會發兵去攻打這些城堡,然後破壞掉這個城堡後立馬就撤退了,這樣的話,曹魏就無法在前線集結足夠多的兵力對蜀漢形成威脅。所以呢,不要去糾結為何蜀漢實力明明遠不如曹魏還屢屢發兵犯境,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諸葛亮連花費30兩的事都得親自過問,這足以說明蜀漢的國庫透支得多厲害了。

因此,即便馬謖能夠守住街亭,那也不過是給諸葛亮拆毀天水城贏得時間。當然,除了無法達成破壞天水城的目的之外,馬謖守街亭總共損失了2000多人的部隊,這對於蜀漢來說也是個大損失(蜀漢總兵力也不過6.4萬)。


優己


馬謖在街亭即使能堵住張郃,也只能堵住一時,時間長了,馬謖還是要失敗的。

因為張郃從洛陽出發時,是帶了5萬軍隊出發的,而最先趕到街亭的是張郃的騎兵部隊,這部分騎兵人數不多,不會超過一萬人,而大部分軍隊都是在後面的,沒有騎兵部隊行軍快,時間一長,等到張郃的部隊全部到達街亭,馬謖還是要失敗的。



這裡先不管其它,就來說說:如果馬謖成功守住街亭堵住張郃,那麼結局會如何?

在這裡,首先得了解一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的大概過程和軍隊部署。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以聲東擊西、出其不意,發動的對曹魏隴右地區的攻擊,諸葛亮的目的就是拿下隴右地區。



諸葛亮以趙雲、鄧芝在箕谷的疑兵引誘曹真的主力魏軍,然後親率主力出祁山,包圍上邽,下令馬謖領軍在街亭紮營,阻擋魏軍,同時讓高翔和魏延各率一支蜀軍在馬謖的左右作為支援互動,之後諸葛亮繼續率軍進軍隴右,拿下隴右五郡中的三郡: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投降,只有隴西和廣魏兩郡仍在堅守。

魏國要救援隴右,必須從長安一帶出發一路向西,從長安到隴右地區,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隴山道,這條路是大路,直通街亭;另一條路是走渭水道,這條路是小路,直通上邽。



諸葛亮的戰略就是守住街亭與上邽,阻止曹魏援軍通過街亭與上邽這兩個戰略要地救援隴右,只要蜀軍成功的守住了街亭和上邽,諸葛亮才有全取隴右的可能。

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接下來結局會如此呢?

顯而易見,魏軍街亭受阻,肯定會通過渭水道攻打上邽,曹魏關中主帥曹真勢必會留下少量軍隊防守趙雲和鄧芝,大部隊沿渭水小道前往上邽,攻打上邽,與此同時,曹魏會繼續派出部隊支援張郃,繼續攻打街亭,也就是說曹魏肯定會兩路出擊,同時攻打街亭和上邽。



諸葛亮這邊,如果馬謖成功守住街亭,那麼蜀軍就可以在隴右地區繼續攻城掠寨,很有可能隴西和廣魏兩郡也守不住,如此一來,魏國在隴右的五郡肯定全部失守,被蜀軍佔領,諸葛亮要維持長期佔領,必須守住街亭和上邽,於是在曹魏繼續攻打街亭和上邽時,諸葛亮在拿下隴右後也會繼續向兩地增兵,雙方的焦點爭奪都在街亭和上邽。

諸葛亮剛剛收復隴右五郡,人心還不安穩,還需要時間來安撫人心,加固城池,並且不能讓魏國軍隊進入隴右,一旦讓魏國軍隊進入隴右,那些不太服從蜀漢的勢力肯定會蠢蠢欲動。

如果諸葛亮死守街亭和上邽,短時間內是可以守住的,但時間一長,肯定是守不住的,為什麼呢?因為魏國無論是實力、兵力、人口、地盤數倍於蜀漢,蜀漢守,曹魏攻,這樣就打成了消耗戰,打消耗戰拼的是實力,蜀漢不如曹魏,時間一長必敗。



如果張郃在街亭或者曹真在上邽擊敗了蜀軍,那麼蜀漢在隴右的軍隊,就會陷入包圍,以諸葛亮的作風來看,一旦守不住,諸葛亮肯定是全軍撤退的。

而最終的結局就是蜀漢在街亭和上邽失敗後,蜀軍全線撤退,諸葛亮率領大軍回到漢中。如果張郃或曹真率軍來追諸葛亮的話,那麼肯定會墊上性命。

諸葛亮雖撤退,但從隴右擄走了五千戶人,實在也是賺大了,損失最大的就是曹魏方面,人口流失,城池失陷,雖復得,但元氣大傷,一大批基層官員被擄走,在戰爭中陣亡了不少士卒。總體來說 ,諸葛亮還是賺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對馬謖說:你守住了街亭,就是北伐第一功。(功勞在先鋒官之上)

毛主席對街亭的評價:亮宜自臨陣(諸葛亮應該親自前往)。

從上面的圖上可以看出,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很快就佔領了關外的一大半領土。

兩位偉人的評價,足以證明了街亭的重要性——戰略咽喉。這個地方而且不是守不住——諸葛量已經給了馬謖指示:守!

這是失去荊州之後,諸葛量離克復中原,興復漢室最近的一次,勝利理離他只有1釐米的距離,但是就是即將觸碰到的一剎那,他失敗了。可是歷史沒有如果,曹魏不會再給諸葛量再來一次機會。

隆中對的策略是:佔領荊州和東西兩川;等待天下有變,則中路荊州一上將北伐;劉備帥領蜀中大軍出祁山,而且諸葛量安排了第三路兵馬——上庸,劉封孟達的上庸距離宛城(今天南陽)距離最近。就好比鬥地主,蜀漢手裡握了三個炸,其中一個還是王炸——九省通衢的荊州;北能幹掉曹操,南能控制孫吳。此外就是西川幾乎沒經歷什麼戰亂,就投降了。蜀漢集團可以說冰槍馬壯。故事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關羽大意失荊州——相當於丟掉了湖南湖北兩大塊地方;劉備夷陵戰敗,蜀漢危在旦夕;但是諸葛亮都一一化解了。通過數十年的繁衍發展,諸葛量終於有了北伐的資本——最後的資本。

這也決定了諸葛亮不能輸,至少時無功而返。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攻擊還算順利,出其不意的攻佔了秦州、陳倉等重點城市;把這些城市與蜀漢連接起來,就能發揮巨大的戰略作用。即使不出戰,也能逼迫魏國屯兵防範這幾座城池。將會對魏國產生巨大的戰略消耗。

我們做一次大膽的假設:馬謖成功在街亭堵住了張郃。

1、最直接的就是糧道沒有斷,蜀漢的軍需、兵力可以遠遠不斷的輸送到魏國的地盤上。把佔領的幾個州迅速武裝到牙齒,成為克復中原幹掉曹魏的前線陣地。而曹魏為了防範將不得不增加兵力,從中原腹地運送糧草兵力過來,形成巨大的消耗。

2、戰略飛地,這幾個州都在西面,佔據著重要關隘,直接威脅長安的安全。曹魏正面攻打,時肯定大不了的。不然早就打了。這塊戰略飛地,進可攻,退可守,前提條件是與蜀漢不能斷絕聯繫通道。

3、這個地方和羌人離得很近,佔據了這個地方不但能切斷曹魏與羌人的少數民族的聯繫,曹魏經常鼓動羌人一起進攻蜀漢。更為關鍵點額是這個地方離河西走廊非常近——河西走廊產戰馬。


這麼說,守住了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克復中原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在滾雪球的效果下,會越來越快。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


嘟嘟讀讀


馬謖即使成功在街亭堵住張郃,那麼也改變不了第一次北伐失敗的結局,不過諸葛亮會有機會多遷走一些隴右的居民。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隴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響應,關中震動。因此很多人覺得諸葛亮這次北伐勢如破竹,如果不是丟失街亭,那麼必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戰果。

不過實際上這只是劉備死後魏國認為蜀漢弱小,不可能北伐,所以準備不足。而且諸葛亮命趙雲、鄧芝率疑兵出斜谷道攻打郿縣,吸引了魏軍注意力,而自己則率軍出祁山,打了魏軍一個出其不意而已。並非是蜀軍的實力強於魏軍的結果。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在兵力上並不佔優勢

在史書上並沒有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出動了多少部隊,不過我們可以從相關資料推測一二。

在劉備剛剛奪取益州以後,孫權發兵荊州,想奪取荊州。劉備率軍五萬趕往荊州,和吳軍在湘水對峙。劉備所率的五萬大軍,應該是當時蜀軍可以機動的兵力。此後劉備雖然在漢中擊敗曹操,奪取了漢中。但是曹操遷走了漢中的居民,所以劉備的實力並沒有得到多少加強。此後蜀漢經歷了荊州之敗、夷陵之敗,損失慘重。

諸葛亮輔政後,經過幾年休養生息,蜀軍實力得到一定的恢復,但是應該比劉備時期還要弱小些。

而且此時李嚴鎮守永安,手下的部隊諸葛亮是沒法調動的。直到曹真伐蜀時,李嚴的兩萬大軍增援漢中,諸葛亮此後才逐步掌握了這支軍隊。所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所率的部隊最多也就是五萬左右。

而魏國雖然並未想到諸葛亮會北伐,在關中等地防禦薄弱。但是雍州和涼州胡人眾多,時有叛亂髮生,所以魏國在雍涼二州還是有相當數量的駐軍。此外長安是魏國在關中的主要支點,因此也有不少守軍。

而在諸葛亮北伐以後,魏明帝曹叡又親自率軍五萬增援關中,因此在總兵力上魏軍佔據明顯優勢。

而在戰鬥力上,蜀軍此時也不佔優勢

夷陵之戰蜀軍損失慘重,蜀軍精銳損失殆盡,很多將領也死在此戰中。諸葛亮輔政以後雖然勵精圖治,苦練兵馬,但是蜀軍的戰鬥力較魏軍來說,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街亭之戰時,馬謖雖然犯了很大的錯誤,但是此時曹真統帥魏軍主力還在箕谷和趙雲作戰,曹叡坐鎮長安肯定也留下了相當數量的部隊,張郃所率的魏軍應該不多。馬謖僅僅面對魏軍偏師就一敗塗地,顯然蜀軍此時的戰鬥力還是遠不如魏軍。

而且此時隴右雖然有三郡已經歸順,但是隴西郡並未投降,雍州刺史郭淮也率領一支魏軍駐守上邽。諸葛亮派兵攻打隴西郡,卻被魏軍擊退,而郭淮則率軍也在列柳城擊敗高翔所統帥的蜀軍。

所以蜀軍此時的戰鬥力上並不佔優勢。

即使守住街亭,也只是暫時遲滯魏軍的攻擊

馬謖即使守住街亭,擊退的也不過是魏軍前鋒而已。而在曹真擊敗趙雲以後,魏軍的主力部隊就可以西進增援隴右。面對有絕對兵力優勢的魏軍,馬謖還能堅持多久是個問題。

此外魏軍能機動的部隊遠不止五萬,根據史料看,魏國起碼可以動員十萬大軍,有了絕對的兵力優勢,魏軍能選擇的方案很多:

除了走街亭外,魏軍還可以走張郃當初走過的陳倉狹道直取祁山,威脅蜀軍的後路。或者是北上安定,和涼州的魏軍匯合以後南下攻擊蜀軍。甚至可以分兵攻擊漢中,迫使諸葛亮回援。

在這種情況下,五萬蜀軍一面要平定隴右的魏軍,一面要多處設防防禦魏軍來援,是難以持久的。

所以第一次北伐能輕取三郡,不過是蜀軍突襲成功的結果,並非蜀軍真實實力的體現。一旦魏國增援部隊趕來,蜀軍難以繼續擴大戰果。不過如果馬謖守住街亭,那麼魏軍的增援部隊就不會來的這麼快,諸葛亮有更多的時間遷走天水和南安的居民,這次北伐的獲益會增加。


不沉的經遠


諸葛未用魏延子午谷計是有道理的。蜀軍充其量10萬,多為步兵/弓兵,且有部分駐守蜀地,能北伐的兵員不過5~6萬。也許偷襲長安能成,但前提條件是能一舉攻下長安,八百里秦川均降,且還要攻下長安及附近城市後迅速拿下潼關(東出入口)與武關(東南出入口),並能防守住。清楚蜀魏的實力/兵力/兵種/後勤等因素的對比後就明白了,有這個可能嗎(偷過子午谷魏軍不知/強攻長安一舉可得/長安糧草不被燒燬/攻下長安周邊均降/投降後不反/隴右諸郡不攻關中/隴右諸郡不攻漢中/再迅速攻下潼關與武關並守住等因素,如果有10~15萬蜀兵)?諸葛想先取隴右諸郡後再圖關中是深思熟慮的,因隴右有戰馬,且為產糧地。有戰馬後就有與魏軍決高下的騎兵(尤其在平原開闊地騎兵很重要),有糧草後就不再依賴成都-漢中的軍糧補給線。當然,獲得隴右還能增加人口,也是對蜀國的實力大補。儘管取得隴右與關中對蜀國實為更為巨補,但彼時的戰略時機與國家實力並不支撐諸葛第一次北伐,那時魏蜀吳三國比較太平,無大戰事,且魏國政權穩定,人民生活較安定。所以,諸葛北伐屬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慢性自殺;如採用魏延子午谷計屬快速自殺。


風暴戰鼓351


我是抽菸侃歷史,我來回答一個。

從諸葛亮否定魏延的子午谷計劃便可以看出,諸葛亮不僅僅是謹慎,軍事指揮能力更不是魏延這等將才可比擬的。初子午谷直取長安,聽起來那麼完美的計劃,可惜實用性不高。中原戰場縱深太長,若是魏軍繞道斜谷道,緊緊跟在蜀軍後邊,那時候蜀軍不僅是孤軍,還會被魏軍前後包抄、包了餃子。由此可見諸葛亮軍事指揮才能應該不在韓信之下。



為什麼會有街亭之戰,為什麼要守街亭。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戰略方向就是佔領涼州,吞併漢中,蠶食曹魏,統一天下。乘曹魏不備發動的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都已叛魏歸蜀,只剩下隴西和廣魏兩郡。如果馬謖能夠守住街亭,那麼剩下的兩郡就會在短時間內攻破。

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中,諸葛亮雖然在穩定後方和北伐戰役中多有失敗,但防禦戰諸葛亮從無敗績。一旦奪取涼州,莫說張郃,即便是曹真、司馬懿親自統兵前來,收復涼州的可能性也不大。



楚漢戰爭時期,劉邦被拘禁在漢中,可以說毫無出頭之日,整天心煩罵人。當韓信出汗中佔領了關中之後,劉邦立馬見到和曙光。可見,出汗中,奪關中,是偏居一隅的蜀漢唯一的出路,也是最有可行性的方案。

以諸葛亮的謹慎,佔領涼州時候,必定是險要處設防,然後仿效韓信平定三秦,為之後的北伐掃親後方威脅。進而進攻關東地區。



所以,如果馬謖守住街亭之後,蜀漢還是有機會佔關中、攻關東的,進而統一天下的。蜀漢歷史上有三次稍大統一天下的機會:

第一次, 也就是隆中對中提到的,漢中與荊州同時出兵,對曹魏形成夾擊之勢。

第二次, 乘曹魏不備,第一次的北伐。

第三次, 出斜谷走五丈原。

但是三次機會中第一次因關羽丟失荊州,在加上之後的夷陵之戰大敗,蜀漢元氣大傷,基本沒有可行性了。第二次是最好的一次機會,可惜街亭守將錯用了馬謖,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第三次機會就是有點天意弄人了,馬上就要見到光明瞭,可惜生命走到盡頭了。



小結

如果街亭不丟,蜀漢出了漢中,佔領關中,還是有非常大的贏面的。當然假設肯定是不存在的,我們也只能當做茶餘飯後的閒篇,意淫下蜀漢統一天下的美好畫面。

愛抽菸、好讀史,我是抽菸侃歷史。點擊關注,與您一起分享不同視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謝謝點贊。


歷史話光年


馬謖,字幼常,是神筆馬良的五弟,是諸葛亮的參軍,他與長史楊儀都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得意門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之時,馬謖自告奮勇,率兩萬精兵,守衛軍事要塞街亭,攔截張頜的五萬大軍,卻遭到了失敗,丟了街亭,導致諸葛亮大敗而歸。

如果馬謖在街亭成功擋住來勢洶洶的張頜,諸葛亮能伐魏成功嗎?有以下三個結局,依據演義,分析如下。

結局一:諸葛亮大軍和司馬懿相持不下,彈盡糧絕,無奈退兵。

蜀漢伐魏,由於路途遙遠,經常因為糧草不足,只能無奈退兵。如果馬謖在街亭成功擋住張頜,司馬懿後續大軍可能繞過街亭,直接和諸葛亮大軍對戰。司馬懿和諸葛亮的軍事水平相差不大,都是三國中後期的頂尖軍事奇才。如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司馬懿打的難解難分,如果曹魏換另一個人,如曹真,可能早被諸葛亮消滅了。

司馬懿雖然不如諸葛亮神機妙算,可是他善於防守,懂得啥時候該出擊,啥時候該龜縮防守。即使諸葛亮多次羞辱司馬懿,送給司馬懿女人穿的衣服,他也不以為意,沒有失去理智。魏將們都義憤填膺,表示受不了此等羞辱“士可殺不可辱”,紛紛表示想要出戰,司馬懿巧妙地以魏明帝曹叡不讓出戰為由,化解了這次危機。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卻說魏將皆知孔明以巾幗女衣辱司馬懿,懿受之不戰。眾將不忿,入帳告曰:“我等皆大國名將,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請出戰,以決雌雄。”

司馬懿的這等烏龜戰法,是想要速戰速決的諸葛亮的剋星。蜀漢長途征戰,缺兵少糧,遲早會被司馬懿的烏龜戰法所拖垮。這時,諸葛亮只能仰天長嘆,“時機不到”,只能撤軍回益州,等待下一次伐魏,再復興大漢江山。這種可能性大概有四成。

結局二:諸葛亮大軍被司馬懿打敗,狼狽逃回成都。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尊劉抑曹”,將諸葛亮神話了,過度誇大了諸葛亮的本領。他在演義中,“呼風喚雨”,曾多次使用火攻,大破敵軍。如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上方谷、草船借箭、巧借東風、木牛流馬,這些都是演義中的精彩片段,令人讀了不禁神往。

然而,這些津津樂道的事蹟,大都是羅貫中強加上去的,歷史上並沒有發生。正史上,諸葛亮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是一個人,不是神,本質上他和司馬懿、賈詡、荀彧、周瑜等人是一個級別的。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軍事水平相差無幾,在一場戰爭中,兩人的輸贏概率都是五五開。如果兩人在博弈中,司馬懿稍微佔有天時,運氣稍微好點,就可能翻轉戰局,戰勝諸葛亮,取得大捷。此時,諸葛亮只能無奈退兵,為保存蜀漢的有生力量,壯士斷腕,忍痛撤回成都。這種可能性也有四成。

結局三:諸葛亮大軍戰勝司馬懿,進而奪取大城市長安,威震華夏。

如果“紙上談兵”的馬謖能夠成功防守住軍事重地街亭,代表著大漢氣數未盡,還有復興的希望。此時,諸葛亮在司馬懿和張郃大軍到來前,成功穩固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將其作為大後方,和司馬懿對決。此時,勝利的天平倒向了蜀漢這邊。

睿智的諸葛亮,完全可能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全面攻擊曹魏,進而戰敗司馬懿,挺進長安,像當年的關羽一樣,實現威震華夏。當然,這種結局的概率最小,最多隻有二成吧。

總結:如果馬謖成功擋住如狼似虎的張郃大軍,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決中,糧草不足退兵的可能性有四成,被司馬懿擊敗的可能性有四成,而戰勝司馬懿,挺進長安的可能性只有兩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