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谡成功在街亭堵住张郃,结局会怎样?

亭殿阁


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就是在街亭拖住魏军,最好的办法就是于要道处设防。由于人马无法展开,短时间内魏军人数上的优势无法发挥。而因为魏军是去救援,不会恋战。时间一拖,士气自然受损。而守军等不来援军,大概率投降。这样的话,诸葛亮就能带军增援街亭,张郃必然要考虑退守陈仓一线以图进取。曹真会领兵增援,他怎么增援?曹真自领大军在斜谷对上赵云一支偏师疑兵,一直到马谡兵败前都对赵云一点办法没有,赵云退兵了都没敢追,他留少部分兵马能挡住赵云吗?他根本没有可能分兵,赵云就算是疑兵,但是如果曹真在斜谷挡不住赵云,那这疑兵可就不是疑兵了,赵云偏师可以直接威胁长安了。其他的都不想讲了。如果马谡真能挡住曹魏援军,整个陇右凉州就没了,最好的结果是能保住长安。防御战可不是人多就一定赢的,这样的战例历史上比比皆是,都如你的观点,那曹魏早在官渡就被袁绍灭了。

简单的讲,诸葛亮出兵在于速和奇。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蜀汉争取更多资源。想一举击败曹魏是不可能的,实力相差太多,就算诸葛亮再聪明再会用计,真到攻城战阵地战的时候,双方摆开了蜀汉没有优势,兵源和后勤紧张也让诸葛亮消耗不起。其实我觉得诸葛亮在夺取足够的资源后还是会先攻长安,稳定阵脚之后才能和曹魏抗衡。如果街亭守住,诸葛亮攻下陇右,张郃就不敢再攻街亭了,诸葛亮就会在背后包抄张郃了,对曹真也一样。另外攻下陇右后,诸葛亮就有了根据地了,没有粮食危机的。诸葛亮的隆中对就会顺时针转个90度,主力东进,这是子午谷就会成为实实在在的奇谋了。在未取得陇右前,子午谷只是死谋!

我还是觉得魏延的兵出子午有一定道理,只不过是时机选择问题,主席曾说过此机太险,看地图,诸葛亮领兵直出褒斜道兵近五丈原,作出直下长安的态势,并飞鸽传在汉中的魏延昼伏夜行指出子午谷突袭长安,像亮剑里李云龙玩的大兵团佯攻,真正厉害的是小型突击队,直奔他心脏去的。其实估计当时魏延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诸葛亮没听进去而已。兵者诡道也!现代的特种作战了解一下。

如果魏延出现在长安。那张合也不会出现在街亭了。如果这这样诸葛得拢右。失去魏延。我只是个人意见。所以说拿魏延五千人马换取拢右五郡的人口和资源就看值不值了。本来蜀国的能独挡一面的将帅就少。魏延比较勇猛。武艺高强。对魏的话就是失去了拢右控制。拢右重要还是长安重要。所以不管成功与否。要么失去魏延五千人马。要么就失去拢右控制。诸葛选择了后者。

街亭古战场旅游的时候去过,一个Y字形谷口,只要守住中间的通道,除非不计代价不计伤亡,要不然是真打不进去的,而且最先到的是张郃的骑兵,那个地方简直就是骑兵的绝地,地势狭窄骑兵的冲击力和阵型根本就发挥不出来,只要前头的那几十匹马一被拖住,后面骑兵的冲击力就会全用在前头自己骑兵的身上,前头的进不去后头的出不来,直接堵死在谷内,而且双方并不是遭遇战而是马谡已经建好营地后张郃的骑兵才赶到的,只能说是马谡的部队没有休整的时间,但是张郃的骑兵赶了这么远的路同样没有休整时间,双方一样的是人困马乏但是马谡的情况比张郃还要好些。

因为他先到营寨都立好了,只要马谡挡住第一波攻势张郃势必会停止攻击等待步兵的到来,这一等以古代步兵的行进速度最少得有五天,五天时间绝对够巩固阵地修筑工事了,只要深挖堑壕多置鹿角箭塔等防御设施,拖住张郃一两个月不成问题,而且第一次北伐是蜀汉物资准备最充足的时候,吃的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粮食全屯在汉中的南郑,所以完全有时间实施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只从蜀汉占领街街亭后,在陇右会和曹魏在军事上拉锯上看问题。要知道占领陇右蜀汉会很容易得到马匹这一战略资源,另外从经济上会切断曹魏的丝绸之路,使曹魏内部发生经济危机。蜀汉的蜀锦很方便的从丝绸之路外销,再也不用通过曹魏,自己的经济实力增加,同时曹魏就不能从蜀锦上赚取利润,更加大了曹魏的经济困难!

拼国力?如果守住了,后期拼消耗,蜀汉不一定绝对就拼不起,不去细想,就以为曹魏拼全力,到曹魏真能拼全力吗?北边历来不算安稳,要留一部分重兵把守,东南边还有孙权实力随时侵扰也必须押重兵把守,西南孟达也是摇摆不定,宛城的兵力肯定也不能少,剩下能和蜀汉对抗的只有关中长安➕凉州了,或许唯一的优势就是略微能从其他州郡得到点补充,但肯定不多,蜀汉这边是举全益州之力攻打啊,所以总的来说,还算是比较公平。


历史深度揭秘


街亭根本守不住,马謖不论怎么做,是否当道扎营,诸葛亮只派给他五千人是万万不够的,街亭战场是一个宽达两公里,长达十公里的干枯河谷,马謖平均每米正面只能分到2.5个人,他上山扎营,实比当道扎营牵制魏军的时间更久。守街亭前,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己经失败,否则,他不会将天水三郡百姓迁入汉中,马謖守街亭的时间不足以保证诸葛亮临时决定迁移的时间,只可能是在派马謖守街亭之前。马謖就不是小说里的什么先锋,而是垫后,他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替罪羊,诸葛亮派他守街亭,实是在害他。《魏略》更是记录诸葛亮大军就在马謖身后十里扎营,等于说他本人就在街亭,说他听说马謖被围,起兵救援时,行军慢慢悠,坐看马謖灭亡,最后还是丢了街亭。实际上当年刘备固守汉中不与曹操大军交战,就迫使曹操放弃夺回汉中,刘备己知从汉中出兵伐魏,只是诸葛亮的纸上谈兵,后来司马懿用了刘备同样办法,令诸葛亮的北伐梦都成了泡影,毛主席批评说:蜀汉始误于《隆中对》。被文人、君王们吹捧的《隆中对》除了剽窃鲁肃的三分天下论,其他全是错的。


沉140769451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候的关键性的战役,也是决定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直接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在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不得不停止北伐,将部队全部撤了回来,失去了之前获得的一切战果。

那么为什么街亭这么重要呢?我们首先看一下街亭的关键性。

街亭的关键性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标并不是攻占长安,而是攻占陇右地区。对于当时的魏国和蜀国来说,魏国有500多万人口,蜀国只有100万不到,双方的动员能力不在一个层次上。蜀国最多能够动员10万人参战,而魏国可以动员50万人,当然也不会50万人都对付蜀国,其中20万人用于对付东吴,10万人在各地防守,尤其是北方,要防止游牧民族的南下,能够在长安地区对付蜀国的军队,应该不下20万人。以10万人对战20万人要短时间内获胜而攻下长安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诸葛亮选择了先攻占陇右地区,然后以陇右为基地进攻长安。

那么如果能够拿下陇右又将如何呢?

第一,陇右地区产粮,拿下陇右后,大军的粮食补给就能够到位,就不用后来北伐时候因为粮食不足供应不上而撤兵的尴尬了;

第二,陇右地区产马,这样蜀国就可以建立一支骑兵,后来在进入中原的时候骑兵在中原平原作战,会大大增加蜀军的战力;

第三,从陇右进攻长安,都是大路,适合行军和后勤补给,而汉中进攻长安基本都是小路,路途险阻,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粮草运输也往往跟不上;

第四是拿下了陇右地区,蜀国就增加了不少人口,兵源也就增加了,进攻长安的时候可以发动更多的军队。

因此,诸葛亮选择拿下陇右是切合实际的。

那么我们看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情况。

他首先出动了赵云和邓芝带领一支偏师佯装成主力进攻陈仓。魏国上当,派大将军曹真带领魏军主力在陈仓和赵云对峙。

然后诸葛亮带领主力兵马走了祁山大道(这条道路非常平坦,适合大兵团作战),直扑陇右地区,而陇右地区根本没有做好准备,面对气势汹汹的诸葛亮大军,很快就大部分失陷,大城只剩下了陇西城。

得知情况的魏国皇帝曹睿马上坐镇长安,从荆州调来了大将张郃和他的五万精锐骑兵,以支援陇右。

此时的情况是,从长安到陇右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陈仓渭水道,诸葛亮在这里和郭淮对峙。而当时来说,魏延和吴懿正率军攻打陇西城,蜀军已经隔断了陇右和长安之间的联系,只要魏延和吴懿能够围困一段时间,陇西就会断粮从而拿下陇西以至于整个陇右地区也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张郃来说,他要快速驰援陇右就只能走另一条道路,陇山道。街亭就在陇山道上的必经之路上,守住了街亭就阻断了魏军支援陇右的路线,从而陇右就拿下来了。

守住街亭的情况发展分析

如果当时马谡守住了街亭,那么陇右就必然被蜀军拿下了。

拿下陇右的蜀军实力会增加许多,我们分析一下。

如果拿下陇右,那么诸葛亮必然会集结蜀国全部的力量发动一次对长安的进攻,此时的魏国也必然会严阵以待。

就拿蜀国历次北伐来说,出动军队最多的一次是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出动了12.5万人,拿下陇右之后,至少可以增加2万多人的兵员,这样蜀国进攻的力量,极限情况下能达到15万人。同时,进攻长安有两条大道,陇山道和陈仓渭水道,都适合大兵团作战,并且陇右的粮食也充足,这样的话也就不会有粮草运输上的问题。

就魏国来说,50万人的动员能力,20万人对付东吴,10万人驻扎在各地,在长安战区能够集中20万人左右的兵力。

所以那将会是一场蜀军15万人对战魏国20万人的一场决战。

蜀国这边自然是诸葛亮为主帅,大将有赵云、魏延、吴懿这些人。

魏国方面估计很可能是皇帝曹睿坐镇,大将还有司马懿、张郃、郭淮等人。

所以双方旗鼓相当,在兵力上魏军略占优势,士气上则是蜀军更为高昂。

所以接下来的情况还要看双方的发挥了,大战不可避免,结局就定于长安附近的决战,胜率来说,双方都差不多,看具体发挥了。


老威观史


诸葛亮本来也没指望马谡能够真的守住街亭,他给马谡的军令是守住街亭十天,这是因为他做了一件事之后需要擦屁股,当时的诸葛亮刚刚攻下天水,他需要毁掉天水城,彻底破坏掉魏军这个攻蜀的前沿基地。

夷陵之战败光了蜀汉的所有家底,魏国在公元226年时候单单国内生产总值就大约是蜀汉的16倍左右,而各种物资库存更是取得了碾压式的优势(这一点从诸葛亮动不动就缺粮可以看出来)。这时候曹魏便开始着手灭蜀计划,而曹真跟司马懿则分别被委任为大都督跟副都督,共同负责灭蜀大计。

司马懿认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在着手灭蜀的时候首先是想要在攻蜀前线建立城堡设立粮仓,而诸葛亮则是以破坏魏军前线堡垒为目的进行北伐。司马懿每在前线建立一个城堡,诸葛亮就会发兵去攻打这些城堡,然后破坏掉这个城堡后立马就撤退了,这样的话,曹魏就无法在前线集结足够多的兵力对蜀汉形成威胁。所以呢,不要去纠结为何蜀汉实力明明远不如曹魏还屡屡发兵犯境,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诸葛亮连花费30两的事都得亲自过问,这足以说明蜀汉的国库透支得多厉害了。

因此,即便马谡能够守住街亭,那也不过是给诸葛亮拆毁天水城赢得时间。当然,除了无法达成破坏天水城的目的之外,马谡守街亭总共损失了2000多人的部队,这对于蜀汉来说也是个大损失(蜀汉总兵力也不过6.4万)。


优己


马谡在街亭即使能堵住张郃,也只能堵住一时,时间长了,马谡还是要失败的。

因为张郃从洛阳出发时,是带了5万军队出发的,而最先赶到街亭的是张郃的骑兵部队,这部分骑兵人数不多,不会超过一万人,而大部分军队都是在后面的,没有骑兵部队行军快,时间一长,等到张郃的部队全部到达街亭,马谡还是要失败的。



这里先不管其它,就来说说:如果马谡成功守住街亭堵住张郃,那么结局会如何?

在这里,首先得了解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大概过程和军队部署。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以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发动的对曹魏陇右地区的攻击,诸葛亮的目的就是拿下陇右地区。



诸葛亮以赵云、邓芝在箕谷的疑兵引诱曹真的主力魏军,然后亲率主力出祁山,包围上邽,下令马谡领军在街亭扎营,阻挡魏军,同时让高翔和魏延各率一支蜀军在马谡的左右作为支援互动,之后诸葛亮继续率军进军陇右,拿下陇右五郡中的三郡: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投降,只有陇西和广魏两郡仍在坚守。

魏国要救援陇右,必须从长安一带出发一路向西,从长安到陇右地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陇山道,这条路是大路,直通街亭;另一条路是走渭水道,这条路是小路,直通上邽。



诸葛亮的战略就是守住街亭与上邽,阻止曹魏援军通过街亭与上邽这两个战略要地救援陇右,只要蜀军成功的守住了街亭和上邽,诸葛亮才有全取陇右的可能。

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接下来结局会如此呢?

显而易见,魏军街亭受阻,肯定会通过渭水道攻打上邽,曹魏关中主帅曹真势必会留下少量军队防守赵云和邓芝,大部队沿渭水小道前往上邽,攻打上邽,与此同时,曹魏会继续派出部队支援张郃,继续攻打街亭,也就是说曹魏肯定会两路出击,同时攻打街亭和上邽。



诸葛亮这边,如果马谡成功守住街亭,那么蜀军就可以在陇右地区继续攻城掠寨,很有可能陇西和广魏两郡也守不住,如此一来,魏国在陇右的五郡肯定全部失守,被蜀军占领,诸葛亮要维持长期占领,必须守住街亭和上邽,于是在曹魏继续攻打街亭和上邽时,诸葛亮在拿下陇右后也会继续向两地增兵,双方的焦点争夺都在街亭和上邽。

诸葛亮刚刚收复陇右五郡,人心还不安稳,还需要时间来安抚人心,加固城池,并且不能让魏国军队进入陇右,一旦让魏国军队进入陇右,那些不太服从蜀汉的势力肯定会蠢蠢欲动。

如果诸葛亮死守街亭和上邽,短时间内是可以守住的,但时间一长,肯定是守不住的,为什么呢?因为魏国无论是实力、兵力、人口、地盘数倍于蜀汉,蜀汉守,曹魏攻,这样就打成了消耗战,打消耗战拼的是实力,蜀汉不如曹魏,时间一长必败。



如果张郃在街亭或者曹真在上邽击败了蜀军,那么蜀汉在陇右的军队,就会陷入包围,以诸葛亮的作风来看,一旦守不住,诸葛亮肯定是全军撤退的。

而最终的结局就是蜀汉在街亭和上邽失败后,蜀军全线撤退,诸葛亮率领大军回到汉中。如果张郃或曹真率军来追诸葛亮的话,那么肯定会垫上性命。

诸葛亮虽撤退,但从陇右掳走了五千户人,实在也是赚大了,损失最大的就是曹魏方面,人口流失,城池失陷,虽复得,但元气大伤,一大批基层官员被掳走,在战争中阵亡了不少士卒。总体来说 ,诸葛亮还是赚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对马谡说:你守住了街亭,就是北伐第一功。(功劳在先锋官之上)

毛主席对街亭的评价:亮宜自临阵(诸葛亮应该亲自前往)。

从上面的图上可以看出,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很快就占领了关外的一大半领土。

两位伟人的评价,足以证明了街亭的重要性——战略咽喉。这个地方而且不是守不住——诸葛量已经给了马谡指示:守!

这是失去荆州之后,诸葛量离克复中原,兴复汉室最近的一次,胜利理离他只有1厘米的距离,但是就是即将触碰到的一刹那,他失败了。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曹魏不会再给诸葛量再来一次机会。

隆中对的策略是:占领荆州和东西两川;等待天下有变,则中路荆州一上将北伐;刘备帅领蜀中大军出祁山,而且诸葛量安排了第三路兵马——上庸,刘封孟达的上庸距离宛城(今天南阳)距离最近。就好比斗地主,蜀汉手里握了三个炸,其中一个还是王炸——九省通衢的荆州;北能干掉曹操,南能控制孙吴。此外就是西川几乎没经历什么战乱,就投降了。蜀汉集团可以说冰枪马壮。故事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相当于丢掉了湖南湖北两大块地方;刘备夷陵战败,蜀汉危在旦夕;但是诸葛亮都一一化解了。通过数十年的繁衍发展,诸葛量终于有了北伐的资本——最后的资本。

这也决定了诸葛亮不能输,至少时无功而返。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攻击还算顺利,出其不意的攻占了秦州、陈仓等重点城市;把这些城市与蜀汉连接起来,就能发挥巨大的战略作用。即使不出战,也能逼迫魏国屯兵防范这几座城池。将会对魏国产生巨大的战略消耗。

我们做一次大胆的假设:马谡成功在街亭堵住了张郃。

1、最直接的就是粮道没有断,蜀汉的军需、兵力可以远远不断的输送到魏国的地盘上。把占领的几个州迅速武装到牙齿,成为克复中原干掉曹魏的前线阵地。而曹魏为了防范将不得不增加兵力,从中原腹地运送粮草兵力过来,形成巨大的消耗。

2、战略飞地,这几个州都在西面,占据着重要关隘,直接威胁长安的安全。曹魏正面攻打,时肯定大不了的。不然早就打了。这块战略飞地,进可攻,退可守,前提条件是与蜀汉不能断绝联系通道。

3、这个地方和羌人离得很近,占据了这个地方不但能切断曹魏与羌人的少数民族的联系,曹魏经常鼓动羌人一起进攻蜀汉。更为关键点额是这个地方离河西走廊非常近——河西走廊产战马。


这么说,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克复中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在滚雪球的效果下,会越来越快。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嘟嘟读读


马谡即使成功在街亭堵住张郃,那么也改变不了第一次北伐失败的结局,不过诸葛亮会有机会多迁走一些陇右的居民。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响应,关中震动。因此很多人觉得诸葛亮这次北伐势如破竹,如果不是丢失街亭,那么必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战果。

不过实际上这只是刘备死后魏国认为蜀汉弱小,不可能北伐,所以准备不足。而且诸葛亮命赵云、邓芝率疑兵出斜谷道攻打郿县,吸引了魏军注意力,而自己则率军出祁山,打了魏军一个出其不意而已。并非是蜀军的实力强于魏军的结果。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

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出动了多少部队,不过我们可以从相关资料推测一二。

在刘备刚刚夺取益州以后,孙权发兵荆州,想夺取荆州。刘备率军五万赶往荆州,和吴军在湘水对峙。刘备所率的五万大军,应该是当时蜀军可以机动的兵力。此后刘备虽然在汉中击败曹操,夺取了汉中。但是曹操迁走了汉中的居民,所以刘备的实力并没有得到多少加强。此后蜀汉经历了荆州之败、夷陵之败,损失惨重。

诸葛亮辅政后,经过几年休养生息,蜀军实力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应该比刘备时期还要弱小些。

而且此时李严镇守永安,手下的部队诸葛亮是没法调动的。直到曹真伐蜀时,李严的两万大军增援汉中,诸葛亮此后才逐步掌握了这支军队。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所率的部队最多也就是五万左右。

而魏国虽然并未想到诸葛亮会北伐,在关中等地防御薄弱。但是雍州和凉州胡人众多,时有叛乱发生,所以魏国在雍凉二州还是有相当数量的驻军。此外长安是魏国在关中的主要支点,因此也有不少守军。

而在诸葛亮北伐以后,魏明帝曹叡又亲自率军五万增援关中,因此在总兵力上魏军占据明显优势。

而在战斗力上,蜀军此时也不占优势

夷陵之战蜀军损失惨重,蜀军精锐损失殆尽,很多将领也死在此战中。诸葛亮辅政以后虽然励精图治,苦练兵马,但是蜀军的战斗力较魏军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街亭之战时,马谡虽然犯了很大的错误,但是此时曹真统帅魏军主力还在箕谷和赵云作战,曹叡坐镇长安肯定也留下了相当数量的部队,张郃所率的魏军应该不多。马谡仅仅面对魏军偏师就一败涂地,显然蜀军此时的战斗力还是远不如魏军。

而且此时陇右虽然有三郡已经归顺,但是陇西郡并未投降,雍州刺史郭淮也率领一支魏军驻守上邽。诸葛亮派兵攻打陇西郡,却被魏军击退,而郭淮则率军也在列柳城击败高翔所统帅的蜀军。

所以蜀军此时的战斗力上并不占优势。

即使守住街亭,也只是暂时迟滞魏军的攻击

马谡即使守住街亭,击退的也不过是魏军前锋而已。而在曹真击败赵云以后,魏军的主力部队就可以西进增援陇右。面对有绝对兵力优势的魏军,马谡还能坚持多久是个问题。

此外魏军能机动的部队远不止五万,根据史料看,魏国起码可以动员十万大军,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魏军能选择的方案很多:

除了走街亭外,魏军还可以走张郃当初走过的陈仓狭道直取祁山,威胁蜀军的后路。或者是北上安定,和凉州的魏军汇合以后南下攻击蜀军。甚至可以分兵攻击汉中,迫使诸葛亮回援。

在这种情况下,五万蜀军一面要平定陇右的魏军,一面要多处设防防御魏军来援,是难以持久的。

所以第一次北伐能轻取三郡,不过是蜀军突袭成功的结果,并非蜀军真实实力的体现。一旦魏国增援部队赶来,蜀军难以继续扩大战果。不过如果马谡守住街亭,那么魏军的增援部队就不会来的这么快,诸葛亮有更多的时间迁走天水和南安的居民,这次北伐的获益会增加。


不沉的经远


诸葛未用魏延子午谷计是有道理的。蜀军充其量10万,多为步兵/弓兵,且有部分驻守蜀地,能北伐的兵员不过5~6万。也许偷袭长安能成,但前提条件是能一举攻下长安,八百里秦川均降,且还要攻下长安及附近城市后迅速拿下潼关(东出入口)与武关(东南出入口),并能防守住。清楚蜀魏的实力/兵力/兵种/后勤等因素的对比后就明白了,有这个可能吗(偷过子午谷魏军不知/强攻长安一举可得/长安粮草不被烧毁/攻下长安周边均降/投降后不反/陇右诸郡不攻关中/陇右诸郡不攻汉中/再迅速攻下潼关与武关并守住等因素,如果有10~15万蜀兵)?诸葛想先取陇右诸郡后再图关中是深思熟虑的,因陇右有战马,且为产粮地。有战马后就有与魏军决高下的骑兵(尤其在平原开阔地骑兵很重要),有粮草后就不再依赖成都-汉中的军粮补给线。当然,获得陇右还能增加人口,也是对蜀国的实力大补。尽管取得陇右与关中对蜀国实为更为巨补,但彼时的战略时机与国家实力并不支撑诸葛第一次北伐,那时魏蜀吴三国比较太平,无大战事,且魏国政权稳定,人民生活较安定。所以,诸葛北伐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慢性自杀;如采用魏延子午谷计属快速自杀。


风暴战鼓351


我是抽烟侃历史,我来回答一个。

从诸葛亮否定魏延的子午谷计划便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仅是谨慎,军事指挥能力更不是魏延这等将才可比拟的。初子午谷直取长安,听起来那么完美的计划,可惜实用性不高。中原战场纵深太长,若是魏军绕道斜谷道,紧紧跟在蜀军后边,那时候蜀军不仅是孤军,还会被魏军前后包抄、包了饺子。由此可见诸葛亮军事指挥才能应该不在韩信之下。



为什么会有街亭之战,为什么要守街亭。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战略方向就是占领凉州,吞并汉中,蚕食曹魏,统一天下。乘曹魏不备发动的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都已叛魏归蜀,只剩下陇西和广魏两郡。如果马谡能够守住街亭,那么剩下的两郡就会在短时间内攻破。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中,诸葛亮虽然在稳定后方和北伐战役中多有失败,但防御战诸葛亮从无败绩。一旦夺取凉州,莫说张郃,即便是曹真、司马懿亲自统兵前来,收复凉州的可能性也不大。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被拘禁在汉中,可以说毫无出头之日,整天心烦骂人。当韩信出汗中占领了关中之后,刘邦立马见到和曙光。可见,出汗中,夺关中,是偏居一隅的蜀汉唯一的出路,也是最有可行性的方案。

以诸葛亮的谨慎,占领凉州时候,必定是险要处设防,然后仿效韩信平定三秦,为之后的北伐扫亲后方威胁。进而进攻关东地区。



所以,如果马谡守住街亭之后,蜀汉还是有机会占关中、攻关东的,进而统一天下的。蜀汉历史上有三次稍大统一天下的机会:

第一次, 也就是隆中对中提到的,汉中与荆州同时出兵,对曹魏形成夹击之势。

第二次, 乘曹魏不备,第一次的北伐。

第三次, 出斜谷走五丈原。

但是三次机会中第一次因关羽丢失荆州,在加上之后的夷陵之战大败,蜀汉元气大伤,基本没有可行性了。第二次是最好的一次机会,可惜街亭守将错用了马谡,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第三次机会就是有点天意弄人了,马上就要见到光明了,可惜生命走到尽头了。



小结

如果街亭不丢,蜀汉出了汉中,占领关中,还是有非常大的赢面的。当然假设肯定是不存在的,我们也只能当做茶余饭后的闲篇,意淫下蜀汉统一天下的美好画面。

爱抽烟、好读史,我是抽烟侃历史。点击关注,与您一起分享不同视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谢谢点赞。


历史话光年


马谡,字幼常,是神笔马良的五弟,是诸葛亮的参军,他与长史杨仪都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得意门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之时,马谡自告奋勇,率两万精兵,守卫军事要塞街亭,拦截张颌的五万大军,却遭到了失败,丢了街亭,导致诸葛亮大败而归。

如果马谡在街亭成功挡住来势汹汹的张颌,诸葛亮能伐魏成功吗?有以下三个结局,依据演义,分析如下。

结局一:诸葛亮大军和司马懿相持不下,弹尽粮绝,无奈退兵。

蜀汉伐魏,由于路途遥远,经常因为粮草不足,只能无奈退兵。如果马谡在街亭成功挡住张颌,司马懿后续大军可能绕过街亭,直接和诸葛亮大军对战。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军事水平相差不大,都是三国中后期的顶尖军事奇才。如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司马懿打的难解难分,如果曹魏换另一个人,如曹真,可能早被诸葛亮消灭了。

司马懿虽然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可是他善于防守,懂得啥时候该出击,啥时候该龟缩防守。即使诸葛亮多次羞辱司马懿,送给司马懿女人穿的衣服,他也不以为意,没有失去理智。魏将们都义愤填膺,表示受不了此等羞辱“士可杀不可辱”,纷纷表示想要出战,司马懿巧妙地以魏明帝曹叡不让出战为由,化解了这次危机。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却说魏将皆知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懿受之不战。众将不忿,入帐告曰:“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请出战,以决雌雄。”

司马懿的这等乌龟战法,是想要速战速决的诸葛亮的克星。蜀汉长途征战,缺兵少粮,迟早会被司马懿的乌龟战法所拖垮。这时,诸葛亮只能仰天长叹,“时机不到”,只能撤军回益州,等待下一次伐魏,再复兴大汉江山。这种可能性大概有四成。

结局二:诸葛亮大军被司马懿打败,狼狈逃回成都。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尊刘抑曹”,将诸葛亮神话了,过度夸大了诸葛亮的本领。他在演义中,“呼风唤雨”,曾多次使用火攻,大破敌军。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上方谷、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木牛流马,这些都是演义中的精彩片段,令人读了不禁神往。

然而,这些津津乐道的事迹,大都是罗贯中强加上去的,历史上并没有发生。正史上,诸葛亮虽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是一个人,不是神,本质上他和司马懿、贾诩、荀彧、周瑜等人是一个级别的。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军事水平相差无几,在一场战争中,两人的输赢概率都是五五开。如果两人在博弈中,司马懿稍微占有天时,运气稍微好点,就可能翻转战局,战胜诸葛亮,取得大捷。此时,诸葛亮只能无奈退兵,为保存蜀汉的有生力量,壮士断腕,忍痛撤回成都。这种可能性也有四成。

结局三:诸葛亮大军战胜司马懿,进而夺取大城市长安,威震华夏。

如果“纸上谈兵”的马谡能够成功防守住军事重地街亭,代表着大汉气数未尽,还有复兴的希望。此时,诸葛亮在司马懿和张郃大军到来前,成功稳固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将其作为大后方,和司马懿对决。此时,胜利的天平倒向了蜀汉这边。

睿智的诸葛亮,完全可能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全面攻击曹魏,进而战败司马懿,挺进长安,像当年的关羽一样,实现威震华夏。当然,这种结局的概率最小,最多只有二成吧。

总结:如果马谡成功挡住如狼似虎的张郃大军,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决中,粮草不足退兵的可能性有四成,被司马懿击败的可能性有四成,而战胜司马懿,挺进长安的可能性只有两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