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点击右上方“关注”游遍北京,带您游遍北京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北京街道的命名对于一些游客来说可能不太友好,如果要是以“南北为路,东西为街”的规律来游玩的话,您会发现北京的方向是“上西下东左西右东”。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老北京的街道里面,“路”几乎没有。

在二环以内您很难找到一条“路”。北京的路名大都是后来改的为了纪念某位名人的,如“赵登禹路”等。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老北京的街道大都以城门来命名。

比如常说的东直门内大街,前三门大街等。而街道的规模不同,也有大街和小街之分,如朝阳门北小街、西直门南小街等。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老北京城内被东南西北四条方向的各个街道划分成一块块长方形,这些长方形是供人居住的,也就是小区,咱们现代人说的居民区。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这些居民区也叫做“坊”。

从元代开始,北京城就被划分为大大小小数十个坊。到了清朝北京更被分为“皇城六坊、内城二十坊和外城八坊”。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现在最好也别到处乱串。

为了保护居民的安全,各个坊还设有高墙,也就是坊墙。这些高墙和街巷一同分隔着各个坊,也能保护坊内居民的安全。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现在仍有不少胡同在名字中保留了“巷”。

如咱们常能听到的南锣鼓巷、东交民巷、流水巷、陕西巷等地。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在过去,为了防火两家之间还会尽量留一条小巷。

这些小巷就像是咱们今天的消防通道,叫做“火巷”,隔开两家院子又能从中间串行。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夹道

普通居民都需要防火,更何况大户人家。过去的王府和有钱人家也会把自己家院墙和隔壁的院子之间空出一条小过道,就像“火巷”一样。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这条巷子一来是跟火巷一样,能够防火;二来也是显得自己谦逊一些。

往往这些夹道都是大户人家自愿把自家院墙往里挪挪。这样的火巷就叫做“夹道”。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 故宫的东筒子夹道

要说北京最有名的夹道还得是故宫的东筒子夹道。这边的高墙会让这条夹道一半是阴影一半是月光,这里也被人称为“阴阳道”。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胡同

胡同这个名字是从元朝才开始有的,属于蒙古语。

从1267年元代定都北京的时候就沿袭下来的说法。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大家普遍认可北京的第一条被称作胡同的巷子是“砖塔胡同”。到明朝时期,这条胡同就已经被视为京城的古迹并被记录在书中。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北京皇城到底有多美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乾隆京城全图(1750年)复原图 领钧技术有限公司供图

要说这“一环”里,曾是京城第一大户皇帝的家,皇城~


  • 皇城在哪?

我们先来搞清北京城的结构:

北京城的主体就是在元大都城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最终形成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方城。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 皇城的历史发展演变~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 出自《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

明皇城只沿用了元皇城的西城墙,北、南、东三面依次向外扩展了一些。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 出自《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 出自《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


小科普:皇城 ≠ 紫禁城

紫禁城 :就是现在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宫城。

皇城 :位于旧时内城南部正中的位置,大致相当于以故宫为中心,方圆两公里左右的地方。


如今,这个地方早已融入到整个城市当中,丝毫看不出城池的样子。

但在明清两代,这四周却耸立着高大的城墙和城门,俨然一座城中之城。


皇城的“门”~

  • 城门之说

对于皇城城门有哪些,说法还不尽统一,有四门说、六门说,还有七门说和八门说。

八门说 :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后称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天安门、端门、东安门、西安门、地安门。

老北京有句谚语,叫作“内九外七皇城四”,皇城四指的就是天安门地安门西安门东安门,这是清朝乾隆以后的一种说法。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京城全图中皇城城门 (清乾隆时期)

甭管这皇城到底是按几门定义的,其中的天安门,无疑是祖国的象征了,它的地位奠定也是一波三折~


  • “首席”城门--天安门

在明代,天安门还是一座黄瓦飞檐的牌楼,被称为“承天门”。

明代为何兴建承天门? ---据史料记载,在明、清两个朝代,广场上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须陪衬一个高大的主体建筑,于是明永乐四年,朱棣皇帝诏建皇城时就在紫禁城的南面修建了一座宏大的城门——承天门。因完全仿建于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为承天门。”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明代北京皇城图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明代北京皇城图中的承天门

  • 牌楼变城门

之后的承天门遭遇火灾,一直到成化元年间,为了有新朝气象,扩建为承台楼阁形式,并与皇城相连,成为了一座新城门。

  • “天安门”的诞生

到清朝入关,改承天门为天安门,同时改北安门为地安门,有安定天下之意。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京师九城全图(清光绪二十六年后)


  • 皇帝专属

皇城的墙身为红色,顶为黄色琉璃瓦。

这样的城墙规格更像是皇家院墙,弱化了防御功能,却强调了皇家与平民的界限。

  • 消失的红墙

北、东、西皇城墙在1912和1952年被拆除,仅存地名。

现存:

* 天安门西两侧约900米长的皇城墙:

天安门西至府右街南口一段属西城,

天安门东一段在皇城根遗址公园内。

* 西城府右街向北至灵境胡同,沿着中南海墙;

* 内皇城墙,隐于黄化门景山北街之北的一带;

* 沿景山东街隐于民居至沙滩的一段。

四九城里的街、坊、巷、胡同...全是学问

更多美文,敬请关注“游遍北京”;关注“游遍北京”,带您游遍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