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工业也算强大,为什么坦克产量却比苏联低那么多?

风云一点通


二战德国的工业水平是高于苏联的,但是在坦克产量上远不能和苏联相比,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生产的坦克及自行火炮只有4万多辆,而苏联则超过了10万辆,造成德国坦克产量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型号太过繁多复杂:不同于苏联坦克,德国坦克及自行火炮的型号非常多,不下十几种,这直接造成了德国坦克工厂无法建立一条标准化生产线,因为型号的繁多必然带来零配件种类的增加,不能进行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式生产。德国同时服役的坦克型号就有3个以上,这样不得不生产三种不同的地盘,而苏联则主要生产T-34这一种中型坦克,并持续到战争结束,无需像德国那样频繁建立新的坦克生产线,自然产量比德国要高许多。


坦克的设计思路有误:二战中德国坦克的研发路线陷入了严重的误区,可以说违背了前线部队的真正需求,德国坦克的设计者并没能很好的征求前线部队的意见,反而深受某些领导人物的干预。例如德军后期主力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性能非常接近,作为德军主要制式装备的豹式坦克本应属于中型坦克的范畴,是要大规模的列装德军以弥补德军坦克数量不足的问题的。但是在希特勒加强防御和火力的要求下,豹式坦克的防御和火力几乎和虎式重型坦克一样,重量也从30吨左右猛增到48吨,比盟军的重型坦克还要重,这样的代价就是大大降低了豹式坦克的产量,根本无法做到大规模的生产,结果德军不得不继续保留原本要撤销四号坦克生产线以弥补豹式坦克的不足。假如德军大规模生产30吨左右的原豹式坦克的话,保守估计德军的坦克产量会增加一万辆以上。


重视程度不够,战时经济转入的太晚:虽然德军初期的一系列主要胜利都是由装甲部队和空军协作获得的,但是德国对于坦克的生产远不如飞机重视,在关键的1941年德国中最优先生产的竟然是潜艇和坦克,直到1943年初经历了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后,希特勒才下令将坦克的生产放在最优先级的位置。也是在1943年德国才开始进行经济总动员全力加强军备生产,德国的坦克产量才开始急剧的增长,到1944年时年产量已经接近2万辆,如果没有盟军的空袭,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长。另外德国不同于苏联,除了东线战场外,还有大西洋战场和空中战场,德国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潜艇和高射炮以及战斗机的生产中,还有V型导弹等特殊武器,这些都占据了宝贵的钢铁资源,德国坦克产量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战略论


德国工业应该说不上有多强大,应该说是还可以。其实比不上英法等国,和苏联其实差不多。整个战争期间,德国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产量是6万辆左右,苏联有十万辆。德国人引以为豪的虎式也就1600辆左右,而苏联的T34产量有6万多辆。二战时期,德国所有的武器产量都是落后于苏联的,和美国更没法比。

战争初期,德国坦克装甲车这类东西其实走了不少弯路。这事咱从德军装甲部队组建之前看。德国在凡尔赛和约中,是不被允许拥有坦克的,德国的坦克研发生产,都是在国外秘密进行的,这就是个巨大的坎。而德国在拿下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得到了他们的坦克生产线,这个时候,才步入正轨。可以说,德国坦克生产,一开始就是有点稀里糊涂的。

而德国坦克的工艺上,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虎式坦克的设计就比较复杂,成本也是要比盟军坦克要高,虎Ⅰ的成本是豹式的两倍。相比之下,苏联坦克就皮实多了,T34有一堆都是拖拉机厂生产的,设计比较粗糙,虽然开着不舒服,但是产量真的相当高。T34不光易于生产,还容易开,很多零件和KV坦克都是通用的。

其实虎式坦克这种呢,必要性不是特别大,虽然给英美苏军队打的落花流水,但是性能再出色,也无法弥补数量的劣势。其实豹式和四号坦克完全够用,虎式的成本是豹式的两倍,三号坦克的三倍,三号突击炮的四倍。如果,德军全力生产三号四号和豹式,同样够用。

而德国的战时经济实在是有点晚,德国进攻英法的时候,很多德国人还正常生活,相反,苏联被进攻的时候,全力动员,德国的危机意识太低。1944年年初的时候,德国动员完,德国坦克产量一度上升,这个时候,德国面对的是被东西夹攻的境地,工业区整天被炸,德国的动员,有点晚了。


军武文斋


德国工业一向讲求精益求精,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工艺技术要比苏联的T34坦克复杂的多。一辆“虎式”坦克能抵好几辆T34坦克。苏联的坦克一向要求皮实耐用容易制造,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抛开这个我想问问:“什么时候最需要坦克,是打败仗,防御的时候最需要坦克。”

二战初期德军是一路高歌猛进,而且坦克数量一直比对手少,靠得是闪电战的机动性,和坦克的集中使用。德国从二战开始在坦克数量上就一直处于劣势,和法国比坦克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差。结果法国的坦克和工厂都成了德国的战利品,部分不符合德国标准的轻型坦克被改装成坦克歼击车和侦查坦克。当德军一直胜利的时候,武器的战损率远没有敌军的多,战场“捡洋落”就不会少。苏联改装德国的“虎式”坦克和德国改装苏联的T34坦克数量都不少,关键是打了胜仗你才有“洋落”可捡。

德国的战争总动员到1943年才进行,之前德国的像克虏伯这样坦克工厂还是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两班倒的工作。大多数德国妇女还是做家庭主妇,和百姓相关民生产品到战争最后都还有生产。这和德国前期一直打胜仗,觉得自己在战术上还有武器上都比敌人先进。苏联生产的坦克数量一直是两倍与德国,到了1941年实行战争总动员的英国飞机、坦克的产量都比德国高。战争中的其它国家都是一开始就进行战争总动员,只有德国到了1943年才进行动员,只是把生产线的工人从八小时延长到11小时,没有像其它国家的24小时不间断生产。1943年的时候也是因为前线战局不利,即将开始的“库尔斯克”会战需要坦克,德国的战争机器才满负荷运转。

想想德国能撑住真不容易,英国和苏联的坦克产量3倍与德国,那边还有美国从大洋彼岸源源不断运来的“谢尔曼”坦克。而且德国真正满负荷运转的时间只有一年多,1944年英美的轰炸机就不断飞到德国的各个工业区,对兵工厂进行不间断轰炸,德国军工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再说德国当时最缺的也不是飞机、坦克这些武器,缺的是石油。德国控制最大的油田在罗马尼亚,被英美盟军反复轰炸,没办法正常生产。德国的喷气式飞机因为没油,停在机场上被炸毁的远多于空战。德国的坦克最后只能当碉堡使用,命门让人家卡死了,生产再多坦克也没什么用。








爱读历史的大胖子


如果只说产量的话,那只能说是德国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惹的祸。我们大家都知道德国人制造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都是很好的,那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很好的民族精神~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所以他们在二战时期也没有把这种精神舍弃,我们后人对当时的德军坦克赞誉有佳也是因为他们的坦克能做到以一敌X(5号豹式,6号虎式及以后的各种变形型号)。而且就当时而言德国知道他们的坦克生产速度不如苏军,所以他们只能在质量上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但就战后的统计数据分析,德国不管是对苏军还是英美联军,质量优势从来都没有战胜过数量优势,如果想要以质量战胜数量,那么就必须做到1:1.7,质量为1,数量为1.7,一旦数量比质量哪怕多0.1个百分点,质量最终都会输给数量。所以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坦克生产上发生了严重的错误,太过重视生产产量不高而质量又远远不能战胜数量的5号6号坦克而放弃了原本可以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可获得某些优势的4号长身管火炮坦克(战争的初期和中期德国坦克炮能在1500米击中摧毁目标而苏联坦克炮却做不到)。在欧洲盟军(美英苏)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比喻很好的说明了当时德国面临的窘境~如果战场上10辆盟军坦克遇上了1辆虎式坦克(战争后期能同时出现在同一战场上的虎式坦克通常也就只有1.2辆),虎式通过其高命中率和超厚的装甲击毁了其中的9辆盟军坦克,但最后一辆盟军坦克击毁了虎式,那么盟军就胜利了。这也很好的说明了当时敌我双方的光坦克的数量对比,失败已成定局。


渝采风


苏联有美国、英国的支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二战中援助苏联战机1.5万架、坦克4万辆、战舰670艘、汽车50万辆、牛肉罐头66万吨、精密机床8万台、炸药火棉26万吨......


大陆大陆


德国的研发和制造工艺均属上乘,但产业规模不大,至少相对美苏来说不大,这是由德国的地理、人口、资源决定的,也是那个年代德国遇到的天花板,这也是德国为啥要进行扩张的原因之一。相对美苏的大工厂来说,德国工厂就是一些高级作坊!


朱哥哥168425860


因为苏联铁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