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李政道和丁肇中三人中,誰對中國貢獻最大?依據是什麼?

眷戀山西那些年


這三個人都是傑出的華裔物理學家,都曾獲得過諾貝爾獎,只不過楊振寧和李政道獲獎時間比丁肇中大概要早20年。如果說三個人誰對中國的貢獻大,那麼排第一的無疑是楊振寧,第二李政道,第三丁肇中。


雖然有些人對於楊振寧有些微詞,但並不妨礙楊振寧對於我國科學和教育事業的貢獻。楊振寧在拿到諾獎後,並沒有像其它科學家例如錢學森一樣回國,而是自願留在了美國。其實,這樣的選擇對於楊振寧來說是最有利的。如果楊振寧回國,就以當時的環境,楊振寧很可能後續啥也研究不出來。


不過,雖然楊振寧沒有回國,但是在美國卻想盡辦法幫助宣傳中國,使得歐美人真正瞭解中國而不是被歐美政府誤導。正是楊振寧的大力宣傳,很多人才認識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而近些年,楊振寧又恢復國籍,又是全職回國工作,又是幫助學校吸引人才。因此,楊振寧總體來說是愛國的,對祖國貢獻較大。



李政道和楊振寧一起獲得的諾貝爾獎,李政道也是一位心裡想著中國的華裔科學家。他極力促進中美科技交流,甚至還擔任了一些科研機構的主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我國科學研究。不過可惜的是,他並未像楊振寧一樣全職回國。

至於丁肇中,他的工作中心在美國,並未見他做出來對中國科學事業的巨大幫助。所以,從明面上來看,還是楊振寧對祖國愛的深一點,也是他對祖國的貢獻更大。


科學探秘頻道


我個人認為是楊振寧。

李政道和丁肇中

其實,丁肇中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國外,至今都還是,所以丁肇中只是一些國內院校的名譽教授,僅此而已。


李政道,80年代之後開始陸續在國內的學術圈出現,1998年出資30萬美金,設立了“中國大學生科研輔助基金”,這個基金資助了一些高校的本科生從事科研輔助方面的相關工作。除此之外,他還要倡導修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不過他只是一個倡導者,並沒有加入到具體的工作當中。當然,他還主持了一些留學項目。

楊振寧

之所以,我認為楊振寧的貢獻要大於李政道的原因,客觀地說,那就是楊振寧在學術圈的影響力確實要比李政道大一點,所以他可以做得更多。

首先,他是70年代,第一批訪問中國的學者,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楊振寧開始往返於中美兩國,80年代起,更是長期在國內駐紮。楊振寧其實做了蠻多的事的,而且其實和李政道很像,都是和教育事業相關。

1,出資600萬美元,並拉了很多投資,建設了數十個實驗室。

2,建設了兩所研究院。

3,招募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來中國工作,最有名的就是姚期智,他就是因為楊振寧才回國的。

4,給清華的大一大二本科生上基礎物理課。

所以,其實一比較,我們大概就能知道楊振寧的貢獻更大一些,當然,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這其實和他的影響力大也有關係。


鍾銘聊科學


無疑是楊振寧了!作為恢復中國國籍比肩愛因斯坦,全球在世最偉大的科學家,有楊振寧而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悲哀的

2017年8月,30餘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數10位知名學者齊聚南開,以學術報告會和座談會的方式為一位老先生接風洗塵,慶祝他95歲壽誕以及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量子大神潘建偉院士在作報告之前,首先感謝自己在這位老人的指導幫助下,走向科研之路的歷程。葛墨林院士則以誠摯的敬意感謝他對物理學、對中國物理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接受到如此崇高禮遇的老人就是楊振寧,在美國,他一直是“活著的愛因斯坦”般的存在。

富蘭克林學會1994年公告明確指出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楊振寧四人同列為最偉大最重要的物理學家。就在他耄耋之年恢復中國國籍那一瞬間,我們同時收穫了一位全球在世的最偉大科學家,沒有之一,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榮耀。

他的光環就如同學術殿堂上最頂層的燈塔,成為了全球優秀科技人才的方向和座標。

最有趣的一個橋段是,他雖身在美國,卻一直在遊說一些留學海外、在海外工作多年的頂級人才請他們回來為國效力。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世界最頂級的計算機學家,美國兩院院士姚期智,他被楊振寧從普林斯頓大學拉了回來,並跟楊振寧一起放棄了外國國籍,如今,姚期智也從中科院外籍院士轉為中科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這才有了中國享譽海內外,每年都將各省高考狀元和奧數冠軍收入囊中的姚班、智班,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

對於這位老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懵懵懂懂,甚至心存不齒,希望通過我這篇文章,讓大家撥開偏見的迷霧,還原一個真實的楊振寧:偉大的科學家和愛國者。

1945年留學美國,入籍美國是心中最大的痛

1945年,剛在前一年拿到清華碩士學位,23歲的楊振寧就離開了還沒有解放的舊中國,踏上了去美國留學的征途。在美國他如魚得水,先從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又來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也就是在這裡,他碰上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朋友以及後來反目的路人:李政道。兩位天才青年成為普林斯頓的“絕代雙驕”,當時的普林斯頓高研院的院長、也是”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被譽為人類“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

所有人都預言他們兩個人一定會成功,但誰也想不到會來的這麼快。

就在8年後的1957年,35歲的楊振寧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顛覆了物理學的固有認識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之後因為非常複雜的歷史原因,楊振寧加入了美國國籍,他曾表示,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當時做這個決定考慮了很久,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1983年,他在一本書裡說:“我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

帶著這種負罪感,彷彿輪迴一般,95歲的楊振寧決定放棄美國國籍,歸籍祖國。

回國後,楊振寧十分欣慰。他的摯友熊秉明曾經說:“你的父親雖已故去,你的身體裡還循環著他的血液。”楊振寧作答:“是的,我的身體裡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對於楊振寧來說,名利二字早已經是身外之物,過眼雲煙,就名而言,他早已經是享譽世界,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的偉大物理學家;就利而言,作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美俄三國科學院院士,到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高薪美宅,衣食無憂,他決定恢復中國國籍,只是因為他是一箇中國人,他掛念著自己的祖國。

學術成就在世科學家中無人能及,排名第一

說起楊振寧的學術成就,很多人只知道他和李政道一起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這只是他眾多學術成就中的一小部分。事實上,他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物理學4個領域有13項世界級的貢獻,這一點舉世聞名,無可否認。

在這眾多成就中,最熠熠生輝,甚至能值兩個諾獎的學術貢獻,則是大眾非常陌生甚至一開始物理學界也不看重的楊—米爾斯理論,這是楊振寧與自己的學生米爾斯早於自己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定律在1954年提出的(米爾斯生前多次表示“楊-米爾斯規範對稱方程是楊振寧的,自己只是有幸跟著署名”),直接催生了楊—米爾斯規範場論。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曾經在楊振寧70歲生日上這樣說道:提到20世紀物理學的里程碑,我們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二是狄拉克拉的量子力學;三是楊振寧的規範場論。

那麼規範場論到底偉大在哪裡呢?這就需要從四種基本力說起了。

愛因斯坦時代劃分了宇宙的四種基本力。它們分別是電磁力(以多種形式存在,包括電、磁和光本身)、引力(使地球和行星保持在它們的軌道上運動,引力也約束了銀河系的平衡)、強核力(為恆星燃燒提供能量。它使群星閃耀,創造出燦爛的、給予生命的陽光)、弱核力(支配某些形式的放射性衰變)。

愛因斯坦為此在生命的最後三十年執著於統一這四種力,他給這個理論創造了一個詞:統一場論。遺憾的是,他探索光和引力的統一場論並未成功。他去世的時候,留下的僅是書桌上未完成的各種手稿。

楊-米爾斯理論(規範場論)的提出為大統一理論指明瞭方向。基於這個理論,物理學家統一了電磁力和弱核力,創立了電弱統一理論。在溫度極高的早期宇宙中,電磁力和弱核力是統一的電弱力。以此為基礎,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又把強核力統一進去。也就是說,在楊-米爾斯理論的框架下,除了引力之外的三種基本力已經得到統一,可謂是完成了75%的大統一理論。

不止於此,在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到,所有的核物質的秘密都可以被楊-米爾斯規範場論解開。把物質結合在一起的木頭的秘密是楊-米爾斯的規範場論,而不是愛因斯坦的幾何學。

今天,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已使“建立一種關於所有物質的無所不包理論”成為可能。事實上,我們是如此相信這個理論,以至親切地稱它為“標準模型”。

標準模型可以解釋所有的關於亞原子粒子的實驗數據,甚至可以解釋大約1萬億電子伏特的能量(用1萬億伏特的電壓加速一個電子而產生的能量)。這大約是目前在運轉的原子加速器的極限。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標準模型是科學史上最成功的理論。

根據標準模型,每種結合各種粒子的力都是通過交換不同種類的量子產生的。現在讓我們單獨討論每種力,然後將它們組裝成標準模型,於是,楊-米爾斯場又成為了時下大火的量子理論的基礎。

除此之外,楊振寧還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學方面取得過突出貢獻,有些甚至也是諾獎級的,比如楊-巴克斯特方程,這是楊振寧的第三大物理學成就。正因為楊振寧在物理學中做出了諸多開創性的貢獻,他被公認為一代物理學大師,當世第一,足以躋身史上最偉大物理學家之列。

賣掉美國房產捐獻清華,愛國之心可昭日月

應該說,楊振寧當年沒回國是正確的選擇。當時我國更缺像鄧稼先,錢學森這樣的工程實踐類科學家。而楊振寧屬於基礎理論的科學家。他和牛頓,愛因斯坦一樣,適合在理論物理專研,即便回國也沒有用武之地。但不回國並不代表不關心,哪怕身在美國,楊振寧依然關心著故土,並時時幫助。

他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瞭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

到九十年代末特別是二十一世紀,楊振寧促成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建立,吸引大量優秀的科學家回國服務,其中包括首位亞裔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

他賣掉美國的房產連同部分諾獎獎金都捐給了清華,前後捐款總額接近千萬美金,而且他在清華多年任教分文不取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楊振寧回中國,圈大錢的是中國。

與此同時,他還在給本科生親自上課,前前後後培養了大批物理學人才,這樣人才將給中國基礎科學注入新的活力。朱邦芬院士曾經說過,楊振寧先生幫助清華物理系從根本上改變了面貌。

楊振寧曾設立了CEEC獎金,支持中國科學家留學鍍金,還倡議少年班的建立等。

…………

相關的事蹟還有很多,這裡就不詳細列舉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他的歷程。

“這些年中國有了驚人的發展,這是過去從沒有過的奇蹟。”楊振寧覺得他是幸運的,小時候的他看到過中國貧窮落後的景象;留學海外,他見過中國人不被尊重的情景;到了晚年,又親眼見證了今日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

他能夠歸來,這也是中國的幸運!

有英雄而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悲哀的

圍繞著楊振寧的爭論從來沒有停過,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關於老先生婚姻的八卦以及歸籍的動機,甚至還有人在追究為什麼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沒有回來,實施道德綁架。

每次看到相關的言論,我都有種深深地悲涼,把科學家當成娛樂八卦來消費的人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態,然而卻從來沒有人關心這位老人的成就、付出和貢獻。


在如今大國博弈的大爭之世,人才無疑是核心和關鍵。現在像楊振寧這樣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自願放棄外國國籍回到中國,不管是為了葉落歸根也好,為了身後名聲也好,這都是為其他頂尖人才參與中國發展和建設起到了最好的示範作用。

想想中國“千金買馬骨”的典故吧,更何況,楊振寧先生還是真正的“千里馬”。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悲哀的。


高維宇宙觀


一個個在鼓吹楊振寧,真是不要臉了。

那是不是應該教育大家把青春貢獻給美國,老來再回報國家。

是不是應該教育我們的社會精英,在國家困難時,我們應該在美國,在國家富強時,我們再回中國錦上添花。

國家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因為有鄧稼先般的國家脊樑

我們需要學習的是鄧稼先,而不是楊振寧!

他們都有貢獻,但他們的精神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小樣新來的吧321



楊振寧李政道和丁肇中都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不過丁肇中目前的工作中心還是在國外,對中國的貢獻和李政道楊振寧比起來還是有距離的,但丁肇中還是為中國培養帶大了一些年輕物理學家的。

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的貢獻幾乎都集中在中國的高等教育以及赴美留學方面,二人都是在上個世紀中國和美國關係剛剛正常化時就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促進兩國的學術交流,可以稱得上的“科技外交家”,事實證明早期赴美留學的那批人為後來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促成這件好事的楊振寧和李政道卻依舊老死不相往來,這也是物理學界的一大憾事。


對中國的貢獻可以說方方面面的,建國之初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為國防做貢獻,後來的楊振寧李政道等科學家為高等教育以及學術交流做貢獻,這些都是值得稱頌的行為,沒必要非得排一個名次。

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常注重科學研究的,尤其是在目前中美科學技術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我們很歡迎在外的華人科學家們回來做貢獻。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儘管很多人詬病楊振寧老少配,但平心而論一直抓著這種你情我願的事來黑楊振寧是沒有意義的。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他們三個人,誰對中國的貢獻最大?依據我的調查研究,對中國貢獻最大的是楊振寧,然後就是李政道和丁肇中。

如果一定要給“對中國做貢獻”打分,楊振寧為100分,李政道為60分,丁肇中為55分。

之所以說楊振寧對中國貢獻最大,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楊振寧回國最早,而且屬於長期駐紮。

楊振寧是1971年開始頻繁回國訪問講學。他是中美關係緩和之後第一個回國訪問的海外科學家。注意,是第一個。第一個的意義,大家應該很明白。打破了封閉,打破了封鎖,讓世界開始瞭解中國,讓中國與外界開始進行科學文化上的交流。楊振寧當年回國,是在國際國內都造成巨大轟動效應的。正是由於楊振寧的“領頭羊”的示範效應,在1971年一年之內,就有100多個海外科學家陸續回國訪問,其中很多人後來擔任了中科院的外籍院士,中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科學交往,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楊振寧不僅是第一個回國,而且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屬於長期入駐。1971年到90年代他正式到清華擔任教授,這20多年之中雖然他居住在外國,但是他居住在國內的時間也很多。除了有一年他夫人患病的原因,其他所有的年份,楊振寧都堅持每年回國訪問一次,每次至少停留一個月。有時候,楊振寧一年回國3次以上,也就是說他回國停留三個月以上。其中,為了創建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楊振寧在中國停留了整整一年。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是楊振寧80年代初期一手創建,原研究室主任葛墨林,就是楊振寧培養出來的,後來做到了中科院院士。

到了90年代之後,楊振寧直接做了清華大學的教授。我給他算了一筆賬,截止2018年,楊振寧至少向清華大學和其它國內院校捐獻740萬美金以上。其中包括楊振寧在美國的房產,90年代就價值120多萬美金,也捐獻給了清華。

楊振寧在清華長期執教接近30年,親自為本科生上課,親自為清華創建了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這30年沒有拿過一分錢工資,全部捐獻給學校,用於引進人才,其中又有7個科學家做到了中科院外籍院士。很多傑出人才是楊振寧親自打電話邀請過來的,包括姚期智,大名鼎鼎的“姚班”創始人。幾任清華大學校長都高度評價了楊振寧對清華物理系的貢獻,認為“沒有楊振寧,就沒有清華物理系的今天”,“楊振寧對清華大學功不可沒”。

楊振寧在1977年到90年代,還在蘭州大學長期講學。還在電視大學擔任物理課主講。這些都是義務的,沒有任何報酬的。

第二,楊振寧的社會影響力最大。

原因在於楊振寧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擔任“全美華人協會”的創始人和第一任會長,領導全美幾百萬華人,在促進中美合作上貢獻極大。……限於篇幅,不再詳談。

第三,對國家建言獻策的貢獻楊振寧最大……

(內容太多,以後談……)

李政道和丁肇中,也是傑出的愛國華人科學家。他們在中年之後也經常回國訪問,貢獻主要是在教育領域。李政道的主要貢獻在於倡導建立了博士後制度。丁肇中受鄧先生委託,在他的海外實驗室安排中國學者做研究工作。李政道和丁肇中,他們的弟子都有人後來做了中科院院士,其中有中科院物理所的所長。還有一些學者回國後雖然沒有從事科研,但也做了金融領域的俊才。


懷疑探索者


個人認為是楊振寧,然後是李政道,他們都在盡力為國家做貢獻。而丁肇中目前主要的重心還在搞研究上。

李政道

丁肇中其實一直以來都還奮戰在科研的的第一線,並且主要的工作重心還在國外。只是在中國簡單地擔任了一些名譽教授的職位。

而李政道從80年代起,逐漸把重心轉移到了國內,捐資設立了基金,用來資助本科生從事科研相關工作。還提倡修建北京正負對撞機。

楊振寧

楊振寧是71年第一批迴國的訪問學者。80年代起來幾乎就把工作重心轉向國內,一開始是幾個地方奔波。後來改變為常駐清華。具體來說他的貢獻在教育事業:

1,前前後後捐出幾百萬美元以及自己在美國的住宅,包括自己在清華的工資投入到教育事業當中。

2,利用捐出來的錢建設了數十個實驗室。

3,還建立了幾所高等研究院,其中清華的高等研究院成為了世界頂級的高等研究院。

4,招募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來華工作,其中就包括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薛其坤等人。

5,教授清華大學本科生基礎物理學。

雖然看起來楊振寧的貢獻更大。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比較沒有任何意義,楊振寧的國際聲譽及成就要大於李政道。而兩個人目前都是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國家做貢獻。所以,從某種角度上看,沒有誰更大這種說法,他們都很偉大。


歷史圖鑑


看看楊振寧先生貢獻



其實喜歡果仁月餅


楊振寧、李政道和丁肇中三人中,誰對中國貢獻最大,依據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楊振寧、李政道和丁肇中三個人都與中國有著緊密的聯繫,楊振寧如今已經重新獲得了中國國籍科學家,李政道、丁肇中兩個人屬於美籍華裔科學家,而且他們都在物理學領域獲得了很高的成就,都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全球物理學領域具有超高的地位,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仰。

他們雖然都與中國有著緊密的聯繫,但是這三個人真正與中國有著緊密聯繫的人只有楊振寧,其他兩位科學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他們屬於真正意義上的美國人。

如果評價楊振寧、李政道和丁肇中三人對中國的貢獻,筆者認為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最大,其次是李政道,對中國貢獻最小的科學家就是丁肇中。

楊振寧

這位科學家應該是在國內比較有爭議的科學家,無論在他的生活上,還是在他的工作上,都引發了一定的爭議。與翁帆的忘年戀一直備受社會爭議,將人生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美國,退休後選擇回國,受到很多人的非議。

其實,楊振寧在推動中國教育、科技發展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楊振寧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在推動中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領域的交流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曾經在保釣運動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發表題為《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印象》的演講,被稱之為運動的精神導師;在美國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一年;帶頭髮起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集聚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等。

楊振寧無論是在美國時期,還是回國後都一直在為中國的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做出貢獻,從來沒有停止過他的愛國之心,在筆者看來如果否定他的愛國精神,顯然是不符合他的努力。

李政道

李政道出生於中國上海,與楊振寧一起因為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從他的物理學成就來看,李政道在物理學界的聲譽還是很高的,與楊振寧擁有的成績還是相差無幾的。

撇開李政道的物理學成就來看,他在推動中國科技、教育的發展上也曾經做出過比較大的貢獻。上世紀,李政道倡導成立了中國博士後流動站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創立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成立了在浙江大學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復旦大學的李政道實驗物理中心,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綜合目前李政道在推動中國科技發展上,他的成績雖然不及楊振寧,但是李政道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也是很大的。

丁肇中

丁肇中雖然在物理學領域取得的成績很大,而且出生於美國之後,在童年基本在中國度過,但是他似乎與中國科技領域的交集並不是很多,也可以說他一直專注於自己的科學技術研究,但是在推動中國科技走向強大,走向世界的貢獻並不是很大。

丁肇中在推動中國物理學家走向世界的貢獻還是不小的,在1978年,幫助中國10位物理學家到漢堡,參加了Mark-J實驗的國際合作;幫助中國科學家參與阿爾法磁譜儀實驗,在這次實驗中僅僅中國參加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就不下200人等。

從三位科學家與中國的關係來看,都是非常緊密的,但是他們對於中國科學領域中的貢獻還是存在差異的,在筆者看來,雖然楊振寧受到的爭議最大,但是他對中國科技、教育、人才等領域的貢獻是最大的,其次才能算是李政道,丁肇中對於中國的貢獻應該算是最小的。


東愛雨小公


楊振寧是有大智慧的人,專業技術好,情商高,忠孝仁義智信都能全面顧及。改革開放後為中國大量引進人才是對民族盡忠;因為獲得諾貝爾獎,保全了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在那個特殊年代安然無恙是大孝;和原配太太白頭偕老,對太太的孃家弟妹照顧有家是仁;獲得諾貝爾獎以後馬上回來訪問,及時的救了老朋友鄧稼先一命是對朋友的大義。與翁凡年齡相差這麼大,卻能令翁凡對他,死心塌地照顧,使他身體健康壽命長久盡能力回饋社會證明他是個有與人相處的智慧之人;實事求是,從民生角度出發,多次反對現在建大型強子對撞機證明他是個不畏強權的誠信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