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九里山北坡的火山漢墓出土銀縷玉衣,墓主人是誰

九里山是徐州的一條自然山脈,周圍還有大大小小的山頭,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名字,在很多的山頭下都埋藏著很多秘密,今天我們將走進一個山頭,它就是火山,尋找漢代墓及銀縷玉衣的秘密。

一、走進九里山,尋找火山漢墓的墓葬遺址

又是一年深秋季,這也是在徐州地區登山的好時節,帶上拍攝設備,今天的目標,就是九里山附近的火山,尋找徐州銀縷玉衣的重要發現地,他是劉和的漢墓,從中山北路北行,過李窩山口,往西有一條整齊的小路,一直前行約2公里,這是一處健身訓練場所,在圍牆外就能清晰地看到院內山頂上殘留的劉和墓葬。

徐州九里山北坡的火山漢墓出土銀縷玉衣,墓主人是誰

沿著院外北行,這裡就是徐州的火山,或許這個名字對大部分人並不熟悉,說到他的地理位置,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徐州九里山的北坡有大小十餘座山頭,這些山頭大都不高,從幾十米到上百米,我們現在所在的地理位置就在火山上,它的高度僅僅幾十米高,由於過去的開山取石,這座火山僅剩了一半,火山漢墓就處在斷崖處,從山頂上看這處古代墓葬僅保留了半個墓室,墓室通向山頂的斷截面整齊光滑,就像一個截面圖一樣。

登上山頂,這裡蒼松翠柏,從樹齡上看,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新栽種的,周圍還有普通百姓的墳頭,往南眺望就是翠綠的九里山山峰,近在咫尺,山下就是被取石留下來的一片開闊地。

徐州九里山北坡的火山漢墓出土銀縷玉衣,墓主人是誰

徐州九里山北坡的火山漢墓出土銀縷玉衣,墓主人是誰

漢墓和普通的墓大小,相差不多,歷經千年歲月,還能保存完整,著實不易,就在封土堆邊上,還有一個黑黝黝的盜洞,不知是什麼時期留下來的。樹頂上還留有一個大鳥巢,很多烏鴉在附近飛翔。

徐州九里山北坡的火山漢墓出土銀縷玉衣,墓主人是誰

從山上下來,轉到墓葬的前面,這裡的視野要開闊的多,可以看到整個漢墓的輪廓,據考古資料記載,這座漢墓墓口長4.4米,寬三米,深8.5米,墓坑內填滿了黏土,中間蓋了4層大石板,防止被盜掘,即便山頂出現了盜洞,也沒有損壞這座墓葬。

徐州九里山北坡的火山漢墓出土銀縷玉衣,墓主人是誰

直到上個世紀的1996年7月,村民在此採石,一座沒有盜掘的漢代墓呈現在人們眼前,出土了很多陪葬品,有陶鈁、陶壺、陶倉、陶鏃、鐵劍、銅鏡,還有半兩錢幣、車馬俑等等,最重要的發現,就是發現一件完好的銀縷玉衣,直到印章的發現,才知道墓的主人是劉和。

二、漢墓主人劉和,他究竟是誰

劉和是何許人?查找歷史資料,並沒有發現他的任何線索,由於整個漢墓並沒有盜掘,保存完整,這給考古專家提供了斷代依據。根據出土的四銖半兩錢幣和隨葬器物的年代,墓主人應該是西漢文景時期。

兩漢經歷了兩個時期,以劉邦為開國皇帝的漢朝,經歷了12個帝皇,歷時214年,也就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8年,定都長安,又成西漢,另一個就是劉秀建立的漢朝,也是經歷12代帝皇,歷史195年,定都洛陽,又稱為東漢。

西漢為穩定政治和社會經濟發展,大力提倡和發展農業生產,從漢高祖到惠地及呂后都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

到了文帝繼位後,更加倡導農業生產,強調以農為本,在位期間輕徭減負,大力發展和提倡民生,到了景帝時期,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社會逐漸安定富強。

但社會安定的背後,也有風險,公元前154年,發生了著名的七國之亂,楚國也遠離當年的長安,地方諸侯和貴族當權,不知道劉和的財富是否和這有關。

徐州現已發掘的古代墓葬,以漢代墓葬居多,漢代是我國曆史上重要的一個發展階段,經歷了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西漢時期和東漢時期徐州地區流行的墓葬形制,分別是崖洞墓和漢畫像石墓,我們看到的火山漢墓,就是典型的崖洞墓。

三、為什麼劉和會穿著銀縷玉衣下葬,關於漢代墓葬體制和習俗

徐州號稱72座山峰,西漢比較崇尚高遠,墓葬的選擇一般在山頂或者山腰,葬在山頂上的身份較高, 山底身份相對較低,徐州的這些山頭,就是他們最好的歸宿,在山頂上挖洞,深達幾米到十幾米都有,先挖豎穴,在底部開挖墓室,最後封土填實,還要放上一些石板,確保長眠之地不被騷擾,歷經幾千年的歲月,能夠留下完好的墓葬的僅此少數,大部分墓葬都被盜掘。

漢代墓葬,對於墓主人的身份及陪葬物品有著嚴格的限制,能穿上銀縷玉衣下葬的,皇帝是金縷玉衣,諸侯王可以著銀縷玉衣,長公主、大貴人可以著銅縷玉衣,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第2代楚王劉郢就穿了一件金縷玉衣,按照規定,他只能穿銀縷玉衣。劉和只是當年楚國的一個貴族,著銀縷玉衣下葬顯然違規。

火山漢墓的陪葬品,都收藏在徐州博物館,我們再次走進徐州博物館,在博物館的2樓,就看到了劉和墓葬的部分陪葬品,最經典的就是他的印章和銀縷玉衣,從這些豐厚的陪葬品來看,當年墓主人劉和既富又貴,家中財力雄厚,才能有如此多的陪葬。

徐州九里山北坡的火山漢墓出土銀縷玉衣,墓主人是誰

徐州九里山北坡的火山漢墓出土銀縷玉衣,墓主人是誰

四、歷史的空白如何才能彌補

歷經幾千年的歲月滄桑,加上徐州連年戰火,水災不斷,能保存下來的實物,本身就不多,當年的文獻記錄也很有限,在漢代能穿上銀縷玉衣下葬的貴族並不是太多,要徹底瞭解劉和的生前情況,還需要結合漢代的一些歷史資料,尋找他的蛛絲馬跡,可惜直到現在我們對他知之甚少,要彌補這些缺憾,需要經過以後的考古發現,或許能尋找到一些線索。

五、小結

從火山劉和漢墓到博物館,幾公里的路程,現在的墓葬處,請留下半邊殘壁,周圍都是風化的石塊,隨著歲月的侵蝕,加上人為的損壞,不知墓葬遺蹟能保存多久,如果需要深入探討背後的故事,最好兩處地方都要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