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亮劍”:率領西部崛起,捨我其誰

行千里,致廣大。

2019年10月22日,重慶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推進大會召開。

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做了講話。

陳敏爾強調,重慶要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為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作出新貢獻。

本次會議在重慶民營企業家群體當中產生了強烈反響。

兩江棒棒的好友三虎認為,這是近年來,重慶最重磅的一次會議,沒有之一,這有可能是重慶騰飛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重慶“亮劍”:率領西部崛起,捨我其誰


《亮劍》連續劇裡面,李雲龍曾說:“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就是我們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某種程度上,這是重慶在“亮劍”。

重慶的主政者,第一次清晰地向外界闡述其施政綱領,但同時,這又是一份軍令狀,一份向3300萬重慶市民立下的軍令狀。

接下來,重慶會這樣做:

要著力拓展開放通道,統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鐵公水空四種方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類要素,構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支撐;

要著力提升開放平臺,做強做優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自貿區、兩江新區等戰略平臺,做高做新高新區、經開區等園區平臺,做特做活綜保區、口岸等功能平臺,做精做實智博會、西洽會等活動平臺;

要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堅持引進與培育、增量與提質並重,加強外貿外資外經聯動,培育新興產業,壯大市場主體,開拓國際市場;

再比如,要著力優化開放環境,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公平公開公正市場環境、宜居宜業宜遊人居環境。


重慶“亮劍”:率領西部崛起,捨我其誰


中國的開放,不再是沿海地區先行開放,中西部地區慢慢跟進了。

援引一位政界人士近期的演講詞:

1990年到2010年,中國一共批准了78個保稅區,全部設立在沿海一帶;十八大以後,內陸地區相繼增加了60多個保稅區。原先“新區”政策只有上海和天津有,在2010年以後,新批了15個新區,5個在沿海、5個在中部、5個在西部,現在全國共有17個。同樣的還有自貿試驗區,目前全國18個自貿試驗區幾乎同步地把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區全部覆蓋。

重慶的主政者,希望重慶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彙集之地。

三條交通線,陸海大通道、中歐鐵路、長江三者彙集,將奠定重慶的樞紐作用。

2019年5月16日,在重慶市舉行的“西洽會”上,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雲南、寧夏、陝西9省區市政府共同簽署合作共建“陸海新通道”協議。

2019年6月11日至12日,首屆長江經濟帶11省市政協“共抓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共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在重慶市舉行。

2019年8月24日,2019中歐班列“高質量、高效率、高層次、市場化”峰會在重慶召開。

三虎表示,陸海大通道、中歐鐵路、長江經濟帶的一些頂層會議選擇在重慶召開,實際上說明在國家的通盤考慮當中,是由重慶在牽頭整合這些海陸空的通道,當然,不用諱言,三峽大庫處的通航瓶頸是一道非常難解的題。

歷史上看,長江貿易興盛,重慶就能崛起。

漢唐時期,首都在西安,四川的省外貿易以成都北上關中為主,重慶完全被邊緣化,宋以後江南成為經濟中心,出川物資轉向長江航道,清乾隆嘉慶年間,長江上下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大宗物資交換格局——上游糧食和土特產品出川,下游棉花和手工業品入川,重慶成為長江上游商品集散地,經濟地位開始超過成都。


重慶“亮劍”:率領西部崛起,捨我其誰


2019年,長期主義這一個詞很流行。

竹子在前三年的時間裡,僅僅長了三十釐米,總有人埋怨它不爭氣,卻忽視了它在這三年當中,在地下盤根錯節,拓展了幾十平方米的疆域,這叫紮根。從第四年開始,竹子會瘋狂生長,在短短的兩個月內生長成二十米高的毛竹。

三虎說,主政者必須要站得高,看得遠,切勿急功近利,要做長期主義者。

重慶沒有拯救一些產能過剩行業,即使有不少困難,也義無反顧地在擁抱大數據,擁抱智能產業。

重慶缺乏牛B的高校、重慶缺乏牛B的互聯網企業,這是典型的見效慢的事,但重慶卻在大力的做,近期出臺的《重慶市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旨在重慶培育國家實驗室,規定國家實驗室每年可獲不低於2000萬元的穩定支持經費。

重慶營商環境有待改善,但公務員精氣神的改變非一朝一夕可實現,於是重慶開始大力推行“渝快辦”,把政務服務搬上網,同時規定可給政務服務打“好中差”評。

可喜的是,經過了前兩年的蟄伏,重慶經濟開始復甦。

2019年前三季度,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73.56億元,同比增長6.3%,分別高於一季度和上半年0.3、0.1個百分點,實現了經濟的企穩回升。


重慶“亮劍”:率領西部崛起,捨我其誰


附:《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行動計劃》中的部分指標數據

2019年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要業務申報覆蓋率達到100%。

到2020年

■力爭實現省際直聯城市36個,建成並投運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

■初步建成重慶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

■智能製造關聯產業力爭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到2022年

■力爭國際物流總量突破12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萬標箱;

■市外貨物佔重慶港口貨物吞吐量比重達到50%以上;

■中歐班列(重慶)各項主要指標保持全國前列;

■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重慶)、長江水道有機連接,形成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國際物流樞紐;

■國際航線總量達到110條左右。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5500萬人次,年國際旅客吞吐量達到600萬人次,年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60萬噸;

■全市高速公路省際出口通道達到27個;

■力爭全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降至12.5%左右;

■開放平臺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佔全市比重分別達到80%;

■形成現代金融、航空製造、智能製造、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集群,新增註冊市場主體達到4.5萬家,跨國公司入駐超過300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佔全市比重達到60%;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評價保持中西部前列;

■初步建成“口岸體系全、功能配套齊、通關效率高、服務環境優、集聚輻射強”的口岸高地,力爭全市開放口岸達到5個;

■力爭口岸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壓縮一半以上;

■在渝世界500強企業累計超過300家,全市境外上市公司達到30家;

■一般貿易進出口達到2000億元,全市外貿進出口佔全國份額穩步上升;

■全市國際服務外包執行額達到30億美元;

■培育年貿易額50億元以上的總部貿易轉口貿易企業8家左右,全市總部貿易轉口貿易總額超過1000億元;

■年簽訂利用內資正式合同額達到12000億元;

■全市對外投資合作企業達到450家;

■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水平國內領先,通用航空產業實現產值150億元;

■全市每年力爭落戶10億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

■培育5家左右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

■全市對“一帶一路”外貿進出口佔全市外貿進出口比重達到30%,國際友好城市超過50對;

■初步建成功能更加齊備、發展更加均衡的內陸國際會展名城,全市會展業直接收入達到270億元及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