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亮剑”:率领西部崛起,舍我其谁

行千里,致广大。

2019年10月22日,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大会召开。

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做了讲话。

陈敏尔强调,重庆要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为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作出新贡献。

本次会议在重庆民营企业家群体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两江棒棒的好友三虎认为,这是近年来,重庆最重磅的一次会议,没有之一,这有可能是重庆腾飞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重庆“亮剑”:率领西部崛起,舍我其谁


《亮剑》连续剧里面,李云龙曾说:“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某种程度上,这是重庆在“亮剑”。

重庆的主政者,第一次清晰地向外界阐述其施政纲领,但同时,这又是一份军令状,一份向3300万重庆市民立下的军令状。

接下来,重庆会这样做:

要着力拓展开放通道,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类要素,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

要着力提升开放平台,做强做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等战略平台,做高做新高新区、经开区等园区平台,做特做活综保区、口岸等功能平台,做精做实智博会、西洽会等活动平台;

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引进与培育、增量与提质并重,加强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培育新兴产业,壮大市场主体,开拓国际市场;

再比如,要着力优化开放环境,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公平公开公正市场环境、宜居宜业宜游人居环境。


重庆“亮剑”:率领西部崛起,舍我其谁


中国的开放,不再是沿海地区先行开放,中西部地区慢慢跟进了。

援引一位政界人士近期的演讲词:

1990年到2010年,中国一共批准了78个保税区,全部设立在沿海一带;十八大以后,内陆地区相继增加了60多个保税区。原先“新区”政策只有上海和天津有,在2010年以后,新批了15个新区,5个在沿海、5个在中部、5个在西部,现在全国共有17个。同样的还有自贸试验区,目前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几乎同步地把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区全部覆盖。

重庆的主政者,希望重庆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之地。

三条交通线,陆海大通道、中欧铁路、长江三者汇集,将奠定重庆的枢纽作用。

2019年5月16日,在重庆市举行的“西洽会”上,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9省区市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协议。

2019年6月11日至12日,首届长江经济带11省市政协“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市举行。

2019年8月24日,2019中欧班列“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市场化”峰会在重庆召开。

三虎表示,陆海大通道、中欧铁路、长江经济带的一些顶层会议选择在重庆召开,实际上说明在国家的通盘考虑当中,是由重庆在牵头整合这些海陆空的通道,当然,不用讳言,三峡大库处的通航瓶颈是一道非常难解的题。

历史上看,长江贸易兴盛,重庆就能崛起。

汉唐时期,首都在西安,四川的省外贸易以成都北上关中为主,重庆完全被边缘化,宋以后江南成为经济中心,出川物资转向长江航道,清乾隆嘉庆年间,长江上下游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大宗物资交换格局——上游粮食和土特产品出川,下游棉花和手工业品入川,重庆成为长江上游商品集散地,经济地位开始超过成都。


重庆“亮剑”:率领西部崛起,舍我其谁


2019年,长期主义这一个词很流行。

竹子在前三年的时间里,仅仅长了三十厘米,总有人埋怨它不争气,却忽视了它在这三年当中,在地下盘根错节,拓展了几十平方米的疆域,这叫扎根。从第四年开始,竹子会疯狂生长,在短短的两个月内生长成二十米高的毛竹。

三虎说,主政者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切勿急功近利,要做长期主义者。

重庆没有拯救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即使有不少困难,也义无反顾地在拥抱大数据,拥抱智能产业。

重庆缺乏牛B的高校、重庆缺乏牛B的互联网企业,这是典型的见效慢的事,但重庆却在大力的做,近期出台的《重庆市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旨在重庆培育国家实验室,规定国家实验室每年可获不低于2000万元的稳定支持经费。

重庆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但公务员精气神的改变非一朝一夕可实现,于是重庆开始大力推行“渝快办”,把政务服务搬上网,同时规定可给政务服务打“好中差”评。

可喜的是,经过了前两年的蛰伏,重庆经济开始复苏。

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73.56亿元,同比增长6.3%,分别高于一季度和上半年0.3、0.1个百分点,实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


重庆“亮剑”:率领西部崛起,舍我其谁


附:《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中的部分指标数据

2019年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申报覆盖率达到100%。

到2020年

■力争实现省际直联城市36个,建成并投运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初步建成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智能制造关联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到2022年

■力争国际物流总量突破12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

■市外货物占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比重达到50%以上;

■中欧班列(重庆)各项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前列;

■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重庆)、长江水道有机连接,形成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际物流枢纽;

■国际航线总量达到110条左右。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500万人次,年国际旅客吞吐量达到600万人次,年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

■全市高速公路省际出口通道达到27个;

■力争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2.5%左右;

■开放平台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80%;

■形成现代金融、航空制造、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集群,新增注册市场主体达到4.5万家,跨国公司入驻超过300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占全市比重达到60%;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保持中西部前列;

■初步建成“口岸体系全、功能配套齐、通关效率高、服务环境优、集聚辐射强”的口岸高地,力争全市开放口岸达到5个;

■力争口岸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以上;

■在渝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超过300家,全市境外上市公司达到30家;

■一般贸易进出口达到2000亿元,全市外贸进出口占全国份额稳步上升;

■全市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30亿美元;

■培育年贸易额50亿元以上的总部贸易转口贸易企业8家左右,全市总部贸易转口贸易总额超过1000亿元;

■年签订利用内资正式合同额达到12000亿元;

■全市对外投资合作企业达到450家;

■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水平国内领先,通用航空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

■全市每年力争落户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

■培育5家左右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

■全市对“一带一路”外贸进出口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比重达到30%,国际友好城市超过50对;

■初步建成功能更加齐备、发展更加均衡的内陆国际会展名城,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达到270亿元及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