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指紋門”會是生物識別技術的末日嗎?

華為工程師:生物識別安全性高,盜取並不易

三星指紋門引發指紋識別危機

素有“安卓機王”之稱的三星再一次投下重磅炸彈,因為指紋事件影響金融安全,涉事機型又是三星S10和Note10旗艦,嚴重程度可以說堪比Note7爆炸。

繼2016年的爆炸門事件之後,指紋門成為三星有史以來的第二大黑天鵝事件。

10月13日,據英國紙媒《太陽報》報道,本國的一對夫妻發現自己的三星S10 指紋識別有問題。

這對夫婦為手機包裹了全機硅膠保護殼,隨後發現可以用沒有錄入過指紋的手指解鎖該手機,甚至還能使用未錄入指紋登陸手機銀行並進行轉賬。


三星“指紋門”會是生物識別技術的末日嗎?


指紋解鎖在上市之初便具有頗多爭議,但在普及上市之後,隨著大範圍使用並無大礙,反對的聲音隨之減小。並在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場景中,屏下指紋分出了兩個分支——光學指紋解鎖和超聲波指紋解鎖。

理論上,超聲波指紋識別是比光學識別先進的,因為可以通過超聲波反射傳導立體的感受手指紋路,透過汗液、護膚品、水漬等辨別指紋,而這些是光學的短板,它只能透過光感識別指紋,也無法辨別活體。

所以三星致力於發展屏下超聲波指紋識別,也是唯一一家使用此技術的手機廠商,指望著S10可以重新闖出一片天。

但現實很骨感,超聲波的反射無法辨別出硅膠紋路,在硅膠遮擋時會導致指紋識別模組誤認指紋,所以再次按壓的時候會解鎖。三星已就此緊急發佈相應的軟件補丁修補這一問題。

一個硅膠殼就把三星的雄心壯志打得七零八落,銀行的禁止指紋服務,後續媒體的跟進,讓三星再次面臨輿論危機,其背後帶來的超聲波指紋技術問題,也成為了人們關心的問題。

在中國銀行發佈的公告中我們可以得知,並不只是GalaxyS10、Note10這兩款機型被禁,TabS6也在禁止行列。


三星“指紋門”會是生物識別技術的末日嗎?


而TabS6運用的是屏下光學技術,並不是和S10一樣的超聲波識別。這意味著問題的關鍵可能並不是超聲波的失靈,而是三星相關硬件的硬傷。

這次的三星沒有被大肆群嘲,不僅僅因為涼的徹底,還有觸及了人們的底線,人們的注意力被轉移的原因。

在這個手機就是一切的數字時代,我們還能保護好自己的隱私與安全了嗎?

指紋識別真的安全嗎?

指紋門爆出後,一位名為“搞機time”的數碼博主發佈視頻稱,他將一臺華為手機用衛生紙錄入指紋後,再次嘗試開鎖,發現只要隔著紙巾,用什麼手指都可以解開。

針對這個視頻,暴富君以用戶的身份對華為的高級工程師進行了提問,這位工程師回應:“‘搞機time’的視頻是危言聳聽,沒有可參考性,這是他錄入方式的問題,在視頻裡他錄入的是餐巾紙的紋路,只要餐巾紙不動,任何手指都可以,這是一個誤區,會給人帶來歧義。”

還有網友對“搞機time”的視頻進行了復刻,發現移動紙巾後並不能解開手機。


三星“指紋門”會是生物識別技術的末日嗎?


但華為的指紋識別並不能說是鐵板一塊,因為之前也有華為的用戶反映,p30指紋識別有疏漏。


三星“指紋門”會是生物識別技術的末日嗎?

圖片來自酷安


在問詢此類事件時,華為客服回覆暴富君,後臺並沒有類似的投訴記錄。並不僅僅是華為,小米也有過此類的事件發生。

IT時報曾報道,一位網友購買了二手小米6,到手後不慎摔壞home鍵,出現一道裂紋,後不經意間發現,有了裂紋的手機居然誰都可以解鎖。

專家分析稱匯頂科技指紋模組設計存在缺陷,很可能波及小米、華為、OPPO等大部分主流手機廠商的主力機型,但也有專家認為是手機問題,與指紋芯片無關。

對此類質疑,董事長張帆在10月25日上午,匯頂科技公司舉辦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發佈投資者及媒體交流會上,告訴騰訊新聞《一線》,屏下指紋技術上分為超聲波和光學兩種,匯頂科技光學屏下指紋已搭載在超過1億部手機(超85款)之上,“終端客戶的一致選擇,是對我們屏下光學產品性能的最佳證明。”

根據張帆提供的數據顯示,這1億部手機中,80%的手機用戶開通了指紋識別,這其中絕大部分開通了指紋支付功能。

有網友對指紋識別不安全進行了調侃:“最可怕的不是指紋信息被盜,而是被盜之後,你發現自己只有十根手指,還不能改。”

針對暴富君提問的指紋安全問題,華為高級工程師表示:“盜取指紋解鎖的事件不易發生,這種文件單獨隔離,儲存在獨立加密的芯片裡,頂級工程師都無法調取,而且只有頂級黑客才有可能盜取。如果有用戶資料丟失,廠商是不會有備份的,任何安卓系統和第三方應用都無法調取。”

面部識別和指紋解鎖哪個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有趣的是,指紋識別的熱潮是由蘋果一手引領的,從iPhone5s開始,指紋識別領域蘋果一直獨領風騷,直到iPhoneX,蘋果親手滅掉了自己引領的指紋識別,開始向人臉識別進擊。


三星“指紋門”會是生物識別技術的末日嗎?


而安卓反而開始認真鑽研指紋識別,由電容性到光學再到超聲波,從home鍵到屏下,國產手機開始崛起。

針對這一現象,暴富君提出了兩者相比哪個更安全的疑問,華為高級工程師表示:“兩者安全性都很高,因為在解鎖技術方面,不論是人臉識別還是指紋識別,都需要先存儲好精準、密集的細節點,以便解鎖時和用戶的細節點進行對比。

而發展方向,未來肯定會越做越精密、高端的,兩者共存當然是好的。”

為什麼只能找特徵點,而不是完全錄入呢?這是因為國家規定不允許隨便採集存儲指紋的原始信息,手機廠商們只能找特徵點。

但不論是人臉識別還是指紋識別,最大的弊端是,一旦被盜走或者傳播出去,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指紋或者容貌或是更高端的虹膜生物識別。十根指頭無法換,臉還是那張臉,虹膜更是跟隨一生的固定產物。

在銀行支持生物識別技術的情況下,指紋、人臉等生物信息被盜取,可能意味著自身財產損失的風險大大增加。

在這種生物密碼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手機廠商會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