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賣保險是個好生意?水滴、輕鬆升流量巨頭,帶貨後風控怎麼破

互助賣保險是個好生意?水滴、輕鬆升流量巨頭,帶貨後風控怎麼破

保險業難點多、痛點多,是老生常談,產銷分離,促進專業化分工,被視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習慣了注重用戶體驗的互聯網科技勢力的介入,在讓人們感受到壓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希望,但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各種互聯網平臺果真是好的銷售渠道麼?

不能忽視的風險在於,持牌互聯網平臺作為銷售渠道,其銷售產品按比例獲取手續費收入,但對於賠付並不負責,這就造成了一種脫節,導致其權利與責任並不對等,最終的責任都指向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卻很難去掌控銷售端的風險。

所以有人說,產銷分離根本就是個偽命題,因為對於保險來說, 銷售不是根本問題,風控才是。

輕鬆、水滴保險業殊途同歸

2012年前後,在深化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國迎來一輪金融自由化改革,保險業對此並不陌生。在那個階段,“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口號之下,費率市場化改革、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的雙重放鬆之下,保費規模突飛猛進。而這一輪的金融業發展高潮,與以往不同的一點是,互聯網金融也崛起了,網絡借貸、眾籌、互聯網保險等都進入高速發展期。

2014年是公認的中國"眾籌元年",國內眾籌募資總額在1.88億元,共有1423起眾籌項目,參與人數超過10.9萬人。也是在這一年的8月,IDG原副總裁楊胤、原總監於亮領銜的輕鬆籌正式上線,並於2014年12月,獲得來自老東家IDG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

同樣是在2014年,另外一種商業模式也在悄然發酵。國務院發文鼓勵保險業發展提速,明確提出“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趁此東風,2015年1月23日,原保監會頒佈《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到2016年6月22日,更一口氣宣佈已經批籌三家相互保險公司: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和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

彼時的保險業在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助推之下,正處於高光時刻,在互聯網金融以及相互保險政策的雙重影響之下,網絡互助也開始逐漸興起,湧現出一大批網絡互助平臺,包括e互助、壁虎互助等,同時這一模式也引發了諸多資本的興趣。

進入2016年,在資本的加持之下,網絡互助平臺數量一時達到頂峰,水滴就誕生於這一年。其由出身美團的沈鵬初創於2016年5月,獲得5000萬元天使輪投資,由騰訊、美團點評、高榕資本、IDG資本、點亮基金、真格基金和30多位知名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共同投資。

在水滴互助上線的幾乎同一個時間,輕鬆也上線了互助業務——輕鬆互助,並在兩個月後,獲得2000萬美元B+輪融資,騰訊、IDG、德同資本、同道資本共同投資。兩個月後,水滴又跨界打造眾籌平臺——水滴籌。

在眾籌、網絡互助平臺相繼搭建並初具規模之後,二者選擇了相同的變現方式——賣保險。

2016年8月,輕鬆的兩個創始人楊胤、於亮以個人名義完成了對於廣東宏廣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並將該公司的註冊資本金從1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輕鬆取得保險經紀牌照後,上線保險銷售平臺“輕鬆e保”開始銷售保險。

水滴收購保險經紀牌照晚了一步,在2017年5月才正式完成了對於保多多保險經紀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這是一家總部位於陝西的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並上線“水滴保”,後又改造升級為水滴保險商城。

就這樣,輕鬆和水滴,一個從眾籌出發,一個從網絡互助起家,後來卻在互聯網保險賽道走向了殊途同歸。體量也頗為驚人,據水滴保險商城10月公佈的數據,僅其第三季度的年化簽單保費就已經達到了20.5億元,其中9月保費收入中,長險保費也首次突破6000萬元。

輕鬆目前沒有公佈最新的保費數據,但根據公開報道,早在2018年10月,其投保人數就已超500萬,保險規模保費單月突破3億元。

“網絡互助+保險”模式成風,前端引流、後端變現

在完成了對於保險領域的佈局之後,輕鬆、水滴相繼獲得資本青睞。

2017年7月,輕鬆籌獲2800萬美元C輪融資,由IDG資本旗下成長期基金領投,德同資本、同道資本、騰訊、道生資本等老股東跟投。

水滴2017年8月獲得A1、A2兩輪融資,合計融資1.6億元,由騰訊、藍馳創投聯合領投,高榕資本、創新工場、IDG資本、美團點評、彤程公益基金會等機構跟投;2019年3月,又獲得由騰訊領投,高榕資本、IDG資本、DST Global創始人尤里·米爾納等知名投資人跟投的5億元B輪融資;緊接著6月12日,又宣佈已完成由博裕資本領投的超10億元C輪融資。半年內完成兩輪融資,此時水滴的估值已經突破10億美元。

水滴、輕鬆憑藉網絡互助、眾籌晉升新的流量平臺,螞蟻金服旗下“相互寶”也大火之後,“網絡互助+保險”的模式徹底火了。

因為這種模式看起來太“完美”了。前端藉由網絡互助/眾籌引流,有效解決了保險的獲客難題,後端銷售保險,則能幫助平臺快速變現。更妙的是,無論是網絡互助也好,還是眾籌也好,其聚集的都是關注健康、關注風險的用戶,也是保險的潛在客戶。

還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在後面,這些平臺成長為一家相互保險公司,或連接各種服務平臺,構建服務生態,切入大健康產業——只要解決了流量入口問題,似乎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可以看到水滴、輕鬆之後,“網絡互助+保險”的模式正在迅速被廣為複製,如今網絡互助這一賽道已經聚集了太多的高階玩家。

輕鬆互助和水滴互助用戶數量都已經達到數千萬之眾;螞蟻金服的相互寶用戶已突破9000萬;美團推出的美團互助用戶也已經超過1400萬;就連滴滴推出的點滴相互用戶也超140萬;360推出的360互助歷時3月也迎來用戶數量破百萬大關的關鍵時刻。

近期,新浪微博旗下創投基金完成對於“壁虎互助”的新一輪投資,而在這之前,新浪已經拿下一張保險經紀牌照,還正擬與申通等公司申請設立新浪人壽,很明顯也是想複製“網絡互助+保險”的模式。


產銷分離偽命題?平臺只負責銷售不負責賠付,險企難控風險

保險業痛點多,是老生常談,產銷分離,加速專業化分工,被視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當被認為更注重用戶體驗的互聯網科技勢力介入這一領域,讓業內人士感受到壓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希望。

轉型之中正苦苦求索的保險公司也彷彿看到了新的希望,緊緊的抓住這波潮流,與各類平臺密切合作,但保費的痛苦解決了,其他痛苦還在,例如,手續費越來越高……

保險公司與各式各樣中介公司的合作似乎最終都將走向一個死衚衕,隨著保險中介本身的做大,地位愈發強勢,保險公司愈發被動,要麼減少業務量壓縮成本,要麼花高價買業務。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還有更深一層的風險在於,中介公司作為銷售渠道,其銷售產品按比例獲取手續費收入,但對於賠付並不負責,這就造成了一種脫節,導致其權利與責任並不對等,最終的責任都指向保險公司,而地位上被動的保險公司卻很難去掌控銷售端的風險。

有觀點因此指出,產銷分離根本就是個偽命題,對於保險來說,銷售不是根本問題,風控才是。

2015年稅優健康險剛剛推出之時,因為前所未有地允許投保人帶病投保,一度引發業界譁然,認為對於投保人如此友好的保險產品一定會大賣,然而事實上,這類產品銷量並不高。

一位保險公司健康險從業者很形象地作了一個假設:“我們去醫院門口擺一張桌子,給大家介紹這款產品,很多人都會投保的,因為這款產品對於投保人確實很友好,銷售根本不是問題,但問題是保險公司不能這麼幹,因為去醫院的很多都是高風險用戶,保險公司無法控制風險,賣的越多虧的越多。”

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給保險業產品設計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可以看到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產品指向已經患病的人群,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風控始終是關鍵所在。

互聯網路徑依賴下的輕鬆水滴,興也用戶,危也用戶

從風控的角度再重新審視互聯網平臺水滴、輕鬆,或許會另有一番感受。

水滴公司創始人沈鵬,號稱是美團的第10號員工,其在美團6年時間,在地推方面立下汗馬功勞,曾率領美團外賣團隊從10人草根項目組蛻變為6000多人的大團隊。

在美團的經歷深刻影響了沈鵬,他離開美團之後創立水滴,而水滴運營公司真正的名字是“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據說取自於美團創始人王興常常講的一句話“既往不戀,縱情向前”。水滴的狼性文化由此可見一斑。

水滴的“狼性”在兩個方面表現突出:

一方面是肯燒錢培育用戶,上線之初,就在多個平臺大力推廣,甚至推出了“0元加入”、“3元補貼”的活動,這種攻勢之下,水滴互助會員數量增長迅猛,但在保險業界卻引發了爭議:網絡互助用戶道德風險高,且實際花費將高於最初宣傳的費用,可能會超出用戶預期,如果大量人退出,則存在不能兌付的風險。

另外一方面,則是將美團的地推模式成功移植,在全國200多個城市設立志願者團隊,到大小醫院推廣水滴籌,其平臺沉澱的用戶質量,因此也更為人所質疑。

同樣的經營風格也延續到了保險業務的經營中。用戶一旦加入水滴互助就會收到有關保險產品的推送,有的用戶在不甚明瞭的情況下就買了一份保險。

相對於水滴,輕鬆看起來要更穩健一些,在很多人看來,這與輕鬆創始人楊胤是一位成熟的職業女性,出身投資機構,且輕鬆籌定位於公益平臺有關。楊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我們不創造需求。我們不會為了想把所謂的數據做大把沒有需求的人拉到平臺上,這是我一直很堅守的事情。”

不過對於輕鬆的質疑也並沒有因此減少——輕鬆籌的用戶,多是因為自己身邊人患上大病而加入平臺,對於需要嚴格風控的保險公司來說,質量同樣堪憂。

單從數據來看,網絡互助平臺的確是更受三四線以下城市和鄉鎮人群的歡迎。水滴保險商城保障用戶數近2000萬,這其中有67%來自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相互寶公佈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雖然水滴以及輕鬆兩家公司殊途同歸,但由於創始人的背景不同,公司發展路徑不同,二者在保險業經營思路方面也大不相同,但對於保險公司而言,疑慮卻是相同的,一方面是成本問題,一方面是風控問題。

當然,在疑慮的同時,面對新興事物,也不能忽略其積極意義,作為普惠金融的一種,網絡互助+保險的模式推動了保險市場的下沉,給中小城市以及農村地區帶來風險解決方案,這是保險公司所難以(不願)做到的。

同時,也要看到其仍在快速發展變化之中,今天的問題也許明天就不再是問題。例如輕鬆先後引入原安心保險總裁鍾誠、原弘康人壽總經理張科坐鎮,水滴也已經引入大都會人壽中國創始人之一李佳,這些傳統保險職業經理人的風控意識將給輕鬆、水滴這類平臺帶來何種變化同樣值得期待。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