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不起”“死不起”“人情還不起”……中央農辦出手了

來源:共青團中央 轉自:津工E家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俗話說,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娶不起”“死不起”“人情還不起”……中央農辦出手了



但是,真正回到了農村,卻不一定能感受到農村的淳樸,反而還會有一些陳規陋習,讓人真心愛不起來。

比如,讓人“娶不起”的天價彩禮,讓人“死不起”的豪華喪葬,讓人“還不起”的人情禮金,還有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少問題。

農民的日子再富裕,鄉風不好也不行啊。這該怎麼辦?

“娶不起”“死不起”“人情還不起”……中央農辦出手了


10月29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等部門在國新辦召開發佈會,介紹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並就上面這些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的回應。

“娶不起”“死不起”“人情還不起”……中央農辦出手了


農村陋習真的有治了?一起看看——

天價彩禮“娶不起”

現在,農村娶個媳婦要花多少錢?

可能各地有不同的標準,但這些詞你可能多多少少都聽過——

“三斤三兩”:按照百元人民幣重量計算,彩禮大概在13萬至15萬元之間;“萬紫千紅一片綠”:萬張5元鈔票,千張100元鈔票,50元的鈔票再撒滿一片,大概在18萬元左右;“一動不動”:“一動”指的是10萬元以上的小轎車,“不動”指的是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總共四五十萬元,只多不少。


“娶不起”“死不起”“人情還不起”……中央農辦出手了


這只是彩禮,還不包括結婚的其他花銷。在農村沒點家底,真是娶不起。

豪華喪葬“死不起”

“孝”是一種美德,但如果只把“孝心”放到父母親的喪事上呢?

在農村一些地方,就有這種“薄養厚葬、大操大辦”的陋習。

在這種風氣下,為了彰顯孝子賢孫的孝心,喪事也有攀比之勢,甚至是硬著頭皮大操大辦。

據瞭解,某些地方的農村喪事花銷不少。一般喪事最少要3天,要請道士和尚做法事,要請樂器隊或者歌舞團,還要管前來弔唁的親人和幫忙鄰居吃喝……

整個一套下來,少的花個三五萬元,多則十幾二十萬元。

讓很多人感嘆就連死也死不起!

人情禮金“送不起”

鄉村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讓農民背上人情債。

“娶不起”“死不起”“人情還不起”……中央農辦出手了


根據農業農村部搞的駐村調查,農民現在消費第一支出就是食品。在過去,看病支出排在第二位,但現在

很多農民家庭第二支出就是人情禮金。

都有哪些禮金呢?

如果說婚喪嫁娶等大喜事,送禮金也情有可原。但現在比如幼兒滿月、小孩升學、喬遷新居統統都要收禮金,有的甚至家裡母豬下崽都要請客收禮。

而且,禮金標準也在不斷增加。一般都要200元至500元左右,關係相對緊密的親友禮金標準要上千元。

隨著人際關係範圍擴大,禮金範圍也在擴大。逢年過節,大幾千的支出,讓很多人承受不了。

幾個大招一起上

治理幾個“不起”,還要什麼招都有。在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提出了三招。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表示,爭取通過3年到5年的努力,農村陳規陋習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農民人情支出負擔明顯減輕。

“娶不起”“死不起”“人情還不起”……中央農辦出手了


第一招,制定規則。

通過村民討論制定村規民約,靠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對紅白喜事採取約束性措施。

第二招,嚴厲整治。

加強對農村婚介機構和農村“媒婆”的管理,重點整治利用婚喪嫁娶斂財等違法犯罪行為。

第三招,完善法律。

只靠村規民約還不行,還得加快推動相關法律完善。前不久,民法典草案三審稿家庭編,就增加了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等條款。

除了治理,還要宣傳引導。引導農村青年抵制高額彩禮,創新農村婚喪宴席舉辦方式,明確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和服務承諾等,防止大操大辦、浪費攀比。

“娶不起”“死不起”“人情還不起”……中央農辦出手了


細火慢功

國家層面制定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更大的意義也是確立積極穩妥的治理導向。

一方面是正視現實,不急於求成,在目標上提出的是“力爭通過3到5年的努力,農村陳規陋習蔓延勢頭要得到有效遏制”,這也是要求地方在治理上有所作為,但要注重過程,注重量變的積累,再到質變的發生,逐步遏制蔓延勢頭,進而逐步促進新風形成。

另一方面,則是強調科學有效的治理辦法,如意見提出的堅持依靠群眾、要依法依規、加強教育引導以及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標本兼治,以群眾村規民約自我治理為主,輔以德治以及必要的法治作為“催化劑”,

引導農村內部移風易俗的“化學反應”,淨化農村風俗,實現內生文明的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