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洋河酒廠是如何“起死回生”?

如果你是1999年的洋河酒廠的董事長,你會怎麼去做?

1999年,洋河酒廠就靠一個洋河大麴,而這個酒的市場佔有率不到百分之一點幾。洋河酒廠面臨馬上倒閉的絕境。

在到2002年,洋河在別人的幫助下,想要通過減少員工,增加效益為目的,開始清理資產資產。

在12月底。通過在上海海煙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等16個自然人,發起了洋河股份,在政府的認可下開始了蓬勃發展。

新成立的洋河股份,首先面臨的是:

賣什麼酒?賣給誰?怎麼賣?

一、賣什麼酒?

本來洋河大麴的路已經走死了,如果還想靠洋河大麴的路線,無疑是重蹈覆轍。然而和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去比歷史,將相王侯,現階段已是望塵莫及,不敢涉入!

當年洋河酒廠是如何“起死回生”?

洋河不能夠在歷史,文化,傳承上獲得優勢,相反歷史,文化,傳承本就代表不了現代消費者的訴求,任何一個消費者,想要的不可能單單是想要一份有年份的酒那麼簡單。

二、賣給誰?

在經過調研的情況,洋河認識到,在他們長江三角地區,商務人士眾多,每天應酬後,第二天要準時上班,如果喝酒過後第二天頭痛,那麼肯定得不到認可,他們認可的是一瓶好喝,不上頭的酒,更不會認可歷史文化傳承,也不是王侯將相,三皇五帝!

定位以後,洋河設計了瓶子,瓶子只是顏色的不同,不過整體的瓶子都給人高貴,總是能想到和磚石、寶石相關。

當年洋河酒廠是如何“起死回生”?

小學學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改成“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比海更高遠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懷

到這一個步驟,洋河有了產品,有了目標客戶,也有了廣告語,有了情懷。但..

三、怎麼賣

同樣這裡不能參考別的茅五瀘,他們都是不求經銷商的,都是經銷商搶著要。

這個非常像現在的飲料消費品,像紅牛、可樂這樣的飲料,渠道不用你宣傳也會進你的貨,即使是當紅牛、可樂的搬運工,也沒啥怨言,但早期的加多寶,如果你也想讓經銷商幫你推,那麼你的產品必死無疑。很多人說加多寶在早期渠道突破的時候學了早期啤酒的推銷,

在我看來,洋河早期在白酒的渠道推廣上也是學習了啤酒的推廣—廠家業務人員全面介入終端管理

當年洋河酒廠是如何“起死回生”?

在洋河1.3萬的員工人數中,超過30%以上的都是銷售人員,相比與茅五的3.04%和1.88%,洋河可以說把銷售幾乎當成是公司的一個主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